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不同的题型与不同的日常生活环境,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综合 运用多元智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①在数学题的分析、应用及编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品味数学的魅力。②注重情趣教学,品味数学魅力,提高课堂效率。③在教学猜测、验证、辩论中打开智能之锁。数学教学中,仔细观察和发现儿童的强项,加以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他们自觉品味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情趣教学 情境
Us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aste charm of mathematics
【Abstract】 Using different questions with different daily life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integrated us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he cre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contexts:①in the analysis of mathematical problems, applications, and for the title of the course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taste of the charm of math.② fun-oriented teaching, taste the charm of mathematic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③speculation in teaching, validation, intelligent debate on the lock to open. Mathematics teaching,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found that the strengths of children, to be serious and persistent guidance, to enable them to consciously taste the charm of mathematics,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full range of intelligence.
【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 Delight teaching Situation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以学例题、做练习题为两大体系,“训练智能”的培养强化到极至。其实,数学教学中,“分析、判断、猜测、推理”能力的养成,本身就包含着“多元智能”的综合活动。如在学生自拟题训练中,对题内涵的领悟理解不仅需要数学思想,还要具备语言智能、空间想象力、内省能力等。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让每个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就不能只是围绕例题做文章,还应“另辟新径”,利用不同的题型与不同的日常生活环境,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多元智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1 在数学题的分析、应用及编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品味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分析应用题,字斟句酌,学生找到题里隐藏的“秘语”,拓展延伸。如“圆的周长的一半”和“圆的一半的周长”,由于语序的差别,导致了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并积极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鼓励学生用睿智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编题并整理成各种形式的题型,进行展示、讲评,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从而,让学生品味一题多解、一字之差、一问之别所带来的变化无穷的魅力,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2 注重情趣教学,品味数学魅力,提高课堂效率
把每个数学问题都情趣化。把例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趣事、趣题,使学生乐学、乐探究,使问题与学生接近了,学生感觉解决的是自己的事情,热情特别高,理解特别快,记忆也特别深刻。
2.1 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可用小故事形式加以强调。如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掌握运算顺序是重点,为了使学生记牢,改编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一起过独木桥,开始时,它们谁也不相让,打来打去,结果乘法、除法战胜了加法、减法。后来,加法、减法扛来了两把大刀(括号),这时,乘法、除法先让带大刀的加、减法先走,而加法、减法也商量看谁在前头谁先走。当老师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完,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也把运算顺序掌握了。
再如讲绝对值这一课时,掌握正、负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这一概念时,运用了以下比喻:“学习积极的学生好比是正数、不积极的学生好比是负数,用绝对值符号‘’表示老师的办公室。学习积极的和不积极的学生走进老师的办公室,再出来时都变成了积极的学生”。用故事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同时渗透了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时时听到孩子们欢心的笑声,他们再也感觉不到数学的枯燥无味,反而更喜爱数学了。
2.2 用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教学,使问题简单化,从而解疑释难。低年级学生往往在做题时因不理解题意,而出现错题现象。如:有两袋大米,第一袋有30千克,第二袋有70千克,从第二袋中取出多少千克大米给第一袋,两袋大米才一样多?结果大多数学生算成了:70-30=40(千克)我没有急于做出判断,而是与学生一起表演了一个小故事:小红有12块糖,弟弟有4块糖,弟弟不高兴,让妈妈(师扮)来处理这件事情。妈妈说:“应把小红比弟弟多出来的糖拿出来!”再把多出来的应该怎样呢?让学生思考,学生兴趣极高,纷纷提议应“平均分”。通过演示,学生茅塞顿开,立刻刷刷刷地做了出来并进行了检验,再解前面的题,就很容易做出来了。这样,不仅轻松地解决了难题,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2.3 让情趣教学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重点难点。数学成绩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问题,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2.3.1 对应用题中的一些句子进行扩写、缩写、改写。有时需要扩写,如“小兰比小红多了1/4”这个条件,学生只要能扩写成“小兰比小红多了小红的1/4”,就很容易列出“小兰=小红+小红×1/4”的关系式。有时需要缩写,把一些题中较烦琐的条件缩写成较精炼的句子,使学生在做题中不受多余条件的干扰,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有时还需要改写,经常让学生进行转化方法的训练,如条件“小红和小兰个数的比是3:4”,学生可转化成“小红是小兰的3/4,小兰是小红的4/3,小红是两人之和的3/7,小兰是两人之和的4/7”,锻炼学生做题的灵活性。
