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悉我的许多球迷和读者以为,我的体育记者生涯是从1992年加盟齐鲁晚报起开始的,其实,早在4年之前,我就完成了自己与体育记者生涯的第一次握手。那是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城市运动会在济南举办,我有幸成为城运会会刊的一名记者,平生第一次佩戴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记者证,实现了作为体育记者的初次亲身体验。这次体验,虽然比起之后我在齐鲁晚报和济南时报的专业体育记者生涯,知名度和影响力小得多了,但却是我以新闻为终身职业的30年刻骨铭心经历的真正起点。
城运会牵手济南,给了我开启体育记者生涯的机遇
我的球迷生涯始自1974年西德世界杯足球赛,资格绝对够老。如今很多中青年球迷,当时甚至还没有出生。大学读中文专业和自小痴迷写作,使我非常自然地在看球、迷球的同时,用自己的笔给报社写球评。不过,那会儿还没敢想将来能当上一个专职的体育记者。所幸,1988年首届城运会落户济南,给了我向成为体育记者这个目标努力的机遇。
城运会的前身,是全国青年运动会。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城市发展注入巨大活力,城市体育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的主体,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重心也转向城市体育。因此,从1988年开始,国家决定创办每4年举办一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第一届城运会定于1988年10月23日~11月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淄博市两地举行。主赛场是济南,开、闭幕式也都在济南举行。竞赛项目分田径、游泳、举重、射击、摔跤、柔道、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12大项167小项。
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筹备工作可谓面面俱到。运动会的新闻媒体报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出版运动会会刊。于是,在首届城运会组委会宣传部领导下,成立了会刊编辑部。这个会刊本来是要以隶属于山东省体委的山东体育报为主来办的,可是,或许组委会宣传部领导担心事关重大,平时只是承担省体委机关报职能的体育报力量不足,所以要求在山东体育报编辑部基础上,从其他省级媒体和社会各界抽调得力人员,组建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的会刊编辑部。组委会宣传部主要领导、山东省委宣传部分管新闻的副部长鞠茂勤,特地提名齐鲁晚报文体新闻部高级编辑李思民担任会刊编辑部主编;记者人手不够,则从社会各界借用平时为报纸长期供稿的业余体育作者补充。
那时候我在省人防办公室负责宣传和文秘业务,兼任人防专业报纸《齐鲁人防报》主编,是当时给报刊写稿的业余体育作者中比较活跃的,就进入了会刊“补充人选”行列。我能首先被会刊选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我的岳父、山东体育老一代功勋人物王志才,曾是山东女排最辉煌时期的领队,带队接受过“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训练。时任省体委宣传科教处处长的岳父兼任城运会宣传部副部长,他对爱婿的体育新闻嗜好一直赞赏不已,找一切机会让我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得益于他的推荐,我成为首批到会刊工作的非专业体育记者之一。和我一起加入会刊编辑部的,还有后来担任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却不幸英年早逝的祝屹东,以及济南压力容器厂小有名气的业余球评作者赵天钟、山东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李惊寰、山东画报社著名摄影记者侯新建等。山东体育报参加会刊工作的记者,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有王彦、公冶祥乔和资格较老的王华纶、薛景锐等,薛景锐是著名话剧艺术家薛中锐老师的弟弟。
记得当时的分工,我们几个“非专业记者”,祝屹东跑柔道,李惊寰跑田径,我跑羽毛球,赵天钟跑足球。赵天钟是足球迷,对其他项目不熟悉;李惊寰就在运动技术学院(体工队)管田径。我和祝屹东对体育项目比较“全能”,就跑了别的记者不愿跑或跑不了的“冷门”项目。
城运会会刊从1988年10月22日-11月3日,共出版了13期,每期8个版。会刊真实生动地记录了首届城运会日日夜夜的华彩乐章。除了要闻、赛场报道、赛事评述和比赛花絮等内容以外,会刊还设置了副刊版,邀请作家邱勋先生开了一个随笔专栏“齐鲁漫笔”。李思民老师不愧是来自大报的专家,在他的指导策划下,会刊的稿件處理、版式设计、题目制作都很有齐鲁晚报的风采,受到各方面好评。我们也跟他学到了很多东西。4年后,齐鲁晚报扩版后单独成立体育部,我又追随李思民老师到齐鲁晚报体育新闻部工作,从此正式开启了自己多年后引以为自豪的体育新闻人历程。
城运会是济南体育和“全民省体”的第一座高峰,我有幸亲历?
