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别林军
今天刚查完房,脱下防护服,在清洁区喘口气,看看同事微信群,惊闻,林军走了!
林军,何许人也?我都不知道他叫林军,还是林君,还是林均!但是每个武汉市中心医院老职工,基本都知道他。
他不是院长,也不是书记,只是我们南京路院区门口的小卖部老板。
记得十几年前,我刚来医院,还在麻醉科,那时有些医生熟人,做手术,要表示谢意,同事之间送红包显得太生疏,往往就打一电话,“林军啊,你给麻醉科手术室,各送一箱水!再给某某科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丢一箱,下班我去结账!”然后电话那边就是一声熟悉的“好嘞!”要不了多久,一个脸圆圆的,黑黑的,一脸和气的汉子,推着车就把东西送上来,准确地告诉我们,是某某某医生送的。再匆匆地去往下一站!
再过几年,快遞越来越多,我们医生又忙,经常快递小哥等不了,我们就告诉快递小哥,“你就把快递放门口小卖部,找那个叫林军的老板接着!”
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是憨厚地对着我们笑,从未有怨言。曾几何时,我们医生白大褂不带钱,那时候微信付款还不大流行的时候,就直接去他的小卖部,拿水喝,拿饼干吃,以后给!以后到多久有时候都忘了,突然路过,“老板,我差你多少钱呀?”他从来都是憨厚地一笑,记得清楚就说个数,记不清楚,就跟我们商量个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医院的院长、书记换了一茬,但林军还在。可今天突闻噩耗,他走了!前两天,我清楚记得,我们老麻醉科主任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床位,这次疫情,老主任知道我难做,这是第一次为要床位向我开口。我当时实在没床位了,就婉拒了,顺口问了一下,是谁?老主任带了一句,小卖部的林军感染了,想问问你能不能安排一张。我想他那么年轻,也没怎么在意。仅仅过了两天,他就走了,走在我们医院急诊留观室,双肺,全白!我心怀内疚,问了问急诊兄弟,他们说也没办法,发展太快了,除非有ECMO,也许才有一线生机。这才让我的愧疚,略微减少了一丝。
我们医院,才多少台ECMO?加上我们的老院长夏家红从韩红基金“化缘”来的一台,一共才两台!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等床位尚且困难,如何有机会,用上ECMO续命?
又听说,他爱人也感染了。
其实,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就在我们身边,不那么起眼,突然,人没了,我们才发现,原来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是如此地重要!
大疫,就是这么无情!不仅仅对大人物,不仅仅对医生,也无情地砸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大疫面前,众生平等。谁撑得过,谁撑不过,三分人为,七分天意!
眨眼间,我上一线,已经工作了十二天,管理着32张床位,到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出院了25位患者,临床治愈22位。非临床治愈的3位,已经永远离开了。
李文亮走了,同济医院林正斌教授走了,全国皆知。一个小卖部老板走了,我那非临床治愈的3位患者走了,谁又知道?我们都是小人物,在这场疫情的洗礼下,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承受生离死别。
逝者已矣,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
医生工作累吗?我跟你说不累,你是不是不信?但真的不累!起码现在的工作时间,比我开刀的日子,轻松多了。外科医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这么多年,我们都过来了。但是陌生的疾病,被感染的恐惧,物资的不足,疫情看不到尾的惊慌,患者濒临死亡的无助,身边同事的倒下,这些心理的压力,给我们套上一层一层无形的枷锁!很多医生都有一种感觉,当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穿上防护服时,突然感到一身酸软!这不仅仅是累啊!好在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战友,彼此鼓励,一起前行。好在还有一群可爱的武汉市民,好在还有全国中华民族同胞的亲情,温暖着我们,支撑着我们。
眨眼间,医院通知,我可以带着我的团队下来了,由康复科医生顶上!这个14天,我的团队,出院患者数管理患者数,在各个院区数一数二,退下来,也是理所当然。但我听说康复科人手不足,康复科老主任要亲自上岗时,我又做了一件违背原则的事情,带着四个小伙子,继续下一个14天!帮助康复科医生,继续发热二病区下一班岗!好多老师关心我,问我,何时轮换,我都说,我不想换,我怕无聊,在家会闷出问题!但真实的答案是,我就想站在这里,站在第一线,没有为什么。即使康复科人够,我也不想下来。我觉得,我还可以,我能扛住压力,尽快尽多地救治更多的人、更多的小人物、更多的武汉市民!
