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任务驱动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a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学生发展”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理念。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文章探讨了初中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提供建议。
  【关键词】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初中化学
  化学是关于物质的结构、组成元素等内容的学科。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科目时,面对陌生的、纷繁复杂的元素符号和物质名称,面对文理兼具的新课程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宜,学生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化学课程中的实施,倡导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相应问题,主动思考,探索化学世界。
  一、问题引领与任务驱动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我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也就是产生问题,是思维的源泉与动力。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提出问题请教师解决,都是极佳的思维锻炼方式,也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学生则真正动脑,发现问题所在,期待更深入地了解知识。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答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任务。以这样的任务来驱动化学课堂教学,有着积极意义。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将知识点与一定的情景结合在一起,设置任务,将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尽量自己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提高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出合理评价,并加以指导,确保学生不会被一个问题点卡住,可以完成任务,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
  任务驱动法所说的“任務”,不仅包含学习新知,而且包含旧知识巩固。学生可以完成任务,来源于他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来源于他对知识的认知以及自我增强的能力和渴望。任务驱动法的整个过程都在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当前初中化学课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较强
  化学科目的特点是文理兼备,学生学习时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进入化学世界,在大脑中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因为要记忆,所以教师采用的方法偏向加深学生记忆,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化学科目深入理解。让学生爱上化学的重要性比不上让学生先通过考试,学生为了应试去学习化学,教师以考试要考的题型和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化学课程变得枯燥,容易引起学生厌学,无法吸引学生持续地、自主地进行化学学习。
  2.实验课程方向需要调整
  当前的化学实验课程更多的是为了验证课本内容而存在,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只要按部就班跟着教师的指导完成实验活动即可,并没有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实验课应该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受学生欢迎。如果仅仅作为课堂的补充,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化学实验课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从实验中去发现再去证明,而非仅仅验证结论。
  3.应用性较差
  化学课程本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有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作为教学例证。但是目前的化学课程缺乏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仅仅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不懂为什么要学习,课程如同空中楼阁,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在应用实践上对学生进行锻炼的作用。没有知识应用的情景,没有生活情景的帮助,完全是记忆知识点,并且是与个人生活毫无关联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
  三、运用“任务驱动”模式推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
  “任务驱动”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模式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区别。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直接参与到知识探索和应用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摆在学生面前的知识点和实实在在的实验仪器试剂,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工具,而是真正让学生探索、思考,自己找到答案的工具。
  1.创设情境任务
  初中化学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创设合适的情景来引出问题和任务,并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完成任务。在创设任务情景过程中,教师应将知识与情景结合,力求任务真实。在任务的激励下,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去,对任务中包含的知识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1]。
  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这堂课的学习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用打火机去点石头、铁片可以点燃吗?点布料、纸张可以点燃吗?为什么有人灭油锅里的火会去用锅盖盖呢?纸袋装水,下面燃烧的火焰无法点燃纸袋,是为什么呢?”教师通过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到物质燃烧的条件都有哪些。之后教师可以创设任务情境:在一个器皿中点燃火焰,让学生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灭火,看看大家能有多少种方式完成任务。课堂瞬间变得活跃,学生互相讨论,纷纷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学生说洒水,有的说用沙子盖,有的说用很厚的棉被去盖,有的说让里面的燃烧物自己烧完就自然灭火了。最终教师让大家选出最简便的方式将器皿内的火灭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仅得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认识了别人和自己不同的解决思路。这样的课堂不仅趣味性强,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且能够实实在在让学生思维运转起来,自行找到答案完成任务。
  2.明确任务目标
  任务情境设定后,要明确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任务完成的全过程,一步步完成任务,有行动规划,有目标指引,有知识内容的帮助,有教师引导,最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2]。   仍然以“燃烧与灭火”为例,教师将任务目标分别设定为“找到燃烧的要素”与“找到灭火方法”,最后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帮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燃烧要素,后者则可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小的火情,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在运用任务驱动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任务目标,注重教学目标与任务目标的结合,避免出现完成了任务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在情境设计中,任务内容与目标紧扣当堂知识点,以任务带动学生自学,许多学生可以自行学会的问題不需要教师再讲解,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学会。而复杂的内容由教师进行点拨讲解,最后归纳总结,回归到任务目标和教学目标。
  3.以学生为本
  教师进行情景创设时,引入的情景和安排的任务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进行设计,避免情境设计脱离生活,理论性太强、难度太高等问题出现。任务应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不断加深变难,最终达到任务目标,让学生完成任务不是简单地重复性思考,而是真正提高思维能力[3]。
  例如在讲解“溶液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哪些?酒精溶液大家接触过吗?疫情期间用到的75%酒精溶液是如何配制的呢?”教师可以将配置正确的75%酒精作为标准,让学生根据理论自行配置,教师指导基本的配置方法。在学生配置后,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检验自己配置的溶液浓度是否正确,可以运用油滴悬浮的方法、称量法、观察法等方式。未经教师实验详细指导而配制的溶液,基本都存在各种问题。教师再展示正确的配制方法,让学生总结自己的配制过程哪里有问题。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这节课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轻重结合
  初中化学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要分清主次,轻重结合,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时长,避免因为任务太简单或者太难引起学生对任务的排斥。在设计任务过程中,一个任务设置两个以内的重难点,规模上应该引领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并顺利完成。
  例如在讲解“海水‘晒盐’”这部分内容时,总任务目标是从盐水中提纯粗盐,包含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最后要进行产率的计算。因为溶解过滤与计算都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本次任务以提纯为主,其他活动为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各个步骤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巩固已有的知识,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特别是教师给出的重难点。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尽量自行完成知识掌握和动手实践,不易理解的部分则由教师讲解指导,最终通过完成任务达到综合能力提升。
  四、结语
  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动手实操能力,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让人才培养向着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未来的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提供综合素质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琼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水的净化”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5):112-114.
