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根本问题。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并致力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学校凝练了“质信教育”的办学理念,全力培养师生“四质”“四信”的基本品质,引领和促进师生自主、健康、和谐、快乐发展。学校在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成为当地的领跑者,先后荣获了顺义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优秀教工之家、北京市科研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硕果盈枝,清香自溢……
学校始建于1948年,至今已有67年的历史。现有19个教学班,660名学生,58位教职工。学校树立了“教师专业化、教学优质化、学生素质化、特色个性化”的办学目标,秉承“团结、勤奋、文明、进取”的校训,不断拼搏进取,如今已成功承担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现场会分会场工作;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经验作大会典型发言;成为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基地。160余人次教师在市区各项活动中获奖,320余人次学生在市、区举办的各项展示活动中获奖。
正视学校现状,保障教育均衡,凝练质信教育理念
南法信中心小学地处顺义区城乡接合部,又是首都机场物流首选基地,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务工人员成为城镇基础建设的主力,加上镇域内部分行政村相继拆迁,导致本地户口学生因向外搬迁而流失,但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学校流动人口子女人数逐年攀升。2014年3月学校统计出全校学生623名,非京籍学生人数为547名,比例上升至87.8%。学校的生源来自大江南北,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家庭情况、家长素质不同,学校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不利于学校教育全面均衡的发展。
为了保障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全校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尽快地融入在一起,共同发展成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在继承本校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集全体师生智慧,确立了“质信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四质四信”基本思路,即四质:修身品质、外在气质、内在才智、生命雅致;四信:诚信—树人为本、自信—立身之基、相信—为人之道、互信—沟通之桥。学校通过质信教育的办学理念,有效实现了师生健康和谐快乐发展。
营设育人环境,开展特色活动,打造质信教育文化
环境熏陶,润物无声 学校从围墙到大楼、从下到上、从门厅到楼道、从专用教室到班级教室,对学校整体环境文化进行了系统设计,力图体现质信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特征,校园内建设质信少年展示墙,宣传正能量,将办学理念植根在学生心中;打造国学文化长廊,为学生一生成长发展奠基。
学校积极开展楼道文化建设,教学楼五层分别开展不同主题的质信文化建设。第一层:设置了质信墙,四壁分别以美、思、悟、悦细致解读学校“书园、学园、花园、乐园”文化。一层东侧设置修身品质区,将养成教育与国学内容整合。一层西侧建立了四信之“诚信区”,展示《弟子规》中“信”的理念及设置了失物招领区。第二层:设置了外在气质区,展示礼仪、行为习惯的厚德载物二十五德。二层西侧建立了四信之“自信区”,展示对自信的解释、建立自信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信的活动。第三层:设置了内在才智区,在墙壁上悬挂教师、学生作品,获奖照片、荣誉墙。三层西侧建立了四信之“相信区”,以“德、和、勤、思、智”解读相信。第四层:设置了生命雅致区,展示教师、学生的摄影、书法、纸工、绘画等作品,展现师生多样的生活情趣。四层西侧建立了四信之“互信区”,进行家校协同、民主日活动、师徒结对、师生运动会、公益活动等。第五层:设置了师生阅览区,作为为科研、体育工作的展区。
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校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进行教室布置。在室内设置展示区、储物柜、壁报、图书角、日常行为规范栏;教室外悬挂班规、班级目标、班训、班徽,师生照片栏,学生游戏区等。
活动引领,开发潜能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在“质信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先后组建了合唱、舞蹈、武术、绳操、沙罐操、经典诵读、腰鼓等学生社团和美术、剪纸、纸工制作等活动小组,学生根据个人才艺优势与兴趣爱好,进行选修。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学有所长。5月28日,根据顺义区教委“彩虹假日炫”特色社团展示活动安排,学校350名学生在美丽的国际鲜花港进行了1个小时的社团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了学校的教育成果,炫出了南小学生的风采。为学生的自信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秀我所能的平台。
家校携手,合力助学 学校重视家庭教育的效果,开展家校合作项目,有效地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利用校讯通,将学生作业、日常安全提示、学校重大活动、学生在家、在校表现、家长要求等信息传递给家长,架起家校空中联系的走廊;组织家长志愿者,协助维持校门口秩序,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有序;成立家长教师协会,开办家长讲堂。将家长们的生活经历、奋斗史、专业知识讲述给学生,从而激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
