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與超声检查对于Tl与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差异;方法:纳入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Tl与Tis期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CT检查与超声检查。检查资料及病历资料完整。对比不同随手段对乳腺癌Tl与Tis期诊断的效能差异;结果:CT图像结果分为脂肪型14例。少量纤维腺体型34例。多量纤维腺体42例。致密性乳腺型7例。总检出例数97例(97.00%)。超声各个类型诊断例数分别为13例。33例。41例。9例。两组总检出例数96例(96.00%)。两组相比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乳晾癌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总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致密性乳腺型的正确率CT检查更高;结论:CT与超声检查对T1与Tis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但超声诊断对致密性乳晾型病灶的诊断效果更好。
[关键词]乳腺癌;Tl;Tis期;CT;超声检查;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R737.9;R445.1;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253-02
前言
乳腺癌为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类型,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月有1-2%的患者为男性,其主要因乳腺腺上皮组织的病变而引起,一般发生于40-60岁的女性中或绝经期前后女性中。目前临床中乳腺癌主张早发现,早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影像学检查为临床中诊断乳腺癌的简便手段,在乳腺癌筛查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能,在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引导下实施目的性病理活检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目前常用的乳腺癌诊断方法主要有CT、乳腺超声等,但不同的诊断方法具有不同的诊断效应,为进一步探索两种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本研究选取我院的T1与Tis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T1与Tis期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CT检查与超声检查。患者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97±6.57)岁,病变部位:左侧54例,右侧46例,临床分期:T1期64例,Tis期36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为T1与Tis期乳腺癌;②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配合;③患者病历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CT检查:使用CT检查设备(GE64排128层)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先试试平扫后实施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腋窝顶下到双侧乳房下侧,厚度为lmm,间距为lmm,螺距为1.0,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100~130mAs。在实施增强扫描时与患者肘前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对比剂20~100ml,速度2.5~3.5ml/s。记录病灶数量、体积、形态、包膜等信息。
1.2.2超声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菲利普EPIQ 7)进行诊断,设置超声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处于仰卧位接受检查,嘱咐患者充分暴露双侧乳房,检查者自乳头为中心对双侧乳房及腋窝部位进行扫描,探查病灶的数量、体积、形态、包膜、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等。使用彩色超声血流显像功能记录患者乳腺肿块周边和其内部的血流分布状态,记录最高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同时检查患者的腋下淋巴结是否发生重大。
1.3评价标准
依据美国放射协会乳腺影响报告与数据系统进行分类,判断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所有病例显示的病变部位均可于影响图上显示即认为病变检出,正确检查结果为:0、4B、4C、5四类病变,错误结果为2、3、4A病变p1.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纳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值±标准差)方式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检查方式对病变诊断的检出率对比
CT图像结果分为脂肪型14例,少量纤维腺体型34例,多量纤维腺体42例,致密性乳腺型7例,总检出例数97例(97.00%),超声各个类型诊断例数分别为13例,33例,41例,9例,两组总检出例数96例(96.00%),两组相比P>0.05,详见表1。
2.2不同检查方式对病变诊断的正确率对比
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总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致密性乳腺型的正确率超声检查更高,详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0%左右,临床治疗主张早期诊断,早期切除病灶以延长生存期。但临床中诊断乳腺癌具有多种手段,其中CT与超声均十分常见。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因乳腺癌早期五明显的症状,故而实施乳腺癌筛查十分重要,能够实现对乳腺癌的早发现与早治疗。本研究对肿瘤分期为T1与Tis期的乳腺癌患者的CT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得一定收获。
两种诊断方法检出脂肪型,少量纤维腺体型,多量纤维腺体,致密性乳腺型例数无明显差异,总检出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且CT诊断对脂肪型、少量纤维腺体型、多量纤维腺体型的检出例数略多于超声,致密性乳腺型检出例数少于超声。从诊断准确率方面来看,两种手段的总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超声诊断致密性乳腺型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余下脂肪型,少量纤维腺体型,多量纤维腺体型诊断正确率低于CT诊断。超声对钙化性病灶则无法确诊,如提及较大并且组织较松散的脂肪型或者少量纤维腺体型病灶则不能较好成像,故而出现误诊或漏诊,且其对萎缩性或退化型乳腺则不能够清楚显示乳腺与脂肪层的层次,体积较小的病灶则较难检出,且不能确定占位性改变情况,但超声检查能够显示病灶的边缘、血流情况、对乳腺囊性与实质性改变有效鉴别。CT诊断则能够对病灶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等较好诊断,增强扫描后病灶中央强化相比边缘强化早可诊断良恶性病变。