李文亮走了,林军走了,也许还有我的同事,在被抢救;也许哪天,我也会顶不住压力;也许哪一天,我也会被感染。但是,那又如何呢?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承担着目前仅次于金银潭医院全省第二的救治任务,大疫当前,有何惧哉!
林军老板,我就这么送你了,感谢你,这么多年对我们中心医院兄弟们的帮助和陪伴。不要怪我,最后时刻,没有送你一程!
通往天堂的路上,兄弟,一路走好!
女人长城
今天上午查房,尽管面临医生换岗,新老交替,对接工作比较繁琐,且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培训新来的几个菜鸟,收治患者任务,一夜间,加到40张床位!尽管任务繁重,但查房后,心情格外开朗起来,两个重症病人,已经在准备脱氧了。他们在病房里面遛弯嗨得不行,我跟他们说,能起来走动,就起来走动,这个病,肺血管床破坏,肺栓了特别难治。两个老爷子,渡过了一场生死大劫,扶着氧面罩乐得不行!
记得两个年轻的中年少妇,来的时候被病吓得不行,哭得梨花带雨,看了我的朋友圈后又为我们医生伤心落泪。今天,病情终于好转了,情绪回复,在患者小群里开始讨论瑜伽操了。其他新病人,病情基本稳定,病房得到了好心人捐赠的呼吸机,基本也能在氧压支持的前提下,满足重症病人辅助呼吸的需求。
昨天央视采访了我之后,要我录一段查房视频给他们,我愉快地答应了。包括我们的同事在我防护服后面写“毒王”,也一并录了,播出去了是不是把病人吓得不敢来我们发热二区,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治病是其次,心情也很重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药物也没多大作用,治疗方法千万种,最后还是靠自己身体扛!比如,我在患者微信群,经常推荐患友看电影流感啊,流行病啥的,建议患者充分了解,最差的情况是啥,当然了,前提是他们敢看,毕竟我自己看完都吓得不行。
作为医生,不仅仅要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更要提高他们心理抗压能力。什么时候我的患者,有了如我这个外科医生一样的抗压能力了,那么啥病毒,都不会是个事!
今天,我脱了防护服,刚下楼,一身的汗,还没喘口气,就接到一位在岗护士的微信。说是发烧了,做了个CT,电脑输名字一看,右肺,白一大片!
此刻,什么安慰的语言,都已经无力了,只有安排尽快住院吧。想到她的病,我心里很是难过,但还是问她,是否需要我给予言语的安慰。她说不需要。这位同事,在来我们发热二病区之前,已经在汉口医院支援了两周。汉口医院当时是最早的定点医院,工作非常繁忙。本来准备来我们发热二病区放松一下的,可惜世事不如人愿。
我还清楚地记得,前三天她才做了CT,没事。前两天还跟我说,老大,你这么会闹,能不能弄点日达仙给我们打几针,加强点免疫力防护一下。没想到,现在啥都不需要了!
该死的潜伏期,该死的潜伏期人传人,该死的武汉市护理人员更加紧缺的现状!从更累更危险的一线到相对轻松的一线,就是中心医院护士轮岗休息的方式。
医生,能够轮岗,一批换掉一批,除了我这种不想下来的例外,基本可以保证工作两周,休息两周。护士呢,没有足够的后备军,所以只能轮换,不能轮岗。尽管我天天对医生发脾气,叫他们开医嘱轻病人尽量统一,医嘱尽量不要出错加重护理量;尽管我到处捞酒精,捞口罩,捞防护服保护她们;尽管我组建医患微信群,让患者有问题微信跟医生反映,减少护士被按铃的次数;尽管我天天在工作群发段子,发红包逗她们开心。但是她们,还是要在污染区工作六小时以上,还是要给每位患者打针、送药,帮家属送患者吃喝,给重症患者端屎端尿。甚至,还要接到某些不理解这场疫情的家属电话投诉。她们在工作中上厕所都不行,喝水,更谈不上。而我在家休息,有事就喊妈,在医院里,医生有事病人有事,都喊护士。甚至有个护士同事跟我说,压力太大,疫情过后,可能受不了要辞职。我问她,现在吗?她轻轻地说,疫情之后。
这群女人,用她们的坚韧和担当,承担着比医生更大的压力,医生在台前,她们在幕后,默默地抹泪,默默地付出。想想孟姜女曾经哭倒了长城。而这群女人啊,用她们的坚韧与勇气,铸造了对抗疫情、挡在武汉市民前面的一座坚不可摧的女人长城。
我总想轻松,总想给大家带来正能量,但是,我的同事们,都在负重前行!我必须要让大家知道,是这么一群不起眼的小人物们,在支撑着武汉,在保卫着我们的家乡!
