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的代价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的本质是,对血糖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胰岛素不足,导致体内血糖过高。由于血糖不能降低,出现糖尿病高渗综合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并且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转而加速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补充能量和热量,也就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使得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
  血糖过高的产生是分解血糖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利用能力减弱,主要是体内脂肪细胞、肝细胞等(统称为胰岛素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表现在吃得太多和吃得较好或太好,动得太少或不动。吃得较好是指,高脂肪、高蛋白和精米白面吃得太多,加上不运动,就会出现肥胖。
  肥胖既是一种表面上的富贵病,也与糖尿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肥胖程度越严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越高。中度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正常体重者4倍,严重肥胖者Ⅱ型糖尿病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21倍。8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肥胖可使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缩短8年。
  这一切都与肥胖有关,但更与“节约基因”有关。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人类遗传学家詹姆斯·尼尔(James V. Neel)在1962年12月的《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发表文章,首次以“节约基因假说”来阐明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如今这一假说已得到相当多的认同。尼尔认为,在远古时期,人们以狩猎及采摘野果为生,常常是食不果腹,能量短缺,忍饥挨饿。人类的祖先在经年累月适应当时的饥饿环境后,慢慢进化出了能有效储存能量的能力。在进化中,那些能够在进食后较多地将食物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的个体会因为能长期耐受饥饿而存活下来,这就使得他们具有生存的优势。
  而帮助人们有效储存和控制能量的能力便体现在基因中,这类基因称为节约基因。在饥荒来临时,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可能躲过饥馑,避免死亡,而缺少节约基因的人则会在优胜劣汰的进化中被淘汰。
  然而,今天的人类通过创造性劳动在创造精神文明的同时生产了极大和极丰富的物质,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各种食物。今天,人们对主要是大鱼大肉这类丰盛的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摄入过多,但又贪图安逸和舒适,懒于运动,具有节约基因的人就可能患糖尿病。因为,人们摄入的多余能量会通过脂肪储存起来。脂肪变多的结果则是肥胖。
  向红丁认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增加首先就与节约基因有关。“从遗传上来看,包括中国在内,所有的从穷到富变化的国家中都有强势的糖尿病遗传因素。因为这些国家在穷的时候就经过自然淘汰,不善于积攒能量的人就没有生存和传代的机会,所以这样就会人越来越少。而能够存活下来的人他就有比较强的遗传基因,也就是节约基因。”
  “我想大概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比较穷了,一直到1990年代改革开放显现成果以后才慢慢地富起来。那么1990年到现在21年的过程中,这种基因造成的结果逐渐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突然出现一个拐点。”向红丁继续说。
  吃得多、吃得好和运动少的结果是脂肪贮存起来,这是靠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从而实现脂肪的贮存。人体许多组织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必须与靶细胞,如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生物效应。
  每个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膜上大约有30万个胰岛素受体。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再与脂肪细胞等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以让从食物中吸收进血液的糖分加速进入脂肪、肝脏、肌肉等组织,并以糖原的形式贮藏起来备用。这也意味着,胰岛素可以把体内一部分多余的糖分赶入到脂肪组织里,并将这些糖分转化成脂肪贮藏起来。这个过程是,胰岛素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使甘油三酯(TG)合成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快,还可以抑制脂解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加速脂肪的贮存。同时,胰岛素也不让脂肪组织随便分解成葡萄糖,以免引起血糖过高。