2.3.2 把一些类型的应用题进行“剧情”分析,分析出哪是连续剧哪是系列剧,从而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条件和问题环环相扣,每一个条件承接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得出最后的问题,我和学生称为“连续剧式”,而有的题中包含多个问题,各个问题及条件相对独立,这样我们称为“系列剧式”。进行剧情分析,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而且体现了数学一题多解的特点,还拓展了题的深度和广度。让情趣为课堂添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还经常利用身边的事情编题,数学真得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3 在教学猜测、验证、辩论中打开智能之锁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数学教学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其实,数学教学是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呢?不同的数学题型有不同的数学设计。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二是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深挖教材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分析比较后,总结出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中应具备的条件,学生并能从中自出一些判断题,其中,一名同学出了一个判断题“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由于学生已懂得除数具备的条件,因此,大多数同学都判断出是错误的,只有两个同学亮出了“正确”的判断牌,这时,让两方同学选一名代表,进行辩论,当判断正确的一方说出了“因为任何数包括零,零不能做除数”时,亮“正确”牌的一方恍然大悟,心服口服。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的特别牢固。在验证了学生的猜测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自己编一些题目,其中有一名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验证35÷2=15……5是不是正确,结果有的学生利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一关系验证后得出结论,以上算式是正确的,而另一部分同学的意见是以上算式是错误的。这时,老师让两组通过辩论,从而正确得出了除数跟余数的关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使学生对知识要点记忆地特别深刻。
传统的智能理论关注的是:“你的智商有多高?”“你的考试成绩是多少?”等简单的量化概念,而多元智能理论却认为:“你具备的类型有多少种?”“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成绩?”等立体的实效概念,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力求打破传统的教育观,仔细观察和发现儿童的强项,加以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他们自觉品味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情趣教学 情境
Us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aste charm of mathematics
【Abstract】 Using different questions with different daily life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integrated us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he cre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contexts:①in the analysis of mathematical problems, applications, and for the title of the course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taste of the charm of math.② fun-oriented teaching, taste the charm of mathematic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③speculation in teaching, validation, intelligent debate on the lock to open. Mathematics teaching,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found that the strengths of children, to be serious and persistent guidance, to enable them to consciously taste the charm of mathematics,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full range of intelligence.
【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 Delight teaching Situation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以学例题、做练习题为两大体系,“训练智能”的培养强化到极至。其实,数学教学中,“分析、判断、猜测、推理”能力的养成,本身就包含着“多元智能”的综合活动。如在学生自拟题训练中,对题内涵的领悟理解不仅需要数学思想,还要具备语言智能、空间想象力、内省能力等。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让每个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就不能只是围绕例题做文章,还应“另辟新径”,利用不同的题型与不同的日常生活环境,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多元智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1 在数学题的分析、应用及编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品味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分析应用题,字斟句酌,学生找到题里隐藏的“秘语”,拓展延伸。如“圆的周长的一半”和“圆的一半的周长”,由于语序的差别,导致了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并积极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鼓励学生用睿智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编题并整理成各种形式的题型,进行展示、讲评,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从而,让学生品味一题多解、一字之差、一问之别所带来的变化无穷的魅力,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2 注重情趣教学,品味数学魅力,提高课堂效率
