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草海作为贵州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目前正遭受着严重的污染。本文针对草海污染治理工作中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分析。发现如果由地方居民自行治理,则会出现“囚徒困境”,并据此提出地方政府对地方居民进行监管的必要性,运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模型对上述地方政府与地方居民进行博弈分析并得出纳什均衡结果后,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草海;水污染;治理;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1.引言
位于贵州省西部毕节市威宁县县城西南面的草海,水域面积达46.5平方公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贵州省著名的旅游景点[1]。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威宁县居民开始迁移到草海附近居住,在无人监管的情形下,县城居民大肆排放污水,草海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严重破坏[2][3]。因此,草海的环境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2.草海水域污染治理博弈分析
2.1 基于地方居民在草海水域治理上的博弈分析
假定现在有两位居民A和B,两位居民都依靠草海开展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相互竞争的关系(这也说明了草海其实不是纯公共产品)。并假设两位居民平日生活时,生活污水排放量都相当,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都差不多,并且两位居民都对对方比较了解,因此信息在他们之间是完全对称的。此时,两位居民有两个战略可以选择,治理污染和不治理污染。假设两位居民都治理污染时,由于环境变好,两位居民都能从更好的空气、更干净的生活环境中受益,假设此时兩位居民的收益都为a;而当两位居民都选择不治理污染时,由于糟糕的环境,两位居民都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假设此时两位居民的收益为b;另外,当其中一位治理污染,而另一位不治理污染时,由于不治理污染的一方可以搭治理污染的一方的便车(他不用支付额外的生活成本,却可以享用到治理好的环境的好处),因此此时可以得出不治理污染的居民比治理污染的居民的收入更多的结论,假设此时治理污染的居民的收入为c,不治理污染的居民的收入为d。假定c<b<a<d,则该博弈的支付函数可以写成如下战略式表述:
由上可知,当居民A选择治理污染时,居民B最好的选择是不治理污染;当居民A选择不治理污染时,居民B的最好的选择也是不治理污染;当居民B选择治理污染时,居民A最好的选择是不治理污染;当居民B选择不治理污染时,居民A的最好的选择也是不治理污染。也就是说,双方都有搭对方的便车的动机。通过划线法最终得到纳什均衡(b,b),即最终的结果是两位居民都会选择不治理污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无地方政府监管或监管力度不足时,草海周围居民之间的相互博弈结果就是尽管环境变好以后对两位居民的生活都有好处,但谁都不会去治理污染,结果就是环境变得越来越差,陷入环境治理的“囚徒困境”。此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环草海湿地明明居住着99个村庄9万余人,却没有人站出来提出应该治理草海,只能眼睁睁看着草海环境越变越差的现象。因此此时,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对草海周围的居民实行监督。
2.2 基于地方政府和地方居民在草海水域治理上的博弈分析
由草海周围居民环境污染治理的囚徒困境可知,仅仅由居民之间互相商量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远远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所以这时需要政府的监督。
2.2.1博弈的基本假设
(1)假设居民利用草海灌溉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总的产量为Q,所以收入函数为R(Q)。如果居民积极主动的减少排污量,此时相当于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假设民居此时的产量为 ,收入为 ,如果居民选择继续排污不对环境进行治理,则此时产量为 ,收益为 ,显然 < ,所以 < (因为居民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对草海进行治理,所以进行生活生产活动的资金减少,产量下降)。
(2)假设毕节市政府所能收到的个人所得税为T,而T也是Q的函数,Q越大,R就越大,此时政府从居民处能够获得的税收收入就越多,T就越大,所以 。
(3)假设居民因为积极主动的治理污染能够获得的政府奖励为P。
(4)假设毕节市政府对居民行为进行监管的监管成本为C,对不主动治理环境污染并经查处的居民的处罚为 ,并且贵州省政府对毕节市政府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毕节市政府不进行积极的监督工作,对毕节市政府的处罚为 。
(5)假设毕节市政府进行监管的概率为 ,地方居民进行环境治理的概率为 。
2.2.2 博弈具体分析
由上式可以得到当政府监管的概率 ,且地方居民进行环境治理的概率 = 时,基于地方政府和地方居民在草海水域治理上的博弈达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状态。当居民治理环境污染的概率小于 时,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监管;而当居民治理环境污染的概率大于 时,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当地方政府监管的概率小于 时,地方居民的最优选择是不积极主动治理环境污染,即继续排污;当地方政府监管的概率大于 时,地方居民的最优选择是积极主动治理环境污染,即不排污。由此可见,政府对地方居民加强监管力度的重要性。
再者,可以看出纳什均衡的 的大小取决于居民排污和不排污时的收入,政府对居民排污时的惩罚力度,以及政府对居民不排污时的奖励力度。当政府对排污居民的惩罚和对不排污居民的奖励,以及居民不排污时的收入越小,排污居民的收入越大时,居民更倾向于排污。所以毕节市政府可以加强惩罚力度和补贴力度来抑制居民的排污行为。纳什均衡的 的大小取决于政府对地方排污居民的惩罚力度,和贵州省政府对毕节市政府的惩罚力度,以及政府监管的成本。当政府监管的成本越高时,政府倾向于不监管。所以为了鼓励毕节市政府监管,贵州省政府应对毕节市政府适当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3.结语
本文从草海水域污染治理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入手,分析了光靠地方居民对草海污染进行治理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他们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推动下陷入“囚徒困境”并不可自拔。所以此时,需要地方政府对居民的排污水平进行监管,并经由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博弈分析得出最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针对均衡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影响纳什均衡解的因素,最终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孙晗.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水污染治理监管的博弈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06):38-41.
[2] 李胜.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基于政策博弈的分析[J]. 生态经济,2016,32(09):173-176.