  脂肪贮存的结果是肥胖,而肥胖是因为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得更肥大,而不是数目的增加。因为人在进入了青春期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基本固定了下来,脂肪细胞变大以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为了保证血糖不升高,胰岛需要大量工作,以释放更多的胰岛素,结果也产了高胰岛素血症。天长日久,胰岛在超负荷运转下就会不堪重负,功能衰竭,难以正常分泌胰岛素。结果是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持续升高,糖尿病就发生了。
  “最近十年糖尿病增长幅度相当快,比我们想象要快得多。但是这并不排除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的效果。没有我们大量的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话,现在糖尿病的患病率会比现在还高。”向红丁说。
其他文献
陈凯——28岁 医疗行业项目主管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如果你是个瘦子,长期做有氧运动会过多地消耗掉脂肪,这样的锻炼效果会适得其反。  我的身材就比较瘦,教练不建议我长时间跑步,瘦人的脂肪本来就少,如果长时间跑步就会越来越瘦,所以我的健身项目基本都是器械练习,这样子我可以看起来壮一点。  健身是“课余活动”  我锻炼以器械为主,只用5-10分钟的有氧运动来热身。我不是大块头,教练不建议我天
期刊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证明,30岁后的女性,的确更有“贪欲”。研究人员访谈了827位女性,结果显示,过了生育高峰年龄但还未绝经的女性,即27—45岁者,性生活最活跃。这一年龄段的人性欲和性感受会达到巅峰,性幻想更激烈、频繁。“中年女性在性方面可谓是美国最勤勤恳恳的‘劳模’。”  30岁后女人更懂享受  台湾知名两性作家广宏一认为,性爱是熟能生巧的技能。30岁前,多数女
期刊
常穿高跟鞋会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一是穿高跟鞋时,身体60%的重量需靠前脚掌支撑,压力集中在脚趾,容易诱发拇外翻、拇指囊炎、锤状趾、趾骨缺血性坏死等病;二是由于重力线的改变,导致骨盆前倾、腰骶部后倾,使腰椎小关节和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如此会引发腰肌劳损和腰背肌筋膜炎;三是穿上高跟鞋,脚就被动地处于跖屈(提起足跟)位,小腿跟腱处于缩短状态,而对于跟腱这种韧带组织,拉长位才是最利于踝关节稳定位置
期刊
离1亿很近,还有1亿的后备军。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日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9.7%,患病总数已接近1亿,糖尿病前期人群超过1.5亿。  糖尿病造成的代价是,全球每7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该病,每年460万人死于该病。由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能力欠缺,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脏病、卒中、肾脏、神经和足部损害、失明等,上亿的人生活质量极差,一些患者甚至生不如死。  在我
期刊
女性对性的巅峰渴望在28岁前后,而男伴则要落后5年左右。根据调查所做的投票显示,男性在33岁左右迎来自己的性爱巅峰。  这项研究完全颠覆了之前对于男女性爱巅峰年纪的判断,过去一直认为男性在18就达到了顶峰而女性则是在30岁。无论男女,都在他们的巅峰年龄前就提前享受了过多的性。  这项调查了1281人的研究同时也显示了:男性平均在18岁就结束了处男生涯,女生则在17岁就结束了自己的处女历程。  按照
期刊
洗澡,也叫沐浴。在中国,洗澡是一件大事,自古就有“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的说法。其实洗澡并不只是清洁身体,同时也是一种运动。唐代著作《天隐子》中的描述:“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益其法在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意思是吃斋不只是戒荤吃素,通过节食还有调和脾胃的作用;洗澡也不只是用热水洗去污垢,它还可通过摩擦皮肤,使人体肌肤通畅、血脉流通。充分点明了沐浴去垢、健身的双
期刊
“再也不爱了”,这是小夏写给我的邮件标题,也是短短的一封信所要表达的全部内涵。小夏说自己维持了三年的所谓爱情,真的是把女人一辈子可能遇到的有关爱情的惊喜和悲哀都经历过了:她和丈夫一见钟情,两人认定那是上天赐予的缘分,于是闪电般地结了婚;接下来是相互之间的了解不断加深,从对方身上看到的优点越来越少;而缺点却暴露得越来越多,总觉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越来越少,埋怨却越来越多。随着争吵不断频繁,矛盾越
期刊
有些夫妇,尤其是中年人,在性生活后会出现眼睛疲劳、眼眶胀痛、视物模糊、眼睛转动不灵的现象,持续时间约24小时。若性生活频繁,则上述不适会更严重。  过性生活时,神经活动高度紧张,使大脑细胞出现一时性的疲劳,影响了支配眼球活动和视力的神经,从而出现眼睛的疲劳。性生活时,由于高度紧张导致血管收缩,也会使眼部供血减少而加重眼睛的疲劳。  另外,眼睑部位的皮下组织疏松、无脂肪,容易淤血和水肿,性生活过频时
期刊
火热奥运季,看着奥运健儿们身形健美、身轻如燕,个个生龙活虎,常坐办公室的你是不是也想要像他们一样健康有活力,拥有匀称有型的身材?趁着强劲的奥运之风,我们也快快行动起来,为好身材加油吧!其实只要每天做做简单的体操,及时补充健康营养和能量,美型计划也能健康、愉悦!  想要美丽又懒得运动?其实运动后不仅会让你更健康,健美的身材也会让你更美丽哦。现在,前世界冠军莫慧兰就来带领我们科学运动。首先,运动时间要
期刊
更多的人关注的是饮食和饮食方式在诱发糖尿病中的作用,但是新的研究发现,另一些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发病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睡眠。  睡眠不足或异常的人也可能患糖尿病。这个结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的潘安(An Pan)研究小组通过最新研究得出的,并发表于2011年12月6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上。该研究小组发现,不定期上夜班的女性比那些只在白天和傍晚上班的女性患Ⅱ型糖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