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培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9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近代以来,教育一直经历着全盘否定传统以及屡次改革却又翻不出新花样的两难境地,我们似乎从一个清醒的时代步入了一个迷茫的天地,试图寻找出口,却是越走越糊涂。走的路太多,绕的圈也越来越远,等到回过神,才发现我们已经脱离了教育本身的轨道。尤其是在新形势所笼罩下的教师,我们既要更新观念,也不能舍去古老而经久不息的理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
  拥有几千年悠久文明的泱泱大国,龙之圣地——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无数先哲们的思想和智慧。他们用最深邃的灵魂以及亘古而耀眼的光芒,沐浴了整个华夏子孙,他们留下的文明色彩博大而精深,在人类漫长的时光旅途中,不仅没有被湮灭,反而更加摄人心魄。东方文明所蕴藏的力量不但世代影响了华夏子孙,更是波及到了整个世界。今天,即使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前人的思想依然在指引着我们前行。
  一、由中国古代教育所引发的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深思
  先哲的思想影响了当今世人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其中,尤其对当今乃至以后教育发展的影响可谓万古千秋,意义深远。即使身处于高科技时代,几千年所蓄积的文化力量仍然毫不逊色,我们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深深地烙下了高洁而深邃的印记。历史犹如一条悠远而充满无限韵味的河流,我们一直都身处于其中,不曾离开过,借助于其间的潮流所涌现的力量,仿佛与古代圣人遥相呼应。在这浩如烟海的文明气息里,其中以孔子作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一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蕴藏着无限的教育力量,可以这么说,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儒家文化的传播史。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以语文教育为主体,然后再根据这个主体衍生出其它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体现其独到的人文精神作用,且成就非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要实现当今教育的突破,尤其是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升华,对儒家文化的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中国近代以来,教育一直经历着全盘否定传统以及屡次改革却又翻不出新花样的两难境地,我们似乎从一个清醒的时代步入了一个迷茫的天地,试图寻找出口,却是越走越糊涂。走的路太多,绕的圈也越来越远,等到回过神,才发现我们已经脱离了教育本身的轨道。尤其是在新形势所笼罩下的教师,我们既要更新观念,也不能舍去古老而经久不息的理论。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身处于教育改革的最高浪潮,所有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的教育方向。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领域可谓包罗万象,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影响了未来人才的走向。这一切将如何决策?便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人文精神方面逐步剖析高中语文教学所应当具备的教学思想。
  二、教师首先应当在人格上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养的教育研究者
  所谓人格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它既包含智力方面,同时也包含非智力方面。其中,非智力方面的素养更容易熏陶和影响周围的人。在要求学生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之前,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此,古代圣贤孔子尤为看重这种精神的培养。在人格的修养过程中,我们必须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着无限进取精神的人。作为教师,必须是一个热衷于教育事业并热爱学生的行动者,这是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人格要求。
  当前有很多中小学的教师不具备这种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极为明显。当然,这一切难免跟社会形态以及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教师本身的素养问题,这个现状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的主要障碍,無论是教师个人还是教育管理工作者都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一切的重大责任都是德行与智慧[1]。”如果我们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完整体系的语文知识,增强其语言表达与读写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陶冶道德情操。
  中国在育人方面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于言传身教,其中,身教的作用极为明显,这个观念是古人留下来的精华。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根据大量的实践表明,一个有着高修养高品质的教师,站在学生的面前就是一面镜子,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的模拟和效仿,从而达到自我唤醒,找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牛和泉《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准备》一文中曾说到:“人生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让学生心灵无杂草,无尘埃,无污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上高尚的种子、进取精神的种子[2]。”高中语文的教学正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三、深研古代语文教育观念,反省并寻找未来的教育方向
  中国目前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味的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往往忽视甚至是抛弃中国千年文化所蓄积的教育精髓,以至于到最后不仅国外的没学好,国内的也没有传承。当然,这并不是说国外的经验不值得借鉴,国外的精华要吸收,但自己的瑰宝更是要充分利用。
  在启发式、诱导式口号盛行的今天,却不知古人早就对此运用自如,尤为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能力。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大致意思是说,不到他非想弄个明白的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反复地给他举例。所以,古人的教育非常讲究策略,尤其看重的是对学生情感的驾驭,充分地将欲擒故纵以及启发诱导寓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
  无论任何时候,语文的教学都是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请改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倡导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3]。”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决定了启发式的效果,教师在用语方面充分考虑欲擒故纵以及故弄弦虚的风格,合理的设置语言表达方式,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涌现出探究欲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育不是教知识,我们谁也不敢说要给学生多少知识,俗话说:“授人以鱼还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驾驭学生的心理,驾驭学生的思维。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研中国古代教育的理念,摄取其经久不衰的生命所需养分,有助于我们寻找适应时代的更加新颖的方法。教学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只要全身心投入研究,充分挖掘想象力,必然能够探索出与众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74.
  [2]牛和泉.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准备[J]班主任之友.2003.11
  [3]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所谓兴趣,就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凡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提高学习效率的兴趣,称为学习兴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须臾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得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学习一门新语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枯燥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情之所钟,金石为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日程,素质教育是为了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培养出各方面都出色的人才为国家做贡献。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才能发展的更好。小学语文教学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通过小学语文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的阅读,为之后各个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课程的可以提高教学
期刊
摘要:提高高中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高中生的科技创新素养,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理念,高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落实这一理念的有效方式在于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实施。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课外拓展活动和亲近自然与生活等教学方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怎样上好品社课,我主要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进行探讨的。从而达到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延伸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道德教育是最有魅力的教育,因为德育彰显出人的向善之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高中的语文教育已经不能只在意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通过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来思考更多的关于课文的知识,通过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来让学生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为自己的生活打下基础。在以前,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想看到学生们拿到高分,然后在重视分数的背后却忘掉了学习以外的教育,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所谓的“书呆子”,
期刊
摘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师生关系  一、利用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也需要将学校教育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做到用最少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的教学成果。小学语文教育是今后所有教育的关键,不仅在于继承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
期刊
摘要:小學数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以及数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在这些教学目标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会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进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效果,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中对如何提高低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教育;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是初中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学科之一,这门课程本身虽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教师在开展自己教学活动时往往缺乏趣味性,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当下的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教学现状中的问题,进而为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现状;对策  初中历史学科能向学生们普及我国上下数千年历史变迁、帮助学生们感受
期刊
摘要:联想【liánxiǎng】[mentalassociation]动词,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的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而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都具有连续性和广泛性,这就需要我们更好的应用好联想学习法。  关键词:联想;数学;联想学习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引入联想学习法,既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