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学生发展”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理念。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文章探讨了初中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提供建议。
【关键词】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初中化学
化学是关于物质的结构、组成元素等内容的学科。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科目时,面对陌生的、纷繁复杂的元素符号和物质名称,面对文理兼具的新课程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宜,学生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化学课程中的实施,倡导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相应问题,主动思考,探索化学世界。
一、问题引领与任务驱动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我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也就是产生问题,是思维的源泉与动力。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提出问题请教师解决,都是极佳的思维锻炼方式,也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学生则真正动脑,发现问题所在,期待更深入地了解知识。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答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任务。以这样的任务来驱动化学课堂教学,有着积极意义。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将知识点与一定的情景结合在一起,设置任务,将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尽量自己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提高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出合理评价,并加以指导,确保学生不会被一个问题点卡住,可以完成任务,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
任务驱动法所说的“任務”,不仅包含学习新知,而且包含旧知识巩固。学生可以完成任务,来源于他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来源于他对知识的认知以及自我增强的能力和渴望。任务驱动法的整个过程都在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当前初中化学课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较强
化学科目的特点是文理兼备,学生学习时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进入化学世界,在大脑中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因为要记忆,所以教师采用的方法偏向加深学生记忆,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化学科目深入理解。让学生爱上化学的重要性比不上让学生先通过考试,学生为了应试去学习化学,教师以考试要考的题型和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化学课程变得枯燥,容易引起学生厌学,无法吸引学生持续地、自主地进行化学学习。
2.实验课程方向需要调整
当前的化学实验课程更多的是为了验证课本内容而存在,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只要按部就班跟着教师的指导完成实验活动即可,并没有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实验课应该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受学生欢迎。如果仅仅作为课堂的补充,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化学实验课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从实验中去发现再去证明,而非仅仅验证结论。
3.应用性较差
化学课程本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有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作为教学例证。但是目前的化学课程缺乏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仅仅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不懂为什么要学习,课程如同空中楼阁,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在应用实践上对学生进行锻炼的作用。没有知识应用的情景,没有生活情景的帮助,完全是记忆知识点,并且是与个人生活毫无关联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
三、运用“任务驱动”模式推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
“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模式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区别。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直接参与到知识探索和应用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摆在学生面前的知识点和实实在在的实验仪器试剂,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工具,而是真正让学生探索、思考,自己找到答案的工具。
1.创设情境任务
初中化学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创设合适的情景来引出问题和任务,并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完成任务。在创设任务情景过程中,教师应将知识与情景结合,力求任务真实。在任务的激励下,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去,对任务中包含的知识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1]。
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这堂课的学习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用打火机去点石头、铁片可以点燃吗?点布料、纸张可以点燃吗?为什么有人灭油锅里的火会去用锅盖盖呢?纸袋装水,下面燃烧的火焰无法点燃纸袋,是为什么呢?”教师通过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到物质燃烧的条件都有哪些。之后教师可以创设任务情境:在一个器皿中点燃火焰,让学生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灭火,看看大家能有多少种方式完成任务。课堂瞬间变得活跃,学生互相讨论,纷纷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学生说洒水,有的说用沙子盖,有的说用很厚的棉被去盖,有的说让里面的燃烧物自己烧完就自然灭火了。最终教师让大家选出最简便的方式将器皿内的火灭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仅得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认识了别人和自己不同的解决思路。这样的课堂不仅趣味性强,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且能够实实在在让学生思维运转起来,自行找到答案完成任务。
2.明确任务目标
