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籍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有效的设置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下面谈谈我对如何更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设计的一些认识。
我认为课堂提问必须选好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特点;又要兼顾知识的上承下达。老师要能用几个主要的问题作为线索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起来,为学生开辟一条思维的通道。
一、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击中学生的思维盲点,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例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中,学生通过对定理的学习可以很快掌握“平行线型”中的成比例线段,这时他们的思维盲区出现在认识图形中的不成比例线段,于是老师可以问:图形中所有的线段都对应成比例吗?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可能会有这样的迷惑:所有的图形中的平行线段都不能与其他线段对应成比例,是这样吗?这时老师可以问:怎样正确区分图形中的成比例线段和不成比例线段呢?然后通过图形“A字型”与“平行线型”的对比及图形的变化,帮助学生突破区分成比例线段与不成比例线段的误区
通俗点说,老师在提问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以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经验,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就需要师生之间有深入的了解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这些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当然,超前的深奥提问也会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
因此,课堂的提问要找准学生的思维误区,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老师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到有思考的必要,也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对课堂教学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问题的設计要有整体性、连续性,要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首先每一节课的问题,要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展开,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连续性,有一定的思维规律可循。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当老师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发现学生的呼应后,要利用好这个开头,把问题“连环套”,让学生找到顺藤摸瓜的感觉。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一位老师能把一节课的问题设计好,以问题为主题层层推进,层层剥茧,那么这节课至少线索是非常清晰的。
其次,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比较全面。一组好问题要能把一个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问透彻,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要能让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充满了血液。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还要注意一些知识点的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两个方面的提问。在数学二次函数内容的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特别明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如果课堂提问始终局限在给函数解析式让学生得出顶点坐标,那么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碰到给了顶点坐标要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就会感到困难。因此,课堂提问既要经常变换手法,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同时,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很有好处。
总之,好的课堂问题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简明清晰,能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什么,自己要怎么做;它难易有序,不会让课堂陷入“僵局”,也不会导致课堂变成“闹市”。好的课堂问题离不开老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当然更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随即应变的教学智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知道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认真思考,在思考中坚持实践,才能使课堂提问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课堂提问必须选好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特点;又要兼顾知识的上承下达。老师要能用几个主要的问题作为线索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起来,为学生开辟一条思维的通道。
一、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击中学生的思维盲点,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例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中,学生通过对定理的学习可以很快掌握“平行线型”中的成比例线段,这时他们的思维盲区出现在认识图形中的不成比例线段,于是老师可以问:图形中所有的线段都对应成比例吗?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可能会有这样的迷惑:所有的图形中的平行线段都不能与其他线段对应成比例,是这样吗?这时老师可以问:怎样正确区分图形中的成比例线段和不成比例线段呢?然后通过图形“A字型”与“平行线型”的对比及图形的变化,帮助学生突破区分成比例线段与不成比例线段的误区
通俗点说,老师在提问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以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经验,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就需要师生之间有深入的了解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这些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当然,超前的深奥提问也会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
因此,课堂的提问要找准学生的思维误区,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老师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到有思考的必要,也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对课堂教学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问题的設计要有整体性、连续性,要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首先每一节课的问题,要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展开,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连续性,有一定的思维规律可循。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当老师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发现学生的呼应后,要利用好这个开头,把问题“连环套”,让学生找到顺藤摸瓜的感觉。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一位老师能把一节课的问题设计好,以问题为主题层层推进,层层剥茧,那么这节课至少线索是非常清晰的。
其次,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比较全面。一组好问题要能把一个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问透彻,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要能让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充满了血液。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还要注意一些知识点的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两个方面的提问。在数学二次函数内容的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特别明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如果课堂提问始终局限在给函数解析式让学生得出顶点坐标,那么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碰到给了顶点坐标要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就会感到困难。因此,课堂提问既要经常变换手法,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同时,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很有好处。
总之,好的课堂问题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简明清晰,能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什么,自己要怎么做;它难易有序,不会让课堂陷入“僵局”,也不会导致课堂变成“闹市”。好的课堂问题离不开老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当然更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随即应变的教学智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知道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认真思考,在思考中坚持实践,才能使课堂提问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