1988年10月23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城市运动会在济南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济南承办的首次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山东省体育中心首度迎来如此重大的体育盛会。山东省体育中心是李昌安省长在任时,通过向市民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建造的,有“全民省体”之称。首届城运会在此开幕并以此为主赛场,其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国家领导人李铁映、余秋里、杨静仁,国家体委领导李梦华、荣高棠,山东省和济南军区领导同志梁步庭、陆懋曾、姜春云、苏毅然、李振和李九龙等出席了城运会开幕式。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城运会题词。李铁映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辞,余秋里向山东省省长姜春云授城运会会旗,李梦华宣布城运会开幕。姜春云省长致欢迎词,济南代表团男篮运动员杨文海代表全体运动员讲话。
首届城运会火炬在北京点燃,开幕式上由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学生、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银牌得主尹向勇,在著名田径选手韩锦丽、孙素梅护送下,登上火炬台点燃主火炬。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专门向城运会发来贺电,并为城运会大型画册题写贺词。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城运会大型画册编纂工作,正是我岳父王志才负责的。这是他担任城运会组委会宣传部副部长的重要职责中的一项。城运会期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奥林匹克邮展,是另一项。
这是我第一次置身于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现场,第一次见证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点燃。尽管开幕式消息、特写等重头稿件由其他同事承担,我只负责花絮,但还是十分激动。那时根本想不到,6年后我会出现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现场,9年后赴瑞士洛桑当面采访萨马兰奇先生,10年后又亲临1998年法兰西世界杯开幕式;更令我刻骨铭心的是,20年后,我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了奥运火炬的全球传递。 这届城运会,共计有3人4次破4项全国纪录;1人1次平1项全国纪录;4人2队6次破4项全国青年纪录;1人1次平1项全国青年纪录;1人1次超1项世界纪录;1人1次超1项世界青年纪录;3人3次超3项亚洲纪录。当时中国奥运军团刚刚在汉城奥运会上遭遇失利,整个中国体坛士气低落,城运会上冒出来的一批有朝气、有潜质的新锐,对处于低潮的中国体育是一针不可小觑的强心剂。
城运会全部比赛结束后,新华社体育新闻部揭晓了他们主办的城运会最佳运动员评选结果,共有12名选手当选最佳运动员,1人当选最佳教练员。沈阳姑娘崔英姿因打破5000米竞走世界纪录而名列首位。其他11名最佳运动员是:游泳杨迅(女,广州)、射击王利伟(郑州)、体操石丽颖(女,长春)、摔跤曲宗东(烟台)、柔道孙军(女,烟台)、足球彭伟国(广州)、篮球巩晓彬(济南)、排球何云舒(女,福州)、乒乓球邓亚萍(女,郑州)、羽毛球张婉玲(女,广州)、举重才力(沈阳)。郑州射击教练吴淮生當选唯一的最佳教练员。
这12名最佳运动员,日后大部分成长为中国体育的栋梁之才。其中,邓亚萍成为中国女乒领军人物,何云舒是中国女排主力,才力多次打破男子举重重量级亚洲纪录,彭伟国堪称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初期的一流球星,中国男篮主力巩晓彬则被誉为“亚洲第一”的二中锋,城运会可以说是巩晓彬的成名之作。男篮决赛是城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的重头戏,当时我一边写羽毛球单项决赛的稿子一边看男篮决赛直播,年轻气盛的巩晓彬带领济南男篮曾在小组赛击败决赛对手武汉男篮,可惜决赛中全队求胜心切发挥失常,大比分输球,痛失桂冠。
11月2日晚,首届城运会闭幕式在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出席闭幕式的领导同志,有中顾委常委余秋里,国家体委领导李梦华、袁伟民、徐寅生,山东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和济南军区领导同志梁步庭、陆懋曾、姜春云、苏毅然、宋清渭、李振,济南市委书记贺国强。副省长赵志浩主持,李梦华致闭幕词。
城运会帮我写下人生规划:当一个好的体育记者?