  [2]王利芳.基于“任务驱动”的创新初中化学复习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66.
  [3]刘建荣.初中化学构建“任务驱动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82.
其他文献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祖国大地的莘莘学子奋起执戈,满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进行了英勇艰苦、不屈不挠的斗争,努力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古进,原名徐芳伟,1923年出生于广东梅县, 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转入社会学系学习,1948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捕,出狱后赴华北解放区参加新闻工作,先后在北平版《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云南日报》《人民中
【摘要】三月三迎神賽会是泽国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更是一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种。如何将这一火种点燃?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学科文化中的诗词、体育、音乐、绘画、民间工艺等元素,构建校本课程框架,创新传承体验路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研发出“记忆泽国——非遗传承三月三”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和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唤醒
【摘要】文章通过幼儿园管理实践和文献的研究,总结出我国目前幼儿园教育管理主要存在的四个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方法不成熟、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师资综合素质较低。对此,提出了管理对策,即建立符合幼儿发展特征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加强家园、社区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幼师能力培训制度,加强激励幼师。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管理;幼师;问题;对策  一、前言  学
一、我单位在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涉及拆迁的文件是否属于文书档案?    答:不是。拆迁文件应属于基建档案。国家标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中所附录的《国家重大档案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明确规定:征地移民拆迁、安置、补偿批准文件、协议书等属于基建档案中的项目管理文件,应永久保存。在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丰富的研学旅行和探究活动设计,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学的过程中,亲近自然,愉悦身心,敬畏生命。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素养和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能力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2-084-03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立德树人的培
【摘要】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是单元学习的基础,略读课文是补充。两者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以略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写的训练为目标,从句式仿写训练、心理描写补白训练、篇章表达对比训练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下册略读课文的语用训练点进行探索与归纳,以期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
【摘要】如何有效开展初三中考备考总复习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要准确把握关键知识点,运用数学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有效开展初三总复习。  【关键词】初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学方法;三解形  有效开展初三中考备考总复习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复习课与平时的授课有所不同,它要求对复习目标的把握更准确到位,明确具体,对知识点的梳理简明扼要,更多地
【摘要】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发现英语变得更加困难,虽然他们有着小学和初中的基础,但是若基础打得不够牢固,其高中的英语学习很可能停滞不前。高中英语在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下苦功夫找到正确且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提高成绩  高中英语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及对英语的活学活用。所以,在学习的过程
【摘要】随着季节的更替,一场大风引发了孩子们的热议。风是什么?风从哪里来?又吹向哪里?风有什么用呢?大班孩子喜欢观察和探索,喜欢想象和实践,生活中的“不期而遇”常常让他们“刨根问底”。曾经,“风”找到了伟大的发明家们,创造了直升机、降落伞、风筝、电扇、热气球……现在“风”又找到了孩子们。让 “风”成为孩子研究探索的资源,开启了班本课程实践之路。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科学活动;感知体验  一、缘
“一代材料,一代飞机”。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材料科學的进步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由于航空材料的进步,发达国家的飞机起落架最高规定寿命已达到5000飞行小时,而我国起落架的使用寿命仅有200~500小时。起落架成为制约我国先进飞机设计和安全使用的“瓶颈”。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赵振业,经过近5年的研究,解决了起落架疲劳强度不够的难题,利用300M钢制作的起落架不但达到歼8战斗机30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