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家田伯平五岁开始玩儿墨,六岁正式开科运笔,屈指算来已半个世纪,练就的书法童子功彰显“松志湛长春,红炉火鉴真”之境界。他早已将各种书体熟稔于心,挥笔落纸生云烟。在一次写茶展览中,他一口气写出两千多个形态迥异的“茶”字,包罗书法世界的所有书体,足显其深厚的功底和技法。
田伯平的作品早已名扬四海,世人皆知。书法界前辈对他的作品多有赞誉,启功先生评价“楷书见真功,行书有个性”,并书赠“中华儿女多奇志”以勉励;刘炳森先生评价“人正心正笔正,虎跃龙腾凤舞”,并书赠“气势磅礴”以赞扬;沈鹏先生评价“自然天成,收放有度”,并为田伯平书法艺术馆题字“田伯平书法”以示祝贺;欧阳中石先生评价“伯平书法以儒雅见长,清新脱俗”,并书赠“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以鼓励。
田伯平与书法,书法与田伯平,早已心笔合一,而这一书一写、一笔一划间展现出的风云变幻,有谁知道其间还蕴藏着大量“字外功”呢?
田伯平的武功
田伯平的武功是与书法同时开始修炼的。他的外祖父田普亭是知名教育家、书法家、少林功夫传人。从六岁开始,田伯平就常常从清晨的睡梦中被外祖父叫醒,到离家不远的天坛公园练习拳脚。外祖父重点教授的是书法,而武术是为书法融入筋骨,通过练武而提高书法的内在支撑,也是为了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天道酬勤,历经长期磨练,田伯平把武术中的式、力、劲和书法中的意、气、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书法中的武术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书中见武,武中见书,文武交融,如今田伯平年过半百,身上的功夫已完全融入到书法之中。其草书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字里行间透出剑拔弩张、棉里藏针的武术元素,作品气势磅礴,观后令人荡气回肠。
田伯平的气功
书画家在挥毫泼墨之时大都会自然不自然地运用到气功理论,而田伯平则是有意为之。他在接触武术和书法的同时,也开始在师父的指导下修练气功。要让气功寓于纸墨,融入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之中绝非一日之功,田伯平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他在挥毫泼墨时注意揣摩如何把“气”注入笔端,融入到一笔一划之中。修练气功时注意怎样让字飘渺入境,幻化为一呼一吸之间,做到气中有书,书中有法,法中有技,技中有功。
业道酬精,人道酬诚。终于在1982年夏日,田伯平以书法作品“气贯长虹”展示了气功与书法的完美结合,在北京市职工书法大赛中摘得桂冠并据此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当时的书法名家一致认为此作品“气韵贯通,浑然天成”,年方24岁的田伯平书风如此老道,不能不说是气功对书法产生的微妙作用。30多年斗转星移,如今的田伯平在书法中运用气功已炉火纯青,出神于气功,入化于书法。说起他的代表作品,当属用行书创作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从挥毫时的手舞足蹈到盖章时的屏气静心,俨然一场气功表演,挥毫泼墨的过程演绎着流动与静谧的幻化,气息与技法的升华。
田伯平的艺功
或许是承袭了会拉二胡的父亲的基因,田伯平有着一身的艺术细胞,自小喜欢吹拉弹唱,十来岁时就会吹奏好几首笛子独奏曲。他曾拜东方歌舞团的笛子演奏家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小提琴演奏家为师,后又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深造,对其他艺术形式和各类器乐也广有涉猎:相声、小品、朗诵、主持像模像样,口琴、笛子、葫芦丝拿起就吹,钢琴、提琴、萨克斯随手就来,对各类音乐理论也融会贯通。凭着孜孜以求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的执着,田伯平的艺术功底日臻扎实,这增强了他书法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纵观其作品,每一字、每一行、每一篇无不透着乐感,流动着旋律。
田伯平的文功
书法是一种文化,创作书法作品的人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好的书法作品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做书法人,先做文化人”,这是外祖父对田伯平的一贯要求。在他牙牙学语时,外祖父就开始教授他各类中华文化常识。田伯平就这样舞着笔墨,唱着诗词,闻着书香一路成长起来。凭着聪颖的天资,执着的历练,再加上二十多年记者生涯打下的扎实的文化功底,造就了他“书能挥毫写春秋,文可走笔著华章”的大家风范。
也许是出于职业习惯,田伯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从仓颉造字到现代的文化繁荣,从陶片出土到今天的艺术纷呈,他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也正是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滋养,造就了田伯平大儒大雅的书法大家风范,成为社会瞩目的文化名流。除了在书法界身兼数职外,他还兼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被中华诗词协会、中国楹联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北京朗诵研究会等多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他撰写的各类文章获得了不少奖项,所作的大量诗词歌赋也引领着时代风尚,如精心创作的《让您的“字”成为艺术》《欣赏音乐说书法》《王羲之与他的“兰亭序”》等,都是珠玑玉润的上乘佳作。还有他最为放怀畅意,颇具浪漫主义诗人的诗词《梦中的故乡》《笔墨之恋》《雨中的丰碑》《永远的清明》《傍晚,我走近布里斯班河》等,实乃天心流露,真情弥漫。他还出版了《田伯平论书法文集》《田伯平书法楹联集》《田伯平散文诗歌集》等多部书籍。最令人叫绝的当属现场作诗对联,不管什么人、什么行业,只要说出姓名和所从事的工作,他分分钟便可完成一副对仗工整的藏头对联。
记得一位外国大文豪曾说:“对世界的一切事物我都不感到陌生。”正是因为对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深感兴趣,田伯平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将所学所悟汇流成海,聚沙成塔,成为了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在文化艺术领域不断地建功立业,不断地追求更高,不断地超越梦想。如今,田伯平已到知天命的年纪,但他依然追梦不断,勤学不辍,并自勉道:“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会在求学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活到老,学到老,为社会服务到老。”
田伯平的作品早已名扬四海,世人皆知。书法界前辈对他的作品多有赞誉,启功先生评价“楷书见真功,行书有个性”,并书赠“中华儿女多奇志”以勉励;刘炳森先生评价“人正心正笔正,虎跃龙腾凤舞”,并书赠“气势磅礴”以赞扬;沈鹏先生评价“自然天成,收放有度”,并为田伯平书法艺术馆题字“田伯平书法”以示祝贺;欧阳中石先生评价“伯平书法以儒雅见长,清新脱俗”,并书赠“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以鼓励。
田伯平与书法,书法与田伯平,早已心笔合一,而这一书一写、一笔一划间展现出的风云变幻,有谁知道其间还蕴藏着大量“字外功”呢?
