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比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和教育仍不发达。
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人口素质。那么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历史课怎样才能适应并促进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就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历史教学把丰富的中华优秀文明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青少年一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中国古代文明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通过近代中国百年文明屈辱史,激起学生对中国近代饱受列强欺凌的愤慨,对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为救国图存的坚韧斗争精神所敬佩,对前辈们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操所感动。
第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重视学生和参与历史教育过程的体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缺乏主动性。而素质教育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鸦片战争时,把有关材料准备充分,让学生讲解关天培虎门抗击英军最后在琦善拒派援军壮烈殉国的事情,同学们一个个为之动容,对关天培的爱国之心给予崇高的敬意,对琦善等人的可耻行径给予极大的愤慨,学生的爱国之心油然而生。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的内容要有发展性。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教师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发动学生搜集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历史教学中,要随时发现新的题材,并根据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让学生自编家史使其了解社会的变迁,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力及社会进步观,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思想起重大作用。
第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及生存能力,历史教学重视与本地区文化及文化名人的结合。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接触了解,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热爱故土文化。同时在学生与当地名人接触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名人的风范,相处之道,礼仪文化,这些对学生将来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有极大帮助,譬如讲到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时,因宋襄公的封邑在睢县,故睢县古地名称襄邑,宋襄公死后葬于此地,其后更名为襄陵,沿用到隋朝,传说襄公墓在今睢县城湖岛上称襄台,因此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学生中展开了解睢县古地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学到了书本难以求得的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到社会,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培养了其交往能力。
总之,历史教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过程中起着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应抛弃所谓的副科或“小三门”(生物、地理、历史)观念,在改革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独特功能,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睢县第二中学】
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人口素质。那么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历史课怎样才能适应并促进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就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历史教学把丰富的中华优秀文明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青少年一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中国古代文明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通过近代中国百年文明屈辱史,激起学生对中国近代饱受列强欺凌的愤慨,对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为救国图存的坚韧斗争精神所敬佩,对前辈们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操所感动。
第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重视学生和参与历史教育过程的体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缺乏主动性。而素质教育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鸦片战争时,把有关材料准备充分,让学生讲解关天培虎门抗击英军最后在琦善拒派援军壮烈殉国的事情,同学们一个个为之动容,对关天培的爱国之心给予崇高的敬意,对琦善等人的可耻行径给予极大的愤慨,学生的爱国之心油然而生。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的内容要有发展性。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教师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发动学生搜集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历史教学中,要随时发现新的题材,并根据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让学生自编家史使其了解社会的变迁,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力及社会进步观,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思想起重大作用。
第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及生存能力,历史教学重视与本地区文化及文化名人的结合。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接触了解,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热爱故土文化。同时在学生与当地名人接触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名人的风范,相处之道,礼仪文化,这些对学生将来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有极大帮助,譬如讲到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时,因宋襄公的封邑在睢县,故睢县古地名称襄邑,宋襄公死后葬于此地,其后更名为襄陵,沿用到隋朝,传说襄公墓在今睢县城湖岛上称襄台,因此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学生中展开了解睢县古地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学到了书本难以求得的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到社会,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培养了其交往能力。
总之,历史教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过程中起着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应抛弃所谓的副科或“小三门”(生物、地理、历史)观念,在改革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独特功能,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睢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