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前,我校承担了“关注差异,优化学生个性”的重点课题研究。几年来,我们运用科学发展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试图以“研究——体验——反思——提升”为途径,以“切口小、变量实、探究真”为抓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研兴教,以教促研,研究过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一、研究缘起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必然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千万不能只欣赏精英,而冷落弱势学生,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而应尊重学生,正视差异,有效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这不仅是教师的使命,也是我们“做课题”的真谛。
二、研究内容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等,借助多方资源,提供给学生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评价,实施因材施教,努力探究“适性而教”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三、现状分析
实施新课程,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在现实教育和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造成差异的原因很多。
第一,“时髦”教学弊端。课堂上师生互动,沸沸扬扬,似乎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境界,可教学内容却不能“开门见山”,过分情境化,让学生眼花缭乱看热闹。过分追求算法多样化,又不及时优化,造成课堂学习浮于表面,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不能自主学习。
第二,“外力”过分依赖。当今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有能力为孩子请“家教”,而孩子过分依赖“家教”。上课不专心,想学就学,放任自流。课外练习,更是指望他人帮助,遇到难题就无从下手。
第三,“分化”置前扩大。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中、下层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分化年级也相应提前,由过去的中、高年级提前到低年级,在某种程度上,个性差异也因学段差异而发生变化。
四、实践与启示
(一)对“不同学生”的再认
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关心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寻求有效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紧迫问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获得最大的情感体验。
1.激励学优生。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就要重视“学优生”的培养,他们创造性大。教师要搭建平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加强课外拓展,提高解题技巧,锻炼思维,培养精英。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品德教育,督促克服骄傲、自私等毛病,鼓励再创辉煌。
2.激活潜力生。潜力生是一个需要激活的群体,可塑性大。他们或学习习惯差,或缺乏良好教育。潜力生表面上不引人注意,但他们的内心也渴望教师的关注。教师要多与他们接触,把握方向,制定提高的目标。找准闪光点,增强“上游”意识,促进他们向学优生靠拢。
3.善待学困生。教师对“学困生”所持的态度,是检验“教育公平”的试金石,“学困生”影响性大。学困生成绩差,必然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家长的唠叨和同伴的歧视,造成心理压力。教师要亲近他们、蹲下来与他们沟通,点燃希望之火。并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等方面,挖掘和分析成因,把握转差的关键,教师可与学生结对帮扶,促进转化。
(二)研究策略
1.构建有效课堂,放飞思维。建立以数学学科课程为主、数学学科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活动课程结构。把握个性特征、培养创新意识,开发数学活动课程,提供自主学习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例如,新课程给“圆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展示了五彩缤纷的“欣赏与设计”。教师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图形的神奇,诱发设计的欲望。课后,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度”“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度”等原理,将图形有机地分割与组合,玩出图形中“变形金刚”彰显个性。
2.尊重个体差异,享受公平。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体为本,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切实为学生提供发展主体性、创造性的便利条件,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练习的分层性,方法的灵活性,评价的多元性。为学生插上探究的翅膀,让他们享受教育公平。
3.营造和谐氛围,孕育激情。教师要精心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倒数”时,教师借助“开心辞典”的(火)炮(火),即火炮——炮火;到吴——吞,让学生产生联想,如何将一个分数“倒”过来,经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学生自己掌握特征,领悟方法。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欲望,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享受探究的愉悦。
4.倡导自我教育,收获自信。学生需要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思想的传递,知识的传授,都需要学生用大脑进行加工、储存。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他人来评价自己,或通过比较来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发现和自我欣赏,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
5.关注情感体验,塑造性格。教师要讲求科学,用欣赏和爱抚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努力构建以爱为核心的师生、生生和亲子间的和谐关系网,用“对学生有爱,对家长有礼,对事业有情”的职业风尚来感染学生。为学生开通了“情感热线”“心理超市”“家长信箱”“bbs论坛”等交流平台,和谐各种关系,通过个案诊断,纠正偏差,扬长促潜。并将实践提升为理论,探索出“关注差异、优化个性”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三)研究启示
我们的实验,旨在以人为本,立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探究教学策略,提升科研意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上了一个新层面。优质课、课件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竞赛中获奖,撰写的多篇研究论文已在国家、省、市范围获奖或发表。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变化显著,学生的个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不少学生由原来的“潜力生”跳到了“学优生”的行列,家长赞不绝口。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在全国华罗庚金杯总决赛中,喜夺银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时代需要富有个性和健康心理的人才。“关注差异,优化学生个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将带着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吸取新理念、多教法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不同学生个性发展,走我们的研究之路,迈向更高的台阶。
