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瞬间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im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沸 腾
  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跳进水杯里,在和水接触的瞬间快速沸腾起来。水面上泛起细密的比小米粒还要小的水泡,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水里冒出来阵阵淡黄色的烟雾,还能听到刺刺的响声,就像蛇在吐芯子。
  我呆呆地望着眼前的场景出神,我能感觉到自己大脑的迟钝。泡腾片的溶解只需几秒钟,在这几秒钟里,我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个场面。
  我凑近了听,我的耳郭被水汽熏得发热。声音越小,我越是努力去听。我甚至都不敢呼吸了,生怕错过,那声音像放鞭炮般噼里啪啦,微弱而急促,让我兴奋不已。
  说成翻江倒海,好像并不合适,因为相对于水杯的狭小空间,这个词的确显得过于大了。像夏日打开的一瓶冰汽水,砰的一声,瓶盖起开了,大汗淋漓的我接过来,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可冰汽水给我带来了消夏的凉爽,泡腾片显然不会。
  我又想起烟火在天空中绽放,那短暂却绚烂的美,让每一个仰望她的观众驻足、出神。那是一种视觉的盛宴,但是泡腾片只能产生一股雾气,老实说,毫无美感可言。
  但是我却难以忽视,在寂静的房间里,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没有任何声音。如果和一缕缕阳光洒落在地面的声音相比,泡腾片的沸腾声简直是惊天动地。
  有那么一瞬间,我有些紧张地左右看了看,我天真地期待在我房间里会有其他的人——或者也许不是人,都没有关系,那不重要,我希望有谁能和我一起分享这种偷窃般微妙的快乐。
  很快,我就意识到这个想法的荒诞——除了我,屋子里空无一人。
  对,那是空气燃烧的声音,细微却尖厉无比,似乎每一粒气泡都用尽全力去绽放自己的色彩,以博得些许的存在感。它成功了,在这方寸大的书桌上,它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想到我那只破旧的电水壶,即便用最快的速度让一升左右的水沸腾, 也要五到十分钟。通常,水从加热到煮沸,那只铁皮水壶一直在产生轰鸣的噪音,越往后声音越大,使我心烦。这段时间里,我会走出房间,拿起我的手机,去卫生间方便一下;或者取出洗衣液,认真地泡上几件衣服,以消磨这几分钟对我来说稍显漫长的等待时间;又或者我干脆抓起沐浴液去洗个澡,等我出来的时候,一壶热水已经烧开,我的耳朵却没有受到丝毫的惊扰,这让我觉得惬意。
  难得听到的意外之音,我会侧耳倾听,视同天籁,它带给我惊喜。铁皮水壶咕嘟咕嘟,我习以为常,避之唯恐不及,因为我知道我要的只是一壶熱水。我也考虑过,去换一只好一点儿的电水壶,可是我每次都忘记,只有烧水的时候,我才想到这件事。几次以后,我连这个想法都没有了。
  泡腾片早已经溶化殆尽,水的颜色变成了淡淡的黄色,很好看,一如那喧阗过后的安静。我端起来喝一口,太烫了,我的嘴巴本能地躲开,杯身晃动,几滴水溅到我刚洗的白衬衣上,立刻就洇出一片淡淡的污渍。
  只是一片泡腾片而已,我扫兴地盖上水杯,心想。杯盖用力亲吻杯体,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之后,整间屋子变得更加安静了。
  羽 毛
  早上起来,身子轻飘飘的,像一根羽毛。