此刻,真想呐喊一声,大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护士姐妹们,感谢你们在危急之时筑就的女人长城,这将是人间最美好最温情最靓丽的风景线……
久违的太阳
武汉的太阳,终于大大方方地出来了!
今天,我们发热二病区又出院了两位患者,我都忘记了我是几号开科来着,到今天累计有十位患友达到出院标准,康复回家了。病房患者眨眼间已经换了一半,那些恢复良好的,好转出院的,就以自己为例子,给新来的病友做思想工作,比我们去说强多了!此时,病房一扫往日的阴霾,变得温暖生动,阳光普照。
既然心情好,那就发发段子。前两天走了一位战友,我在朋友圈又怨天动地地发了一通牢骚,这几天每天查房,都会碰到几位多愁善感的中老年妇女,以泪拂面,自己吸着个氧气病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不说,还要对我安慰,要我不要太过于忧伤!搞得我都有点怀疑,到底谁有病,谁没病啊?不对,这话有歧义,应该是,到底是谁染了病毒,谁要去安慰谁呀!看来以后朋友圈也不能乱发,还是要以积极向上正能量为主。比如说,有些专家猜测疫情可能到二月底,三月初来到拐点啊,有些专家猜测可能要到四五月份才能全面控制啊,这些话,还是不要乱说。
有些患者出院的时候,因为实在是太啰嗦了,我有时也小小地玩笑一下,比如建议针管就不拔了吧,带回去留个纪念,免得以后喝水麻烦,就自己往里面推牛奶吧。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会碰到警察抽查,他们先是一脸严肃极不耐烦地问我,干什么的,把车开出来干嘛的?我小心翼翼地出示工作证,答道,医生。警察叔叔顿时立正,大声对我说,医生,您辛苦了!这一刻,感动之情,无以复加。我记得以前被查酒驾或违章时,警察同志从未这么好,大不了虚伪地对着我微笑,敬个礼,期待我吹个警报出来。
其实,不只是我们辛苦,警察在维持秩序,辛不辛苦?建筑工人在抢修医院,不辛苦?领导们天天被我们狂轰乱炸得焦头烂额,辛不辛苦?武汉市的市民,天天关在家里,还要配合我们,给医生的朋友圈点赞,不辛苦?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大武汉,以及奔忙于疫情工作的人们都很辛苦。无论是前线,还是后防,乃至全国各地,都是一次全国总动员的全民行动,大家都在挺身而出,都在默默地付出。
我们的大武汉,何时才能再次运转起来?我在心里祈祷,祈祷大家早日战胜疫情,人们康乐平安!毕竟,大家都在积蓄能量!毕竟,太阳,已经出来了!
此时此刻,全国各地的医疗人员奔赴武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同胞心系武汉!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有着高度的职业认同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疫情肆虐,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刻,我们这些白衣战士没有畏缩,而是勇担使命,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救死扶伤,无畏个人生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看到身边的战友倒下,无数的外援不顾生命安危奔赴前线,我饱含热泪,不能自已。这是一段多么刻骨铭心的疼痛经历,那些默默的奉献者,那些为之献出生命的勇士战友,将会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永放光芒!
真正是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可怕的疫情病毒,我们医疗人员,就是对抗疫情的排头兵,是这个时代的领航者。虽然有时也会心情低落,也会心痛忧伤,也会担心恐慌,但我们绝不会临阵退缩,一定会坚持到底,与患者一起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虽然此刻,大武汉的每一个角落被疫情覆盖,但同时也被温情覆盖,医疗人员和武汉民众的心,牢牢地贴在一起。
太阳出来了,春天的讯息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武汉不怕!因为我们始终与你在一起,因为祖国与我们心连心!
蔡毅,1980年出生,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2020年1月28日开始,主动申请到抗疫一線,成为一名“抗疫医生”,管理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发热二区病房。2020年2月3日,接受了《人物》的采访。
今天刚查完房,脱下防护服,在清洁区喘口气,看看同事微信群,惊闻,林军走了!
