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长与九州伯之理想决定命运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桓玄是志大才疏的类型项羽就是才大志疏由雄心的缺失反映到用人反映到战略终于满盘皆输】
  对于逐鹿天下的群雄来说,什么是最关键的?我想是心,心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心有多大,手笔就有多大。刘家的人心都大,后辈小子刘备虽然才能平平,可是“折而不挠,终不为下”,最终也挣得一分基业;刘邦以天纵之才,布武天下,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理想贯彻到了底。
  项羽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彼可取而代也。”可我一直以为系后人附会,至少从后来他的作为来看,他并没有那么大的格局。曾经有很多一统天下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但他似乎无意与此。
  项羽最好的机会应当是灭秦之后,身为诸侯上将军,总领天下兵权,威势达到极至。如果能够在这时候收诸侯兵权,限制诸侯国土势力,厚封部下有功之臣,沿袭秦的郡县制度,在关中建国称帝,霸业既成,即使刘邦这样的野心家也将无能为力。
  可惜项羽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他想的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完全是乡下土财主的德性。所谓“楚人沐猴而冠”,形容得再恰当不过;猴子不知道冠冕的意义,项羽也不懂得天下的意义,只知道做他的“西楚霸王”,王且霸是他的最高理想,则他的想法还停留在春秋时代,早先的秦始皇已然比他高明一筹。
  可惜天下这个东西不是可以让来让去的,“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站到这个地位,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想做土财主其可得乎?
  大野心家下面还有很多小野心分子,小野心分子谓谁?韩信陈平等等。他们为何弃楚归汉,项羽待他们不好吗?非也,陈平在楚国做到信武君,都尉的高级官员;韩信稍微惨点儿,也是个郎中,算是项羽的亲卫队。项羽对他们不是不好,可是这些小野心分子们要的不是这点儿甜头,他们追求的是“千里觅封侯”,希望着有一天能够封侯甚至封王。项羽能给他们什么?天下已定,然而分封的是六国旧诸侯,项羽所能支配的不过是西楚一国一地罢了。韩信说项羽“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不是项羽吝啬,实在是没东西好封。
  小野心分子于是纷纷投向刘邦,刘邦虽然使气凌人,不好伺候,可是人家有魄力。大家都是看着锅里的分菜,项羽看的是西楚这一锅,刘邦是瞄着天下这一锅,谁给得多乎?刘邦拿齐国给韩信,拿魏国给彭越,项羽能吗?则人心项背固有可原。
  再说战略。刘邦眼大心雄,他干的事情叫做“天下布武”,拿天下当沙盘,划定几个战区,自己跟项羽缠斗,韩信张耳管北方一片,魏赵燕齐,只要不姓刘的统统拿下;彭越英布在敌后骚扰,建立小片根据地;萧何管汉中,拼命送人送钱。项羽干的事情叫到处灭火,自己的地盘就是西楚这一块,兵是江东子弟兵,钱粮是自产;齐国不服了要去灭火,刘邦来了也要去,彭越英布搞大了也要去。所谓以一国之力敌天下之人。虽然百战百胜,可是有生力量毕竟有限,一国的资源毕竟会枯竭;反观刘邦,虽然屡败屡战,周围诸侯的版图却渐渐由白色变成了红色,越打还越壮大了。战略的眼光高下,重要性实在远过于战术,石勒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说得应该是诚恳的。
  桓温的儿子桓玄说过一句话“父为九州伯,子为五湖长”,如果说桓玄是志大才疏的类型,项羽就是才大志疏,由雄心的缺失反映到用人,反映到战略,终于满盘皆输。
其他文献
“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这是令人心痛的韩寒式妙语,出乎直觉而立足经验,貌似愤激之论,却与哲人高见不乏偶合处。  汉娜·阿伦特在《精神生活·思维》一书中区分了两种思维法,一种是西方人的“语词思维”,另一种是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她说:“形象思维始终是‘具体的’,不可能是推理的。”阿伦特口头上承认“中国哲学能与西方哲学相提并论”,但在具体分析中,则把中国式思维排除在她认可的“
期刊
