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的幸福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2010年春节期间,使馆外枪战正酣,我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她好奇地问:“你们使馆过年也放鞭炮吗?”你幸福吗?这个看似简单而又内涵丰富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随机采访和新闻报道,不仅为街头巷尾的百姓所热议,也引发了各行各业对职业幸福观的共同关注。我来晒晒外交官的幸福。“被理解”的幸福2006年,我开始外交官职业的第一站:外交部内一个24小时值班部门。经常经过北京二环朝阳门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朝阳门东南角的外交部大楼里,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白天还是黑夜,总有很多办公室的灯是亮着的。当今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类重大、突发、敏感事件频发,不仅牵动着政治大佬们的神经,也牵系着普通民众的朴素感情。外交部内设24小时值班部门,是为了保障国内外联系无时差,密切跟踪事态发展,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官方消息,像传递国外安全等方面信息的“出国特别提醒”以及与海外中国公民安危有关的“安民告示”。遇有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常连续几天昼夜值守岗位。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民众对外交工作的期待和要求也与日俱增,时常会发表一些批评外交官的言论:“外交官的工作就是西装革履、迎来送往,他们除了‘抗议’就是‘谴责’”、“中国已经如此强大,不应再患得患失,一味低调,早该‘亮剑’了!”但反对这种误解言论的声音更大:中国讲信修睦,谋世界共同幸福,外交工作可圈可点。外交官的工作大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打击恐怖主义、落实“和谐世界”理念、在发生动荡地区组织撤侨、护侨、参与营救被绑架中国工程人员,小到协助海外劳务人员讨回工资、探视在外国被关押的中国公民等。他们为此付出的不仅是智慧和汗水,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外交无小事,外交官不容易”,正在越来越多的人中产生共鸣。有了被理解,外交官工作再苦再累,也苦的开心,累得舒心。“被牵挂”的幸福2009年,我第一次受命奔赴外交第一线,目的地是阿富汗。阿富汗当时正处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地处重要敏感位置,左邻右舍的总统府、外交部和其他重要政府部门是恐怖分子的惯常袭击目标。“环使馆”恐怖袭击活动此起彼伏,以至于使馆负责安全事务的外交官甚至都总结出了袭击活动发生的大概时间规律,这个规律曾一度是每天早中晚各一起。阿安全部队的直升飞机每天都贴着使馆院子里的松树梢来回盘旋,我们经常向机舱门两边的武装人员挥手问候,他们也竖起拇指回敬,脸上的微笑都清晰可见。强烈的爆炸有时还造成使馆周围的建筑物起火,产生的浓烟弥漫整个院子,一幅真正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场景。接二连三的爆炸、枪战,不仅让我在前方“压力山大”,也让家人在国内总是牵肠挂肚。“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每天都会叮嘱和提醒父亲注意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中关于阿富汗局势的新闻。妻子更是通过QQ、电子邮件和电话等渠道与我保持几乎24小时的直接联系。每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家人总会在得知消息后立刻打来电话。与家人通电话成了我消除紧张的心理压力,得到精神安慰和支持的重要方式。2010年春节期间,使馆外枪战正酣,我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她好奇地问:“你们使馆过年也放鞭炮吗?”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听得很清楚,清脆的枪声不正和老家春节时的鞭炮声听起来一模一样嘛!很多朋友通过我在网络上发布的图片和消息,得知我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常驻,第一反应是对我的人身安危表示担心,提醒我时刻注意安全,并发来慰问和祝福。也有很多不相识的人留言,给我鼓励。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就像一对隐性的翅膀,永远呵护着远离祖国和亲人的外交官,为我们送来温暖的被牵挂之福。“被需要”的幸福2011年,我来到自然条件恶劣、疾病肆虐的黑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在使馆任领事。中国人追求幸福的脚步和身影遍及世界各个角落,黑非洲这块曾少有中国人问津的大陆,现也已成为中国人开发的一片热土。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仅2013年一年,我们使馆就处理各类中国公民求助案件一百多起,提供近五千人次领事协助服务。一个周五的晚上,一名中国公民专程从三百公里外乘车来使馆求助。他见到我和同事老徐后的第一句话是:“使馆一定要救我啊!”这句话几乎用尽他全部的力气。持续的高烧已经将他折磨得极度虚弱,呕吐物和大小便失禁使他的衣物肮脏不堪,身上散发恶臭,意识已有些模糊。我们依经验判定他感染了重度疟疾,有生命危险,必须紧急送医院救治。我们当机立断,冒着倾盆大雨,凭借着平日里对路线的熟悉,在一片漆黑中根据路面的起伏和路障的位置,摸索着找到距离使馆最近、也是最好的医院。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又不巧赶上周末晚上,我们费尽周折才硬把忙碌得不可开交的两名当班医生和护士找来抢救。没有病房,就在医院走廊里给病人支起临时急救病床。一针奎宁打下去后不到半小时,病人浑身大汗,意识逐渐恢复,口中又开始不停念叨:“使馆一定要救我啊!”病人只身在尼日利亚,举目无亲,我和老徐坚持每天轮班去医院协助看护、照料,很晚才回使馆,又饿又累。一周后,病人平安出院,年届退休的老徐却累倒了,疟疾复发,自己又住进了医院。乐观开朗的老徐很骄傲地说:“用我的住院换来救人一命,值当!”帮助在国外遇到困难的中国公民看似一件件小事,但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 外交官代表着强大的祖国,是中国公民在国外遇到困难时重要的依靠力量。八年了,体会过外交官工作和生活的劳累、委屈、苦闷和寂寞,也品味过“被理解”、“被牵挂”和“被需要”的甘苦,我感受到,也享受着一种属于外交官的幸福。我要在这条幸福的大道上继续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坚守一名外交官的担当。
