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是哪里人,按照籍贯来说,我是太原小店人氏,按中国父系社会传统的说法,我又应该是个忻州人,因为我的父亲是忻州人。
童年时,每年的寒暑假,我的童年、少年大部分回忆都与忻州有关,许多次梦里也总会梦到那些人和事。
奶奶家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父亲排行老二,由于大伯早逝,父亲其实是实实在在的大哥。由于家穷,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骑了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早早地下太原了。
那会儿不叫打工,而叫“下太原”。为什么叫“下”,我想一个是由于忻州山区较多,二是和现在的电视剧常演的《走西口》《闯关东》中的“走”“闯”的意思差不多。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作为老大,爸爸的出面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回忻州老家的机会也是不少的。
忻州老家远离忻府区,位于山水之间的野峪乡北堡村。提到忻州,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独具特色的方言。忻州方言最大的特点是“甜”,音韵上以阴平和阳平韵为主。而忻州方言中,ei和er韵字比较多,说起话来韵味十足。人与人之间称呼也古色古香,总习惯带个“子”,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名字多少,必不可少,平添了几分亲切。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每逢腊月,北方许多地方经常下雪,忻州也不例外,那里的雪直到正月结束才逐渐融化掉。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在腊月把整个世界装饰得银装素裹,圪梁梁上,山沟沟里,崎岖不平的小路上,高高低低的野地里,都覆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坐在暖和的炕尾,抱着小叔叔小时候用过的老虎枕头,靠在奶奶叠起的一层层被子上,透过贴着窗花的玻璃看雪,是儿时的我的一大爱好,仿佛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杂乱。
打雪仗是小叔叔和我的一件乐事。小叔叔排行老七,是叔叔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和我年龄相差最小的一个。奶奶总让我称呼其为“七叔”,但我总是表面答应,随后遗忘,似乎“七叔”这个称谓拉远了我俩之间的距离。早上从炕上爬起来,穿戴整齐,走到奶奶家大门外,是一座龙王爷庙。
庙后面是一块二百多平方米的平地,夏天它是长着长尾巴的白蝴蝶的乐园,冬天则是我们的天地。小叔叔、他的小伙伴们和我跑到平地上,右手操起葵花杆,用发须茂密的根部沾上厚厚的雪块,抬起左脚,猿臂轻舒,在脚后跟一磕,雪块箭也似的飞出去了。有时打雪仗还不过瘾,便衍生为雪地摔跤了,沾着满身的雪,小伙伴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忻州的年味总是与美味的饮食分不开的,山区远离现代化大都市的影响,年味也手工味十足。每次正月回到老家,我总是垂涎于色香味俱全的花糕,也就是花馍。花糕的形状各异,有的如一尺长的莲花,原味喷香的白面做底,呈莲花状,花糕中间主体浑圆,四周叶子均匀罗列,饱满圆润的红枣点缀其间。有的做成兔子、金鱼等生动的小动物,以红豆做眼,舞动筷子轻抹慢捻即成花纹。蒸熟以后,红白相印,面香扑鼻。花糕是许多民间共有的美食,忻州有别于许多地方的优势在于清冽的泉水。同样的面,同样的技术,来到太原,即使是最擅长做花糕的二姑三姑,也做不出忻州的味道了。
油糕也是忻州过年席间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糕面分为两种,一种是糜子磨的面,一种是糯玉米面。温水和面,上笼蒸熟,加工成小饼,放入一米宽的油锅用油煎熟,沾以红糖。做好的油糕绵软细腻,红润可爱。无馅油糕配以红糖,如同忻州村民一般,热情,简单,质朴。
年三十晚上,叔叔姑姑们、我和弟弟妹妹们在炕下跪定,给爷爷奶奶拜年。整个正月里,一大家子人就都腻在一起。每逢饭点,一家人围坐在炕上,炕中间铺一块桌布,奶奶坐在炕头,给大家舀饭,爷爷远远地坐在灶台旁的凳子上,慈爱地望着大家。
饭桌上,吃着满月状的花糕、红润的油糕、淡黄的土豆做的坨子,喝着香甜的稀饭,一家人七嘴八舌,有说有笑,对太原回来的二哥二嫂问个不停,满窑洞里全是香甜的忻州味儿。
等到后来,叔叔姑姑们相继成家,爷爷奶奶的院子留给了三叔。四叔去远在庄磨的乡政府上班,五叔在原来的西瓜园上盖起了新房子,六叔和小叔到忻府区县城谋生,爷爷奶奶搬到了全村海拔最高的太爷爷的故居。奶奶过世后,爷爷耳背起来,虽然经常听不见别人说什么,却总是笑呵呵地答应着,一个人过活。又过了些年,弟弟妹妹们也都相继成家生子了,住到了县城。我们回忻州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好几年没回老家了,时常想起爷爷奶奶坐在大街上晒太阳,等我们回老家的情景。当爷爷奶奶看到爸爸妈妈一手一个,拉着我和妹妹长途跋涉回到村口,沿着陡峭的山路爬上村子时,站起来的那种欢喜真是让我难以忘怀。时常想起暑假时爸爸从西瓜园的院墙上偷偷离开,回太原接妈妈一起回来时手里拿着的那两个糖葫芦的情景,记得我和妹妹哭了,笑了,又哭了。
关于忻州老家的回忆说之不尽,多少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村里还有没有小孩冬天打雪仗、玩摔跤、扑蝴蝶、捉蚂蚱、爬杏树了,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老人坐在龙王庙前的大街上晒太阳、聊闲天儿了。
儿子已经几个月了,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的,时常喜欢靠在床头好奇地望着窗外,不知他以后能否记住这些风霜雨雪,能否记住童年的那些趣事。
工作后,有了机会到各地走走,也吃过了许多地方的美食小吃,但总也没有儿时老家的花糕、油糕好吃。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二十四中】
