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须将二者有机整合,发挥教学媒体的最大功效,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时代使然,教育现代化使然。但教师对教学媒体的认识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区,本文重点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剖析,真正发挥出教学媒体的优势,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媒体 认知 误区
当前,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各个领域,其作用与威力日益凸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由此可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着力点,促进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教学媒体优缺点之分析
教学媒体是教学的手段,是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媒体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辅助作用。特别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建构教学环境,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方面,教学媒体的作用愈发明显,广大一线教师均有切实感受。但我认为教师对媒体优缺点的感悟不够深刻,特作以下分析。
1.1 教学媒体的优点。
(1)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大部分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习者呈现和传递大量的信息,扩充了教学内容,大大节省了老师的板书量,使授课方式更方便、快捷。并通过媒体独特的优势,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学习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应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2)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特别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的合理展示,既能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和探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弥补传统手段,增强直观实效。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直观的显示出来,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知识,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等教学用具,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使抽象的理论能够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4)彰显《纲要》精神,优化教学方式。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纲要》的具体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根据不同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可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和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符合时代特点和教情学情的教学方式。
(5)利用多种模式,满足教学需求。我市电教馆创建的“五种”信息化模式,即光盘播放单元、卫星收视单元、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基于广域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平台。同时,利用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以及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多种组合,探索总结出“班班通”的九种形式,适应了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为广大一线教师拓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思路,为各校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教学媒体的缺点。
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将之归纳如下:
(1)教学容量过大,思维过程缺失。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般会增加教学难度,内容补充较多,体现“大而全”,可谓面面俱到,导致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重点难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
(2)双边互动减少,“双主”地位弱化。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依赖教学课件,必然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互动减少,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发挥,这有悖于新课改倡导的精神。
(3)教学节奏过快,学习笔记难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课堂上教学节奏比较快,鼠标轻轻一点,一个页面就翻过去了,这就要求学生做到眼耳手并用,稍有疏忽,前后的内容就可能衔接不上。在有限的时间内,由于老师不可能把讲过的内容反复强调,加之多媒体教室的光线昏暗,学生很难做好笔记。
(4)教学风格受限,课堂效果不佳。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优雅夸张的肢体,将教学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一般根据做好的课件来讲课,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气氛,无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束缚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此外,有些教学经验丰富,但计算机操作不熟悉的中老年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往往丧失了他们自身的长处。
(5)视觉疲劳凸显,学生注意分散。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等各种感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呈现时间短,切换频繁,使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求知欲不易激发。同时,部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为体现自己的水平,往往会插入过多的动画、特技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这种情况在现在的观摩教学或赛教中司空见惯,应引起足够重视。 2.教师在运用教学媒体中存在的误区
教学媒体,具体地说就是传递信息、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物。现代教学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境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展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笔者通过长期的听课和调研,也发现在应用教学媒体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2.1 追求形式,为用而用。
我们的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迎合评课标准。现在的公开课、优质课、赛教,都把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于是抱着“不怕乱用,就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拽,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潭的评课标准;二是应付学校的检查考核。每个学校都有考核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刚性指标,和每位教师的利益挂钩,为此,不能少用,只能多用,为用而用,岂不美哉。
2.2 媒体至上,多多益善。
现在我市由于得到国家、省市的大力投入,电教设备的装备有了质的飞跃,一些教师为体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公开课的课堂,讲台上的电教媒体琳琅满目、应用尽有,电脑、幻灯片、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等样样齐全,阵容强大、气势不凡。是不是在每节课上都必须全用上呢?不。使用什么样的电化媒体,不仅要考虑到授课内容、学生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还要考虑与传统教学媒体的配合。如果在课堂使用电化媒体的过程中,没有对使用的时机、使用的时间长短、使用的效果等做科学合理的安排,未能与传统教学媒体进行有机的结合,其结果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反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
2.3 哗众取宠,干扰注意。
由于市、校多年的信息技术培训,广大教师信息化素养有所提升,课件制作水平也有所提高。我在观摩教师的公开课或赛教时,参赛教师的课件制作的非常精美、华丽,可谓用心良苦,但也发现在许多课件中会插入过多的动画、特技、视频文件、音像材料,把观摩课变成了电教材料以及各种技术的展示堆砌课,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媒体用得越多、越滥,学生无意注意就越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也就越大,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宜提倡。在评课时经常提到这一点。
2.4 手口并用,缺乏交流。
我们会发现,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看则轻松,实则很累。他们在不停地向学生讲解的同时,还要手握鼠标,眼瞅屏幕,不停地在电脑上操作,加上麦克风的束缚和中控系统的位置限制,我们的教师大多会变成“躲在”角落里的“幕后操纵者”,因此,会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忽略了学生的感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2.5 容量超载,缺乏思考。
在前面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中我已经谈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展课时容量,加大相关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但正是由于容量超载,导致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会导致重点难点不突出,使学生思考的速度跟上教师点击鼠标的速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在长期的观摩中,你会发现,之所以容量大,是因为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内容可谓丰富,环节可谓齐备。
2.6 重较轻学,方法依旧。
目前,我们的广大教师只是依据教学设计来制作相应课件,只是在改变如何“教”上狠下功夫,用多媒体帮助教师讲解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讲解或没法完成的一些演示实验,很少研究如何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学”的,而不是依据学案设计课件的。特别,一些课堂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依旧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与新课改及《纲要》倡导的精神格格不入。
2.7 盲目移植,扼杀个性。
由于教学工作量太大,或者图方便,省时省心,许多教师在平常的多媒体教学中会照搬别人制作现成的课件,随便下载一个拿来所用。殊不知,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知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不能达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2.8 缺乏美感,影响效果。
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些情况:在播放音乐时,音量调控不佳,震耳欲聋,把教室当作电影院;在幻灯片切换时,夹杂着响亮的效果声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答对了,会出现鼓掌声或“你真棒”的赞扬声,答错了,出现砸碎玻璃杯或“你再想想”的声音;在展示文字时,每个字都是伴随着响亮的声音,翻着筋头,缓缓出现。完全把多媒体的相关功能在辅助教学中用偏了,用过了,过犹不及啊!
