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面对不断更新换代的网络经济,中小型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将成为促进中国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以及内涵,同时指出当前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
1、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引进现代信息技术[1],本着优化业务流程的主线,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同时提高企业整个业务流转效率,包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收入,减少不在范围内支出,最终实现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稳定市场份额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内涵。
企业的信息化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信息化。数据的信息化是指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第二个层面是流程的信息化。流程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规划企业业务流程,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保障已经实施的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各种系统能够正常、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第三个层面是决策的信息化。决策的信息化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总体规划和战略,有效的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进行管理的总称。在网络技术和通信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有了新的含义,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在企业范围内,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研究信息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被开发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来科学的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协调活动。
三、信息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的,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支柱,维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与综合管理,可以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融入国际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1)在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模块应用还不到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说明一些企业存在可能也搞不清什么是ERP,而ERP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工作。(2)认识和信息化需求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考虑的是市场与营销方面的需求,剩余的小部分企业中有17%的企业强调内部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更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可见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目前管理信息化运用层次,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5%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中小企业也不得不迅速加入到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当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与大型企业相比,大部分中小企业因受管理者主观意识和自身条件限制,再加上目前信息化产品市场良莠不齐,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客户的整体评价不高等诸多原因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五、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概念的认知模糊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管理,这无疑是有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不过,不少中小企业却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单纯地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显然是不够准确的。企业信息化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只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本条件。这些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概念认知上的模糊,不仅会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出现错误,还会影响企业在整合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人们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种认识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技术人才储备不够
由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方面,所以此项工作的展开必须安排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来进行。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储备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普遍比较重视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员工,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类不能看到直接经济效益工作的技术员工重视程度不足,这也直接造成了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机会不断流失。 3、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还很简单,这一特点也就直接导致了其信息化建设工作往往无法在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下进行。比如,许多企业只聘请了极少数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人员来负责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而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缺乏一定的规划。这种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化的缺失,也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许多业务规则存在很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许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4、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根据赛迪网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信息化投资逐年增加的企业比例最高,达到57.8%。即便如此,在国内这个比例只占年收入总额的1%—2%;在发达国家,信息化投入占年总收入的10%—30%。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的比重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5、信息化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外部环境也尤为重要。据调查,我国企业形成系统网络的约10%左右,约1/3企业只是初步联网。美国几乎全部的企业已经接入网络,其中大部分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而我国约37%的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只占其中的11.1%。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网络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筹集大量资金问题是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发展中最大的困扰之一。
6、国际经济形势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处于没发育完全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企业的自身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弱。而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要不断面临着全球优秀企业和国内同行的竞争,这种状况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领域更加狭小,难以生存。
六、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的概念
为了使企业在信息化改革过程中把握住一个正确的大方向,企业必须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才能为后面实际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这些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并非单纯地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而应该是以此为基础,从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管理、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来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
2、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企业信息化相关技术人才是中小企业顺利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有力保障之一。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相关人才的选拔和储备,并且应该充分重视这部分技术人员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此外,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其更新的周期往往较短,所以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开展定期的技术培训,以此来确保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
3、 规范信息化管理
中小企业不仅要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还应该注意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规范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能够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进一步简化,从而避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此外,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也能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率变得更高,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投入。
4、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
尤其是对于资金缺乏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要对信息化进行分阶段、有重点的实施,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通常在信息化初级阶段将重点放在财务和MRP模块上,因为这些应用模块为企业信息化进程和其他信息化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基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和企业发展的壮大,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等,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整合。
5、政府的支持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如在美国,虽然这个国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但美国政府不断出台战略规划和投入巨额资金,研究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日本构筑起广泛的信息发布和接受系统,将各国立、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新技术及各种经营信息通过网络提供给中小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紧密相关,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6多渠道融资,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
从这次调查结果看,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不大,许多企业资金缺乏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瓶颈。因此,为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自身必须本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和力度。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加大贴息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
7环境问题
企业信息化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目前,我国在一些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如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物流配送等问题,而且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相对混乱,缺乏相关法律的制度管理和约束,使得这些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90年代进入到发展的小高潮。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企业无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水平,还是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参与程度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参照发达国家信息化,对于其存在的问题给予一些对策,希望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的限制,而信息化的发展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发展动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伟伟.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11.
[2]曹颖.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3,18.
[3]高晓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4.
