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与策略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而家庭是幼儿的摇篮,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各个家庭了解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帮助幼儿形成健康心理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心理将康;家庭教育
  目前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①过分溺爱,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养成孩子无法独立、依赖性强。②过分干涉型,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用所谓的“我是为你好”的心态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认识和意志活动,使孩子缺乏认识错误、独立思考的能力。③严厉型,这种一般很少但真实存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等,如孩子不从就动手打,这种行为使孩子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容易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
  显然这几种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都是存在不利因素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像心脏一样重要。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值得注重的问题。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会出现现在很多社会上那些喝毒药,跳楼的问题,心理健康迫切的需要得到家长们的关注。
  一、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儿童期是一个人性格、个性、思想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儿童往往身心发育的更加良好,也更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1.情绪积极稳定。保持持续的快乐与积极的心境,是第一个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
  2.智力正常。将智力纳入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智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关。智力正常的孩子具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而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各种儿童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3.性格。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孩子的性格和自我意识。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心理健康的儿童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心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4.与人交往能力。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还体现在与孩子社交范围相称的人际交往和谐。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5.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考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意志和行为的健全和协调。
  心理健康的儿童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但总的说来,发展有限。然而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二、幼儿期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
  1.要让孩子摆正在家庭中的地位。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往往把溺愛与珍爱混淆起来,把孩子摆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上,以孩子为核心,娇生惯养、诸事依从。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缺乏独立性、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将来一旦失去家人的保护,就会变得胆小畏缩、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低,势必要在心理上造成更大更多的挫折。
  2.让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温暖。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对形成他终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义。相反,有的家庭不和睦,争吵不休,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有人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至于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更坏,因为丧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离婚者的子女受人歧视,更有害于心理健康。
  3.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孩子小、知识经验少、能力不强,许多是非不清,因而出现过失和犯错误都是不奇怪的。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仔细,尤其要讲道理,不要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打骂孩子,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批评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以免使孩子无所适从,不愿接受教育。
  三、家园配合创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幼儿园单方面实施是不够的,有效的操作主要还需依靠家庭,因为家庭才是幼儿的来源与归属。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通力合作才能切实发挥幼儿园的“主导”和家庭的“主体”这两方面的积极性。
  1.家长必须注意交流但更要重视倾听。注意交流、更重倾听不但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起码策略,而且也应成为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在幼儿园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主要是老师说,孩子说的机会相对较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家长是孩子倾诉的首选对象,应该注意把说话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由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即使在餐桌上的轻松话题,只要有人倾听、欣赏性地倾听,那都会让孩子深感家的温馨,这对其言语能力的锻炼乃至健康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2.家庭教育应宽容与约束有机结合。宽与严的优劣比较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致的意見,而当代家庭教育的失策往往不是过宽就是过严,极端化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家长应该很好地理解宽严的对立统一,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平等对待和宽容孩子的同时,又要给予必需的限制。事实证明,可控的民主才是有效的民主,过分宽容容易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容易导致寡爱。失度是失败的根源。家长要领会幼儿园所倡导的表扬为主原则,在可控的条件下施加必要的鼓励,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应尽可能地与孩子一起活动。时间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许多人难以抽出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客观上无数的事情必须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工作与孩子之间做出绝然选择。有的时候,孩子甚至可以协助大人完成某些任务。只要稍加想象,许多事情都可变为娱乐。我们可以边玩边做,比如“厨房游戏”并不耽误做出丰盛的晚餐。每天都应抽出一段时间与孩子玩耍,哪怕只是20分钟甚至10分钟,重要的是“经常”,对于孩子来说,给予时间就是关爱。
  4.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作为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开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②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③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
  总之,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而人的一生中从小开始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家庭教育成为培养孩子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华文出版社.2004.49页.
  [2] 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页.
  [3] 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页.
  [4] 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 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 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7-58.
  [8] 潘海燕,杨再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九月十日是教师节,今年的教师节孩子们送给老师很多的鲜花表达对老师的祝福,老师把这些花插在了花瓶里,就放在了班级里,装点班级,体验节日的快乐。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发现这些美丽的鲜花开始变蔫了。我和孩子一起开展了“干花秘密多”的探索活动,孩子们通过调查发现干花可以变成很多的宝贝,可以制作干花书签,可以制作干花香包、制作干花面膜、还有很多的干花可以泡茶,我便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用干花为老师做一份
期刊
摘要:小学生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教育的全过程中去,用心关爱学生,不排斥、不厌恶、不摒弃问题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愉快的成长,全面的发展。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
期刊
摘要:考虑到自我控制能力之于个体的重要性,以北京市四所学校的601名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考查初中生的总体自我控制能力及情绪自控力、行为自控力、思维自控力。数据表明总体上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较好(总分180,M = 126.38,SD = 19.00),但个别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由此提出简单易行的干扰任务法、行为记录法、练字法、榜样示范法、排演校园心理剧法等自控力培养方
期刊
摘要:我们学校地处山区,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孩子们每周一来到学校,需要住一个星期,周五才能回家。从这里一年级升上来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而韩XX刚从别的学校转回来,还不适应在这里的住校生活。作为教师,我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在我的班里,都应该得到提高,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不会放弃。  关键词:山区;寄宿制;转学;想家  【事件起因】  我这一学年是一个二年级的班主任,刚刚从高年级
期刊
摘要: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可见古人对环境、文化氛围重要性的认识。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习惯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级文化;影响;习惯养成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三字经中也提到的“昔孟母,择邻处”,可以感知古人对环境、文化
期刊
摘要: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爱的意义显得更为厚重。因为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  关键词:爱的教育;关爱学生;案例  【案例背景】  我所在的学校是通州区永乐店镇中心小学所属的完小小务小学。我校地处农村,居住在此的都是本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家长文化层次偏低,大多没有辅导能力,对子女教育的认识肤浅,对
期刊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带领学生感知美、体验美,在想象中领悟美,鼓励学生创造美。帮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创造出数学的美。  关键词:数学课堂;审美;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发掘数学的美,并逐渐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天堂。
期刊
摘要:家校协同教育是孩子成长助力,当家长无助的时候,教师的桥梁作用就很重要。为了改变宇的父母对宇的教育方式,我通过调查分析找到了亲子关系恶化的原因,通过学校单方的教育,让家长看到了自己教育的问题,通过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从而达到家校共同教育促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家校协同;父母教育;学校教育;学生成长  孩子是小船,老师和父母就是船桨,只有家校联手共同配合才能让孩子不断前行。但在实际教
期刊
摘要:我享受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的“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之无尽之趣。我在这“苦”与“乐”,“乐”与“趣”的交叠中度过了30个春秋。在中队辅导员这块园地里,我用自己的心灵打开孩子们心灵的天窗,播洒爱的阳光和雨露,收获着队员的信任与希望。以身示范、用人格魅力征服队员;真心交流,打开心灵的天窗;付出真爱,用心灵赢得心灵;激励策略,让每个队员拥有自信;用心营造,创和谐温馨的中队氛围;精心指导,培养中队干部
期刊
摘要: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学校重点的关注点。学生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庭亲情氛围的缺失和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一定影响。教师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学校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环境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山区寄宿制;心理健康;信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