任务情境设定后,要明确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任务完成的全过程,一步步完成任务,有行动规划,有目标指引,有知识内容的帮助,有教师引导,最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2]。 仍然以“燃烧与灭火”为例,教师将任务目标分别设定为“找到燃烧的要素”与“找到灭火方法”,最后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帮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燃烧要素,后者则可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小的火情,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在运用任务驱动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任务目标,注重教学目标与任务目标的结合,避免出现完成了任务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在情境设计中,任务内容与目标紧扣当堂知识点,以任务带动学生自学,许多学生可以自行学会的问題不需要教师再讲解,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学会。而复杂的内容由教师进行点拨讲解,最后归纳总结,回归到任务目标和教学目标。
3.以学生为本
教师进行情景创设时,引入的情景和安排的任务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进行设计,避免情境设计脱离生活,理论性太强、难度太高等问题出现。任务应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不断加深变难,最终达到任务目标,让学生完成任务不是简单地重复性思考,而是真正提高思维能力[3]。
例如在讲解“溶液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哪些?酒精溶液大家接触过吗?疫情期间用到的75%酒精溶液是如何配制的呢?”教师可以将配置正确的75%酒精作为标准,让学生根据理论自行配置,教师指导基本的配置方法。在学生配置后,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检验自己配置的溶液浓度是否正确,可以运用油滴悬浮的方法、称量法、观察法等方式。未经教师实验详细指导而配制的溶液,基本都存在各种问题。教师再展示正确的配制方法,让学生总结自己的配制过程哪里有问题。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这节课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轻重结合
初中化学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要分清主次,轻重结合,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时长,避免因为任务太简单或者太难引起学生对任务的排斥。在设计任务过程中,一个任务设置两个以内的重难点,规模上应该引领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顺利完成。
例如在讲解“海水‘晒盐’”这部分内容时,总任务目标是从盐水中提纯粗盐,包含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最后要进行产率的计算。因为溶解过滤与计算都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本次任务以提纯为主,其他活动为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各个步骤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巩固已有的知识,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特别是教师给出的重难点。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尽量自行完成知识掌握和动手实践,不易理解的部分则由教师讲解指导,最终通过完成任务达到综合能力提升。
四、结语
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动手实操能力,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让人才培养向着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未来的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提供综合素质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琼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水的净化”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5):112-114.
[2]王利芳.基于“任务驱动”的创新初中化学复习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66.
[3]刘建荣.初中化学构建“任务驱动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82.
【关键词】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初中化学
化学是关于物质的结构、组成元素等内容的学科。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科目时,面对陌生的、纷繁复杂的元素符号和物质名称,面对文理兼具的新课程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宜,学生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化学课程中的实施,倡导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相应问题,主动思考,探索化学世界。
一、问题引领与任务驱动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我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也就是产生问题,是思维的源泉与动力。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提出问题请教师解决,都是极佳的思维锻炼方式,也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学生则真正动脑,发现问题所在,期待更深入地了解知识。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答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任务。以这样的任务来驱动化学课堂教学,有着积极意义。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将知识点与一定的情景结合在一起,设置任务,将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尽量自己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提高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出合理评价,并加以指导,确保学生不会被一个问题点卡住,可以完成任务,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
任务驱动法所说的“任務”,不仅包含学习新知,而且包含旧知识巩固。学生可以完成任务,来源于他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来源于他对知识的认知以及自我增强的能力和渴望。任务驱动法的整个过程都在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当前初中化学课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较强
化学科目的特点是文理兼备,学生学习时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进入化学世界,在大脑中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因为要记忆,所以教师采用的方法偏向加深学生记忆,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化学科目深入理解。让学生爱上化学的重要性比不上让学生先通过考试,学生为了应试去学习化学,教师以考试要考的题型和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化学课程变得枯燥,容易引起学生厌学,无法吸引学生持续地、自主地进行化学学习。
2.实验课程方向需要调整
当前的化学实验课程更多的是为了验证课本内容而存在,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只要按部就班跟着教师的指导完成实验活动即可,并没有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实验课应该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受学生欢迎。如果仅仅作为课堂的补充,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化学实验课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从实验中去发现再去证明,而非仅仅验证结论。
3.应用性较差