  进了地铁,怎么过安检,怎么刷的卡,怎么进站的,她都不记得了。就像一根羽毛那样,她轻轻地飘进了地铁。每天都会多看一眼的小帅哥安检员,这次她头都没抬,没看。出门匆匆,急着赶车,又没吃早饭,这个习惯不太好,她默默地责怪自己。她觉得头有些晕。
  高峰期,地铁里的人很多。黑压压的脑袋挤在一起,有的人发型帅气,有的人发质柔软——她也会注意漂亮的女孩,有的人则是“地中海”发型,虽然看着岁数并不大。多半是程序员,她想。今天,她不想看这个,她好像有轻微的密集事物恐惧症似的。
  那就看下漂亮的衣服吧。红色的风衣、白色的衬裙、紫粉色的连衣裙、米黄色的小鞋子、绿色的围巾……乘坐地铁的路途是漫长而无聊的,她喜欢研究地铁上女孩子们的穿戴搭配,很多女孩每天的打扮都不一样,尤其那些漂亮的女孩,她可以由此获得自己穿衣的灵感。也许,这也是乘坐地铁的好处吧。想到这里,她的嘴角轻轻上扬。五颜六色的衣服在她眼前晃过来又闪过去,有的就是一带而过,就像一片片缤纷多彩的羽毛那样转瞬即逝,却又让人流连忘返。
  对,像孔雀,美丽的孔雀。她最喜欢去动物园看孔雀了。开屏的孔雀静谧、高雅、端庄,她觉得符合她的气质,用再多辞藻赞美也不过。这天她脑海里最后的印象就是孔雀。她只记得有很多很多的孔雀开了屏,在她眼前转呀转、跳呀跳,无数片孔雀的羽毛也在眼前转呀转,触手可及。
  真的是太美了,沉浸其中,她感觉自己都要醉了。随后这些孔雀的羽毛纷纷落下,一片一片的,她在惊恐中去伸手挽留。接着,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低血糖犯了,她晕倒了。醒来的时候,地铁的工作人员一脸关切地看着她。有人递过来一杯水,还有一包糖。
  “给你们添麻烦了。”她有点儿不好意思。她的声音很虚弱,她觉得自己此刻比一根羽毛还要轻。
  “您没事吧?”穿黑色制服的大姐问。
  她说没事,又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儿。有点儿精神以后,她开始观察这些工作人员的制服。那是很好看的黑色。地铁人流量大,每天要靠这些穿黑制服的工作人员执勤,以防意外事件发生。她想起刚才晕倒前看到的孔雀和羽毛,这些穿黑衣服的“大盖帽”,每日穿梭在人的潮流中,也就像一根根黑色的羽毛,沉稳,内敛,让人有安全感。想到这里她笑了,谢过,离开,接着去上班——当然是迟到了。
  这一天她浑浑噩噩,不知道是怎么过去的。她就想着,以后一定要按时吃早饭。
  晚上,下班回家。
  “妈妈,你回来啦!生日快乐!”女儿不知道从哪里跳出来,手捧一束素雅的康乃馨。
  扑哧一声,她笑了。
  啪的一声细响,她听到心里的一根羽毛,轻轻地落了地。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小小说,1500字左右,篇幅短,尺水兴波,并非易事。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文學是语言的艺术。由此可见,语言对于小小说举足轻重。小小说,仅仅语言准确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写出一番意趣、景象,轻笼着文学的氛围。老舍的小说,有着北京老胡同四合院的味道;赵树理的小说,亲切、风趣、质朴;孙犁的小说,明丽、清新、柔美。  小小说若没有味儿就像一杯白开水,小小说的味儿考量着作者的文学修养与语言功力。  语言的修炼是
期刊
枫城的清晨,寒风凛冽。高大的方健全副武装,疾步踏雪而行。  方健刚跨进教室,白人同学约翰逊劈头盖脸就问:“你今天怎么还上学?”  方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吭声,朝座位走去,放下书包坐下。  肥胖的约翰逊紧跟而上,咄咄逼人地问:“你的爸爸妈妈,不是与加拿大首例武汉肺炎患者乘同一班机吗?”  方健感到纳闷儿:“你怎么知道的?”  约翰逊:“请你直接回答,是不是同一班机?”  方健:“是的!怎么了?
