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坐落在古城台儿庄的枣庄二中高考成绩跌入谷底,一本上线仅仅三十多人。吴修洪校长受枣庄市教育局委派,来到台儿庄做教育帮扶工作。吴校长到任后,以走进崇高作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抓手,全面开创枣庄二中工作的新局面,师生精神面貌不断提升,高考成绩连年实现跨越式增长,使枣庄二中成为鲁南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教育明珠。
建立于1952年的枣庄二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台儿庄是古兰陵书院的所在地,民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台儿庄区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柯岩文学馆等相继建成;台儿庄还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名扬海内外,但是作为台儿庄教育事业龙头老大的枣庄二中却一度拖了后腿。以2013年为例,当年一千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入一本仅有三十多人。原因何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新任校长吴修洪发现了问题:校风不正,纪律不严,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普遍没有追求,失去了农村孩子的淳朴,攀比穿着打扮,追求时尚享乐;老师因不被社会认可,工作没有激情,人心浮动,得过且过。
症结找到了,怎样才能对症下药,去除二中师生身上的顽疾呢?吴校长和学校班子又陷入了苦苦的思索。
转机出现了,在纪念建校60周年的校友讲坛上,知名校友、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贺茂之将军所作的关于走进崇高的报告引起了吴校长的强烈共鸣。吴校长认为,台儿庄是崇高之地,学校是崇高之所,教师是崇高之职,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崇高之未来!
方向有了,着力点有了,那就马上行动吧!吴校长亲自会同学校德育处,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三入”“四正”教育,从抓学生的日常规范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入”即入校即快、入班即静、入座即学。
“入校即快”主要让学生营造紧张的学习氛围,不拖拉散漫。快,既克服了学生纪律观念不强的弱点,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时间观念;既体现了学校生活的紧张有序,又展现了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入班即静”要求学生进入班级后立刻保持室内安静,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轻言轻语见修养,勿喧勿闹见教养。这种静,既是追求环境的宁静,又是追求内心的平静。用“静”的教育达到修身致远的人生目标。
“入座即学”就是要求学生落座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瞻顾彷徨,不无所事事,而是凝神静气,调节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四正”即正形象、正言行、正交往、正学习。
“正形象”就是统一穿着校服,不佩带饰物,不化妆,保持学生本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用清纯和天然,去流俗之气,立端淑之风,祛除他们衣着时尚化、行为明星化、形象另类化的倾向。
“正言行”就是引导学生说话文明,举止得体,谨言慎谈,不粗野,不霸道。用大度和宽容,去娇蛮之气,立儒雅之风,改变言谈举止不懂礼数、待人接物缺少教养的现象。
“正交往”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交往观,交正直之友,交包容之友,交高尚之友。不交酒肉之友,不交意气之友,不交图谋之友。用志同与道合,去市侩之气,立君子之风,杜绝拉帮结伙,恃强凌弱,交往过密的风气。
“正学习”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学习信心,树立远大理想。不做无益之事,不读无益之书,用刻苦和毅力,去虚空之气,立实干之风,培养习惯,引领成长,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少追求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坐得住、沉下心、肯吃苦、有目标,吴校长又亲自制定方案,在学生中开展“寻根”“寻梦”活动,引导学生追寻农村之根、农民之根,质朴之根、勤奋之根,探寻家庭成长的足迹、祖辈创业的艰辛,自觉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方向,追求梦想。
“三入四正”“寻根寻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逐步洗掉了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校园风气明显好转,学生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沉稳而不乏灵动,踏实而不失朝气。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吴校长对崇高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学校要追求管理的高层次,老师要追求工作的高境界,学生要追求人生的高品位。“走进崇高”不仅是一种理想和信念,也是办学的理念和目标,更是办学的抓手和依托。
在2014年10月,吴校长亲自带着学校制定的活动方案,远赴北京,去征求贺将军的意见,请贺将军给学校干部和全体教师做更深入的交流。同贺将军的多次交流,让他对学校走进崇高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多的想法……