学校积极邀请家长参加重大活动,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使家长巩固“共同教育孩子”的观念。如:2014年4月在国际鲜花港进行的快乐自信炫我风采展示活动;5月底庆六一社团展示活动;红领巾信息中国梦——一年级入队活动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并请家长提意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通过家校合作,构建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的网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师德培训,助力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积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应该有健康的心态。学校注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先后开展“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多元智能”“认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等主题讲座,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了解学生,看到学生优势,从而减轻焦虑,进而做到尊重学生,享受教育。2013年11月,张健柏校长为全体教师作“让我们拥有和传递正能量”专题讲座,讲座以积极心理学为引领,以拥有和传递“正能量”为主要内容,以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根本,倡导教师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受到了全体教师们的欢迎。2014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陈虹应邀来到学校,为全体干部教师作了题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积极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后安排五位班主任到板桥小学、西辛仁和校区听课,感受课堂氛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了解先进教学理念,汲取经验,借鉴教育教学方法,开阔视野。 着力开展教师教研活动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开展教研组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将班主任分成低、中、高三个教研组;科任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分为英语组、音美组、综合组和体育组。教研组开展活动有全体教师集中的集体研究活动,也有各教研组的分散研究活动。第一,学校由骨干教师示范带领进行说课、讲课、全员评课的集中校本教研活动;聘请教研中心教科室的专职教研员来学校参加集体教研活动,为全体教师作主题讲座并参与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第二,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为负责人进行教研,教研的主要内容为:学习新课标、教材分析、开展“三段六环节”校本教研。学校成功召开了顺义区校本教研现场会,并被评为顺义区校本教研先进校。
专业引领提升教师水平 学校先后聘请市基教所、区教科室、师训科的专家领导来校开展“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做课题研究”“如何开展行动研究”“一线教师搞研究”等专题讲座;请教研室各科教研员来学校听课,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指导。市区专家、教研员的到来增强了教师研究的意识、研究的信心。同时也使教师掌握了一些开展教学研究的方法。除此之外,学校还为教师订阅教育报纸杂志,购买教育理论书籍,引导教师与专家大师对话,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录像课,如窦桂梅、于正水、吴正宪等全国特级教师的录像课,帮助教师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观看名师大讲堂中万平、宋浩杰等北京市名师的录像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几年来,学校每学期都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如上研究课、展示课,介绍教学心得、研究成果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每位教师在各自的学科中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领域,其中课题组老师还申请了市级课题的研究。校科研负责人在北京市科研课题研究汇报交流中发言,得到了参会专家、领导的好评;学校是北师大“有效教学及干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的核心校,进行了“增强学生意识,改进教学行为”的探索,将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语言及评价语言的运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王丽、郑云芳两位教师在石园集团港馨校区开展的晒课活动中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学校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召开师徒结对大会,开展青蓝工程。其次,学校跟踪听课,平均每两周就要听新教师课一次,及时发现他们在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其快速适应教学工作。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提升教学质量,需从构建高效课堂入手。学校以“一心三带四看四点五让”作为“质信课堂”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中心:高认知的教学活动和高参与的学生活动;三带:把爱心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把方法带进课堂;四看:看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看学生是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学生对文本教材的解读和领悟是否与自己的生活经历阅历发生了联系,看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拓展和迁移等方面,体现师生平等,生生互动;四点:教学容量大一点,节奏快一点,方法活一点,练习精一点;五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解决问题。
学校建立“质信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出示目标—建立自信;自学探索—培养自信;引导解疑—展示互信;检测反馈—树立自信,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点,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导学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信、自学能力。以“检测反馈”作为达标形式,查看课堂教学效果。
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在顺义区期末质量监控中,学校的二、四年级均获得质量优秀奖;一年中,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有4篇分别发表在《中国教师》《顺义教育》和《顺义教育动态》上,有22篇论文获市、区级奖励。学校2013年被评为顺义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顺义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规范制度评价,浸润经典文化,建立德育育人体系