2.9 过度依赖,易入歧途。
在一所学校听公开课时,一位教师在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时,出现了教学进度与课件内容不同步,教师在台上手忙脚乱,学生在台下无所适从。在一次县级赛教中,一位教师的教学课件很长时间没有显示出来,使课堂教学陷入了僵局。再比如:突然断电了,投影出现故障,你的可移动硬盘无法识别等不可抗拒的事情发生,它会严重打乱你的思路,影响你的教学效果,为此,你若参加大型教学竞赛活动时,要坚持“两手抓”(即: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两手都要硬”。否则,就会失败。
2.10 追赶潮流,缺少选择。
在我市电教馆打造出来的“五种信息化模式”中,不难发现,我们一线教师很少用DVD播放机、电视机、幻灯、录音机等媒体,部分教师其认为操作太简单、适用性不强、已经落伍了、也体现不出自己的技术水平,由此,盲目追赶潮流,动辄就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白板教室上课。实际上,他们缺乏对这些设备的认知,对其功能了解不到位,操作不熟练,仅仅当作一般媒体来使用,从而使这些设备的功效大打折扣。殊不知,有的学科用模式一、二可能效果更佳,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3.结束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同时结合优秀的传统教学媒体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从而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效果。要真正实现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媒体技术为本;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媒体技术出发。立足课堂,认真探究,领悟媒体重要性;加强自修,苦练内功,实现技术有效性;研读纲要,加强整合,彰显教育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
【关键词】教学媒体 认知 误区
当前,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各个领域,其作用与威力日益凸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由此可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着力点,促进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教学媒体优缺点之分析
教学媒体是教学的手段,是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媒体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辅助作用。特别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建构教学环境,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方面,教学媒体的作用愈发明显,广大一线教师均有切实感受。但我认为教师对媒体优缺点的感悟不够深刻,特作以下分析。
1.1 教学媒体的优点。
(1)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大部分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习者呈现和传递大量的信息,扩充了教学内容,大大节省了老师的板书量,使授课方式更方便、快捷。并通过媒体独特的优势,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学习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应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2)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特别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的合理展示,既能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和探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弥补传统手段,增强直观实效。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直观的显示出来,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知识,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等教学用具,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使抽象的理论能够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4)彰显《纲要》精神,优化教学方式。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纲要》的具体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根据不同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可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和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符合时代特点和教情学情的教学方式。
(5)利用多种模式,满足教学需求。我市电教馆创建的“五种”信息化模式,即光盘播放单元、卫星收视单元、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基于广域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平台。同时,利用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以及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多种组合,探索总结出“班班通”的九种形式,适应了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为广大一线教师拓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思路,为各校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教学媒体的缺点。
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将之归纳如下:
(1)教学容量过大,思维过程缺失。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般会增加教学难度,内容补充较多,体现“大而全”,可谓面面俱到,导致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重点难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
(2)双边互动减少,“双主”地位弱化。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依赖教学课件,必然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互动减少,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发挥,这有悖于新课改倡导的精神。
(3)教学节奏过快,学习笔记难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课堂上教学节奏比较快,鼠标轻轻一点,一个页面就翻过去了,这就要求学生做到眼耳手并用,稍有疏忽,前后的内容就可能衔接不上。在有限的时间内,由于老师不可能把讲过的内容反复强调,加之多媒体教室的光线昏暗,学生很难做好笔记。
(4)教学风格受限,课堂效果不佳。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优雅夸张的肢体,将教学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一般根据做好的课件来讲课,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气氛,无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束缚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此外,有些教学经验丰富,但计算机操作不熟悉的中老年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往往丧失了他们自身的长处。