为了提升学校的管理档次,他创造性地确立崇高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让学校成为崇高精神的文化特区。加强校园巡查,落实“走动式”办公,营造崇高育人环境;扎实推进“学查纠”活动,让人人成为走进崇高的表率;推行单元组管理模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加强校园崇高文化建设,点燃师生激情。
学校的发展在教师。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吴校长在长期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提出了教师的培养目标:老师要做学生政治信仰的表率、理想信念的导师、学习生活的伙伴和养成教育的榜样。为此他提出学校每月举行一次“倾心交流,引领成长”活动,三年多来,已有多位优秀老师分享了他们成长足迹、工作心得和人生感悟。老師们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提升了自己师德修养,坚定了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信念和信心。
为了把走进崇高活动引向深入,吴校长提出了评选“崇高教师”的想法,并积极制定标准和评选办法,在2016年教师节,对层层评选出的学校首届崇高教师进行颁奖。在典礼上,吴校长邀请贺将军亲自给获奖的五位教师颁奖,并通过校园广播和宣传栏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走进崇高、践行崇高的积极性。
吴校长不光对学校走进崇高活动整体设计和调度,走进崇高,他走在师生的前列;践行崇高,他做师生的楷模:每天早上六点半,他都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而每天晚上九点半,他又在学校门口目送师生离校。校园巡查,是他规定的必修课;走动式办公,是他精细管理的突破口;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他与教师倾心交流的身影……
学校的发展萦绕在他的心头,师生的冷暖他记在心间。李清华老师家中有三位老人,两位癌症,一位瘫痪,长期卧病在床。吴校长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给他送去安慰,代表学校前去探望,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专家进行医治,并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李老师以解燃眉之急。
学生郭方旗是一个孤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吴校长知道后,就经常和郭方旗谈心,给他鼓励,给他信心,让他做一个坚强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阳光的人。在吴校长的帮助下,小方旗逐步走出生活的阴霾,对学习和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有人把一面锦旗送到学校,说是郭方旗同学拾金不昧。原来,郭方旗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了一个包,里面有现金、证件等物品。因怕耽误上学,他直接把包交到派出所,派出所找到失主后告诉他发生的一切,所以失主直接到学校想见一见小方旗,表示感谢。
郭方旗对失主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吴校长帮助了我,我也应该像他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再说了,学校教育我们要践行崇高,我可不能给学校抹黑呀!”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在吴校长的努力下,枣庄二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比忠诚、比责任、比奉献、比学习、比境界;工作有声有色、业绩可圈可点。学生陶冶了情操、懂得了担当,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提高了能力、成就了梦想。
吴校长在枣庄二中开展走进崇高活动的实践,引来了全国同行的瞩目。2015年8月,在古城台儿庄,召开了走进崇高践行基地全国现场会。在这次会议上,枣庄二中被评为走进崇高示范基地,吴校长被评为走进崇高先锋校长并做典型发言。后来,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还以现场会的主要内容和部分师生的演讲为主,编辑出版了一部专门针对学校的丛书《走进崇高进校园》,与吴校长的系列举措交相辉映,共同在校园推广走进崇高理念,锻铸21世纪青少年高尚的品格和高贵的灵魂。
建立于1952年的枣庄二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台儿庄是古兰陵书院的所在地,民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台儿庄区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柯岩文学馆等相继建成;台儿庄还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名扬海内外,但是作为台儿庄教育事业龙头老大的枣庄二中却一度拖了后腿。以2013年为例,当年一千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入一本仅有三十多人。原因何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新任校长吴修洪发现了问题:校风不正,纪律不严,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普遍没有追求,失去了农村孩子的淳朴,攀比穿着打扮,追求时尚享乐;老师因不被社会认可,工作没有激情,人心浮动,得过且过。
症结找到了,怎样才能对症下药,去除二中师生身上的顽疾呢?吴校长和学校班子又陷入了苦苦的思索。
转机出现了,在纪念建校60周年的校友讲坛上,知名校友、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贺茂之将军所作的关于走进崇高的报告引起了吴校长的强烈共鸣。吴校长认为,台儿庄是崇高之地,学校是崇高之所,教师是崇高之职,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崇高之未来!
