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与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后,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成了重要课题。”韩国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权五奎表示。中韩自贸协定还处于研究阶段,但签订也许指日可待。自贸协定对中国产业、企业影响如何?本刊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金英姬博士。
中韩贸易互补性强
从中韩双边贸易的总量来看,中韩从1992年建交到2006年,平均每年是20%~30%的增幅。建交当年的双边贸易额是50亿美元,2006年的双边贸易额是1343.1亿美元,基本上每年都有增长,中国自韩进口的增长速度要比对韩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到目前为止,除了1992年和1997年是韩方逆差之外,其它年份都是中方逆差,而且逆差越来越大,2006年中方逆差是452.1亿美元。
中韩双边贸易互补性很强,尤其刚建交那段时间。中国出口的大部分是原材料、贱金属、矿产品、纺织品、皮革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原材料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化工产品、电子产品、各种零配件、整车、机械产品、船舶、工业用纤维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中韩两国国情和条件有关,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也较低廉,而韩国基本上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可供出口,劳动力较贵。另外,目前韩国的技术发展阶段比我国高,出口的多为技术密集型产品。
但最近几年,情况有所变化。中国的技术发展很快,有些中、高技术产品不再是纯粹的进口,也向韩国出口。技术产品分高、中、低技术产品,1995年中韩两国双边贸易中高、中、低技术产品的重复种类数是:高技术产品9类,中技术产品5类,低技术产品7类,到了2005年则变成高技术产品15类,中技术产品14类,低技术产品0类。很明显,中国向韩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大大增加。目前两个国家基本还是原来的互补型贸易结构,但就趋势来看,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重复的越来越多。
自贸协定结果双赢
现在研究自贸协定有很多方法,用的比较多的是CGE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可计量的一般均衡模型)。利用CGE模型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中韩实行自贸协定,撤销或降低关税的时候,中国GDP增长0.07~0.37,韩国GDP增长0.14~1.28;撤销或降低关税同时又能达到资本积累的时候,中国GDP增长0.26~0.78,韩国GDP增长0.45~2.30。数据没有绝对的意义,但说明了趋势。取消或降低关税后,两国GDP都会增长,其中韩国GDP的增长会更快一些;两国的福利也会增长。自贸协定对两国会带来共赢的结果。
具体到产业,与中国相比,韩国的重化工业相对更有竞争力。所以互相开放的话,一般的看法是韩国对华出口的增幅会更大。
假设不用开放太多,也不用完全撤销关税的情况下,一般来看,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一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也会增加,像服装、皮革、运输装备等。因为关税降低,出口肯定会增加,相应地生产也会增加。对韩国来说,钢铁产品、石化产品以及其他重化工业产品的出口和生产会增加。
谈判障碍是农产品
自贸协定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降低关税。总体来看,中国的关税率比韩国高,中国关税率大部分都是在10%~20%。韩国除了农产品之外,整体的关税率大约是中国的一半。
一种产业的关税降低与否和降低多少与该产业的成熟度有关。很多产业都可以谈,中方的主要障碍现在还不是很明显,但韩方的障碍比较清晰,就是农产品。韩国农业很脆弱,竞争力较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很高,价格也很高,农业是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弱势产业。但和韩国相比,农产品恰恰是中国的一大强项,双方对比非常明显。
对于韩国来说,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一直是让国民难以平静的问题。2003年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贸组织会议期间,韩国农民李京海自杀抗议;2006年在香港举行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开幕当天,约130个韩国农民在湾仔码头跳入大海以示抗议。韩美谈自贸协定的时候农业也是最大的障碍之一。
善用自贸区的机遇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曾表示,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企业应从五方面入手利用自贸区带来的机遇。应及时掌握自贸谈判信息;应注意及时领取自贸区“身份证”,也就是优惠原产地证书,这是产品在进出口过程中享受自贸区优惠待遇的证明;应留意自贸区建成后对方政策体制的改善,比如海关、质检、投资环境等;应利用自贸区所提供的机遇“走出去”;应向自贸伙伴学习。
