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
一、课前使教材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他们就会感到数学原来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的浅显易懂。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钟面的认识内容,要求认读整时和整时半,下册要求能读出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开学初就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挂个可爱的钟,让学生天天都能见到钟面,看看钟面认认时间。在授课前又让学生同父母一起做个漂亮的钟面,与家长亲切互动等,这样学生在课前对钟面有了感性的认识,上课时就不会感到陌生,从而能兴趣盎然地学习,顺利地掌握钟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前提早感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始将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融入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并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激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求知、探索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课中把探究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四、课后延伸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如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后,我尝试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以下的作业:你自己住的小房间一定很漂亮吧,老师请你测量一下它的长、宽和高,然后和爸爸、妈妈到建材市场挑一种你喜欢的地砖,也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如果用这种地砖来为你的房间铺地,需要多少块?一共需花多少元?为了你的房间更漂亮,现要在四壁和屋顶涂上涂料,并了解一下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计算一下,扣除门窗的面积,粉刷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要用多少涂料?花费多少元?这个问题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对于自己的房间,本来或许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现在呢?必须充当主人身份,自己设计、自己测量,自己买材料,自己用曾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出它的经费。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了社会,另一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更加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一、课前使教材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他们就会感到数学原来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的浅显易懂。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钟面的认识内容,要求认读整时和整时半,下册要求能读出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开学初就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挂个可爱的钟,让学生天天都能见到钟面,看看钟面认认时间。在授课前又让学生同父母一起做个漂亮的钟面,与家长亲切互动等,这样学生在课前对钟面有了感性的认识,上课时就不会感到陌生,从而能兴趣盎然地学习,顺利地掌握钟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前提早感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始将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融入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并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激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也为学生接下来的求知、探索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课中把探究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四、课后延伸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如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后,我尝试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以下的作业:你自己住的小房间一定很漂亮吧,老师请你测量一下它的长、宽和高,然后和爸爸、妈妈到建材市场挑一种你喜欢的地砖,也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如果用这种地砖来为你的房间铺地,需要多少块?一共需花多少元?为了你的房间更漂亮,现要在四壁和屋顶涂上涂料,并了解一下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计算一下,扣除门窗的面积,粉刷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要用多少涂料?花费多少元?这个问题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对于自己的房间,本来或许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现在呢?必须充当主人身份,自己设计、自己测量,自己买材料,自己用曾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出它的经费。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了社会,另一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更加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