几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坐在书桌前愣神。本来是要写一篇什么学术论文的,材料准备好了,思路也有了,但不知怎么的,怎么也提不起笔来。我有点儿急,但越急越写不下去。怪,真是怪。觉得怪,脑子里竟一个劲地翻腾着这个“怪”字,眼前也不停地闪着这个“怪”字。怪,竖心旁,一个圣。圣,圣贤,圣人,圣经,圣哲。怪,怀圣人之心就怪?怪,心向圣人靠拢就怪?什么是怪?行为不合常理、不可思议、与众不同、荒诞不经,就是怪。想
期刊
上海作家周泽雄的《中国思维的本质是巫术》一文,例举韩寒、汉娜·阿伦特、钱锺书等人的言论与现实生活当中如“躲猫猫”、“俯卧撑”、“七十码”等众多实例,试图证明“(韩非)虽然说得字正腔圆,考察其内在理路,不过是些巫术套路。巫术思维的特征是迷恋交感原理,总是通过“相似联想”和“接触联想”等低级别智力活动,将表象上的相似,视如本质上的相同。”进而得出否定他之所谓“中国思维”的结论。应该说,如果周泽雄先生否
期刊
年龄渐长,越喜欢喜气安稳的东西了。  决绝喧嚣,回归宁静,是一种难得的自控。  少时,一定是雪要惊艳,衣要艳人,容要艳世。连那锦缎上的绿,我也一定要艳绿。  总怕来不及。张爱玲也怕来不及——所以过年没赶上穿新衣会放声号哭。  少时听戏曲总是睡着了。盼望着戏快结束——能早早回家睡觉去。那时我必佩戴着略显诡异的装饰,把头发弄得乱七八糟。  现在,总觉得时间快——怎么这么快一出戏就结束了呢?就完了呢?散
期刊
精巧的古老禅寺,静谧的后院,依山建了一处枯山水。只几块大岩石错落地伏在一地起伏不定的白碎石里,好像不远处的江之岛,处在中午即将退潮的大海里。正午的寺院里悄无声息,只有一个中年女子面向枯山水,坐在大树下,无声地吃一盒便当,她身边铺着的素花手帕上放着一只青色薄瓷小酒碗。那是春末,正是去寺院碰巧就能尝到新酿的青梅酒的季节。  枯山水里的碎石围绕着岩石,犁出同心圆,好像大海的涟漪。所谓一石一世界。没有花花
期刊
冬日偶暇,携《漱玉词》消闲。小院一角,日光融融,信手翻阅,适逢我喜爱的那阙《武陵春》,心底顿生快意,美滋滋的,犹如冬阳般温暖柔和,随口吟道: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学生时代读它,尤喜“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那时,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岁,大约是词中的情绪,恰好暗合了萌动青春的
期刊
汉语词汇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表示颜色的词儿,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所指差别很大。  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中宫女的秀发是“绿云”:“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实际生活中没有天生的绿发,文献中也未见古代女子将头发染成绿色的记载。显然,“绿云”说的是黑发。用“绿云”形容女子的乌发,并非杜牧的创造,白居易《和春深》里也有“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的句子。其实,早在南北朝时代,民歌《子夜
期刊
宋词被称为“案头的园林”,所以园林意识渗透在宋词的字里行间。按照白居易的理解,大凡园林,“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亭台楼阁要彼此相连,因为园林不仅要可居,也要可游的。朋友来了,围在客厅看电视多没劲,在亭里坐坐,在水边走走,这才有点意思。  我以前光注意小晏词里多“西楼”,如“醉别西楼醒不记”、“西楼把袂人稀”等,今天随便翻翻,竟然看到不少“南楼”的例子。如“南楼杨柳多情绪”、“南楼风月长
期刊
【王力南怀瑾没能解决的国学问题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迎刃而解本文虽短且略显呆板但值得我们仔细玩味】  “登堂入室”又叫“升堂入室”,是我们非常多见和熟悉的一个成语。但是认真琢磨起来,“入室”是从外到内,这好理解。但“登(升)堂”却是从低到高,难道“堂”是很高的吗?  “堂”在工具书里均被解释为“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并引《论语·先进》:“由(仲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
期刊
第一条: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医生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