除了这五方面,企业要苦练内功,这是很重要的。从中国角度讲,一些弱势产业很多是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如果签订并实行自贸协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了,各种保护措施就慢慢地减少或者被取消。这就要靠企业自身去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让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
中韩贸易互补性强
从中韩双边贸易的总量来看,中韩从1992年建交到2006年,平均每年是20%~30%的增幅。建交当年的双边贸易额是50亿美元,2006年的双边贸易额是1343.1亿美元,基本上每年都有增长,中国自韩进口的增长速度要比对韩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到目前为止,除了1992年和1997年是韩方逆差之外,其它年份都是中方逆差,而且逆差越来越大,2006年中方逆差是452.1亿美元。
中韩双边贸易互补性很强,尤其刚建交那段时间。中国出口的大部分是原材料、贱金属、矿产品、纺织品、皮革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原材料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化工产品、电子产品、各种零配件、整车、机械产品、船舶、工业用纤维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中韩两国国情和条件有关,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也较低廉,而韩国基本上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可供出口,劳动力较贵。另外,目前韩国的技术发展阶段比我国高,出口的多为技术密集型产品。
但最近几年,情况有所变化。中国的技术发展很快,有些中、高技术产品不再是纯粹的进口,也向韩国出口。技术产品分高、中、低技术产品,1995年中韩两国双边贸易中高、中、低技术产品的重复种类数是:高技术产品9类,中技术产品5类,低技术产品7类,到了2005年则变成高技术产品15类,中技术产品14类,低技术产品0类。很明显,中国向韩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大大增加。目前两个国家基本还是原来的互补型贸易结构,但就趋势来看,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重复的越来越多。
自贸协定结果双赢
现在研究自贸协定有很多方法,用的比较多的是CGE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可计量的一般均衡模型)。利用CGE模型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中韩实行自贸协定,撤销或降低关税的时候,中国GDP增长0.07~0.37,韩国GDP增长0.14~1.28;撤销或降低关税同时又能达到资本积累的时候,中国GDP增长0.26~0.78,韩国GDP增长0.45~2.30。数据没有绝对的意义,但说明了趋势。取消或降低关税后,两国GDP都会增长,其中韩国GDP的增长会更快一些;两国的福利也会增长。自贸协定对两国会带来共赢的结果。
具体到产业,与中国相比,韩国的重化工业相对更有竞争力。所以互相开放的话,一般的看法是韩国对华出口的增幅会更大。
假设不用开放太多,也不用完全撤销关税的情况下,一般来看,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一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也会增加,像服装、皮革、运输装备等。因为关税降低,出口肯定会增加,相应地生产也会增加。对韩国来说,钢铁产品、石化产品以及其他重化工业产品的出口和生产会增加。
谈判障碍是农产品
自贸协定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降低关税。总体来看,中国的关税率比韩国高,中国关税率大部分都是在10%~20%。韩国除了农产品之外,整体的关税率大约是中国的一半。
一种产业的关税降低与否和降低多少与该产业的成熟度有关。很多产业都可以谈,中方的主要障碍现在还不是很明显,但韩方的障碍比较清晰,就是农产品。韩国农业很脆弱,竞争力较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很高,价格也很高,农业是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弱势产业。但和韩国相比,农产品恰恰是中国的一大强项,双方对比非常明显。
对于韩国来说,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一直是让国民难以平静的问题。2003年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贸组织会议期间,韩国农民李京海自杀抗议;2006年在香港举行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开幕当天,约130个韩国农民在湾仔码头跳入大海以示抗议。韩美谈自贸协定的时候农业也是最大的障碍之一。
善用自贸区的机遇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曾表示,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企业应从五方面入手利用自贸区带来的机遇。应及时掌握自贸谈判信息;应注意及时领取自贸区“身份证”,也就是优惠原产地证书,这是产品在进出口过程中享受自贸区优惠待遇的证明;应留意自贸区建成后对方政策体制的改善,比如海关、质检、投资环境等;应利用自贸区所提供的机遇“走出去”;应向自贸伙伴学习。
除了这五方面,企业要苦练内功,这是很重要的。从中国角度讲,一些弱势产业很多是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如果签订并实行自贸协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了,各种保护措施就慢慢地减少或者被取消。这就要靠企业自身去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让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