[4]刘建南.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3.
[5]任冬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5.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
1、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引进现代信息技术[1],本着优化业务流程的主线,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同时提高企业整个业务流转效率,包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收入,减少不在范围内支出,最终实现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稳定市场份额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内涵。
企业的信息化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信息化。数据的信息化是指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第二个层面是流程的信息化。流程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规划企业业务流程,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保障已经实施的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各种系统能够正常、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第三个层面是决策的信息化。决策的信息化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总体规划和战略,有效的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进行管理的总称。在网络技术和通信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有了新的含义,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在企业范围内,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研究信息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被开发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来科学的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协调活动。
三、信息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的,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支柱,维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与综合管理,可以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融入国际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1)在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模块应用还不到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说明一些企业存在可能也搞不清什么是ERP,而ERP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工作。(2)认识和信息化需求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考虑的是市场与营销方面的需求,剩余的小部分企业中有17%的企业强调内部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更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可见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目前管理信息化运用层次,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5%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中小企业也不得不迅速加入到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当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与大型企业相比,大部分中小企业因受管理者主观意识和自身条件限制,再加上目前信息化产品市场良莠不齐,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客户的整体评价不高等诸多原因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五、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概念的认知模糊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管理,这无疑是有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不过,不少中小企业却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单纯地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显然是不够准确的。企业信息化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只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本条件。这些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概念认知上的模糊,不仅会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出现错误,还会影响企业在整合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人们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种认识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技术人才储备不够
由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方面,所以此项工作的展开必须安排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来进行。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储备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普遍比较重视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员工,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类不能看到直接经济效益工作的技术员工重视程度不足,这也直接造成了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机会不断流失。 3、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还很简单,这一特点也就直接导致了其信息化建设工作往往无法在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下进行。比如,许多企业只聘请了极少数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人员来负责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而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缺乏一定的规划。这种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化的缺失,也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许多业务规则存在很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许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4、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根据赛迪网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信息化投资逐年增加的企业比例最高,达到57.8%。即便如此,在国内这个比例只占年收入总额的1%—2%;在发达国家,信息化投入占年总收入的10%—30%。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的比重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5、信息化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外部环境也尤为重要。据调查,我国企业形成系统网络的约10%左右,约1/3企业只是初步联网。美国几乎全部的企业已经接入网络,其中大部分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而我国约37%的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只占其中的11.1%。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网络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筹集大量资金问题是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发展中最大的困扰之一。
6、国际经济形势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处于没发育完全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企业的自身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弱。而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要不断面临着全球优秀企业和国内同行的竞争,这种状况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领域更加狭小,难以生存。
六、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的概念
为了使企业在信息化改革过程中把握住一个正确的大方向,企业必须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才能为后面实际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这些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并非单纯地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而应该是以此为基础,从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管理、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来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
2、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企业信息化相关技术人才是中小企业顺利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有力保障之一。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相关人才的选拔和储备,并且应该充分重视这部分技术人员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此外,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其更新的周期往往较短,所以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开展定期的技术培训,以此来确保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
3、 规范信息化管理
中小企业不仅要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还应该注意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规范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能够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进一步简化,从而避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此外,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也能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率变得更高,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投入。
4、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
尤其是对于资金缺乏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要对信息化进行分阶段、有重点的实施,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通常在信息化初级阶段将重点放在财务和MRP模块上,因为这些应用模块为企业信息化进程和其他信息化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基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和企业发展的壮大,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等,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整合。
5、政府的支持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如在美国,虽然这个国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但美国政府不断出台战略规划和投入巨额资金,研究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日本构筑起广泛的信息发布和接受系统,将各国立、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新技术及各种经营信息通过网络提供给中小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紧密相关,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6多渠道融资,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
从这次调查结果看,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不大,许多企业资金缺乏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瓶颈。因此,为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自身必须本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和力度。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加大贴息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
7环境问题
企业信息化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目前,我国在一些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如网络安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物流配送等问题,而且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相对混乱,缺乏相关法律的制度管理和约束,使得这些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90年代进入到发展的小高潮。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企业无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水平,还是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参与程度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参照发达国家信息化,对于其存在的问题给予一些对策,希望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的限制,而信息化的发展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发展动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伟伟.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11.
[2]曹颖.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3,18.
[3]高晓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4.
[4]刘建南.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3.
[5]任冬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