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反比例函数”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YW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普遍认为,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想到如何避免学生在这方面犯错误,从而千方百计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强调,但事实证明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力气,但学生的错误仍是“屡禁不止”,很是头痛,然而,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恰当的用学生的这种负迁移,非但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学生还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能画出反比例函数y=k/x(x≠0) 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在此前学生学过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且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印象很深刻,所以学生必然会把“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迁移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上来,从而在学生间出现了很多的错误画法。
  教学准备:分好四人合作小组,备好画有坐标系的方格纸。
  二、教学过程
  1.复写回顾
  师:我们学过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的?怎么画出来?
  生1:是一条直线。取两点,然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y= 。
  师:好,有补充吗?
  生2: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师:看来大家对正比例函数掌握的还比较好,请大家画出y=2x的图象。
  事先为学生准备好有坐标系的方格纸,留1~2两分钟,学生很快画好,教师请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画的图象,并给予评价。
  2.提出问题激发探究
  师: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
  (绝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就开始画,留时间给学生,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能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图象?
  生3:如图1。
  师:能讲一下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生3:我是取两个点(1,2),(-1,-2),然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
  师:同学们认为他画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发现错误的学生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讲出自己的观点,气氛活跃)
  生4:图象不能过原点(很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为什么呢?
  生4:因为x不能取0,取0没有意义。
  师:说的很好,那么他画的对不对呀?
  生:不对。(全体同学齐声回答)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5:如图2
  师:这位同学画的对吗?不对(理由同上,全体同学回答)。
  师:请大家看图3画的对吗?
  生6:(指着图3)这个图象只有两个点是正确的,其他都不对,因为当x=1/2时,y=3/4点(1/2,3/4)在折线的下方,不在折线上。
  师:说的很好,这个图象又被否定了,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接下来学生又否定了图4的画法。)
  生7:我觉得这个函数的图象没办法画。
  师:(这个结论让我觉得吃惊)为什么?
  生8:因为当x>0,y>0时,点在第一象限;而当x<0时,y<0时点在第三象限,第一象限的点和第三象限的点连接必然要经过y轴,而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没有意义。(该生分析得句句在理,不容质疑,充分运用了所学知识,在座听课的老师给予热烈的掌声,学生能够这样认真的思考、去探究,让我甚感欣慰,即使学生犯些错误也是可以理解,在这里学生的讨论形成一个高潮,知识的负迁移带给学生很多错误,对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制造了很多障碍,而恰恰是这种负迁移激励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理解函数图象的形成过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变废为宝” )
  师:我为这位同学认真的思考和严密的思维感到高兴,(教师给予很高的评价,激励学生在探索中前进,讨论气氛更加浓厚)从这个学生的结论中得出第一象限的点和第三象限的点不能连接,(还有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9:函数的解析式不符合y=kx+b的形式,所以不能用直线画。
  生10:这个函数的图象不能画出来。
  生11:这个函数的图象不存在。
  经历了以上充分的探索过程以后,学生已经有很多疑虑,都很想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究竟是什么?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继续进行。
  师:大家之所以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没有弄清怎样作一个函数的象?请大家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是怎样得出来的?(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
  生12:列表,描点,连线。师:好的,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运用多媒体现场展示过程,得出以下图象(如图5)。
  师:我们观察y=2x的图象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生13: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好的,现在想起来我们在画它的图象时,为什么只取两个点了吗?
  生14:因为两点确定一条升直线,没有必要画很多点。
  师:回答的很好,从以上经历的过程,我们要吸取怎样的教训?
  生15:要先判断出函数的图象的形状,才能作出函数的图象。
  师:好,看来犯错误是一件很好的事,我们吃一堑长一智。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来画一画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
  (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探索的兴趣开始活动,合作得很认真)从以上学生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存在着两点不足:一、学生取点的个数少(5、6个特殊点),很难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光滑的曲线;二、仍然受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两点间用直线连结,形成折线(图6)教师用电脑演示(如图7)(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工具,直观地展现函数图象,把抽象、复杂的知识变的形象、生动,既节约了课堂有限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在观看教师操作的过程中非常认真,被“奇妙”的图象深深吸引,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练习画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
  3.利用图象,得出性质
  师:请同学们观察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生1:当k>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1:通过观察图象得到的。
  生2:我是从关系式得到,当k>0时x、y同号,所以图象在第一象限;当k<0时x、y异号,所以图象在第三象限;
  师:说得太好了,谁还能再说说?