积淀文化,浸润雅致 学校着力营造书香校园,力求把学校建设成学园、书园、乐园。建设百米文化墙,购置上万册图书,安置在楼道内的图书流动车中,车内书目由校图书室提供或学生个人捐赠,孩子们随时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丰厚的图书资源,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设浓厚了学校的文化氛围,滋养了学生心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力手段。学校要求诵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把《弟子规》作为主打的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专人专时上课。引领孩子们在不断地诵读、理解、践行中提升认知,调控行为,培养儒雅的兴致。
规范制度,提升素质 《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是小学生习惯培养的范本,它能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将其悬挂在每间教室的墙壁上,实现《规范》与学生的面对面。发现学生中的规范行为和良好习惯,将其定格在楼道的宣传栏里,进行行为引领。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将《规范》分类细化为50个好习惯。通过议、记、书、行等活动强化理解,以规范细密的习惯制度,促进学生成长,为其未来发展奠基。
实施评价,彰显品质 着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设计教育评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悄然成长。“文明习惯拍拍看”“真诚赞美”“创建文明礼仪标兵班”、评选“文明、守纪”小标兵等一系列评价活动,让学生中的好习惯突显出来。学校利用升旗、班队会、橱窗、板报、文化墙、广播等大力宣传,大加赞赏,让好习惯走上光荣榜,走上领奖台。
特色活动,历练四信 学校围绕“质信教育”,开发“质信陶养”德育育人工程。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风采展示”活动,由各中队轮流进行,全员参与。“国旗下风采展示”的内容包括:介绍班队基本情况,所获荣誉;齐呼班级口号;主题展示。主题展示的内容可结合当期重要节日、纪念日进行,抑或是以“三爱”教育、文明礼仪、幸福感恩、理想信念、遵纪守法、生命安全等为内容,通过诗朗诵、歌曲等形式感染全体师生,传递正能量,展示班集体自信、团结、积极向上的风采。凝聚了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促进了学生自信与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为打造特色学校开了一扇窗。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标是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学校始终以“质信教育”理念为核心,建立起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建设校园文化、探索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素养、构建德育体系……这些看似在校园中司空见惯的人和事,却成为学校“质信教育”理念的鲜活因子。“质信教育”理念培养师生成才,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必将在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行,勇攀高峰,谱写出教育的华美乐章!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
学校始建于1948年,至今已有67年的历史。现有19个教学班,660名学生,58位教职工。学校树立了“教师专业化、教学优质化、学生素质化、特色个性化”的办学目标,秉承“团结、勤奋、文明、进取”的校训,不断拼搏进取,如今已成功承担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现场会分会场工作;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经验作大会典型发言;成为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基地。160余人次教师在市区各项活动中获奖,320余人次学生在市、区举办的各项展示活动中获奖。
正视学校现状,保障教育均衡,凝练质信教育理念
南法信中心小学地处顺义区城乡接合部,又是首都机场物流首选基地,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务工人员成为城镇基础建设的主力,加上镇域内部分行政村相继拆迁,导致本地户口学生因向外搬迁而流失,但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学校流动人口子女人数逐年攀升。2014年3月学校统计出全校学生623名,非京籍学生人数为547名,比例上升至87.8%。学校的生源来自大江南北,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家庭情况、家长素质不同,学校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不利于学校教育全面均衡的发展。
为了保障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全校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尽快地融入在一起,共同发展成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在继承本校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集全体师生智慧,确立了“质信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四质四信”基本思路,即四质:修身品质、外在气质、内在才智、生命雅致;四信:诚信—树人为本、自信—立身之基、相信—为人之道、互信—沟通之桥。学校通过质信教育的办学理念,有效实现了师生健康和谐快乐发展。
营设育人环境,开展特色活动,打造质信教育文化
环境熏陶,润物无声 学校从围墙到大楼、从下到上、从门厅到楼道、从专用教室到班级教室,对学校整体环境文化进行了系统设计,力图体现质信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特征,校园内建设质信少年展示墙,宣传正能量,将办学理念植根在学生心中;打造国学文化长廊,为学生一生成长发展奠基。
