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中国海军的“长征一号”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l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潜艇是一个海上强国力量的象征。中国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没有核潜艇就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今天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支核潜艇舰队。不过,回想当年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的诞生,那可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
  
  元帅的报告
  
  1955年5月,美国第一艘核潜艇在水下远航成功的消息,震动了全世界。其实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内,苏联、英国、法国也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研制核动力潜艇。
  当时,新中国建国不到10年, 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政治、经济、军事封锁,给新中国的发展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美国的军舰、飞机在中国的沿海游弋,对年轻的新中国构成了严重的海上威胁。1958年6月, 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转之后,负责领导国防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指示,中国要建立强大的海上国防,也要有自己的核潜艇。他多次召集海军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门讨论核潜艇的建造问题。6月27日,聂帅亲自向党中央写了关于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报告。
  研制核潜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要具备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坚实的工业基础。当时的中国, 国民生产总值只及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也十分落后。在这种条件下要搞核潜艇,谈何容易, 中国曾希望从苏联那里得到援助,可苏联不仅不提供技术支持,还在1959年10月以后,撤走了援助中国建设的专家。此时,在中国科研人员手里的核潜艇资料,只是两张美国核潜艇在海面上浮航的模糊不清的照片。但是,从100多年来的屈辱中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没有向困难低头,面对着战争恶魔的威胁,别无选择,唯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出了“核潜艇,1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钢铁誓言。
  
  几番沉浮
  
  专门负责核潜艇研制工作的中国舰船研究院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成立了,与之相关的试验基地、水声研究所、热动力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也相继建立起来了,一批批专业人员和大学生们聚集到了刚刚建起的研究所。但是,当人们踌躇满志地正要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事业大干一番时,国家的经济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实在没有资金投入到核潜艇的研究工作中,工程被迫下马。中国船舶研究院院长无可奈何地到车站亲自为离去的战友们送行。
  凛冽的寒风中,这位正值;隆年的将军,久久地立在站台上,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1965年3月20日,周恩来总理批准了恢复研制核潜艇的报告。中央对有关部门作出了 “大力协同,立足国内,先行研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指示。
  在不遮风挡雨的简陋房舍里,来自四面八方的科技工作者们,重新聚在一起埋头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攀登着一座又一座高峰。核潜艇到底是什么模样,谁也没见过。但独具慧眼的中国仿生学专家认定,在水下高速航行的核潜艇应采用水滴线型。据悉,为了选中这个线型,美国和苏联都历经了多年的努力。随后,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把成千张设计图汇集在一处,并对全艇舱室制作出1比1的实体模型,人们惊叹它的壮美。在这条巨鲸模型的身上,设计师、建造师们精确地检查、印证着他们的设计思想,描绘着一幅幅设计蓝图。
  正当核动力鱼雷攻击潜艇总体方案即将完成之时,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席卷了全国。负责研制工作的领导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一夜间都被打成“牛鬼蛇神”,刚刚起步的核潜艇工程重又面临着夭折的厄运,然而,工程的组织者和研制者们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心系国防建设,顶邪风、战恶浪,凭着对祖国赤诚的心,并未中断研制工作。为确保核潜艇的隐蔽性、机动性和良好的反潜作战性能,他们群策群力突破了七大关键项目,其中包括潜艇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形舰体、大直径高强度艇体结构、远程水声系统、新型自导鱼雷及大深度发射系统、综合空调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
  
  “长征一号”
  