  生3: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上面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生:对(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师:真的对吗?(教师留了一点时间思考)
  生4:不对,如果x=-1则y=-2;x=1则y=2,y就不是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
  师:这个反例讲的很好,看来在整个坐标系中,y不一定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那怎么讲是正确的?
  生:在第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讲的很准确,还有其他性质吗?
  生: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学生继续讲函数的其他性质,课堂仍然很活跃。
  三、教学反思
  1.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负迁移。孔子說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让学生“乐之”,学习的效果一定会很明显,在本节课中,由于知识的负迁移,致使学生犯了很多错误,学生追寻着这些错误进行充分的探究、跌倒爬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断的得出结论,又不断地被否定,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励探索,笔者相信学生亲身经历的这个探究过程要比教师告诉的直接,得到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印象要深刻得多,以后再见到有关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知识就会想起本节课、想起他犯过的错误。
  2.不断地纠错对学生探究是有效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有恰当的问题引导、提供有趣的教学素材等等,而本节课巧妙的运用了“纠错”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接近正确的得案:而随着探究的深入,得出的结论一次一次的被推翻,学生就越来越想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究竟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就越神秘、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探究是有价值的,教师在学生探究真知之旅上起到了一个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
  3.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真知的形成往往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开手脚,学生的潜力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在很多课堂中,“探究”只是留于形式,浅尝辄止,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目的,而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手实践,参与讨论,如果这节课由教师或个别学生讲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曲线,再来总结出其性质,缺少学生间合作交流,更多的学生是无事可做,不观察、不思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的听我讲、听同学讲,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这样做无疑是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背道而驰。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又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基于此,教师要正确把握好教的技巧和知识的补充、延伸,学生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整合、筛选与积累,师生都要正视教材的导向作用。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
期刊
新课程教学改革时至今日,一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中还难以摆脱原来的思维框架,课堂上仍是只求答案的统一、标准。此外,一些教师则大刀阔斧,大胆出击,大搞文体拓展。一篇课文仅用十几分钟时间解决,接下来更多的时间用来联想、情感体验、个人评价。一堂课下来倒是轰轰烈烈,只是究竟给了学生什么,听者一头雾水。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应引导得法  首先
期刊
笔者发现,学生一坐到电脑前,精神就陡然清爽起来,无论在网上做什么事情,似乎都成了一种享受。笔者也深知,写作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故每天都在思考着怎样增进作文教学实效。网络的普及,为笔者苦苦的思考缓了急。笔者琢磨,利用网络让学生走进作文,让“淮北之枳”变成“淮南之橘”,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笔者形成了“网络助跑五步走”的套路,现作如下分析:
期刊
现阶段的中学生,除了上课迫不得已去学习文言文外,其他时间是很少去读。虽然有极少的一部分学生也喜欢读文言文,但由于缺少氛围,也由于其他各科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了他们读的数量和质量。  针对文言文的这一现象,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应调动所有积极因素,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笔者就近几年文言文教学作了一些有益尝试,请各位大方之家斧正。 
期刊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关于“知识与能力”是这样规定的:“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目前我们徐州地区中考历史的考试形式则明确规定:闭卷,笔试。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对于一些重
期刊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新课改实施以来,情境被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取得了良
期刊
【摘要】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学业、事业、人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新学期伊始,正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好时机,培养英语学习习惯,应从课内,课外以及朗读,书写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英语学习习惯;兴趣;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朗读;开口说英语;参加;规律;书写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而习惯有好坏之分。不良的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
期刊
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因其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在教学中,教师以自身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变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作为教师的我多想让“孩子的心不再是真理的仓库”,那么在以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怎样使预设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经验与生活?怎样把握好教师预设内容与学生生成之间的关系?  案例:在初二物理“蒸发”一节内容只有几行字,内容很少,而且删去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教学内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能否理解学习内容,主要取决于主体能否在新的学习内容与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花很大的時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而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