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设新型音乐课堂的思考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我们民歌中有种写作手法为:起—承—转—合。今天我就想借用这一手法来阐述我对音乐课堂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以此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课堂的结构,把握音乐课堂的脉搏,关注学生的成长。
  一、起:构设引导方向,巧设课堂导入
  说到音乐课堂的开始,我认为要把握好一堂音乐课的脉搏首要关注的是课堂的切入点,即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消化。
  现行音乐教材,都是以某一主题为单元,一个单元里有欣赏、唱歌、创作等板块,每个版块实际上又单独糅合了许多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仅仅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单元主题的表面,而要更多地注意到教材中的隐形内容,通过挖掘,衍生出更为深刻的主题,同时结合实际,为整个音乐课堂架构一种全新的引导方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授课头开的好,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常常会采用情境导入、实例导入、应“需”导入等方法来进行导入。有时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为重,灵活运用。
  二、承:巧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起”之后是 波澜起伏的“承”,即课堂中的展开与深入环节。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初步审美体验与音乐感悟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发展性思维、勇于音乐实践、尝试音乐创作的兴趣。
  例如在一节《走进京剧》的公开课中,我没有在远离学生生活的戏曲知识上多花工夫,而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戏曲的四大表现形式(唱、念、做、打)上,学生报上的一个名字,在老师嘴里就成了拿腔拿调的“大鹏,来——来——来——”,“念”这一概念在学生的一片惊喜中马上就解决了。从整堂课来看,教师没有过多的说教,只是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的新视角,引导和启发他们去探索。虽说我们这些苏北农村的孩子,既没有听觉的优势,也没有视觉的熏陶,但随着老师不露痕迹的步步深入,学生模仿的“拔门栓—开门”、“关门—插门栓”的那种投入,“骑马行船”花拳绣腿地展示,可以说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作为一个好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的结合。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一节音乐课《西洋乐话》,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课间音乐:《我不想长大》,并引导学生边击掌边跟着演唱,气氛活跃
  师:从大家刚才的反应可以知道大家很喜欢这首歌曲,对吗?那这首歌曲来自哪里呢?
  生:台湾。
  师:知道这首歌曲的音乐素材来自哪里吗?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正确答案)
  师:神童莫扎特知道吗?这主題来自莫扎特的原作《第四十交响曲》
  生:(表情很好奇)
  师:这首歌曲由台湾作曲家左安安创作,具有“流行 + 摇滚 + 古典”混血的全新曲风。左安安采用了莫扎特知名的第 40 号交响曲中最为人熟知的主题作为副歌的旋律,充满浓浓的古典味。接下来我们来听听莫扎特的原作《第四十交响曲》。
  这位老师借用通俗歌曲《我不想长大》搭建了走入莫扎特作品的阶梯。
  三、转:有效利用拓展,发掘学生潜力
  一首民歌从“起”到“承”之后就会出现一些新的色彩,这就是“转”(即拓展环节),一堂好课亦然,在有了生动的导入和有深度地展开以后,师生通过深层次的交流,思维得到充分展开,学生就有了更多发散型思维创造力的展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把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享受到音乐的美感。并且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活动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训练的重要途径。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和创造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才能获得,潜能才能得以挖掘和发展。
  例如,针对“流行潮”我曾上过一堂《Rap》音乐的公开课,我从学生熟悉的周杰伦的《双截棍》入手,剖析流行音乐的流行元素,追溯欧美流行音乐的源头,再把重点落在Rap音乐特点、发展和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上,当学生对Rap音乐的特色通过演唱《高兴就好》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实践创造了,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创造的成果真的是超乎教师的想象。
  四、合:注重课后延伸,激励学生成长
  “合”即一堂课的结尾。一堂好课犹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越是接近尾声,越不要急于打上句号,简单的一句点拨,寥寥数语的概括都会给人余音不绝、意犹未尽的效果,同时也将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奋剂。
  例如,我在讲《银屏之歌》一课时,在学生基本掌握影视音乐的基本作用以后,我在结束课前又让学生欣赏一段肯德基的广告视频,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说说音乐的主题,于是学生七嘴八舌,直到把内容延伸到课后,对下节课要讲的广告音乐做了铺垫。
  总之,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只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预设和生成的灵动课堂,以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从而从根本上保证音乐课堂的魅力,给学生带去真正的自由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学业、事业、人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新学期伊始,正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好时机,培养英语学习习惯,应从课内,课外以及朗读,书写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英语学习习惯;兴趣;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朗读;开口说英语;参加;规律;书写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而习惯有好坏之分。不良的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
期刊
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因其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在教学中,教师以自身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变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作为教师的我多想让“孩子的心不再是真理的仓库”,那么在以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怎样使预设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经验与生活?怎样把握好教师预设内容与学生生成之间的关系?  案例:在初二物理“蒸发”一节内容只有几行字,内容很少,而且删去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教学内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能否理解学习内容,主要取决于主体能否在新的学习内容与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花很大的時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而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普遍认为,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想到如何避免学生在这方面犯错误,从而千方百计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强调,但事实证明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力气,但学生的错误仍是“屡禁不止”,很是头痛,然而,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恰当的用学生的这种负迁移,非但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学生还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下
期刊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
期刊
作为一名在农村初级中学工作多年的生物教师,以前老埋怨自己投错胎了!笔者所在学校没有城里学校三星级高中生物实验仪器多。生物在初中阶段又因中考政策人为定义为“小学科”,学校领导不像物理、化学学科那样重视。生物教学仪器,特别是农村初中投入不足或开发现有资源不够,已经严重影响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认为,实际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农村学校如果能利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或土法上马,完全可以弥补
期刊
磨,就是锤炼、琢磨。“磨题”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解题锤炼、琢磨,反复推敲、拓展延伸,努力形成解题技能和解题方法规律的教学策略。“磨题”是提升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讲究“磨题”,这不仅对于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还能指导学生熟练地解答各种相关本学科习题并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能。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期刊
新的教育发展形势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创造相应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我校从2007年开始探索实施“分切块,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省、市、县教育学会专家的评审下成功结题。作为中学政治老师,近年来本人也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利用“分切块,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认为思想品德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业的设计要面向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面向心灵放飞梦想;面向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面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实践能力,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  【关键词】品德;作业;改革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思想品德的三维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