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比较被动。如何适应新形势,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起来,多想、多问,做课堂的主人。一要激发想象,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发问。二要精心设计,让课程生动起来,吸引学生强烈的兴趣。三要平等交流,与学生在课堂中多作互动和沟通。从而最终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课堂;交流
Lets the master who the student makes the classroom——right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language educational model humble opinion
Yang Chunmei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student is quite often passive. How to adapt the new situation, lets the student be initiative in the classroom, thought that asked that makes the classroom master. One must stimulate the imagination, many time which pondered to the student, lets the student ask a question in the classroom. Two need to design carefully, lets the curriculum be vivid, attracts the student intense interest. Three want the equal exchange, makes the interac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 Thus finally achieves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caused the student to learn the study, has mastered the method, became the study master.
【Key words】Student; Classroom; Exchange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整堂课一讲到底,学生惟命是从,成为“看客”或“听客”。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就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老师要多给学生时间去想、去发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1 激发想象,让学生在空白处发问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去想象,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以学生为主角。几年前考教师资格证时,我讲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找来了荷叶、青蛙、池塘、小蝌蚪等图片,让学生边看图边了解关于蝌蚪的知识,这个设计主要以熟悉的场景来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习的欲望和注意力。课堂质量虽然比较好,但是课堂气氛却比较沉闷,学生还是不太活跃。我通过不断反思,找出了问题所在:在整个课堂中,我一直是以老师的身份在导演、在表演,从头至尾,滔滔不绝,学生只是配合我在做必要的回答,明显没有激发出很强的积极性。
后来,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又讲到这节课。我的教学有了变化。一开始,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他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找好吗?”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了“寻找蝌蚪妈妈”的历程。有的孩子问:“小蝌蚪们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有的问:“小蝌蚪为什么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整堂课都是孩子们在想问题,并动脑筋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第二次教学中,我注意了给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把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第二,面对全体学生。在第一次教学中,我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一个学生回答对了,就假定这个问题全班学生都懂了。其实不是,可能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所以,一对一的这种回答,有的时候掩盖了有的学生不懂的情况。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先以一个问题给学生以指导,再通过同伴互相讨论的方式,使那些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同时,以这样的同伴互助的方式,也使学生之间得到交流,可能有的学生不懂而又不好意思当众提问,以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同学的帮助而不至于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在第二次教学中,我把所有的学生摆到了主角的位置,不仅关注了个体的发展,也关注了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
2 有效引导,精心设计生动的一课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充分考虑课堂上的各个细节,设计出生动的一课。如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考虑课堂上“学生做些什么”。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我们老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形成一个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
二要在技巧上注重“关键的环节”。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要在主讲内容上做到清楚明白。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达到有效的引导和示范。
3 平等合作,与学生积极交流沟通
对学生来说,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要为学生服务,平等的与之交流沟通,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做到尊重学生。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放下“师”架子,视自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时,我让孩子们先自己介绍自己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当同学们讲完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我发自内心的称赞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表达的都很到位。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然后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自己的童年,鼓励他们说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我几乎是随时随地、小心翼翼地在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努力不使自己在课堂中表现出焦虑、烦躁与愤怒等情绪,以和蔼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即使他是什么也写不出来的学习非常落后的孩子。
其次做到不吝鼓励。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用不计其数的对不同表现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小林同学跟以前相比进步真是很大。”“石纯同学的这个词用得真是棒极了。”“孙浩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到的细节。”“我们班在这次作文竞赛中一定是金年级最棒的”……这样的鼓励比单纯的批评和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每个孩子都希望自身的优点被发现、被肯定,都渴望老师的鼓励,这样才会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
第三做到多项交流。在与学生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多项交流。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学生之间互相讲互相听,实现多种方式互动交流;同时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掏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最佳氛围。
总之,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倡,如果真正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关键词】学生;课堂;交流
Lets the master who the student makes the classroom——right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language educational model humble opinion
Yang Chunmei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student is quite often passive. How to adapt the new situation, lets the student be initiative in the classroom, thought that asked that makes the classroom master. One must stimulate the imagination, many time which pondered to the student, lets the student ask a question in the classroom. Two need to design carefully, lets the curriculum be vivid, attracts the student intense interest. Three want the equal exchange, makes the interac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 Thus finally achieves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caused the student to learn the study, has mastered the method, became the study master.
【Key words】Student; Classroom; Exchange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整堂课一讲到底,学生惟命是从,成为“看客”或“听客”。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就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老师要多给学生时间去想、去发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1 激发想象,让学生在空白处发问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去想象,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以学生为主角。几年前考教师资格证时,我讲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找来了荷叶、青蛙、池塘、小蝌蚪等图片,让学生边看图边了解关于蝌蚪的知识,这个设计主要以熟悉的场景来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习的欲望和注意力。课堂质量虽然比较好,但是课堂气氛却比较沉闷,学生还是不太活跃。我通过不断反思,找出了问题所在:在整个课堂中,我一直是以老师的身份在导演、在表演,从头至尾,滔滔不绝,学生只是配合我在做必要的回答,明显没有激发出很强的积极性。
后来,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又讲到这节课。我的教学有了变化。一开始,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他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找好吗?”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了“寻找蝌蚪妈妈”的历程。有的孩子问:“小蝌蚪们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有的问:“小蝌蚪为什么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整堂课都是孩子们在想问题,并动脑筋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第二次教学中,我注意了给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把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第二,面对全体学生。在第一次教学中,我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一个学生回答对了,就假定这个问题全班学生都懂了。其实不是,可能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所以,一对一的这种回答,有的时候掩盖了有的学生不懂的情况。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先以一个问题给学生以指导,再通过同伴互相讨论的方式,使那些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同时,以这样的同伴互助的方式,也使学生之间得到交流,可能有的学生不懂而又不好意思当众提问,以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同学的帮助而不至于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在第二次教学中,我把所有的学生摆到了主角的位置,不仅关注了个体的发展,也关注了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
2 有效引导,精心设计生动的一课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充分考虑课堂上的各个细节,设计出生动的一课。如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考虑课堂上“学生做些什么”。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我们老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形成一个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
二要在技巧上注重“关键的环节”。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要在主讲内容上做到清楚明白。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达到有效的引导和示范。
3 平等合作,与学生积极交流沟通
对学生来说,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要为学生服务,平等的与之交流沟通,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做到尊重学生。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放下“师”架子,视自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时,我让孩子们先自己介绍自己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当同学们讲完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我发自内心的称赞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表达的都很到位。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然后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自己的童年,鼓励他们说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我几乎是随时随地、小心翼翼地在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努力不使自己在课堂中表现出焦虑、烦躁与愤怒等情绪,以和蔼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即使他是什么也写不出来的学习非常落后的孩子。
其次做到不吝鼓励。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用不计其数的对不同表现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小林同学跟以前相比进步真是很大。”“石纯同学的这个词用得真是棒极了。”“孙浩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到的细节。”“我们班在这次作文竞赛中一定是金年级最棒的”……这样的鼓励比单纯的批评和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每个孩子都希望自身的优点被发现、被肯定,都渴望老师的鼓励,这样才会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
第三做到多项交流。在与学生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多项交流。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学生之间互相讲互相听,实现多种方式互动交流;同时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掏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最佳氛围。
总之,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倡,如果真正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