期刊
那年冬天,雪特别大,大得罕见,雪花来不及分开那样,一嘟噜一嘟噜降下来。  一匹白马打雪帘中闯出来,像是雪塑的马,浑身散着热气,鼻孔两股气一出就被寒气凝住。一个汉子骑着白马,马已够快了,他仍时不时地挥鞭。  疾奔的白马一路扬起雪尘,到了洞桥头,缓了脚步。山河镇位于杭州至宁波的官道上,官邮必经这个小镇,小镇前的洞桥又是唯一过口,桥头是一个三岔路口。雪在天空打着旋儿,公差已辨不清方向了。  公差朦胧中看
期刊
寓 言  狼来了,羊不懂,为什么没人喊叫?  同病相怜的人,为什么要被门窗隔开?  晴朗的日子里,谁把晦暗的云,涂抹在了玻璃上?  眼睛湿漉漉的,像突然驻足的雾。  为什么消毒?  为什么轻微的一声咳嗽,竟然长久震颤?  每个人都在忙,忙着监视别人,忙着清理自己。  每只口罩都是防范。  每堵墙都是屏障。  每盏灯都是醒着的夜晚。  与狼共舞,人类增添的,不仅仅是阅历。  一盒龙虾  一盒龙虾,放
期刊
編辑部主任周芳大姐下乡调研采风,我全盘负责杂志的稿件。  一天,我从众多自由来稿中发现一件不同寻常的稿件,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像鼓胀着一肚子气的蛤蟆,上书正楷蝇头小字:杨家将。落款:褚安先生敬呈。  稿件是曲艺唱词,足有一百多页。审阅稿件,令我失望大于期望。  稿件多是些赞词。赞词,鼓书艺人的行话:万能贯口,这些贯口放在《杨家将》里可以用,放在《罗家将》里照样可以用。  抽去这些贯口,褚安先生这篇东西
期刊
紙匠姓王,人称纸匠王。纸匠王家世代皆做纸活儿,五间土房,就有些阴气十足了。  石门及周边的村子,不论谁家,凡有白事,都离不开纸匠王。花圈、经幡、车马牛、童男童女、金山银山,凡此种种,皆是经由纸匠王的一双巧手,用高粱秆和各种各色的纸做成的。  纸匠王家的纸活儿,结实,好看。连复州城里讲究的大户人家,逢有白事,也会来石门,找纸匠王定做纸活儿。  只是到了王传鼎这辈,纸匠王家的纸活儿生意,便日渐萧条了。
期刊
老式平房住着五家人,门和窗户都上有油漆,四家是朱红的,一家是绿色的。绿色的是她家的。从外面回来往里走,第二个门便是。  当初上漆的时候,丈夫說:“绿色养眼,但不耐脏哦!”她说她喜欢,她会经常擦的。上绿色的漆,只因这栋平房位于家属院的角落,小区绿化不好,在这里,除了门和窗户的色彩,其余的就是一片混沌的灰色。她时常读唐诗宋词,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她把门和窗户当成了她的“东篱”。  上
期刊
田里的麦子已经抽穗了,李大专门从县城里赶回来给麦子打药。李大从小就跟爹种麦子,爹以前是罗村里种麦子的好手,爹老了,李大又成了罗村种麦子的好手。  虽说李大现在搬到县城了,但是种麦子的手艺长在他的根里,和他一同扎在罗村的黄土里,是他的一个兄弟,怎么也生疏不了。  “娘,俺给你提溜了个大瓜。”还没进门,李大就在院里笑开了。  “大娃,你嚷嚷啥!”娘快步过去接了李大的瓜。  “娘,你咋了?”  娘不说话
期刊
早上,“控辍保学”办公室李主任吩咐我:“今天你和小郑去一趟马龙镇周峦小学,看看那个周丽艳是不是真正返校了。”  周丽艳是马龙镇最偏僻的周峦村的女孩,五年前小学六年级还没读完,就辍学了。当时学校没少做工作,但这女孩死活也不肯复学。为躲避上学,她干脆外出打工去了。算算她的年龄,今年应该十七岁了。不管多少岁,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辍学,这次“控辍保学”大检查,凡辍学者,都得劝返。据学校汇报说,该女孩前
期刊
香兰坐在光秃秃的河岸上,凝视着脚下这条沉睡多年的河。  河滩上的枯枝衰草全都融进了濃墨样的夜色,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下,满世界就她一个人。  没人惹她生气,她透心通肺地高兴着呢。她一扭头,就会看到村中她家院子里投出的炭火般的光亮;她侧侧耳,就会听到那里漫涌出的欢悦。可是,她不看,不听,就这样端端地坐着,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雕像,融进了这浓墨样的夜色。  明早就要娶亲了,事一条条一件件都有了着落,她从亮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