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案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精心做好教学案的问题设计、厘清教学案导学与校本作业导练的关系、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关系等相关策略进行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案 问题 对策
语文教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任务更明确,容易进行教学反馈。在教学案中,教师事先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知识和要掌握的字词都印好,省去了课堂板书和展示课件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教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使用教学案符合“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
一、当前教学案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教师预设过多。教师单方面设计学案,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和问题生成,导致学习被动的学生形成依赖,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感到机械单调。这种学案教学长期实施后,学生便成了新型学习方式下的新机械学习者。
2. 学生书写过多。教学案从预习导学、整体感知、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当堂训练各个环节全是填空题、简答题,有“练习题”倾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案,不是上语文新课,而是上“讲评课”,教起来耗时费力,总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感觉课时不够;学生也疲惫不堪,一些学生马虎应付,抄袭严重。
3. 语文味不足。教师设计学案往往形成固定模块,时间一长,便形成相对固定的流程模式。为了体现要素,为了完成教学流程,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合作探究,还失去了朗读、品味等语文独特的环节。
4. 针对性缺失。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有的时候来不及查阅学生的学案,使教学缺乏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改进教学案设计,优化教学效果
1. 精心做好教学案的问题设计
好的课堂教学源于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中,探究活动环节问题的设置很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培养其思维能力。任何一篇教学案设计都是建立在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的,语文课堂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应当做到心中有数。问题有针对性,吸引学生积极探讨文本,学习效果就能大大增强。
2. 厘清教学案导学与校本作业导练的关系
虽说作业批改形式可以多样,但教师对教学案、校本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无法兼顾,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教学案导学和校本作业导练的关系,为师生减负。教学案导学,重点是指导预习,了解学情。这部分重点有背景介绍,落实字词,课文整体感知的任务,至于为落实课文重点难点设置合作探究问题,这些内容可以在课堂讨论交流、小组探究中完成,不必再让学生把答案写在教学案上。同时可以把教学案中的当堂训练和课后作业环节放到校本作业中。校本作业是课内重要知识点的再现和迁移,通过练习达到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的目的。内容分为语言积累运用和阅读,语言积累运用涉及课文字、词、句、文学常识等,而阅读一般是与课文内容或写法相关的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达到知识能力迁移的目的。教师重点批改校本作业,检测反馈教学效果。
3. 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精心做好教学案的问题设计,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诵读课文,达到积累、感受、领悟、运用的目的。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进行发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有价值的顿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预习导学环节,教师除了设置“生字、新词学习”“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外,还可以设置“精彩句段摘抄及初步赏析”“质疑问难”栏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和问题意识。这两个环节是真正检验学生是否深入文本阅读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有的问题是要通过相互讨论才能解决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有的问题是要通过教师的帮助来解决的,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好语文要有大语文观。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关系,既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教师提供阅读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好教学案,在拓展延伸环节印发“类文阅读”材料。挑选与文本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的美文让学生阅读、思考、圈批、交流,甚至还可以留下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完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4. 利用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检查教学案完成情况,落实订正
教学案、校本作业批改有时无法兼顾,如何有效批改与有效讲评是教师要解决的新问题。近几年来发现学生在阅读题答题时语言不规范,不懂得踩点答题等问题,我觉得要反思讲评的效果。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长在教学案的预习导学环节的完成和订正方面帮助老师,检查预习完成情况、组织交流、汇总预习过程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落实订正。老师可以部分批改,发现问题,指导交流探究,做好评价,师生在集中探讨中解决预习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只是一种探索。只有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弥补和改进,在教学中不斷完善和补充,教学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运东.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外语文,2016(36)
[2] 蔡向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误区及改善对策[J].吉林教育,2017(2)
【关键词】 教学案 问题 对策
语文教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任务更明确,容易进行教学反馈。在教学案中,教师事先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知识和要掌握的字词都印好,省去了课堂板书和展示课件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教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使用教学案符合“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
一、当前教学案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教师预设过多。教师单方面设计学案,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和问题生成,导致学习被动的学生形成依赖,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感到机械单调。这种学案教学长期实施后,学生便成了新型学习方式下的新机械学习者。
2. 学生书写过多。教学案从预习导学、整体感知、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当堂训练各个环节全是填空题、简答题,有“练习题”倾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案,不是上语文新课,而是上“讲评课”,教起来耗时费力,总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感觉课时不够;学生也疲惫不堪,一些学生马虎应付,抄袭严重。
3. 语文味不足。教师设计学案往往形成固定模块,时间一长,便形成相对固定的流程模式。为了体现要素,为了完成教学流程,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合作探究,还失去了朗读、品味等语文独特的环节。
4. 针对性缺失。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有的时候来不及查阅学生的学案,使教学缺乏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改进教学案设计,优化教学效果
1. 精心做好教学案的问题设计
好的课堂教学源于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中,探究活动环节问题的设置很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培养其思维能力。任何一篇教学案设计都是建立在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的,语文课堂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应当做到心中有数。问题有针对性,吸引学生积极探讨文本,学习效果就能大大增强。
2. 厘清教学案导学与校本作业导练的关系
虽说作业批改形式可以多样,但教师对教学案、校本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无法兼顾,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教学案导学和校本作业导练的关系,为师生减负。教学案导学,重点是指导预习,了解学情。这部分重点有背景介绍,落实字词,课文整体感知的任务,至于为落实课文重点难点设置合作探究问题,这些内容可以在课堂讨论交流、小组探究中完成,不必再让学生把答案写在教学案上。同时可以把教学案中的当堂训练和课后作业环节放到校本作业中。校本作业是课内重要知识点的再现和迁移,通过练习达到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的目的。内容分为语言积累运用和阅读,语言积累运用涉及课文字、词、句、文学常识等,而阅读一般是与课文内容或写法相关的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达到知识能力迁移的目的。教师重点批改校本作业,检测反馈教学效果。
3. 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精心做好教学案的问题设计,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诵读课文,达到积累、感受、领悟、运用的目的。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进行发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有价值的顿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预习导学环节,教师除了设置“生字、新词学习”“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外,还可以设置“精彩句段摘抄及初步赏析”“质疑问难”栏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和问题意识。这两个环节是真正检验学生是否深入文本阅读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有的问题是要通过相互讨论才能解决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有的问题是要通过教师的帮助来解决的,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好语文要有大语文观。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关系,既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教师提供阅读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好教学案,在拓展延伸环节印发“类文阅读”材料。挑选与文本内容相近、写法相似的美文让学生阅读、思考、圈批、交流,甚至还可以留下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完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4. 利用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检查教学案完成情况,落实订正
教学案、校本作业批改有时无法兼顾,如何有效批改与有效讲评是教师要解决的新问题。近几年来发现学生在阅读题答题时语言不规范,不懂得踩点答题等问题,我觉得要反思讲评的效果。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长在教学案的预习导学环节的完成和订正方面帮助老师,检查预习完成情况、组织交流、汇总预习过程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落实订正。老师可以部分批改,发现问题,指导交流探究,做好评价,师生在集中探讨中解决预习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只是一种探索。只有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弥补和改进,在教学中不斷完善和补充,教学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运东.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外语文,2016(36)
[2] 蔡向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误区及改善对策[J].吉林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