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密不可分。本文从印度文化出发,浅析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
关键词:文化 企业
一、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印度式管理特质可以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
1.世界观方面:外控型管理,自然界多神崇拜
在世界观方面,印度社会属于听命型社会。印度境内严峻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印度社会从古至今倾向于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员。印度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思考、探究、追求和依赖方面,都远比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物,走得也更极端 。
2.人性的看法:强调友谊,包容温和
印度社会属于性善论的社会。印度社会信赖朋友,强调友谊,彼此包容、温和。印度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共存的社会结构就已说明印度的极大包容性。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讲求慈悲和业报轮回的观念。
3.人际关系方面:父系型“村社”模式
在人际关系方面,印度社会属于等级主义的社会。印度文化带有很强的村社主义色彩,个人遵从于村社,个人特征存在于组成村社的家族结构之中。同时,管理阶层倾向于照顾、体贴部属,但是当对方不属于自己的圈子时,他们通常会表现得冷漠和草率。
4.行为取向方面:重精神轻物质,工作天经地义
在行为取向方面,印度人属于工作型,认为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印度企业管理者从人生和事业的角度激励下属,以关系导向来进行管理。印度企业家奉行高度利他主义和“不求回报”的经商哲学。
5.思维模式方面:抽象思维,务虚先于务实
在思维方式方面,印度人表现较为复杂,兼具东西方思维特征。但是印度教主张冥想,脱离客观。他们在生活中注重传统,相信轮回,对现实充满想象。
6.空间观方面:独立,群居
印度教倡导自我修炼,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使得他们更重视人与神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印度社会的空间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结论不同。由大家族制村社制度的影响,印度在所属家族或者种姓范围内彼此亲密,没有隔离。但是由于种姓制度的存在,印度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种姓间彼此隔离。
7.时间观方面:缺乏时间观念,不以现在为导向
印度不以现在为导向:他们拥有悠久的文明史,尊重传统。但同时处在发展中,他们又注重长期。他们节俭,注重未来,为着今后的长远发展储备。
(二)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深受印度教教义影响的印度人所组成的企业,继承并发扬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培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化传统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其主要理念是:
1.追求集体利益
在“追求集体利益”理念的引导下,印度企业没有采取欧美企业那种追求高风险的盈利模式,而是采取在强调集体发展的前提下调整个人利益的发展模式,以保持企业健康、平稳而有序的发展。
2.对企业“忠诚”
在“对企业忠诚”理念引导下,印度企业员工将工作当成是实现自我能力的一种释放手段,并非为了工作而工作。因此,他们不仅在日常工作上“忠诚”于企业,而且一辈子服务于同一家公司,很少跳槽。管理者不是把重心放在“管理”上,而在于如何从内在调动下属的潜力。
3.追求“绿色”
追求“绿色”的含义包括回报社会、重视与员工的关系等内容。在追求“绿色”理念的引导下,印度企业在回报社会方面所付出的行动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公司之一,它“回报社会”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是,每年将大量的收益捐助给慈善事业; 它对员工比较宽容,实行高福利制度。
4. 利他主义注重集体——权力距离
印度高度倚重权力距离指标。技能、财富、权力和地位成为一体是这种社会的明显特征。荷兰管理学者特罗普纳在《跨越文化浪潮》一书中也说到印度社会属于身份导向型。印度式管理的决策制定处于等级制度的高层位置上。而只有心系他人,充分考虑集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地进行合作与配合,才能形成一支有力的团队员工将自己融入群体、融入社会,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很多印度人一辈子服务于同一家公司,很少跳槽。而与员工的忠诚相对应,许多印度企业实践着“员工第一”的理念。
5. 物质精神双重激励——长期取向
印度企业把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为此,企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考虑制定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印度企业采用高薪高福利的策略。这有助于企业与组织的绩效与目标的完成,也有助于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实现企业与员工长期利益的双赢。
6. 敬业精神——苦感文化
印度教强调自我克制的苦行,认为自愿忍受痛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修炼方法,它能使灵魂摆脱尘世欲念而通达神性,进而获得一种控制天神和自然的强大力量。印度教徒认为,苦行不仅是一种获得超人力量和自我解脱世俗束缚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用来提高种姓的捷径。因此,对于低种姓的人来说,苦行具有特别强大的吸引力。或许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印度人的工作观和生活观:活着是为了工作,是为了“还债”,是为了“来世”的解脱。
三、结论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密不可分。企业文化提供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精神和行为依据,同时也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影响下有其独特的模式,印度以印度教文化为主的影响下也有其独特的模式。通过对其研究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最重要的是适不适合。所以,只有真正将文化融入到各自企业的管理中去,才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參考文献:
[1] 张雪莹. 印度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石化,2009.
[2] 董娟. 解密“印度式管理”[J]. 企业文化,2007.