一、研究缘起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必然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千万不能只欣赏精英,而冷落弱势学生,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而应尊重学生,正视差异,有效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这不仅是教师的使命,也是我们“做课题”的真谛。
二、研究内容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等,借助多方资源,提供给学生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评价,实施因材施教,努力探究“适性而教”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三、现状分析
实施新课程,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在现实教育和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造成差异的原因很多。
第一,“时髦”教学弊端。课堂上师生互动,沸沸扬扬,似乎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境界,可教学内容却不能“开门见山”,过分情境化,让学生眼花缭乱看热闹。过分追求算法多样化,又不及时优化,造成课堂学习浮于表面,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不能自主学习。
第二,“外力”过分依赖。当今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有能力为孩子请“家教”,而孩子过分依赖“家教”。上课不专心,想学就学,放任自流。课外练习,更是指望他人帮助,遇到难题就无从下手。
第三,“分化”置前扩大。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中、下层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分化年级也相应提前,由过去的中、高年级提前到低年级,在某种程度上,个性差异也因学段差异而发生变化。
四、实践与启示
(一)对“不同学生”的再认
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关心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寻求有效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紧迫问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获得最大的情感体验。
1.激励学优生。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就要重视“学优生”的培养,他们创造性大。教师要搭建平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加强课外拓展,提高解题技巧,锻炼思维,培养精英。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品德教育,督促克服骄傲、自私等毛病,鼓励再创辉煌。
2.激活潜力生。潜力生是一个需要激活的群体,可塑性大。他们或学习习惯差,或缺乏良好教育。潜力生表面上不引人注意,但他们的内心也渴望教师的关注。教师要多与他们接触,把握方向,制定提高的目标。找准闪光点,增强“上游”意识,促进他们向学优生靠拢。
3.善待学困生。教师对“学困生”所持的态度,是检验“教育公平”的试金石,“学困生”影响性大。学困生成绩差,必然会受到教师的冷落、家长的唠叨和同伴的歧视,造成心理压力。教师要亲近他们、蹲下来与他们沟通,点燃希望之火。并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等方面,挖掘和分析成因,把握转差的关键,教师可与学生结对帮扶,促进转化。
(二)研究策略
1.构建有效课堂,放飞思维。建立以数学学科课程为主、数学学科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活动课程结构。把握个性特征、培养创新意识,开发数学活动课程,提供自主学习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例如,新课程给“圆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展示了五彩缤纷的“欣赏与设计”。教师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图形的神奇,诱发设计的欲望。课后,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度”“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度”等原理,将图形有机地分割与组合,玩出图形中“变形金刚”彰显个性。
2.尊重个体差异,享受公平。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体为本,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切实为学生提供发展主体性、创造性的便利条件,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练习的分层性,方法的灵活性,评价的多元性。为学生插上探究的翅膀,让他们享受教育公平。
3.营造和谐氛围,孕育激情。教师要精心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倒数”时,教师借助“开心辞典”的(火)炮(火),即火炮——炮火;到吴——吞,让学生产生联想,如何将一个分数“倒”过来,经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学生自己掌握特征,领悟方法。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欲望,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享受探究的愉悦。
4.倡导自我教育,收获自信。学生需要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思想的传递,知识的传授,都需要学生用大脑进行加工、储存。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他人来评价自己,或通过比较来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发现和自我欣赏,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
5.关注情感体验,塑造性格。教师要讲求科学,用欣赏和爱抚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努力构建以爱为核心的师生、生生和亲子间的和谐关系网,用“对学生有爱,对家长有礼,对事业有情”的职业风尚来感染学生。为学生开通了“情感热线”“心理超市”“家长信箱”“bbs论坛”等交流平台,和谐各种关系,通过个案诊断,纠正偏差,扬长促潜。并将实践提升为理论,探索出“关注差异、优化个性”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三)研究启示
我们的实验,旨在以人为本,立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探究教学策略,提升科研意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上了一个新层面。优质课、课件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竞赛中获奖,撰写的多篇研究论文已在国家、省、市范围获奖或发表。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变化显著,学生的个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不少学生由原来的“潜力生”跳到了“学优生”的行列,家长赞不绝口。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在全国华罗庚金杯总决赛中,喜夺银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时代需要富有个性和健康心理的人才。“关注差异,优化学生个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将带着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吸取新理念、多教法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不同学生个性发展,走我们的研究之路,迈向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