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春天是小的
这个春天的风是小的
风吹开的花是小的
像米粒一样的香气是小的
香气里的歌者是小的
歌者的声音是小的
声音飘过的教堂是小的
教堂里的灵魂是小的
灵魂的哀怨是小的
在这个小小的春天
做一单生意交易是小的
约会了朋友谈话是小的
写下的诗句意象是小的
出行或者突围志向是小的
一盘棋的格局是小的
我打开一本书读到深夜
书上的字也越来越小
小到快要看不见了
一灯如豆像心的小跳
春夜之思如此之小
爱也如此之小
让我吃惊
在这个春天,是地震
太大了
(写于2011年4月,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之后)
[林忠成赏评] 这首诗的诗眼在结尾两句,这两句遽然揭示了前面罗列的所有世界表象的困惑成因:为什么飘过教堂的声音是小的,灵魂的哀怨是小的?因为地震,它唤醒了人的存在之思,拷问终极价值。海德格尔在《追问物的问题》中质问:“难道人,难道诸多民族只是胡乱跌进这大千世界,到头来又甩将出去?”人的存在本来就有巨大的偶合性。几十年前的某夜,一只小蝌蚪偶尔遇到一个暖巢而已。在他存在之前,是茫茫的无涯黑夜;在他消失之后,是看不到尽头的寂寥黑暗。黑暗的长度和深广度比他短暂的一生强大多了,人由此产生幻灭感。更残忍的是,这短暂的存在,也将受到潜伏的摧残,随时会把人从大千世界“甩出去”,由此加深了存在的虚无感。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总结了这种“无”——一旦要去把捉存在,我们总是扑空。我们在此追问的存在几乎就是无,但我们始终不甘承认存在者整个的却是无。某些人终其一生都为这“不甘”而活着,“不甘”又如何?就像这首诗提到的困惑,为什么一切都是小的?写下的诗是小的,做一单生意是小的,一盘棋的格局是小的。与“前不見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黑暗相比,这些当然是小的;与填满所有空间、灌注每截时间的存在相比,它当然是小的;与地震这个重大灾难相比,它当然还是小的。
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善于追问,人能思考形而上的终极问题。动物跟人类一样也面临茫茫黑夜,但动物无法像老庄、佛陀、基督一样思考道、法相、圣灵,它们不考虑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问题。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中认为“一块石头是无世界的,植物和动物同样没有世界”,人却能“就存在者存在这回事寻求存在者的根据”,人会“对撞入他自身的为什么探寻”。作者在诗里显然触摸到了这种“存在之痛”,这种“痛”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地域空间,放射出普世意义上的蓝光,尽管地震来自太平洋的一个岛。
这个春天的风是小的
风吹开的花是小的
像米粒一样的香气是小的
香气里的歌者是小的
歌者的声音是小的
声音飘过的教堂是小的
教堂里的灵魂是小的
灵魂的哀怨是小的
在这个小小的春天
做一单生意交易是小的
约会了朋友谈话是小的
写下的诗句意象是小的
出行或者突围志向是小的
一盘棋的格局是小的
我打开一本书读到深夜
书上的字也越来越小
小到快要看不见了
一灯如豆像心的小跳
春夜之思如此之小
爱也如此之小
让我吃惊
在这个春天,是地震
太大了
(写于2011年4月,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之后)
[林忠成赏评] 这首诗的诗眼在结尾两句,这两句遽然揭示了前面罗列的所有世界表象的困惑成因:为什么飘过教堂的声音是小的,灵魂的哀怨是小的?因为地震,它唤醒了人的存在之思,拷问终极价值。海德格尔在《追问物的问题》中质问:“难道人,难道诸多民族只是胡乱跌进这大千世界,到头来又甩将出去?”人的存在本来就有巨大的偶合性。几十年前的某夜,一只小蝌蚪偶尔遇到一个暖巢而已。在他存在之前,是茫茫的无涯黑夜;在他消失之后,是看不到尽头的寂寥黑暗。黑暗的长度和深广度比他短暂的一生强大多了,人由此产生幻灭感。更残忍的是,这短暂的存在,也将受到潜伏的摧残,随时会把人从大千世界“甩出去”,由此加深了存在的虚无感。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总结了这种“无”——一旦要去把捉存在,我们总是扑空。我们在此追问的存在几乎就是无,但我们始终不甘承认存在者整个的却是无。某些人终其一生都为这“不甘”而活着,“不甘”又如何?就像这首诗提到的困惑,为什么一切都是小的?写下的诗是小的,做一单生意是小的,一盘棋的格局是小的。与“前不見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黑暗相比,这些当然是小的;与填满所有空间、灌注每截时间的存在相比,它当然是小的;与地震这个重大灾难相比,它当然还是小的。
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善于追问,人能思考形而上的终极问题。动物跟人类一样也面临茫茫黑夜,但动物无法像老庄、佛陀、基督一样思考道、法相、圣灵,它们不考虑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问题。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中认为“一块石头是无世界的,植物和动物同样没有世界”,人却能“就存在者存在这回事寻求存在者的根据”,人会“对撞入他自身的为什么探寻”。作者在诗里显然触摸到了这种“存在之痛”,这种“痛”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地域空间,放射出普世意义上的蓝光,尽管地震来自太平洋的一个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