林军,何许人也?我都不知道他叫林军,还是林君,还是林均!但是每个武汉市中心医院老职工,基本都知道他。
他不是院长,也不是书记,只是我们南京路院区门口的小卖部老板。
记得十几年前,我刚来医院,还在麻醉科,那时有些医生熟人,做手术,要表示谢意,同事之间送红包显得太生疏,往往就打一电话,“林军啊,你给麻醉科手术室,各送一箱水!再给某某科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丢一箱,下班我去结账!”然后电话那边就是一声熟悉的“好嘞!”要不了多久,一个脸圆圆的,黑黑的,一脸和气的汉子,推着车就把东西送上来,准确地告诉我们,是某某某医生送的。再匆匆地去往下一站!
再过几年,快遞越来越多,我们医生又忙,经常快递小哥等不了,我们就告诉快递小哥,“你就把快递放门口小卖部,找那个叫林军的老板接着!”
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是憨厚地对着我们笑,从未有怨言。曾几何时,我们医生白大褂不带钱,那时候微信付款还不大流行的时候,就直接去他的小卖部,拿水喝,拿饼干吃,以后给!以后到多久有时候都忘了,突然路过,“老板,我差你多少钱呀?”他从来都是憨厚地一笑,记得清楚就说个数,记不清楚,就跟我们商量个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医院的院长、书记换了一茬,但林军还在。可今天突闻噩耗,他走了!前两天,我清楚记得,我们老麻醉科主任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床位,这次疫情,老主任知道我难做,这是第一次为要床位向我开口。我当时实在没床位了,就婉拒了,顺口问了一下,是谁?老主任带了一句,小卖部的林军感染了,想问问你能不能安排一张。我想他那么年轻,也没怎么在意。仅仅过了两天,他就走了,走在我们医院急诊留观室,双肺,全白!我心怀内疚,问了问急诊兄弟,他们说也没办法,发展太快了,除非有ECMO,也许才有一线生机。这才让我的愧疚,略微减少了一丝。
我们医院,才多少台ECMO?加上我们的老院长夏家红从韩红基金“化缘”来的一台,一共才两台!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等床位尚且困难,如何有机会,用上ECMO续命?
又听说,他爱人也感染了。
其实,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就在我们身边,不那么起眼,突然,人没了,我们才发现,原来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是如此地重要!
大疫,就是这么无情!不仅仅对大人物,不仅仅对医生,也无情地砸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大疫面前,众生平等。谁撑得过,谁撑不过,三分人为,七分天意!
眨眼间,我上一线,已经工作了十二天,管理着32张床位,到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出院了25位患者,临床治愈22位。非临床治愈的3位,已经永远离开了。
李文亮走了,同济医院林正斌教授走了,全国皆知。一个小卖部老板走了,我那非临床治愈的3位患者走了,谁又知道?我们都是小人物,在这场疫情的洗礼下,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承受生离死别。
逝者已矣,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
医生工作累吗?我跟你说不累,你是不是不信?但真的不累!起码现在的工作时间,比我开刀的日子,轻松多了。外科医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这么多年,我们都过来了。但是陌生的疾病,被感染的恐惧,物资的不足,疫情看不到尾的惊慌,患者濒临死亡的无助,身边同事的倒下,这些心理的压力,给我们套上一层一层无形的枷锁!很多医生都有一种感觉,当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穿上防护服时,突然感到一身酸软!这不仅仅是累啊!好在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战友,彼此鼓励,一起前行。好在还有一群可爱的武汉市民,好在还有全国中华民族同胞的亲情,温暖着我们,支撑着我们。
眨眼间,医院通知,我可以带着我的团队下来了,由康复科医生顶上!这个14天,我的团队,出院患者数管理患者数,在各个院区数一数二,退下来,也是理所当然。但我听说康复科人手不足,康复科老主任要亲自上岗时,我又做了一件违背原则的事情,带着四个小伙子,继续下一个14天!帮助康复科医生,继续发热二病区下一班岗!好多老师关心我,问我,何时轮换,我都说,我不想换,我怕无聊,在家会闷出问题!但真实的答案是,我就想站在这里,站在第一线,没有为什么。即使康复科人够,我也不想下来。我觉得,我还可以,我能扛住压力,尽快尽多地救治更多的人、更多的小人物、更多的武汉市民!