田伯平的武功
田伯平的武功是与书法同时开始修炼的。他的外祖父田普亭是知名教育家、书法家、少林功夫传人。从六岁开始,田伯平就常常从清晨的睡梦中被外祖父叫醒,到离家不远的天坛公园练习拳脚。外祖父重点教授的是书法,而武术是为书法融入筋骨,通过练武而提高书法的内在支撑,也是为了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天道酬勤,历经长期磨练,田伯平把武术中的式、力、劲和书法中的意、气、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书法中的武术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书中见武,武中见书,文武交融,如今田伯平年过半百,身上的功夫已完全融入到书法之中。其草书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字里行间透出剑拔弩张、棉里藏针的武术元素,作品气势磅礴,观后令人荡气回肠。
田伯平的气功
书画家在挥毫泼墨之时大都会自然不自然地运用到气功理论,而田伯平则是有意为之。他在接触武术和书法的同时,也开始在师父的指导下修练气功。要让气功寓于纸墨,融入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之中绝非一日之功,田伯平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他在挥毫泼墨时注意揣摩如何把“气”注入笔端,融入到一笔一划之中。修练气功时注意怎样让字飘渺入境,幻化为一呼一吸之间,做到气中有书,书中有法,法中有技,技中有功。
业道酬精,人道酬诚。终于在1982年夏日,田伯平以书法作品“气贯长虹”展示了气功与书法的完美结合,在北京市职工书法大赛中摘得桂冠并据此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当时的书法名家一致认为此作品“气韵贯通,浑然天成”,年方24岁的田伯平书风如此老道,不能不说是气功对书法产生的微妙作用。30多年斗转星移,如今的田伯平在书法中运用气功已炉火纯青,出神于气功,入化于书法。说起他的代表作品,当属用行书创作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从挥毫时的手舞足蹈到盖章时的屏气静心,俨然一场气功表演,挥毫泼墨的过程演绎着流动与静谧的幻化,气息与技法的升华。
田伯平的艺功
或许是承袭了会拉二胡的父亲的基因,田伯平有着一身的艺术细胞,自小喜欢吹拉弹唱,十来岁时就会吹奏好几首笛子独奏曲。他曾拜东方歌舞团的笛子演奏家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小提琴演奏家为师,后又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深造,对其他艺术形式和各类器乐也广有涉猎:相声、小品、朗诵、主持像模像样,口琴、笛子、葫芦丝拿起就吹,钢琴、提琴、萨克斯随手就来,对各类音乐理论也融会贯通。凭着孜孜以求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的执着,田伯平的艺术功底日臻扎实,这增强了他书法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纵观其作品,每一字、每一行、每一篇无不透着乐感,流动着旋律。
田伯平的文功
书法是一种文化,创作书法作品的人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好的书法作品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做书法人,先做文化人”,这是外祖父对田伯平的一贯要求。在他牙牙学语时,外祖父就开始教授他各类中华文化常识。田伯平就这样舞着笔墨,唱着诗词,闻着书香一路成长起来。凭着聪颖的天资,执着的历练,再加上二十多年记者生涯打下的扎实的文化功底,造就了他“书能挥毫写春秋,文可走笔著华章”的大家风范。
也许是出于职业习惯,田伯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从仓颉造字到现代的文化繁荣,从陶片出土到今天的艺术纷呈,他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也正是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滋养,造就了田伯平大儒大雅的书法大家风范,成为社会瞩目的文化名流。除了在书法界身兼数职外,他还兼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被中华诗词协会、中国楹联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北京朗诵研究会等多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他撰写的各类文章获得了不少奖项,所作的大量诗词歌赋也引领着时代风尚,如精心创作的《让您的“字”成为艺术》《欣赏音乐说书法》《王羲之与他的“兰亭序”》等,都是珠玑玉润的上乘佳作。还有他最为放怀畅意,颇具浪漫主义诗人的诗词《梦中的故乡》《笔墨之恋》《雨中的丰碑》《永远的清明》《傍晚,我走近布里斯班河》等,实乃天心流露,真情弥漫。他还出版了《田伯平论书法文集》《田伯平书法楹联集》《田伯平散文诗歌集》等多部书籍。最令人叫绝的当属现场作诗对联,不管什么人、什么行业,只要说出姓名和所从事的工作,他分分钟便可完成一副对仗工整的藏头对联。
记得一位外国大文豪曾说:“对世界的一切事物我都不感到陌生。”正是因为对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深感兴趣,田伯平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将所学所悟汇流成海,聚沙成塔,成为了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在文化艺术领域不断地建功立业,不断地追求更高,不断地超越梦想。如今,田伯平已到知天命的年纪,但他依然追梦不断,勤学不辍,并自勉道:“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会在求学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活到老,学到老,为社会服务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