由于跑的是羽毛球这个在北方相对边缘的项目,城运会期间,我发的比赛本身的稿子并不多,但文学和评论功底使我成为会刊上的言论栏目,包括副刊的特写、随笔栏目的重要供稿者。最后一期会刊上,还发表了我写的回顾城运会全景的报告文学《历史会记着》。这篇作品在城运会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会刊编辑部唯一的一等奖。
我的女儿出生于1988年10月7日,也就是说,女儿出生不到两周,我就去城运会会刊编辑部报到。等城运会结束回家,女儿已经快满月了。以后看到女儿,我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城运会的日日夜夜。当上爸爸,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而我职业生涯的新阶段,是因城运会而起步的。
1992年9月,我追随李思民老师,到齐鲁晚报担任体育新闻版编辑、记者,1994年采访亚运会后被读者评选为晚报十佳记者编辑之首;1995年12月离开晚报,成为济南时报的创始人之一,亲手打造了享誉中国体育和媒体圈的“时报体育”品牌,并依靠这个品牌支撑了济南时报的崛起。我从时报创刊之初开辟的《球话实说》专栏荣获山东新闻名专栏奖,至今坚持长达22年,是国内坚持时间最长的体育评论个人专栏。
是30年前的城运会,帮我写下了坚守至今的人生规划:当一个好的体育记者。感恩城运会。感恩亲爱的岳父王志才。感恩李思民老师。感恩我的家人和当年共同奋斗的同仁们。
城运会牵手济南,给了我开启体育记者生涯的机遇
我的球迷生涯始自1974年西德世界杯足球赛,资格绝对够老。如今很多中青年球迷,当时甚至还没有出生。大学读中文专业和自小痴迷写作,使我非常自然地在看球、迷球的同时,用自己的笔给报社写球评。不过,那会儿还没敢想将来能当上一个专职的体育记者。所幸,1988年首届城运会落户济南,给了我向成为体育记者这个目标努力的机遇。
城运会的前身,是全国青年运动会。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城市发展注入巨大活力,城市体育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的主体,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重心也转向城市体育。因此,从1988年开始,国家决定创办每4年举办一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第一届城运会定于1988年10月23日~11月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淄博市两地举行。主赛场是济南,开、闭幕式也都在济南举行。竞赛项目分田径、游泳、举重、射击、摔跤、柔道、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12大项167小项。
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筹备工作可谓面面俱到。运动会的新闻媒体报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出版运动会会刊。于是,在首届城运会组委会宣传部领导下,成立了会刊编辑部。这个会刊本来是要以隶属于山东省体委的山东体育报为主来办的,可是,或许组委会宣传部领导担心事关重大,平时只是承担省体委机关报职能的体育报力量不足,所以要求在山东体育报编辑部基础上,从其他省级媒体和社会各界抽调得力人员,组建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的会刊编辑部。组委会宣传部主要领导、山东省委宣传部分管新闻的副部长鞠茂勤,特地提名齐鲁晚报文体新闻部高级编辑李思民担任会刊编辑部主编;记者人手不够,则从社会各界借用平时为报纸长期供稿的业余体育作者补充。
那时候我在省人防办公室负责宣传和文秘业务,兼任人防专业报纸《齐鲁人防报》主编,是当时给报刊写稿的业余体育作者中比较活跃的,就进入了会刊“补充人选”行列。我能首先被会刊选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我的岳父、山东体育老一代功勋人物王志才,曾是山东女排最辉煌时期的领队,带队接受过“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训练。时任省体委宣传科教处处长的岳父兼任城运会宣传部副部长,他对爱婿的体育新闻嗜好一直赞赏不已,找一切机会让我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得益于他的推荐,我成为首批到会刊工作的非专业体育记者之一。和我一起加入会刊编辑部的,还有后来担任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却不幸英年早逝的祝屹东,以及济南压力容器厂小有名气的业余球评作者赵天钟、山东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李惊寰、山东画报社著名摄影记者侯新建等。山东体育报参加会刊工作的记者,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有王彦、公冶祥乔和资格较老的王华纶、薛景锐等,薛景锐是著名话剧艺术家薛中锐老师的弟弟。
记得当时的分工,我们几个“非专业记者”,祝屹东跑柔道,李惊寰跑田径,我跑羽毛球,赵天钟跑足球。赵天钟是足球迷,对其他项目不熟悉;李惊寰就在运动技术学院(体工队)管田径。我和祝屹东对体育项目比较“全能”,就跑了别的记者不愿跑或跑不了的“冷门”项目。
城运会会刊从1988年10月22日-11月3日,共出版了13期,每期8个版。会刊真实生动地记录了首届城运会日日夜夜的华彩乐章。除了要闻、赛场报道、赛事评述和比赛花絮等内容以外,会刊还设置了副刊版,邀请作家邱勋先生开了一个随笔专栏“齐鲁漫笔”。李思民老师不愧是来自大报的专家,在他的指导策划下,会刊的稿件處理、版式设计、题目制作都很有齐鲁晚报的风采,受到各方面好评。我们也跟他学到了很多东西。4年后,齐鲁晚报扩版后单独成立体育部,我又追随李思民老师到齐鲁晚报体育新闻部工作,从此正式开启了自己多年后引以为自豪的体育新闻人历程。
城运会是济南体育和“全民省体”的第一座高峰,我有幸亲历?
