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出现热现象,各影视媒体纷纷热衷文学名著改编。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例分析法,详细分析了我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热现象原因,详细分析了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策略,旨在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现象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0-0148-02
1936年英国建成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后世界正式进入影视时代,随之中国也开始了影视改编事业的发展。我国先后经历了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禁锢阶段和繁荣阶段,改编从最初的忠于原著到颠覆性改编原著,影视改编与名著关系从跟随名著到狂热的改造名著,这些现象体现出现当代大众对文学名著解构的强力。本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热现象的原因为切入点,寻找更加符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自身价值的策略,进而促进我国影视改编和文学名著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代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生命力。
1、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热现象原因分析
1.1视觉文化盛行。
现当代我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以视觉文化为主,视觉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将本身非视觉性的文化视像化,但是视觉文化并非一味强调视觉而排出其它所有方式的文化。视觉文化起初流行于西方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渐兴盛。事物存在即合理,兴盛即有其可行性和必然性,视觉文化也不例外。视觉文化在我国兴盛的主要原因是消费时代需求的产物,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文化兴盛为视觉文化的诞生提供了机会,为视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消费时代的核心是享乐主义,在享乐主义的推动下人们不断寻找新刺激,作为以画面、影像为主的视觉文化开始被人们关注和青睐。二是消费文化的消费动机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在消费文化的推动下我国电视、电脑等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为视觉文化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视听是人类追求的先天本能,它能给人类的感官带来前所未有的享受,因此人类青睐画面、影像的视觉文化是必然结果。视觉文化的兴盛势必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视觉文化相比,传统文化显得比较沉闷枯燥。尤其是现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没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品读传统文化,他们需要的是娱乐至死的快感。视觉文化的兴盛势必给传统文化带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只有改变、适应、融合进视觉文化,否则只能成为历史被后人缅怀。
1.2可行性与必然性分析。
影视改编的主要依据是剧本,剧本主要有两个来源,分别是原创和其它艺术门类的改编,其中以文学名著改变最受电影界青睐。将影视与文学名著结合起来在我国已经成为常态,比如: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曾被多次改编。这些改编并不是每一部都成功,有经典之作如87版《红楼梦》,也有毁经典之作如蒋梦婕饰演的新版《红楼梦》。虽然改编质量参差不齐,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国影视界对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热情。虽然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炙热,但是文学名著以文字述说故事情节,影视作品却以视听语言呈现故事,二者差异非常大。将它们糅合在一起是否可行?现在二者已经完美糅合在一起,显然是可行的。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文学名著与影视都侧重故事和艺术,二是二者在美学形态上极为相似,三是为求雅俗共赏二者必须追求艺术性和娱乐性。偏爱视听享受是人的自然属性,对影视文化的热衷是人为追求感官刺激的必然选择,因此影视文化盛行是大势所趋。但影视文化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综合艺术,与文学相比其内容太过匮乏,为了弥补不足,影视文化从诞生起便依附于文学名著,从文学名著中汲取营养,编剧从文学名著中寻找艺术灵感和素材,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名著影视改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自身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相对策略
2.1问题分析。
我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存在的问题很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类,分别是历史性问题和当代性问题。文学名著是我国历史的产物,每一本名著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与时代精神,影视文化既然依附于文学名著,就应尊重文学名著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精神,遵守文学名著特有的社会历史语境,对名著所在的历史进行有效还原。有些学者说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段当代史,虽然这种观点过于偏激,但是历史确实以不同形式呈现于当代。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应如历史学家还原历史一般,用当代语言重新阐释历史,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改编者深入文化名著中体验名著时代背景下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更好的重述历史,更好的阐释名著特有的时代精神。原著还原的难度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抹除问题。但是当代性问题则是由当代人过分追求感官刺激,过分追求娱乐与享受所致。现当代人们的节奏比较快,对影视文化的要求越来越低俗,快餐文化逐渐成为影视文化的主流。很多影视媒体为了迎合观众,不断颠覆文学名著,将名著改编成迎合大众口味的雷剧,使原本文学名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贬低,或者几乎看不到,严重损害了原著的历史精神和自身价值。