(5)视觉疲劳凸显,学生注意分散。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等各种感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呈现时间短,切换频繁,使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求知欲不易激发。同时,部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为体现自己的水平,往往会插入过多的动画、特技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这种情况在现在的观摩教学或赛教中司空见惯,应引起足够重视。 2.教师在运用教学媒体中存在的误区
教学媒体,具体地说就是传递信息、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物。现代教学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境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展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笔者通过长期的听课和调研,也发现在应用教学媒体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2.1 追求形式,为用而用。
我们的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迎合评课标准。现在的公开课、优质课、赛教,都把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于是抱着“不怕乱用,就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拽,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潭的评课标准;二是应付学校的检查考核。每个学校都有考核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刚性指标,和每位教师的利益挂钩,为此,不能少用,只能多用,为用而用,岂不美哉。
2.2 媒体至上,多多益善。
现在我市由于得到国家、省市的大力投入,电教设备的装备有了质的飞跃,一些教师为体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公开课的课堂,讲台上的电教媒体琳琅满目、应用尽有,电脑、幻灯片、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等样样齐全,阵容强大、气势不凡。是不是在每节课上都必须全用上呢?不。使用什么样的电化媒体,不仅要考虑到授课内容、学生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还要考虑与传统教学媒体的配合。如果在课堂使用电化媒体的过程中,没有对使用的时机、使用的时间长短、使用的效果等做科学合理的安排,未能与传统教学媒体进行有机的结合,其结果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反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
2.3 哗众取宠,干扰注意。
由于市、校多年的信息技术培训,广大教师信息化素养有所提升,课件制作水平也有所提高。我在观摩教师的公开课或赛教时,参赛教师的课件制作的非常精美、华丽,可谓用心良苦,但也发现在许多课件中会插入过多的动画、特技、视频文件、音像材料,把观摩课变成了电教材料以及各种技术的展示堆砌课,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媒体用得越多、越滥,学生无意注意就越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也就越大,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宜提倡。在评课时经常提到这一点。
2.4 手口并用,缺乏交流。
我们会发现,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看则轻松,实则很累。他们在不停地向学生讲解的同时,还要手握鼠标,眼瞅屏幕,不停地在电脑上操作,加上麦克风的束缚和中控系统的位置限制,我们的教师大多会变成“躲在”角落里的“幕后操纵者”,因此,会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忽略了学生的感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2.5 容量超载,缺乏思考。
在前面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中我已经谈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展课时容量,加大相关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但正是由于容量超载,导致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会导致重点难点不突出,使学生思考的速度跟上教师点击鼠标的速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在长期的观摩中,你会发现,之所以容量大,是因为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内容可谓丰富,环节可谓齐备。
2.6 重较轻学,方法依旧。
目前,我们的广大教师只是依据教学设计来制作相应课件,只是在改变如何“教”上狠下功夫,用多媒体帮助教师讲解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讲解或没法完成的一些演示实验,很少研究如何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学”的,而不是依据学案设计课件的。特别,一些课堂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依旧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与新课改及《纲要》倡导的精神格格不入。
2.7 盲目移植,扼杀个性。
由于教学工作量太大,或者图方便,省时省心,许多教师在平常的多媒体教学中会照搬别人制作现成的课件,随便下载一个拿来所用。殊不知,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知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不能达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2.8 缺乏美感,影响效果。
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些情况:在播放音乐时,音量调控不佳,震耳欲聋,把教室当作电影院;在幻灯片切换时,夹杂着响亮的效果声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答对了,会出现鼓掌声或“你真棒”的赞扬声,答错了,出现砸碎玻璃杯或“你再想想”的声音;在展示文字时,每个字都是伴随着响亮的声音,翻着筋头,缓缓出现。完全把多媒体的相关功能在辅助教学中用偏了,用过了,过犹不及啊!
2.9 过度依赖,易入歧途。
在一所学校听公开课时,一位教师在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时,出现了教学进度与课件内容不同步,教师在台上手忙脚乱,学生在台下无所适从。在一次县级赛教中,一位教师的教学课件很长时间没有显示出来,使课堂教学陷入了僵局。再比如:突然断电了,投影出现故障,你的可移动硬盘无法识别等不可抗拒的事情发生,它会严重打乱你的思路,影响你的教学效果,为此,你若参加大型教学竞赛活动时,要坚持“两手抓”(即: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两手都要硬”。否则,就会失败。
2.10 追赶潮流,缺少选择。
在我市电教馆打造出来的“五种信息化模式”中,不难发现,我们一线教师很少用DVD播放机、电视机、幻灯、录音机等媒体,部分教师其认为操作太简单、适用性不强、已经落伍了、也体现不出自己的技术水平,由此,盲目追赶潮流,动辄就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白板教室上课。实际上,他们缺乏对这些设备的认知,对其功能了解不到位,操作不熟练,仅仅当作一般媒体来使用,从而使这些设备的功效大打折扣。殊不知,有的学科用模式一、二可能效果更佳,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3.结束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同时结合优秀的传统教学媒体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从而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效果。要真正实现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媒体技术为本;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媒体技术出发。立足课堂,认真探究,领悟媒体重要性;加强自修,苦练内功,实现技术有效性;研读纲要,加强整合,彰显教育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