综上所述,CT与超声检查对T1与/is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但超声诊断对致密性乳腺型病灶的诊断效果更好,该类病灶建议采取超声诊断。
[关键词]乳腺癌;Tl;Tis期;CT;超声检查;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R737.9;R445.1;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253-02
前言
乳腺癌为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类型,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月有1-2%的患者为男性,其主要因乳腺腺上皮组织的病变而引起,一般发生于40-60岁的女性中或绝经期前后女性中。目前临床中乳腺癌主张早发现,早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影像学检查为临床中诊断乳腺癌的简便手段,在乳腺癌筛查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能,在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引导下实施目的性病理活检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目前常用的乳腺癌诊断方法主要有CT、乳腺超声等,但不同的诊断方法具有不同的诊断效应,为进一步探索两种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本研究选取我院的T1与Tis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T1与Tis期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CT检查与超声检查。患者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97±6.57)岁,病变部位:左侧54例,右侧46例,临床分期:T1期64例,Tis期36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为T1与Tis期乳腺癌;②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配合;③患者病历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CT检查:使用CT检查设备(GE64排128层)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先试试平扫后实施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腋窝顶下到双侧乳房下侧,厚度为lmm,间距为lmm,螺距为1.0,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100~130mAs。在实施增强扫描时与患者肘前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对比剂20~100ml,速度2.5~3.5ml/s。记录病灶数量、体积、形态、包膜等信息。
1.2.2超声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菲利普EPIQ 7)进行诊断,设置超声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处于仰卧位接受检查,嘱咐患者充分暴露双侧乳房,检查者自乳头为中心对双侧乳房及腋窝部位进行扫描,探查病灶的数量、体积、形态、包膜、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等。使用彩色超声血流显像功能记录患者乳腺肿块周边和其内部的血流分布状态,记录最高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同时检查患者的腋下淋巴结是否发生重大。
1.3评价标准
依据美国放射协会乳腺影响报告与数据系统进行分类,判断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所有病例显示的病变部位均可于影响图上显示即认为病变检出,正确检查结果为:0、4B、4C、5四类病变,错误结果为2、3、4A病变p1.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纳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值±标准差)方式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检查方式对病变诊断的检出率对比
CT图像结果分为脂肪型14例,少量纤维腺体型34例,多量纤维腺体42例,致密性乳腺型7例,总检出例数97例(97.00%),超声各个类型诊断例数分别为13例,33例,41例,9例,两组总检出例数96例(96.00%),两组相比P>0.05,详见表1。
2.2不同检查方式对病变诊断的正确率对比
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总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致密性乳腺型的正确率超声检查更高,详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0%左右,临床治疗主张早期诊断,早期切除病灶以延长生存期。但临床中诊断乳腺癌具有多种手段,其中CT与超声均十分常见。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因乳腺癌早期五明显的症状,故而实施乳腺癌筛查十分重要,能够实现对乳腺癌的早发现与早治疗。本研究对肿瘤分期为T1与Tis期的乳腺癌患者的CT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得一定收获。
两种诊断方法检出脂肪型,少量纤维腺体型,多量纤维腺体,致密性乳腺型例数无明显差异,总检出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且CT诊断对脂肪型、少量纤维腺体型、多量纤维腺体型的检出例数略多于超声,致密性乳腺型检出例数少于超声。从诊断准确率方面来看,两种手段的总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超声诊断致密性乳腺型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余下脂肪型,少量纤维腺体型,多量纤维腺体型诊断正确率低于CT诊断。超声对钙化性病灶则无法确诊,如提及较大并且组织较松散的脂肪型或者少量纤维腺体型病灶则不能较好成像,故而出现误诊或漏诊,且其对萎缩性或退化型乳腺则不能够清楚显示乳腺与脂肪层的层次,体积较小的病灶则较难检出,且不能确定占位性改变情况,但超声检查能够显示病灶的边缘、血流情况、对乳腺囊性与实质性改变有效鉴别。CT诊断则能够对病灶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等较好诊断,增强扫描后病灶中央强化相比边缘强化早可诊断良恶性病变。
综上所述,CT与超声检查对T1与/is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但超声诊断对致密性乳腺型病灶的诊断效果更好,该类病灶建议采取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