2.2策略分析。
为解决影视改编存在的两大问题,应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引导影视业走向正规。我们可以改造名著,但是不能过于曲解或者歪解名著。在改编时应侧重文学名著的自身价值,不能忽略或者故意贬低其自身价值。提高我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质量,提高其自身价值的具体做法是忠于原著,充分尊重原著所特有的历史语境和时代精神。改编者应深入到名著所在的历史背景中,真正了解书中人物的世界,了解其行为所体现的精神与精髓。做到任何一次改编,都是用当代性语境对历史的重新阐释,是对名著所体现历史的再次重构。此外,不能完全按照名著来改编,在改编时应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如果完全按照名著语境和精神翻牌,很多大众可能无法正常吸收。为了不损害原著精髓又能雅俗共赏,要求改编者带着现当代的思想感情去体验名著,去体验历史。以当代人的历史评价为参照物,改编出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体现历史时代精神的影视作品,真正做到在现当代视野下激活文学名著,借文学名著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将改编作为历史与当代相连接的桥梁,引导观众拥有正确的情绪指向和审美需求。最能体现当代性与历史性改编现象的是我国第3、4、5代电影人,第3代电影人最忠实于原著,这一代电影人在不改变原著语境与精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创作,改编出一批经典作品,其中最为成功的是84年凌子风导演改编的《边城》。比如:为了还原原著散文般抒情意境和诗情画意,凌子风从原著中抽取几段比较精美的段落稍加改编成为电影旁白,使改编《边城》具有散文诗一般的美感。第四代侧重诗情画意,第五代侧重民主特色。第四代的代表作品有《城南旧事》、《那人那山那狗》和《白狗秋千架》等,代表第五代的作品有87年的《红高粱》、《黄土地》等。
结束语:
影视改编是对文学名著的再次重构与阐述,它加大了对原著的宣传,促进了原著的普及,同时也是对名著不同角度的解读,既为影视提供素材和经验也为名著的研究作出贡献,是文学名著在现当代的一种延伸生命,无论是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还是观众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国影视改编普遍存在不能忠实于原著,对历史精神、艺术韵味阐述先天不足等问題,针对这些问题电影人应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重视二者之间的差异,避免改编的影视作品损害原著,降低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斯文,尹睿.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J].声屏世界 2015(11):37-38.
[2] 袁应该.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影视改编现象[J].牡丹, 2016(9):119-120
[3] 宋文静.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剧热播现象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6(20):173-173.
[4] 李克.从 《三国》 看文学名著改编的当代性[J].现代交际,2016 (425):181-185.
[5] 冯秀林.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现象研究[J].传媒文化,2018(2):87-89.
关键词: 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0-0148-02
1936年英国建成第一个电视发射台后世界正式进入影视时代,随之中国也开始了影视改编事业的发展。我国先后经历了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禁锢阶段和繁荣阶段,改编从最初的忠于原著到颠覆性改编原著,影视改编与名著关系从跟随名著到狂热的改造名著,这些现象体现出现当代大众对文学名著解构的强力。本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热现象的原因为切入点,寻找更加符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自身价值的策略,进而促进我国影视改编和文学名著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代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生命力。
1、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热现象原因分析
1.1视觉文化盛行。
现当代我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以视觉文化为主,视觉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将本身非视觉性的文化视像化,但是视觉文化并非一味强调视觉而排出其它所有方式的文化。视觉文化起初流行于西方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渐兴盛。事物存在即合理,兴盛即有其可行性和必然性,视觉文化也不例外。视觉文化在我国兴盛的主要原因是消费时代需求的产物,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文化兴盛为视觉文化的诞生提供了机会,为视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消费时代的核心是享乐主义,在享乐主义的推动下人们不断寻找新刺激,作为以画面、影像为主的视觉文化开始被人们关注和青睐。二是消费文化的消费动机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在消费文化的推动下我国电视、电脑等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为视觉文化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视听是人类追求的先天本能,它能给人类的感官带来前所未有的享受,因此人类青睐画面、影像的视觉文化是必然结果。视觉文化的兴盛势必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视觉文化相比,传统文化显得比较沉闷枯燥。尤其是现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没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品读传统文化,他们需要的是娱乐至死的快感。视觉文化的兴盛势必给传统文化带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只有改变、适应、融合进视觉文化,否则只能成为历史被后人缅怀。
1.2可行性与必然性分析。