把每个数学问题都情趣化。把例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趣事、趣题,使学生乐学、乐探究,使问题与学生接近了,学生感觉解决的是自己的事情,热情特别高,理解特别快,记忆也特别深刻。
2.1 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可用小故事形式加以强调。如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掌握运算顺序是重点,为了使学生记牢,改编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一起过独木桥,开始时,它们谁也不相让,打来打去,结果乘法、除法战胜了加法、减法。后来,加法、减法扛来了两把大刀(括号),这时,乘法、除法先让带大刀的加、减法先走,而加法、减法也商量看谁在前头谁先走。当老师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完,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也把运算顺序掌握了。
再如讲绝对值这一课时,掌握正、负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这一概念时,运用了以下比喻:“学习积极的学生好比是正数、不积极的学生好比是负数,用绝对值符号‘’表示老师的办公室。学习积极的和不积极的学生走进老师的办公室,再出来时都变成了积极的学生”。用故事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同时渗透了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时时听到孩子们欢心的笑声,他们再也感觉不到数学的枯燥无味,反而更喜爱数学了。
2.2 用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教学,使问题简单化,从而解疑释难。低年级学生往往在做题时因不理解题意,而出现错题现象。如:有两袋大米,第一袋有30千克,第二袋有70千克,从第二袋中取出多少千克大米给第一袋,两袋大米才一样多?结果大多数学生算成了:70-30=40(千克)我没有急于做出判断,而是与学生一起表演了一个小故事:小红有12块糖,弟弟有4块糖,弟弟不高兴,让妈妈(师扮)来处理这件事情。妈妈说:“应把小红比弟弟多出来的糖拿出来!”再把多出来的应该怎样呢?让学生思考,学生兴趣极高,纷纷提议应“平均分”。通过演示,学生茅塞顿开,立刻刷刷刷地做了出来并进行了检验,再解前面的题,就很容易做出来了。这样,不仅轻松地解决了难题,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2.3 让情趣教学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重点难点。数学成绩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问题,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2.3.1 对应用题中的一些句子进行扩写、缩写、改写。有时需要扩写,如“小兰比小红多了1/4”这个条件,学生只要能扩写成“小兰比小红多了小红的1/4”,就很容易列出“小兰=小红+小红×1/4”的关系式。有时需要缩写,把一些题中较烦琐的条件缩写成较精炼的句子,使学生在做题中不受多余条件的干扰,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有时还需要改写,经常让学生进行转化方法的训练,如条件“小红和小兰个数的比是3:4”,学生可转化成“小红是小兰的3/4,小兰是小红的4/3,小红是两人之和的3/7,小兰是两人之和的4/7”,锻炼学生做题的灵活性。
2.3.2 把一些类型的应用题进行“剧情”分析,分析出哪是连续剧哪是系列剧,从而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条件和问题环环相扣,每一个条件承接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得出最后的问题,我和学生称为“连续剧式”,而有的题中包含多个问题,各个问题及条件相对独立,这样我们称为“系列剧式”。进行剧情分析,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而且体现了数学一题多解的特点,还拓展了题的深度和广度。让情趣为课堂添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还经常利用身边的事情编题,数学真得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3 在教学猜测、验证、辩论中打开智能之锁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数学教学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其实,数学教学是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呢?不同的数学题型有不同的数学设计。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二是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深挖教材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分析比较后,总结出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中应具备的条件,学生并能从中自出一些判断题,其中,一名同学出了一个判断题“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由于学生已懂得除数具备的条件,因此,大多数同学都判断出是错误的,只有两个同学亮出了“正确”的判断牌,这时,让两方同学选一名代表,进行辩论,当判断正确的一方说出了“因为任何数包括零,零不能做除数”时,亮“正确”牌的一方恍然大悟,心服口服。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的特别牢固。在验证了学生的猜测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自己编一些题目,其中有一名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验证35÷2=15……5是不是正确,结果有的学生利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一关系验证后得出结论,以上算式是正确的,而另一部分同学的意见是以上算式是错误的。这时,老师让两组通过辩论,从而正确得出了除数跟余数的关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使学生对知识要点记忆地特别深刻。
传统的智能理论关注的是:“你的智商有多高?”“你的考试成绩是多少?”等简单的量化概念,而多元智能理论却认为:“你具备的类型有多少种?”“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成绩?”等立体的实效概念,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力求打破传统的教育观,仔细观察和发现儿童的强项,加以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他们自觉品味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