1988年10月23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城市运动会在济南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济南承办的首次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山东省体育中心首度迎来如此重大的体育盛会。山东省体育中心是李昌安省长在任时,通过向市民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建造的,有“全民省体”之称。首届城运会在此开幕并以此为主赛场,其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国家领导人李铁映、余秋里、杨静仁,国家体委领导李梦华、荣高棠,山东省和济南军区领导同志梁步庭、陆懋曾、姜春云、苏毅然、李振和李九龙等出席了城运会开幕式。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城运会题词。李铁映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辞,余秋里向山东省省长姜春云授城运会会旗,李梦华宣布城运会开幕。姜春云省长致欢迎词,济南代表团男篮运动员杨文海代表全体运动员讲话。
首届城运会火炬在北京点燃,开幕式上由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学生、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银牌得主尹向勇,在著名田径选手韩锦丽、孙素梅护送下,登上火炬台点燃主火炬。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专门向城运会发来贺电,并为城运会大型画册题写贺词。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城运会大型画册编纂工作,正是我岳父王志才负责的。这是他担任城运会组委会宣传部副部长的重要职责中的一项。城运会期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奥林匹克邮展,是另一项。
这是我第一次置身于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现场,第一次见证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点燃。尽管开幕式消息、特写等重头稿件由其他同事承担,我只负责花絮,但还是十分激动。那时根本想不到,6年后我会出现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现场,9年后赴瑞士洛桑当面采访萨马兰奇先生,10年后又亲临1998年法兰西世界杯开幕式;更令我刻骨铭心的是,20年后,我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了奥运火炬的全球传递。 这届城运会,共计有3人4次破4项全国纪录;1人1次平1项全国纪录;4人2队6次破4项全国青年纪录;1人1次平1项全国青年纪录;1人1次超1项世界纪录;1人1次超1项世界青年纪录;3人3次超3项亚洲纪录。当时中国奥运军团刚刚在汉城奥运会上遭遇失利,整个中国体坛士气低落,城运会上冒出来的一批有朝气、有潜质的新锐,对处于低潮的中国体育是一针不可小觑的强心剂。
城运会全部比赛结束后,新华社体育新闻部揭晓了他们主办的城运会最佳运动员评选结果,共有12名选手当选最佳运动员,1人当选最佳教练员。沈阳姑娘崔英姿因打破5000米竞走世界纪录而名列首位。其他11名最佳运动员是:游泳杨迅(女,广州)、射击王利伟(郑州)、体操石丽颖(女,长春)、摔跤曲宗东(烟台)、柔道孙军(女,烟台)、足球彭伟国(广州)、篮球巩晓彬(济南)、排球何云舒(女,福州)、乒乓球邓亚萍(女,郑州)、羽毛球张婉玲(女,广州)、举重才力(沈阳)。郑州射击教练吴淮生當选唯一的最佳教练员。
这12名最佳运动员,日后大部分成长为中国体育的栋梁之才。其中,邓亚萍成为中国女乒领军人物,何云舒是中国女排主力,才力多次打破男子举重重量级亚洲纪录,彭伟国堪称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初期的一流球星,中国男篮主力巩晓彬则被誉为“亚洲第一”的二中锋,城运会可以说是巩晓彬的成名之作。男篮决赛是城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的重头戏,当时我一边写羽毛球单项决赛的稿子一边看男篮决赛直播,年轻气盛的巩晓彬带领济南男篮曾在小组赛击败决赛对手武汉男篮,可惜决赛中全队求胜心切发挥失常,大比分输球,痛失桂冠。
11月2日晚,首届城运会闭幕式在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出席闭幕式的领导同志,有中顾委常委余秋里,国家体委领导李梦华、袁伟民、徐寅生,山东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和济南军区领导同志梁步庭、陆懋曾、姜春云、苏毅然、宋清渭、李振,济南市委书记贺国强。副省长赵志浩主持,李梦华致闭幕词。
城运会帮我写下人生规划:当一个好的体育记者?
由于跑的是羽毛球这个在北方相对边缘的项目,城运会期间,我发的比赛本身的稿子并不多,但文学和评论功底使我成为会刊上的言论栏目,包括副刊的特写、随笔栏目的重要供稿者。最后一期会刊上,还发表了我写的回顾城运会全景的报告文学《历史会记着》。这篇作品在城运会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会刊编辑部唯一的一等奖。
我的女儿出生于1988年10月7日,也就是说,女儿出生不到两周,我就去城运会会刊编辑部报到。等城运会结束回家,女儿已经快满月了。以后看到女儿,我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城运会的日日夜夜。当上爸爸,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而我职业生涯的新阶段,是因城运会而起步的。
1992年9月,我追随李思民老师,到齐鲁晚报担任体育新闻版编辑、记者,1994年采访亚运会后被读者评选为晚报十佳记者编辑之首;1995年12月离开晚报,成为济南时报的创始人之一,亲手打造了享誉中国体育和媒体圈的“时报体育”品牌,并依靠这个品牌支撑了济南时报的崛起。我从时报创刊之初开辟的《球话实说》专栏荣获山东新闻名专栏奖,至今坚持长达22年,是国内坚持时间最长的体育评论个人专栏。
是30年前的城运会,帮我写下了坚守至今的人生规划:当一个好的体育记者。感恩城运会。感恩亲爱的岳父王志才。感恩李思民老师。感恩我的家人和当年共同奋斗的同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