关键词:文化 企业
一、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印度式管理特质可以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
1.世界观方面:外控型管理,自然界多神崇拜
在世界观方面,印度社会属于听命型社会。印度境内严峻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印度社会从古至今倾向于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员。印度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思考、探究、追求和依赖方面,都远比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物,走得也更极端 。
2.人性的看法:强调友谊,包容温和
印度社会属于性善论的社会。印度社会信赖朋友,强调友谊,彼此包容、温和。印度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共存的社会结构就已说明印度的极大包容性。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讲求慈悲和业报轮回的观念。
3.人际关系方面:父系型“村社”模式
在人际关系方面,印度社会属于等级主义的社会。印度文化带有很强的村社主义色彩,个人遵从于村社,个人特征存在于组成村社的家族结构之中。同时,管理阶层倾向于照顾、体贴部属,但是当对方不属于自己的圈子时,他们通常会表现得冷漠和草率。
4.行为取向方面:重精神轻物质,工作天经地义
在行为取向方面,印度人属于工作型,认为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印度企业管理者从人生和事业的角度激励下属,以关系导向来进行管理。印度企业家奉行高度利他主义和“不求回报”的经商哲学。
5.思维模式方面:抽象思维,务虚先于务实
在思维方式方面,印度人表现较为复杂,兼具东西方思维特征。但是印度教主张冥想,脱离客观。他们在生活中注重传统,相信轮回,对现实充满想象。
6.空间观方面:独立,群居
印度教倡导自我修炼,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使得他们更重视人与神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印度社会的空间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结论不同。由大家族制村社制度的影响,印度在所属家族或者种姓范围内彼此亲密,没有隔离。但是由于种姓制度的存在,印度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种姓间彼此隔离。
7.时间观方面:缺乏时间观念,不以现在为导向
印度不以现在为导向:他们拥有悠久的文明史,尊重传统。但同时处在发展中,他们又注重长期。他们节俭,注重未来,为着今后的长远发展储备。
(二)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深受印度教教义影响的印度人所组成的企业,继承并发扬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培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化传统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其主要理念是:
1.追求集体利益
在“追求集体利益”理念的引导下,印度企业没有采取欧美企业那种追求高风险的盈利模式,而是采取在强调集体发展的前提下调整个人利益的发展模式,以保持企业健康、平稳而有序的发展。
2.对企业“忠诚”
在“对企业忠诚”理念引导下,印度企业员工将工作当成是实现自我能力的一种释放手段,并非为了工作而工作。因此,他们不仅在日常工作上“忠诚”于企业,而且一辈子服务于同一家公司,很少跳槽。管理者不是把重心放在“管理”上,而在于如何从内在调动下属的潜力。
3.追求“绿色”
追求“绿色”的含义包括回报社会、重视与员工的关系等内容。在追求“绿色”理念的引导下,印度企业在回报社会方面所付出的行动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公司之一,它“回报社会”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是,每年将大量的收益捐助给慈善事业; 它对员工比较宽容,实行高福利制度。
4. 利他主义注重集体——权力距离
印度高度倚重权力距离指标。技能、财富、权力和地位成为一体是这种社会的明显特征。荷兰管理学者特罗普纳在《跨越文化浪潮》一书中也说到印度社会属于身份导向型。印度式管理的决策制定处于等级制度的高层位置上。而只有心系他人,充分考虑集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地进行合作与配合,才能形成一支有力的团队员工将自己融入群体、融入社会,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很多印度人一辈子服务于同一家公司,很少跳槽。而与员工的忠诚相对应,许多印度企业实践着“员工第一”的理念。
5. 物质精神双重激励——长期取向
印度企业把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为此,企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考虑制定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印度企业采用高薪高福利的策略。这有助于企业与组织的绩效与目标的完成,也有助于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实现企业与员工长期利益的双赢。
6. 敬业精神——苦感文化
印度教强调自我克制的苦行,认为自愿忍受痛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修炼方法,它能使灵魂摆脱尘世欲念而通达神性,进而获得一种控制天神和自然的强大力量。印度教徒认为,苦行不仅是一种获得超人力量和自我解脱世俗束缚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用来提高种姓的捷径。因此,对于低种姓的人来说,苦行具有特别强大的吸引力。或许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印度人的工作观和生活观:活着是为了工作,是为了“还债”,是为了“来世”的解脱。
三、结论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密不可分。企业文化提供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精神和行为依据,同时也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影响下有其独特的模式,印度以印度教文化为主的影响下也有其独特的模式。通过对其研究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最重要的是适不适合。所以,只有真正将文化融入到各自企业的管理中去,才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參考文献:
[1] 张雪莹. 印度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石化,2009.
[2] 董娟. 解密“印度式管理”[J]. 企业文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