影视改编的主要依据是剧本,剧本主要有两个来源,分别是原创和其它艺术门类的改编,其中以文学名著改变最受电影界青睐。将影视与文学名著结合起来在我国已经成为常态,比如: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曾被多次改编。这些改编并不是每一部都成功,有经典之作如87版《红楼梦》,也有毁经典之作如蒋梦婕饰演的新版《红楼梦》。虽然改编质量参差不齐,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国影视界对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热情。虽然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炙热,但是文学名著以文字述说故事情节,影视作品却以视听语言呈现故事,二者差异非常大。将它们糅合在一起是否可行?现在二者已经完美糅合在一起,显然是可行的。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文学名著与影视都侧重故事和艺术,二是二者在美学形态上极为相似,三是为求雅俗共赏二者必须追求艺术性和娱乐性。偏爱视听享受是人的自然属性,对影视文化的热衷是人为追求感官刺激的必然选择,因此影视文化盛行是大势所趋。但影视文化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综合艺术,与文学相比其内容太过匮乏,为了弥补不足,影视文化从诞生起便依附于文学名著,从文学名著中汲取营养,编剧从文学名著中寻找艺术灵感和素材,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名著影视改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自身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相对策略
2.1问题分析。
我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存在的问题很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类,分别是历史性问题和当代性问题。文学名著是我国历史的产物,每一本名著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与时代精神,影视文化既然依附于文学名著,就应尊重文学名著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精神,遵守文学名著特有的社会历史语境,对名著所在的历史进行有效还原。有些学者说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段当代史,虽然这种观点过于偏激,但是历史确实以不同形式呈现于当代。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应如历史学家还原历史一般,用当代语言重新阐释历史,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改编者深入文化名著中体验名著时代背景下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更好的重述历史,更好的阐释名著特有的时代精神。原著还原的难度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抹除问题。但是当代性问题则是由当代人过分追求感官刺激,过分追求娱乐与享受所致。现当代人们的节奏比较快,对影视文化的要求越来越低俗,快餐文化逐渐成为影视文化的主流。很多影视媒体为了迎合观众,不断颠覆文学名著,将名著改编成迎合大众口味的雷剧,使原本文学名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贬低,或者几乎看不到,严重损害了原著的历史精神和自身价值。
2.2策略分析。
为解决影视改编存在的两大问题,应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引导影视业走向正规。我们可以改造名著,但是不能过于曲解或者歪解名著。在改编时应侧重文学名著的自身价值,不能忽略或者故意贬低其自身价值。提高我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质量,提高其自身价值的具体做法是忠于原著,充分尊重原著所特有的历史语境和时代精神。改编者应深入到名著所在的历史背景中,真正了解书中人物的世界,了解其行为所体现的精神与精髓。做到任何一次改编,都是用当代性语境对历史的重新阐释,是对名著所体现历史的再次重构。此外,不能完全按照名著来改编,在改编时应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如果完全按照名著语境和精神翻牌,很多大众可能无法正常吸收。为了不损害原著精髓又能雅俗共赏,要求改编者带着现当代的思想感情去体验名著,去体验历史。以当代人的历史评价为参照物,改编出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体现历史时代精神的影视作品,真正做到在现当代视野下激活文学名著,借文学名著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将改编作为历史与当代相连接的桥梁,引导观众拥有正确的情绪指向和审美需求。最能体现当代性与历史性改编现象的是我国第3、4、5代电影人,第3代电影人最忠实于原著,这一代电影人在不改变原著语境与精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创作,改编出一批经典作品,其中最为成功的是84年凌子风导演改编的《边城》。比如:为了还原原著散文般抒情意境和诗情画意,凌子风从原著中抽取几段比较精美的段落稍加改编成为电影旁白,使改编《边城》具有散文诗一般的美感。第四代侧重诗情画意,第五代侧重民主特色。第四代的代表作品有《城南旧事》、《那人那山那狗》和《白狗秋千架》等,代表第五代的作品有87年的《红高粱》、《黄土地》等。
结束语:
影视改编是对文学名著的再次重构与阐述,它加大了对原著的宣传,促进了原著的普及,同时也是对名著不同角度的解读,既为影视提供素材和经验也为名著的研究作出贡献,是文学名著在现当代的一种延伸生命,无论是文学名著、影视改编还是观众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国影视改编普遍存在不能忠实于原著,对历史精神、艺术韵味阐述先天不足等问題,针对这些问题电影人应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重视二者之间的差异,避免改编的影视作品损害原著,降低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斯文,尹睿.名著的影视改编——以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为例[J].声屏世界 2015(11):37-38.
[2] 袁应该.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影视改编现象[J].牡丹, 2016(9):119-120
[3] 宋文静.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剧热播现象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6(20):173-173.
[4] 李克.从 《三国》 看文学名著改编的当代性[J].现代交际,2016 (425):181-185.
[5] 冯秀林.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现象研究[J].传媒文化,2018(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