[3] 李正升.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冲突机理分析:政府间博弈竞争的视角[J]. 当代经济管理,2014,36(09):1-4.
关键词:草海;水污染;治理;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1.引言
位于贵州省西部毕节市威宁县县城西南面的草海,水域面积达46.5平方公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贵州省著名的旅游景点[1]。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威宁县居民开始迁移到草海附近居住,在无人监管的情形下,县城居民大肆排放污水,草海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严重破坏[2][3]。因此,草海的环境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2.草海水域污染治理博弈分析
2.1 基于地方居民在草海水域治理上的博弈分析
假定现在有两位居民A和B,两位居民都依靠草海开展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相互竞争的关系(这也说明了草海其实不是纯公共产品)。并假设两位居民平日生活时,生活污水排放量都相当,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都差不多,并且两位居民都对对方比较了解,因此信息在他们之间是完全对称的。此时,两位居民有两个战略可以选择,治理污染和不治理污染。假设两位居民都治理污染时,由于环境变好,两位居民都能从更好的空气、更干净的生活环境中受益,假设此时兩位居民的收益都为a;而当两位居民都选择不治理污染时,由于糟糕的环境,两位居民都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假设此时两位居民的收益为b;另外,当其中一位治理污染,而另一位不治理污染时,由于不治理污染的一方可以搭治理污染的一方的便车(他不用支付额外的生活成本,却可以享用到治理好的环境的好处),因此此时可以得出不治理污染的居民比治理污染的居民的收入更多的结论,假设此时治理污染的居民的收入为c,不治理污染的居民的收入为d。假定c<b<a<d,则该博弈的支付函数可以写成如下战略式表述:
由上可知,当居民A选择治理污染时,居民B最好的选择是不治理污染;当居民A选择不治理污染时,居民B的最好的选择也是不治理污染;当居民B选择治理污染时,居民A最好的选择是不治理污染;当居民B选择不治理污染时,居民A的最好的选择也是不治理污染。也就是说,双方都有搭对方的便车的动机。通过划线法最终得到纳什均衡(b,b),即最终的结果是两位居民都会选择不治理污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无地方政府监管或监管力度不足时,草海周围居民之间的相互博弈结果就是尽管环境变好以后对两位居民的生活都有好处,但谁都不会去治理污染,结果就是环境变得越来越差,陷入环境治理的“囚徒困境”。此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环草海湿地明明居住着99个村庄9万余人,却没有人站出来提出应该治理草海,只能眼睁睁看着草海环境越变越差的现象。因此此时,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对草海周围的居民实行监督。
2.2 基于地方政府和地方居民在草海水域治理上的博弈分析
由草海周围居民环境污染治理的囚徒困境可知,仅仅由居民之间互相商量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远远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所以这时需要政府的监督。
2.2.1博弈的基本假设
(1)假设居民利用草海灌溉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总的产量为Q,所以收入函数为R(Q)。如果居民积极主动的减少排污量,此时相当于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假设民居此时的产量为 ,收入为 ,如果居民选择继续排污不对环境进行治理,则此时产量为 ,收益为 ,显然 < ,所以 < (因为居民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对草海进行治理,所以进行生活生产活动的资金减少,产量下降)。
(2)假设毕节市政府所能收到的个人所得税为T,而T也是Q的函数,Q越大,R就越大,此时政府从居民处能够获得的税收收入就越多,T就越大,所以 。
(3)假设居民因为积极主动的治理污染能够获得的政府奖励为P。
(4)假设毕节市政府对居民行为进行监管的监管成本为C,对不主动治理环境污染并经查处的居民的处罚为 ,并且贵州省政府对毕节市政府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毕节市政府不进行积极的监督工作,对毕节市政府的处罚为 。
(5)假设毕节市政府进行监管的概率为 ,地方居民进行环境治理的概率为 。
2.2.2 博弈具体分析
由上式可以得到当政府监管的概率 ,且地方居民进行环境治理的概率 = 时,基于地方政府和地方居民在草海水域治理上的博弈达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状态。当居民治理环境污染的概率小于 时,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监管;而当居民治理环境污染的概率大于 时,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当地方政府监管的概率小于 时,地方居民的最优选择是不积极主动治理环境污染,即继续排污;当地方政府监管的概率大于 时,地方居民的最优选择是积极主动治理环境污染,即不排污。由此可见,政府对地方居民加强监管力度的重要性。
再者,可以看出纳什均衡的 的大小取决于居民排污和不排污时的收入,政府对居民排污时的惩罚力度,以及政府对居民不排污时的奖励力度。当政府对排污居民的惩罚和对不排污居民的奖励,以及居民不排污时的收入越小,排污居民的收入越大时,居民更倾向于排污。所以毕节市政府可以加强惩罚力度和补贴力度来抑制居民的排污行为。纳什均衡的 的大小取决于政府对地方排污居民的惩罚力度,和贵州省政府对毕节市政府的惩罚力度,以及政府监管的成本。当政府监管的成本越高时,政府倾向于不监管。所以为了鼓励毕节市政府监管,贵州省政府应对毕节市政府适当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3.结语
本文从草海水域污染治理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入手,分析了光靠地方居民对草海污染进行治理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他们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推动下陷入“囚徒困境”并不可自拔。所以此时,需要地方政府对居民的排污水平进行监管,并经由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博弈分析得出最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针对均衡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影响纳什均衡解的因素,最终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孙晗.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水污染治理监管的博弈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06):38-41.
[2] 李胜.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基于政策博弈的分析[J]. 生态经济,2016,32(09):173-176.
[3] 李正升.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冲突机理分析:政府间博弈竞争的视角[J]. 当代经济管理,2014,3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