李文亮走了,林军走了,也许还有我的同事,在被抢救;也许哪天,我也会顶不住压力;也许哪一天,我也会被感染。但是,那又如何呢?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承担着目前仅次于金银潭医院全省第二的救治任务,大疫当前,有何惧哉!
林军老板,我就这么送你了,感谢你,这么多年对我们中心医院兄弟们的帮助和陪伴。不要怪我,最后时刻,没有送你一程!
通往天堂的路上,兄弟,一路走好!
女人长城
今天上午查房,尽管面临医生换岗,新老交替,对接工作比较繁琐,且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培训新来的几个菜鸟,收治患者任务,一夜间,加到40张床位!尽管任务繁重,但查房后,心情格外开朗起来,两个重症病人,已经在准备脱氧了。他们在病房里面遛弯嗨得不行,我跟他们说,能起来走动,就起来走动,这个病,肺血管床破坏,肺栓了特别难治。两个老爷子,渡过了一场生死大劫,扶着氧面罩乐得不行!
记得两个年轻的中年少妇,来的时候被病吓得不行,哭得梨花带雨,看了我的朋友圈后又为我们医生伤心落泪。今天,病情终于好转了,情绪回复,在患者小群里开始讨论瑜伽操了。其他新病人,病情基本稳定,病房得到了好心人捐赠的呼吸机,基本也能在氧压支持的前提下,满足重症病人辅助呼吸的需求。
昨天央视采访了我之后,要我录一段查房视频给他们,我愉快地答应了。包括我们的同事在我防护服后面写“毒王”,也一并录了,播出去了是不是把病人吓得不敢来我们发热二区,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治病是其次,心情也很重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药物也没多大作用,治疗方法千万种,最后还是靠自己身体扛!比如,我在患者微信群,经常推荐患友看电影流感啊,流行病啥的,建议患者充分了解,最差的情况是啥,当然了,前提是他们敢看,毕竟我自己看完都吓得不行。
作为医生,不仅仅要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更要提高他们心理抗压能力。什么时候我的患者,有了如我这个外科医生一样的抗压能力了,那么啥病毒,都不会是个事!
今天,我脱了防护服,刚下楼,一身的汗,还没喘口气,就接到一位在岗护士的微信。说是发烧了,做了个CT,电脑输名字一看,右肺,白一大片!
此刻,什么安慰的语言,都已经无力了,只有安排尽快住院吧。想到她的病,我心里很是难过,但还是问她,是否需要我给予言语的安慰。她说不需要。这位同事,在来我们发热二病区之前,已经在汉口医院支援了两周。汉口医院当时是最早的定点医院,工作非常繁忙。本来准备来我们发热二病区放松一下的,可惜世事不如人愿。
我还清楚地记得,前三天她才做了CT,没事。前两天还跟我说,老大,你这么会闹,能不能弄点日达仙给我们打几针,加强点免疫力防护一下。没想到,现在啥都不需要了!
该死的潜伏期,该死的潜伏期人传人,该死的武汉市护理人员更加紧缺的现状!从更累更危险的一线到相对轻松的一线,就是中心医院护士轮岗休息的方式。
医生,能够轮岗,一批换掉一批,除了我这种不想下来的例外,基本可以保证工作两周,休息两周。护士呢,没有足够的后备军,所以只能轮换,不能轮岗。尽管我天天对医生发脾气,叫他们开医嘱轻病人尽量统一,医嘱尽量不要出错加重护理量;尽管我到处捞酒精,捞口罩,捞防护服保护她们;尽管我组建医患微信群,让患者有问题微信跟医生反映,减少护士被按铃的次数;尽管我天天在工作群发段子,发红包逗她们开心。但是她们,还是要在污染区工作六小时以上,还是要给每位患者打针、送药,帮家属送患者吃喝,给重症患者端屎端尿。甚至,还要接到某些不理解这场疫情的家属电话投诉。她们在工作中上厕所都不行,喝水,更谈不上。而我在家休息,有事就喊妈,在医院里,医生有事病人有事,都喊护士。甚至有个护士同事跟我说,压力太大,疫情过后,可能受不了要辞职。我问她,现在吗?她轻轻地说,疫情之后。
这群女人,用她们的坚韧和担当,承担着比医生更大的压力,医生在台前,她们在幕后,默默地抹泪,默默地付出。想想孟姜女曾经哭倒了长城。而这群女人啊,用她们的坚韧与勇气,铸造了对抗疫情、挡在武汉市民前面的一座坚不可摧的女人长城。
我总想轻松,总想给大家带来正能量,但是,我的同事们,都在负重前行!我必须要让大家知道,是这么一群不起眼的小人物们,在支撑着武汉,在保卫着我们的家乡!