其他文献
在人们的眼中,数学似乎总是和枯燥的计算分不开。的确,从0到9虽然只有10个阿拉伯数字,但是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演变出无穷的数,再添上“ -×÷”四个运算符号,就能演变出无穷的算式。演算似乎成了数学的代名词,这也正是一些学生害怕数学的原因。  今年接手低年级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数学的种子,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美妙和数学的丰富,进而“爱”上数学。  乐学——素材丰富,鲜活生动  一年级学
导语:我们并不能断定是什么引发了婴儿名潮流,但电影,电视和体育都能反映出潮流背后的原因。  约翰、詹姆斯和琼这样的名字太过老套了,而明星和星二代的名字却让人们脑洞大开。女星格温·帕特洛给她的宝宝们起名为“苹果”和“摩西”,歌星碧昂斯给孩子起名蓝色常春藤(Blue Ivy),而金·卡戴珊给她女儿起名叫“北方”(North)。果你觉得这些名字还不够标新立异,还想要真正独一无二的名字,那该怎么办?一家瑞
处于阵痛中的中国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西方记者们以他者眼光寻求的事实,不论是否是真相都值得国内人深深思索。  在2014年的英美图书世界,有很多涉及到中国的书让人意外,比如中国作家麦家的《解密》抓住了海外资深“翻书党”的心,入选《经济学人》年度图书。《经济学人》对此书的评价是,终于有一本不需要欧美读者对中国有特别了解就能读懂的中国作家作品,由前情报部门人员创作的这部小说,因其很好的节奏和新
英国一份权威研究报告指出,要是世界各国不就抗生素滥用等问题紧急采取行动,到2050年,所谓的超级病菌将每3秒中导致一名病人死亡。  这份由“金砖四国”之父,英国财政部商务政务次官奥尼尔勋爵牵头撰写的报告提出了具体计划,防止世界医药“倒退回黑暗时代”。  科研界开发新抗生素的速度落后,加上人类浪费了太多现存的抗生素,是问题根源。更大的问题是,医生们近年发现了能排斥终极抗生素——克利斯汀——的细菌。一
导语:去年12月,日本向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进行了正式的道歉,并答应赔偿。然而,对于菲律宾的“慰安妇”幸存者们,日本方面一点也没有表示,仿佛不存在这个问题似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军队占领了菲律宾,在当地大肆杀戮之余,还强迫一些妇女充当“慰安妇”,对她们进行残酷虐待。不久前,一些当年的菲律宾“慰安妇”幸存者接受记者的采访,控诉了日军士兵的暴行,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公开道歉,并进行合理赔偿。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在写一篇有关美图公司的报道时,该报驻北京记者与一些女性聊起美丽以及发布美照的压力。美图是一家中国公司,开发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一些美图软件。  记者在首都最时髦的购物区之一三里屯采访一些路过的女性,请她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并拍一张自拍。记者还问,她们在发图之前是否会用软件“美化”照片。多数人都给出肯定的回答。一名女子甚至拒绝在现场拍照,而宁愿在家编辑后再把图片发过来。
产品名:FIIL Diva  标签:汪峰、HiFi  亮点:外观简约时尚的FIIL Diva,可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畅听美妙音乐。产品突破性采用了智能音乐系统,手势控制、语音控制、智能感应让科技隐匿又凸显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专属可调降噪MAF(MyAudioFiilter?)技术,通过四种模式实现了跨场景呈现完美声音。此外,升级版的Diva Pro版还内置了HiFi级高清无损音频解码芯片,支持13种音乐
在文明社会,影院也是公共空间的一种,就像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一样,在影院不能大声打电话、大声交头接耳、不能拿手机对着银幕开启闪光灯拍照,这是基本礼仪。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能不能接受身边坐着一个“评论音轨”?如今国内部分片方为宣传影片,推出的“弹幕电影”这个小众观影方式似乎想自立门派,登堂入室,在大银幕上开耍,欲引导观影新潮流。  “四排的Bruce是个帅哥哦,欢迎组团来围观”、“空调太冷,求美女抱抱
馆员得疟疾伤寒是家常便饭,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一般谁有个头疼脑热,不用查都可以确定是疟疾。  静静坐着的时候,会回忆起独自上路时的忐忑、挥洒在碎石球场上的汗水、亲人逝去而不得归的痛苦、解救人质时无眠的日日夜夜、加班熬夜时的哈欠连天、枪声大作时的坚守、孤单寂寞时的忍耐、每位馆员离任时的拥抱与祝福……我把青春年华中最美好的日子挥洒在了非洲大陆最不发达的国家,这一幅幅画面就如同发生在昨天,交织成独属于自己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桌子上的全部食物,但是从现在的画面上来看,没有逾越节的羊肉也没有面包,这些很多人都认为的最后的晚餐上的食物。    食物有时候是一件艺术作品的唯一焦点,有时候则提供为以人为中心的场景提供背景和线索。无论是哪种方式,艺术中的食物往往透露出了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信息。有关食物最著名的一幅画是《最后的晚餐》。  食物越来越丰富  耶稣在受难之前的逾越节前夕,与他的弟子分享的最后一餐,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