童年时,每年的寒暑假,我的童年、少年大部分回忆都与忻州有关,许多次梦里也总会梦到那些人和事。
奶奶家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父亲排行老二,由于大伯早逝,父亲其实是实实在在的大哥。由于家穷,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骑了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早早地下太原了。
那会儿不叫打工,而叫“下太原”。为什么叫“下”,我想一个是由于忻州山区较多,二是和现在的电视剧常演的《走西口》《闯关东》中的“走”“闯”的意思差不多。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作为老大,爸爸的出面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回忻州老家的机会也是不少的。
忻州老家远离忻府区,位于山水之间的野峪乡北堡村。提到忻州,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独具特色的方言。忻州方言最大的特点是“甜”,音韵上以阴平和阳平韵为主。而忻州方言中,ei和er韵字比较多,说起话来韵味十足。人与人之间称呼也古色古香,总习惯带个“子”,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名字多少,必不可少,平添了几分亲切。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每逢腊月,北方许多地方经常下雪,忻州也不例外,那里的雪直到正月结束才逐渐融化掉。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在腊月把整个世界装饰得银装素裹,圪梁梁上,山沟沟里,崎岖不平的小路上,高高低低的野地里,都覆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坐在暖和的炕尾,抱着小叔叔小时候用过的老虎枕头,靠在奶奶叠起的一层层被子上,透过贴着窗花的玻璃看雪,是儿时的我的一大爱好,仿佛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杂乱。
打雪仗是小叔叔和我的一件乐事。小叔叔排行老七,是叔叔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和我年龄相差最小的一个。奶奶总让我称呼其为“七叔”,但我总是表面答应,随后遗忘,似乎“七叔”这个称谓拉远了我俩之间的距离。早上从炕上爬起来,穿戴整齐,走到奶奶家大门外,是一座龙王爷庙。
庙后面是一块二百多平方米的平地,夏天它是长着长尾巴的白蝴蝶的乐园,冬天则是我们的天地。小叔叔、他的小伙伴们和我跑到平地上,右手操起葵花杆,用发须茂密的根部沾上厚厚的雪块,抬起左脚,猿臂轻舒,在脚后跟一磕,雪块箭也似的飞出去了。有时打雪仗还不过瘾,便衍生为雪地摔跤了,沾着满身的雪,小伙伴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忻州的年味总是与美味的饮食分不开的,山区远离现代化大都市的影响,年味也手工味十足。每次正月回到老家,我总是垂涎于色香味俱全的花糕,也就是花馍。花糕的形状各异,有的如一尺长的莲花,原味喷香的白面做底,呈莲花状,花糕中间主体浑圆,四周叶子均匀罗列,饱满圆润的红枣点缀其间。有的做成兔子、金鱼等生动的小动物,以红豆做眼,舞动筷子轻抹慢捻即成花纹。蒸熟以后,红白相印,面香扑鼻。花糕是许多民间共有的美食,忻州有别于许多地方的优势在于清冽的泉水。同样的面,同样的技术,来到太原,即使是最擅长做花糕的二姑三姑,也做不出忻州的味道了。
油糕也是忻州过年席间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糕面分为两种,一种是糜子磨的面,一种是糯玉米面。温水和面,上笼蒸熟,加工成小饼,放入一米宽的油锅用油煎熟,沾以红糖。做好的油糕绵软细腻,红润可爱。无馅油糕配以红糖,如同忻州村民一般,热情,简单,质朴。
年三十晚上,叔叔姑姑们、我和弟弟妹妹们在炕下跪定,给爷爷奶奶拜年。整个正月里,一大家子人就都腻在一起。每逢饭点,一家人围坐在炕上,炕中间铺一块桌布,奶奶坐在炕头,给大家舀饭,爷爷远远地坐在灶台旁的凳子上,慈爱地望着大家。
饭桌上,吃着满月状的花糕、红润的油糕、淡黄的土豆做的坨子,喝着香甜的稀饭,一家人七嘴八舌,有说有笑,对太原回来的二哥二嫂问个不停,满窑洞里全是香甜的忻州味儿。
等到后来,叔叔姑姑们相继成家,爷爷奶奶的院子留给了三叔。四叔去远在庄磨的乡政府上班,五叔在原来的西瓜园上盖起了新房子,六叔和小叔到忻府区县城谋生,爷爷奶奶搬到了全村海拔最高的太爷爷的故居。奶奶过世后,爷爷耳背起来,虽然经常听不见别人说什么,却总是笑呵呵地答应着,一个人过活。又过了些年,弟弟妹妹们也都相继成家生子了,住到了县城。我们回忻州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好几年没回老家了,时常想起爷爷奶奶坐在大街上晒太阳,等我们回老家的情景。当爷爷奶奶看到爸爸妈妈一手一个,拉着我和妹妹长途跋涉回到村口,沿着陡峭的山路爬上村子时,站起来的那种欢喜真是让我难以忘怀。时常想起暑假时爸爸从西瓜园的院墙上偷偷离开,回太原接妈妈一起回来时手里拿着的那两个糖葫芦的情景,记得我和妹妹哭了,笑了,又哭了。
关于忻州老家的回忆说之不尽,多少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村里还有没有小孩冬天打雪仗、玩摔跤、扑蝴蝶、捉蚂蚱、爬杏树了,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老人坐在龙王庙前的大街上晒太阳、聊闲天儿了。
儿子已经几个月了,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的,时常喜欢靠在床头好奇地望着窗外,不知他以后能否记住这些风霜雨雪,能否记住童年的那些趣事。
工作后,有了机会到各地走走,也吃过了许多地方的美食小吃,但总也没有儿时老家的花糕、油糕好吃。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二十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