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情感个性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情感个性,是作文素质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是教师在教學中的爱心体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这些又隐含在个性之中,个性是人的素质的总和,是人的素质的核心内容。作文最能体现语文的综合素质,也最能体现作者的综合素质。然而,历史的原因,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的“教”左右着学生的“学”,追求的都是以所谓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为目标的聚同性思维,学生的个性情感,创新思维被压抑、扭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依葫芦画瓢,写出的文章雷同化、一般化。这样做法,虽然很少是教师内在意识的驱使,但客观结果却判定这种作法是缺少爱心的体现。因为,学生写不出创想的作文尚在其次,推论由此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又何来爱国之心,更何况爱生之心了。对此,教师当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激发情感个性,应该贯穿于作文素质教学的全过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个性情感只有接触生活的摩擦才能发生灵感的火花,日积月累,便会燎原成创新质变的烈火,陛下涌出标新立异的文字。具有爱心的教师,是不愿画地为牢,把学生培养成笼养鸡的。第三次全国教学工作的召开,和陈至立同志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沉重的书包重压,使作文教学得以在多彩的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内进行。让个性情感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的青少年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仔细观察、亲身实践,积累素材,获取灵感,发散思维,学生的作品就不但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情,言之有新。当然,以学校为主的学校生活,仍对学生的活动范围有所圈定,但教师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现代化媒体,通过欣赏借鉴名著名作等手段,让学生和生活这个源泉直接或间接地保持密切的联系。我有意识的布置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每天阅读报纸,每趟语文课轮流演讲小作文,每周写周记,督促他们努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学生讴歌生活的生花妙笔实在得益于对生活之泉的汲取,得益于个性创造在广阔的天地间尽情焕发。
  好的作文题目,除了必须让学生有话要说,也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段心理特征外,还应该色彩形象鲜明,内涵新颖有趣,感情饱满炽烈,这样学生的写作激情便会在心池荡漾。为此教师必须经常的深入学生,交流感情,努力把握学生个性情感的脉搏,与之发生共鸣,做一个有心人,积累这种共鸣的点点滴滴,汇聚成自己的题库大海。在这同时,教师也应该多写“下水”作文。这样教师便会在作文教学中便会游刃有余,不至于动辄捉襟见肘,甚至于未完成写作教学任务而冥思苦想索命题,或者随意命题,把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客体,造出切片一律、千人一面的清水寡汤般无滋无味的文章,学生的个性能动被泯灭,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培养意愿。
  要修改定调式的作前指导,以免限制学生的思路变成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元化,题目确定以后,教师可运用图像展示、演讲歌咏、实地考察、名篇鉴赏等方式,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情感个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从而写出百花齐放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溢学生个性情感的宣泄。
  为了尊重学生作文中展露的个性情感、创新精神,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应该推陈出新,除了常规的错字病句、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指点外,教师的批改和讲评要充满对学生的激励期待的情感,要能“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受到老师的感染。特别要推出哪些具有创新思维的文章。在对作文的批改和江平的具体操作上,我注意到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用语表达因人而异,反复推敲,以赞扬和鼓励为主,不足之处的指出,语气委婉中肯,不触伤学生的情感,让这些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期待。只要学生认为有理,我还允许学生写“批语的批语”。对于后进生作文中的某些闪光之处,我特别加以褒扬,让他们觉得“我行”,为下次作文蓄作情感力量。其实,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大可不必教师一揽承包,可以让学生自己身体力行,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的评判能力,在尊重他们个性情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点拨,提高探们的作文素质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原题的第二次写作,以二作结记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多写富有个性和创新意义的文章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是最能显示人的个性、最富人文色彩、最需要创新的思维活动之一,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个性,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作文就会选材新、立意新、布局新、行文独树一帜。对写作全过程中学生情感个性的激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步步为营的不懈努力,相信必能养成学生自觉关注和体验生活的习惯,自觉引发个性情感,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素质,这于学好其他功课也大有裨益,我们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由此培养出的创新性人才,无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的最好贡献,是我们对祖国、对祖国的未来最好的爱心体现。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普遍认为,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想到如何避免学生在这方面犯错误,从而千方百计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强调,但事实证明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力气,但学生的错误仍是“屡禁不止”,很是头痛,然而,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恰当的用学生的这种负迁移,非但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学生还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下
期刊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
期刊
作为一名在农村初级中学工作多年的生物教师,以前老埋怨自己投错胎了!笔者所在学校没有城里学校三星级高中生物实验仪器多。生物在初中阶段又因中考政策人为定义为“小学科”,学校领导不像物理、化学学科那样重视。生物教学仪器,特别是农村初中投入不足或开发现有资源不够,已经严重影响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认为,实际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农村学校如果能利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或土法上马,完全可以弥补
期刊
磨,就是锤炼、琢磨。“磨题”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解题锤炼、琢磨,反复推敲、拓展延伸,努力形成解题技能和解题方法规律的教学策略。“磨题”是提升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讲究“磨题”,这不仅对于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还能指导学生熟练地解答各种相关本学科习题并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能。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期刊
新的教育发展形势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创造相应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我校从2007年开始探索实施“分切块,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省、市、县教育学会专家的评审下成功结题。作为中学政治老师,近年来本人也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利用“分切块,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认为思想品德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业的设计要面向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面向心灵放飞梦想;面向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面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实践能力,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  【关键词】品德;作业;改革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思想品德的三维教学
期刊
大家都知道我们民歌中有种写作手法为:起—承—转—合。今天我就想借用这一手法来阐述我对音乐课堂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以此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课堂的结构,把握音乐课堂的脉搏,关注学生的成长。  一、起:构设引导方向,巧设课堂导入  说到音乐课堂的开始,我认为要把握好一堂音乐课的脉搏首要关注的是课堂的切入点,即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消化。  现行音乐教材,都是以某一主题为单元,一个单元里有欣赏
期刊
在中国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里,家庭经济收入也相应得到提高,人们的头脑中经济观念占据着主要位置,对子女的体育教育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家庭忽视了学生在家庭中的体育的作用和地位,忽视了体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的家长把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对立起来,甚至认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是“玩心太重”,造成在家庭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空白。  一、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现在的学校教育的大环境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安阳市龙安区教体局确立了:“创设情景、质疑自探——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检测反馈、拓展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教学理念;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教学实际对地理“四环节”教学流程作出以下设计:  第一环节
期刊
名校的崛起彰显了新课改无限魅力和蓬勃发展的态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时下学校发展直接面对且必须解决的焦点问题,改革的核心是: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作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应该着力建构灵动预设与有效生成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师生、生生智慧与智慧碰撞的课堂;是张扬个性、勃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灵动预设,实现双赢    所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