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采取“眉批、竖批、尾批”的方法。这种方法沿用了几代人,也有其可取的一面。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弊端有:费时、费力、费神,且效果不佳。老师往往花费很多心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评语不屑一顾;有些老师由于眼高,下的评语学生根本看不懂;老师是评价主体,学生是旁观者,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指标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较为切合实际,现阐述于下,以求同行指正。
1 认识趋同式评价
它是指教师的认识水平必须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趋向同一层次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些现象:①老师常常发出“学生作文素质太差”、“学生脑袋太笨等怨言”。②不难发现类似的评语:“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作了极好的铺垫”。现象①中,老师从反面批评学生,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现象②中,老师虽然从正面鼓励学生,但由于评语有些拔高,如“伏笔”、“铺垫”,学生根本看不懂。看了这些评语,倒觉得有点文学鉴赏的味道。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爱迪生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科技活动课,同学们都拿出自己的手工作品展出,当老师拿着爱迪生做的玩具时,说“还有比这做得更差的玩具吗?”爱迪生马上站起来回答:“有,我第一次做的玩具就比这个差,这个玩具比第一个强多了!”在老师的批评下,爱迪生据理力争。他认为展出的玩具是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成的,它能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可是对于老师来说认为是最差的。师说最差,生说最好。两种说法不可能都对,要么师对,要么生对。究竟谁对谁错?我们通过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原来是二者在认识层次上存在着差异。处于教师的认识层次上,他认为是最差的,从表面上来看,师是对的;处于生的认识层次上来看,他认为是最好的,生也是对的。以上两个现象中,有个共同点,就是老师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认识事物的,因此他们都是以老师的认识水平这把“尺子”来评价学生作文的,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师生在认识层次上存在着差异。
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用成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世界是灰色的。因此,笔者主张,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的认识水平必须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趋向同一层次上。否则,老师就永远发现不了学生闪光的杰作。这一点是评价学生作文的根本方法。
2 静动结合式评价
静动结合式评价是指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就是以“目标量化”为依据,用分数的形式将作文成绩直观地反映出来。静态评价虽然可以直观地看出作文成绩的好坏,但是,它看不出学生的作文动态。比如,这篇作文有哪些闪光点,有哪些严重不足;某生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张用下评语的形式将作文动态反映出来,以弥补静态评价的不足,使评价机制更趋于完善。需要提醒的是评语必须言简意明,切忌高谈阔论。
3 全员参与式评价
据了解,现在还有一些学校领导要求语文教师对作文必须全批全改。如果不这样,就说明老师对工作不负责任。有的语文老师认为,放手让学生评改作文,学生怎么评得好?不可否认,这些主观意识是好的,可是,持这些观点的人,把学生排斥在作文评价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外,学生成了局外人,这怎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主张,作文评价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应该全员参与。其具体做法是:①老师轮流评改(切忌只改好的,不改差的),评改之后,要写出评改后记。这种评改,就可以解决“费时费力费神,且效果不佳”的矛盾。②学生互评。通过互评,既培养了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③分组评改。这种评改,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方法。④作文评讲。无论采用上面哪种方法评改,最后都要进行作文评讲。通过作文评讲,老师把写得好的作文在全班宣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作文评讲,老师把本次作文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评析,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作文评讲工作量大、难度高,有些老师忽略了这一过程,这是作文教学之大忌,学生辛辛苦苦地作文后,都想听听老师对自己作文给予公正地评价,如果忽略了这一过程,就会使学生大失望。
1 认识趋同式评价
它是指教师的认识水平必须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趋向同一层次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些现象:①老师常常发出“学生作文素质太差”、“学生脑袋太笨等怨言”。②不难发现类似的评语:“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作了极好的铺垫”。现象①中,老师从反面批评学生,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现象②中,老师虽然从正面鼓励学生,但由于评语有些拔高,如“伏笔”、“铺垫”,学生根本看不懂。看了这些评语,倒觉得有点文学鉴赏的味道。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爱迪生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科技活动课,同学们都拿出自己的手工作品展出,当老师拿着爱迪生做的玩具时,说“还有比这做得更差的玩具吗?”爱迪生马上站起来回答:“有,我第一次做的玩具就比这个差,这个玩具比第一个强多了!”在老师的批评下,爱迪生据理力争。他认为展出的玩具是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成的,它能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可是对于老师来说认为是最差的。师说最差,生说最好。两种说法不可能都对,要么师对,要么生对。究竟谁对谁错?我们通过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原来是二者在认识层次上存在着差异。处于教师的认识层次上,他认为是最差的,从表面上来看,师是对的;处于生的认识层次上来看,他认为是最好的,生也是对的。以上两个现象中,有个共同点,就是老师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认识事物的,因此他们都是以老师的认识水平这把“尺子”来评价学生作文的,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师生在认识层次上存在着差异。
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用成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世界是灰色的。因此,笔者主张,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的认识水平必须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趋向同一层次上。否则,老师就永远发现不了学生闪光的杰作。这一点是评价学生作文的根本方法。
2 静动结合式评价
静动结合式评价是指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就是以“目标量化”为依据,用分数的形式将作文成绩直观地反映出来。静态评价虽然可以直观地看出作文成绩的好坏,但是,它看不出学生的作文动态。比如,这篇作文有哪些闪光点,有哪些严重不足;某生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张用下评语的形式将作文动态反映出来,以弥补静态评价的不足,使评价机制更趋于完善。需要提醒的是评语必须言简意明,切忌高谈阔论。
3 全员参与式评价
据了解,现在还有一些学校领导要求语文教师对作文必须全批全改。如果不这样,就说明老师对工作不负责任。有的语文老师认为,放手让学生评改作文,学生怎么评得好?不可否认,这些主观意识是好的,可是,持这些观点的人,把学生排斥在作文评价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外,学生成了局外人,这怎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主张,作文评价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应该全员参与。其具体做法是:①老师轮流评改(切忌只改好的,不改差的),评改之后,要写出评改后记。这种评改,就可以解决“费时费力费神,且效果不佳”的矛盾。②学生互评。通过互评,既培养了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③分组评改。这种评改,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方法。④作文评讲。无论采用上面哪种方法评改,最后都要进行作文评讲。通过作文评讲,老师把写得好的作文在全班宣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作文评讲,老师把本次作文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评析,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作文评讲工作量大、难度高,有些老师忽略了这一过程,这是作文教学之大忌,学生辛辛苦苦地作文后,都想听听老师对自己作文给予公正地评价,如果忽略了这一过程,就会使学生大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