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的道德与法制课程在新课程改的推动下已经成为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这是对学生构建良好高尚人格的影响,如果只是运用简单的说教式教学方法,效果微乎其微。原因在于说教式教学是一个人以演讲或授课的方式传达信息给其它人的教学方式,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上。显然这不能满足小学品德课程的需求。今年本人有幸的接触到了这一门课程,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发现体验式教学在品德课程中效果显著,从而引发了本人对于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一些思考:
体验式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1941年,科翰在威尔士建立Outward Bound 户外学校。目前,Outward Bound已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培训机构。现在对于体验式教学的定义有很多,而我眼中的体验式教学是指:以教师能够控制情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符合大脑的高效运作方式
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等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体验式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体验式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亲身经历”学习过程
体验式教学注重情境的创造,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在自身感受中学得知识、获得感受、理解内涵、塑造人格。这就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个体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个体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体验式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青少年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青少年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青少年本身的自我运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把课堂上的情景衍生到生活中的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氛围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思维的“过程”同“结果”一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这种轻松自由的环节有助于认知活动带有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从而让良好的品德内化成学生的人格。
三、体验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这是心理学和暗示学研究所共同证明了的。体验式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换言之,体验式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话的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啟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体验式教学是个体品德形成催化剂与心理健康的保障
体验式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体验式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体验式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对学生个体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心理有积极的作用。
体验式教学运用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有显著的效果,对品德课程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如对教师的要求极高,情景的创设要可控,现阶段学校的资源不足等等问题,但是这些不会让我们停止探索的脚步,只是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努力的去寻找更符合人性,更优秀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1941年,科翰在威尔士建立Outward Bound 户外学校。目前,Outward Bound已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培训机构。现在对于体验式教学的定义有很多,而我眼中的体验式教学是指:以教师能够控制情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符合大脑的高效运作方式
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等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体验式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体验式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亲身经历”学习过程
体验式教学注重情境的创造,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在自身感受中学得知识、获得感受、理解内涵、塑造人格。这就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个体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个体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体验式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青少年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青少年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青少年本身的自我运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把课堂上的情景衍生到生活中的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氛围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思维的“过程”同“结果”一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这种轻松自由的环节有助于认知活动带有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从而让良好的品德内化成学生的人格。
三、体验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这是心理学和暗示学研究所共同证明了的。体验式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换言之,体验式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话的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啟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体验式教学是个体品德形成催化剂与心理健康的保障
体验式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体验式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体验式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对学生个体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心理有积极的作用。
体验式教学运用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有显著的效果,对品德课程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如对教师的要求极高,情景的创设要可控,现阶段学校的资源不足等等问题,但是这些不会让我们停止探索的脚步,只是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努力的去寻找更符合人性,更优秀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