方向有了,着力点有了,那就马上行动吧!吴校长亲自会同学校德育处,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三入”“四正”教育,从抓学生的日常规范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入”即入校即快、入班即静、入座即学。
“入校即快”主要让学生营造紧张的学习氛围,不拖拉散漫。快,既克服了学生纪律观念不强的弱点,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时间观念;既体现了学校生活的紧张有序,又展现了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入班即静”要求学生进入班级后立刻保持室内安静,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轻言轻语见修养,勿喧勿闹见教养。这种静,既是追求环境的宁静,又是追求内心的平静。用“静”的教育达到修身致远的人生目标。
“入座即学”就是要求学生落座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瞻顾彷徨,不无所事事,而是凝神静气,调节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四正”即正形象、正言行、正交往、正学习。
“正形象”就是统一穿着校服,不佩带饰物,不化妆,保持学生本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用清纯和天然,去流俗之气,立端淑之风,祛除他们衣着时尚化、行为明星化、形象另类化的倾向。
“正言行”就是引导学生说话文明,举止得体,谨言慎谈,不粗野,不霸道。用大度和宽容,去娇蛮之气,立儒雅之风,改变言谈举止不懂礼数、待人接物缺少教养的现象。
“正交往”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交往观,交正直之友,交包容之友,交高尚之友。不交酒肉之友,不交意气之友,不交图谋之友。用志同与道合,去市侩之气,立君子之风,杜绝拉帮结伙,恃强凌弱,交往过密的风气。
“正学习”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学习信心,树立远大理想。不做无益之事,不读无益之书,用刻苦和毅力,去虚空之气,立实干之风,培养习惯,引领成长,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少追求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坐得住、沉下心、肯吃苦、有目标,吴校长又亲自制定方案,在学生中开展“寻根”“寻梦”活动,引导学生追寻农村之根、农民之根,质朴之根、勤奋之根,探寻家庭成长的足迹、祖辈创业的艰辛,自觉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方向,追求梦想。
“三入四正”“寻根寻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逐步洗掉了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校园风气明显好转,学生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沉稳而不乏灵动,踏实而不失朝气。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吴校长对崇高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学校要追求管理的高层次,老师要追求工作的高境界,学生要追求人生的高品位。“走进崇高”不仅是一种理想和信念,也是办学的理念和目标,更是办学的抓手和依托。
在2014年10月,吴校长亲自带着学校制定的活动方案,远赴北京,去征求贺将军的意见,请贺将军给学校干部和全体教师做更深入的交流。同贺将军的多次交流,让他对学校走进崇高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多的想法……
为了提升学校的管理档次,他创造性地确立崇高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让学校成为崇高精神的文化特区。加强校园巡查,落实“走动式”办公,营造崇高育人环境;扎实推进“学查纠”活动,让人人成为走进崇高的表率;推行单元组管理模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加强校园崇高文化建设,点燃师生激情。
学校的发展在教师。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吴校长在长期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提出了教师的培养目标:老师要做学生政治信仰的表率、理想信念的导师、学习生活的伙伴和养成教育的榜样。为此他提出学校每月举行一次“倾心交流,引领成长”活动,三年多来,已有多位优秀老师分享了他们成长足迹、工作心得和人生感悟。老師们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提升了自己师德修养,坚定了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信念和信心。
为了把走进崇高活动引向深入,吴校长提出了评选“崇高教师”的想法,并积极制定标准和评选办法,在2016年教师节,对层层评选出的学校首届崇高教师进行颁奖。在典礼上,吴校长邀请贺将军亲自给获奖的五位教师颁奖,并通过校园广播和宣传栏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走进崇高、践行崇高的积极性。
吴校长不光对学校走进崇高活动整体设计和调度,走进崇高,他走在师生的前列;践行崇高,他做师生的楷模:每天早上六点半,他都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而每天晚上九点半,他又在学校门口目送师生离校。校园巡查,是他规定的必修课;走动式办公,是他精细管理的突破口;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他与教师倾心交流的身影……
学校的发展萦绕在他的心头,师生的冷暖他记在心间。李清华老师家中有三位老人,两位癌症,一位瘫痪,长期卧病在床。吴校长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给他送去安慰,代表学校前去探望,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专家进行医治,并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李老师以解燃眉之急。
学生郭方旗是一个孤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吴校长知道后,就经常和郭方旗谈心,给他鼓励,给他信心,让他做一个坚强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阳光的人。在吴校长的帮助下,小方旗逐步走出生活的阴霾,对学习和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有人把一面锦旗送到学校,说是郭方旗同学拾金不昧。原来,郭方旗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了一个包,里面有现金、证件等物品。因怕耽误上学,他直接把包交到派出所,派出所找到失主后告诉他发生的一切,所以失主直接到学校想见一见小方旗,表示感谢。
郭方旗对失主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吴校长帮助了我,我也应该像他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再说了,学校教育我们要践行崇高,我可不能给学校抹黑呀!”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在吴校长的努力下,枣庄二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比忠诚、比责任、比奉献、比学习、比境界;工作有声有色、业绩可圈可点。学生陶冶了情操、懂得了担当,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提高了能力、成就了梦想。
吴校长在枣庄二中开展走进崇高活动的实践,引来了全国同行的瞩目。2015年8月,在古城台儿庄,召开了走进崇高践行基地全国现场会。在这次会议上,枣庄二中被评为走进崇高示范基地,吴校长被评为走进崇高先锋校长并做典型发言。后来,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还以现场会的主要内容和部分师生的演讲为主,编辑出版了一部专门针对学校的丛书《走进崇高进校园》,与吴校长的系列举措交相辉映,共同在校园推广走进崇高理念,锻铸21世纪青少年高尚的品格和高贵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