学校积极开展楼道文化建设,教学楼五层分别开展不同主题的质信文化建设。第一层:设置了质信墙,四壁分别以美、思、悟、悦细致解读学校“书园、学园、花园、乐园”文化。一层东侧设置修身品质区,将养成教育与国学内容整合。一层西侧建立了四信之“诚信区”,展示《弟子规》中“信”的理念及设置了失物招领区。第二层:设置了外在气质区,展示礼仪、行为习惯的厚德载物二十五德。二层西侧建立了四信之“自信区”,展示对自信的解释、建立自信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信的活动。第三层:设置了内在才智区,在墙壁上悬挂教师、学生作品,获奖照片、荣誉墙。三层西侧建立了四信之“相信区”,以“德、和、勤、思、智”解读相信。第四层:设置了生命雅致区,展示教师、学生的摄影、书法、纸工、绘画等作品,展现师生多样的生活情趣。四层西侧建立了四信之“互信区”,进行家校协同、民主日活动、师徒结对、师生运动会、公益活动等。第五层:设置了师生阅览区,作为为科研、体育工作的展区。
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校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进行教室布置。在室内设置展示区、储物柜、壁报、图书角、日常行为规范栏;教室外悬挂班规、班级目标、班训、班徽,师生照片栏,学生游戏区等。
活动引领,开发潜能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在“质信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先后组建了合唱、舞蹈、武术、绳操、沙罐操、经典诵读、腰鼓等学生社团和美术、剪纸、纸工制作等活动小组,学生根据个人才艺优势与兴趣爱好,进行选修。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学有所长。5月28日,根据顺义区教委“彩虹假日炫”特色社团展示活动安排,学校350名学生在美丽的国际鲜花港进行了1个小时的社团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了学校的教育成果,炫出了南小学生的风采。为学生的自信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秀我所能的平台。
家校携手,合力助学 学校重视家庭教育的效果,开展家校合作项目,有效地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利用校讯通,将学生作业、日常安全提示、学校重大活动、学生在家、在校表现、家长要求等信息传递给家长,架起家校空中联系的走廊;组织家长志愿者,协助维持校门口秩序,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有序;成立家长教师协会,开办家长讲堂。将家长们的生活经历、奋斗史、专业知识讲述给学生,从而激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
学校积极邀请家长参加重大活动,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使家长巩固“共同教育孩子”的观念。如:2014年4月在国际鲜花港进行的快乐自信炫我风采展示活动;5月底庆六一社团展示活动;红领巾信息中国梦——一年级入队活动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并请家长提意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通过家校合作,构建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的网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师德培训,助力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积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应该有健康的心态。学校注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先后开展“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多元智能”“认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等主题讲座,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了解学生,看到学生优势,从而减轻焦虑,进而做到尊重学生,享受教育。2013年11月,张健柏校长为全体教师作“让我们拥有和传递正能量”专题讲座,讲座以积极心理学为引领,以拥有和传递“正能量”为主要内容,以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根本,倡导教师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受到了全体教师们的欢迎。2014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陈虹应邀来到学校,为全体干部教师作了题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积极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后安排五位班主任到板桥小学、西辛仁和校区听课,感受课堂氛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了解先进教学理念,汲取经验,借鉴教育教学方法,开阔视野。 着力开展教师教研活动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开展教研组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将班主任分成低、中、高三个教研组;科任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分为英语组、音美组、综合组和体育组。教研组开展活动有全体教师集中的集体研究活动,也有各教研组的分散研究活动。第一,学校由骨干教师示范带领进行说课、讲课、全员评课的集中校本教研活动;聘请教研中心教科室的专职教研员来学校参加集体教研活动,为全体教师作主题讲座并参与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第二,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为负责人进行教研,教研的主要内容为:学习新课标、教材分析、开展“三段六环节”校本教研。学校成功召开了顺义区校本教研现场会,并被评为顺义区校本教研先进校。
专业引领提升教师水平 学校先后聘请市基教所、区教科室、师训科的专家领导来校开展“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做课题研究”“如何开展行动研究”“一线教师搞研究”等专题讲座;请教研室各科教研员来学校听课,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指导。市区专家、教研员的到来增强了教师研究的意识、研究的信心。同时也使教师掌握了一些开展教学研究的方法。除此之外,学校还为教师订阅教育报纸杂志,购买教育理论书籍,引导教师与专家大师对话,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录像课,如窦桂梅、于正水、吴正宪等全国特级教师的录像课,帮助教师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观看名师大讲堂中万平、宋浩杰等北京市名师的录像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几年来,学校每学期都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如上研究课、展示课,介绍教学心得、研究成果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每位教师在各自的学科中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领域,其中课题组老师还申请了市级课题的研究。