  1970年12月26日, 中国人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下水了,1974年8月1日,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这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长征一号”的总体设计从1966年开始,边设计边建造,共历时5年。1968年5月,首制艇在造船厂放样,当年11月实体建造动工。第一阶段是分段建艇体,全艇共分成1l段,1970年4月完成了总体试水。第二阶段是设备安装,从主机、电缆、仪表到核反应堆部件采取平行交叉的方式作业。第三阶段是码头系泊试验,1971年3月完成了水中舾装工作,紧接着是进行反应堆装料。6月,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8月23日,核潜艇首次出海进行航行试验,先后进行了水面航行,潜望镜深度潜水和深潜试航,一切顺利,潜艇航行性能良好。1974年1月,核潜艇加入海军,进行检验性试航,同年8月服役。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舰艇装备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表明了中国人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中国海军从此拥有了核潜艇,中国从此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长征一号”核潜艇从服役至今已有29年历史了,其装备早巳比不上后来者,但是,它对于我国海防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其他文献
2004年,美国将开始向俄罗斯周边地区部署兵力。对此,俄罗斯越来越有危机感。美国准备新设基地的有前苏联东欧圈的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塞拜疆。这些基地的部署将先于驻亚洲美军的部署调整。  (霍玲)    俄部署第四个“白杨一M”导弹团    2003年12月,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已将第四个“白杨—M”导弹团部署到位于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的萨马拉州季塔谢沃基地。该导弹是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发的最
期刊
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初步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美国军方将在2004年底以前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部署6枚陆基拦截导弹,在2005年底以前在该基地再部署10枚,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4枚,另有20枚”标准”Ⅲ型海基拦截导弹将部署在3艘“宙斯盾”舰上,百余枚空基高性能“爱国者”Ⅲ型导弹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以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部署工作的总投入将超过15亿美元。  (萧平)    俄成功试验新型
期刊
从2004年元旦开始,台湾军方再次实行 “精进案”。据悉,台陆军系统首先进行大改编,初期有11个旅要改成后备系统,导弹部队移编导弹司令部,金、马、澎外岛都将减兵。届时, 台陆军将减少一大半目前的40个联兵旅与守备旅,在第一阶段精进案实施后将只维持20个左右,少掉一半,到最终阶段,外岛与花东的守备部队与作战部队改为打击群之后,台陆军只剩12个旅级单位,且8个师级指挥编制也将裁掉一半。  (关尔)
期刊
美国国防部日前研发了一种反狙击系统,以对抗伊拉克狙击手的威胁。据透露,该反狙击系统是一种向空气中反射波束的地基激光系统,能够探测地面上任何活动,并能帮助精确定位。同时,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国空军正在进行网络嵌入系统技术(NEST)的研究。这是一种传感器节点系统。其节点能够跟踪子弹产生的;中击波,并能在节点范围内测定子弹发射时产生声震和枪震的时间,以判定子弹的发射源,从而对狙击手和其他隐蔽的射
期刊
轻率对敌    二战初期,以英国首相五吉尔为首的英国军政要员认为日本不敢向英国开战,因此对亚洲东方战场应战准备不足。1942年当日军集中兵力准备在马来半岛登陆时,英国海军仍不以为然,觉得日军不堪一击,只要在新加坡部署一支舰队就足以控制南海,制止日军在马来半岛登陆,即使登陆成功亦可切断日军补给线,使其不战自溃。  英海军部原计划向新加坡调集战列舰4艘、巡洋舰1艘、航空母舰3艘,但丘吉尔首相只批准将“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为反法西斯而共同战斗的美国与苏联反目成仇。美国依仗手中握有核武器对苏联进行战争威慑,意欲消灭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冷战在一片核阴影下开始了。    造核潜艇是一项政治任务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实战原子弹,而苏联在1947年才建起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在核领域的科学研究显然落后于美国。1949年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发出指示,尽全力赶超美国的核
期刊
从AIP起步    英国研制核潜艇的起点是从AIP开始的。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对二战期间德国海军的U—XⅦB型潜艇的研究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因为该级潜艇上所装备的闭式循环的“瓦尔特”汽轮机可以使潜艇能长时间地进行水下隐蔽航行。按现在的观点来看,U—XⅦ日型潜艇是世界上最早采用AIP技术的常规动力潜艇。在经过数年的研究和试验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决定建造两艘“探险者”级试验潜艇, 以便全面试验“瓦尔特”闭
期刊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便开始对于利用核能推进潜艇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1934年,埃利克·费米发表了关于核裂变的论文。6年之后,即于1941年,在埃利克·费米的领导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成了一座实验用核反应堆。从刚刚开始实现核裂变的时候,美国海军的有关方面就如何利用反应堆内链式反应所放出的热能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新型的动力源开展了研究。    图纸上的“鹦鹉螺”    1949年秋季,美
期刊
1983年5月,我人民海军组织首次巡航我国南海南沙群岛最南端曾母暗沙的远洋巡航航海实习训练,这是我人民海军首次到达我国海疆最南端曾母暗沙的巡航。时任海军副参谋长的张序三受命成为此次远航巡逻万里海疆的海上舰艇编队的指挥员。  编队由南海舰队”X—950”号油水补给舰和“Y—832”号运输舰组成,参加训练巡航人员388人,其中船员235人。    在曾母暗沙“查哨”    1983年5月16日,舰艇编
期刊
1961年,法国正是戴高乐总统执政期间,鉴于美国对法国核潜艇发展计划所采取的拒不支持的强硬态度,法国政府毅然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包括核潜艇在内的完全独立的法国国家核威慑力量。法国海军于1962年3月决定把中途下马的Q—244核潜艇的艇体继续加以利用,将其改建成常规动力的“电鳗”号导弹试验潜艇。  “电鳗”号导弹试验潜艇的水面排水量为3000吨,水下排水量为3250吨,主尺度为84X10.6X7.6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