化学课程本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有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作为教学例证。但是目前的化学课程缺乏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仅仅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不懂为什么要学习,课程如同空中楼阁,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在应用实践上对学生进行锻炼的作用。没有知识应用的情景,没有生活情景的帮助,完全是记忆知识点,并且是与个人生活毫无关联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
三、运用“任务驱动”模式推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
“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模式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区别。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直接参与到知识探索和应用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摆在学生面前的知识点和实实在在的实验仪器试剂,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工具,而是真正让学生探索、思考,自己找到答案的工具。
1.创设情境任务
初中化学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创设合适的情景来引出问题和任务,并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完成任务。在创设任务情景过程中,教师应将知识与情景结合,力求任务真实。在任务的激励下,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去,对任务中包含的知识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1]。
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这堂课的学习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用打火机去点石头、铁片可以点燃吗?点布料、纸张可以点燃吗?为什么有人灭油锅里的火会去用锅盖盖呢?纸袋装水,下面燃烧的火焰无法点燃纸袋,是为什么呢?”教师通过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到物质燃烧的条件都有哪些。之后教师可以创设任务情境:在一个器皿中点燃火焰,让学生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灭火,看看大家能有多少种方式完成任务。课堂瞬间变得活跃,学生互相讨论,纷纷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学生说洒水,有的说用沙子盖,有的说用很厚的棉被去盖,有的说让里面的燃烧物自己烧完就自然灭火了。最终教师让大家选出最简便的方式将器皿内的火灭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仅得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认识了别人和自己不同的解决思路。这样的课堂不仅趣味性强,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且能够实实在在让学生思维运转起来,自行找到答案完成任务。
2.明确任务目标
任务情境设定后,要明确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任务完成的全过程,一步步完成任务,有行动规划,有目标指引,有知识内容的帮助,有教师引导,最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2]。 仍然以“燃烧与灭火”为例,教师将任务目标分别设定为“找到燃烧的要素”与“找到灭火方法”,最后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帮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燃烧要素,后者则可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小的火情,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在运用任务驱动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任务目标,注重教学目标与任务目标的结合,避免出现完成了任务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在情境设计中,任务内容与目标紧扣当堂知识点,以任务带动学生自学,许多学生可以自行学会的问題不需要教师再讲解,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学会。而复杂的内容由教师进行点拨讲解,最后归纳总结,回归到任务目标和教学目标。
3.以学生为本
教师进行情景创设时,引入的情景和安排的任务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进行设计,避免情境设计脱离生活,理论性太强、难度太高等问题出现。任务应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不断加深变难,最终达到任务目标,让学生完成任务不是简单地重复性思考,而是真正提高思维能力[3]。
例如在讲解“溶液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哪些?酒精溶液大家接触过吗?疫情期间用到的75%酒精溶液是如何配制的呢?”教师可以将配置正确的75%酒精作为标准,让学生根据理论自行配置,教师指导基本的配置方法。在学生配置后,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检验自己配置的溶液浓度是否正确,可以运用油滴悬浮的方法、称量法、观察法等方式。未经教师实验详细指导而配制的溶液,基本都存在各种问题。教师再展示正确的配制方法,让学生总结自己的配制过程哪里有问题。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这节课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轻重结合
初中化学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要分清主次,轻重结合,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时长,避免因为任务太简单或者太难引起学生对任务的排斥。在设计任务过程中,一个任务设置两个以内的重难点,规模上应该引领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顺利完成。
例如在讲解“海水‘晒盐’”这部分内容时,总任务目标是从盐水中提纯粗盐,包含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最后要进行产率的计算。因为溶解过滤与计算都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本次任务以提纯为主,其他活动为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各个步骤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巩固已有的知识,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特别是教师给出的重难点。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尽量自行完成知识掌握和动手实践,不易理解的部分则由教师讲解指导,最终通过完成任务达到综合能力提升。
四、结语
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动手实操能力,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让人才培养向着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未来的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提供综合素质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琼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水的净化”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5):112-114.
[2]王利芳.基于“任务驱动”的创新初中化学复习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66.
[3]刘建荣.初中化学构建“任务驱动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