校科研负责人在北京市科研课题研究汇报交流中发言,得到了参会专家、领导的好评;学校是北师大“有效教学及干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的核心校,进行了“增强学生意识,改进教学行为”的探索,将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语言及评价语言的运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王丽、郑云芳两位教师在石园集团港馨校区开展的晒课活动中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学校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召开师徒结对大会,开展青蓝工程。其次,学校跟踪听课,平均每两周就要听新教师课一次,及时发现他们在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其快速适应教学工作。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提升教学质量,需从构建高效课堂入手。学校以“一心三带四看四点五让”作为“质信课堂”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中心:高认知的教学活动和高参与的学生活动;三带:把爱心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把方法带进课堂;四看:看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看学生是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学生对文本教材的解读和领悟是否与自己的生活经历阅历发生了联系,看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拓展和迁移等方面,体现师生平等,生生互动;四点:教学容量大一点,节奏快一点,方法活一点,练习精一点;五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解决问题。
学校建立“质信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出示目标—建立自信;自学探索—培养自信;引导解疑—展示互信;检测反馈—树立自信,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点,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导学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信、自学能力。以“检测反馈”作为达标形式,查看课堂教学效果。
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在顺义区期末质量监控中,学校的二、四年级均获得质量优秀奖;一年中,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有4篇分别发表在《中国教师》《顺义教育》和《顺义教育动态》上,有22篇论文获市、区级奖励。学校2013年被评为顺义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顺义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规范制度评价,浸润经典文化,建立德育育人体系
积淀文化,浸润雅致 学校着力营造书香校园,力求把学校建设成学园、书园、乐园。建设百米文化墙,购置上万册图书,安置在楼道内的图书流动车中,车内书目由校图书室提供或学生个人捐赠,孩子们随时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丰厚的图书资源,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经典诗文校本课程的开设浓厚了学校的文化氛围,滋养了学生心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力手段。学校要求诵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把《弟子规》作为主打的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专人专时上课。引领孩子们在不断地诵读、理解、践行中提升认知,调控行为,培养儒雅的兴致。
规范制度,提升素质 《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是小学生习惯培养的范本,它能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将其悬挂在每间教室的墙壁上,实现《规范》与学生的面对面。发现学生中的规范行为和良好习惯,将其定格在楼道的宣传栏里,进行行为引领。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将《规范》分类细化为50个好习惯。通过议、记、书、行等活动强化理解,以规范细密的习惯制度,促进学生成长,为其未来发展奠基。
实施评价,彰显品质 着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设计教育评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悄然成长。“文明习惯拍拍看”“真诚赞美”“创建文明礼仪标兵班”、评选“文明、守纪”小标兵等一系列评价活动,让学生中的好习惯突显出来。学校利用升旗、班队会、橱窗、板报、文化墙、广播等大力宣传,大加赞赏,让好习惯走上光荣榜,走上领奖台。
特色活动,历练四信 学校围绕“质信教育”,开发“质信陶养”德育育人工程。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风采展示”活动,由各中队轮流进行,全员参与。“国旗下风采展示”的内容包括:介绍班队基本情况,所获荣誉;齐呼班级口号;主题展示。主题展示的内容可结合当期重要节日、纪念日进行,抑或是以“三爱”教育、文明礼仪、幸福感恩、理想信念、遵纪守法、生命安全等为内容,通过诗朗诵、歌曲等形式感染全体师生,传递正能量,展示班集体自信、团结、积极向上的风采。凝聚了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促进了学生自信与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为打造特色学校开了一扇窗。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标是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学校始终以“质信教育”理念为核心,建立起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建设校园文化、探索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素养、构建德育体系……这些看似在校园中司空见惯的人和事,却成为学校“质信教育”理念的鲜活因子。“质信教育”理念培养师生成才,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必将在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行,勇攀高峰,谱写出教育的华美乐章!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