此刻,真想呐喊一声,大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护士姐妹们,感谢你们在危急之时筑就的女人长城,这将是人间最美好最温情最靓丽的风景线……
久违的太阳
武汉的太阳,终于大大方方地出来了!
今天,我们发热二病区又出院了两位患者,我都忘记了我是几号开科来着,到今天累计有十位患友达到出院标准,康复回家了。病房患者眨眼间已经换了一半,那些恢复良好的,好转出院的,就以自己为例子,给新来的病友做思想工作,比我们去说强多了!此时,病房一扫往日的阴霾,变得温暖生动,阳光普照。
既然心情好,那就发发段子。前两天走了一位战友,我在朋友圈又怨天动地地发了一通牢骚,这几天每天查房,都会碰到几位多愁善感的中老年妇女,以泪拂面,自己吸着个氧气病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不说,还要对我安慰,要我不要太过于忧伤!搞得我都有点怀疑,到底谁有病,谁没病啊?不对,这话有歧义,应该是,到底是谁染了病毒,谁要去安慰谁呀!看来以后朋友圈也不能乱发,还是要以积极向上正能量为主。比如说,有些专家猜测疫情可能到二月底,三月初来到拐点啊,有些专家猜测可能要到四五月份才能全面控制啊,这些话,还是不要乱说。
有些患者出院的时候,因为实在是太啰嗦了,我有时也小小地玩笑一下,比如建议针管就不拔了吧,带回去留个纪念,免得以后喝水麻烦,就自己往里面推牛奶吧。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会碰到警察抽查,他们先是一脸严肃极不耐烦地问我,干什么的,把车开出来干嘛的?我小心翼翼地出示工作证,答道,医生。警察叔叔顿时立正,大声对我说,医生,您辛苦了!这一刻,感动之情,无以复加。我记得以前被查酒驾或违章时,警察同志从未这么好,大不了虚伪地对着我微笑,敬个礼,期待我吹个警报出来。
其实,不只是我们辛苦,警察在维持秩序,辛不辛苦?建筑工人在抢修医院,不辛苦?领导们天天被我们狂轰乱炸得焦头烂额,辛不辛苦?武汉市的市民,天天关在家里,还要配合我们,给医生的朋友圈点赞,不辛苦?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大武汉,以及奔忙于疫情工作的人们都很辛苦。无论是前线,还是后防,乃至全国各地,都是一次全国总动员的全民行动,大家都在挺身而出,都在默默地付出。
我们的大武汉,何时才能再次运转起来?我在心里祈祷,祈祷大家早日战胜疫情,人们康乐平安!毕竟,大家都在积蓄能量!毕竟,太阳,已经出来了!
此时此刻,全国各地的医疗人员奔赴武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同胞心系武汉!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有着高度的职业认同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疫情肆虐,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刻,我们这些白衣战士没有畏缩,而是勇担使命,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救死扶伤,无畏个人生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看到身边的战友倒下,无数的外援不顾生命安危奔赴前线,我饱含热泪,不能自已。这是一段多么刻骨铭心的疼痛经历,那些默默的奉献者,那些为之献出生命的勇士战友,将会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永放光芒!
真正是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可怕的疫情病毒,我们医疗人员,就是对抗疫情的排头兵,是这个时代的领航者。虽然有时也会心情低落,也会心痛忧伤,也会担心恐慌,但我们绝不会临阵退缩,一定会坚持到底,与患者一起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虽然此刻,大武汉的每一个角落被疫情覆盖,但同时也被温情覆盖,医疗人员和武汉民众的心,牢牢地贴在一起。
太阳出来了,春天的讯息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武汉不怕!因为我们始终与你在一起,因为祖国与我们心连心!
蔡毅,1980年出生,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2020年1月28日开始,主动申请到抗疫一線,成为一名“抗疫医生”,管理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发热二区病房。2020年2月3日,接受了《人物》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