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人类表达思维的一种逻辑推理形式,小学数学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思维;提高;方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加强数学教育,培养数学思维,是发展智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适时地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增加数学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思维,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老师的主导作用,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处于支配地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老师是知识、理论、技能的传授者和智能开发者,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刚开始发育和成长的阶段,特别是在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方面还不成熟,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并且为每一堂课都设定具体的目标,循序渐近,引导学生逐渐培养数学思维;其次要做好课程的进度安排,根据学期的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将全部课程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把握好整体进度;第三要创新教学内容,课本是一个学习理论的工具,而在讲课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数学与我们的现实联系起来;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应该“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和能力。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位小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且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兴趣的支配,小学生对于数学有很多的好奇和兴趣,同时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有着很大的优势,学生一旦有兴趣,就会自发的学习和钻研,因此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将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展有特色的兴趣教学,激发学业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心算是训练学生算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那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出“4(?)(?)=12”这道题,第一空是运算法则,第二空是要填的数,然后让学生抢答来完善算式,那么所有的学生就会努力地开动脑筋,全面调动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得到答案,有的会填“*”和“3”,有的会填“+”和“8”。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老師继续深入讲解计算每道题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有兴趣听课,并且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心算,并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心算的方法,再努力学习和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没有任何的束缚,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创造想象的奇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而创设情景,有利于将学生的单向思维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方面创设情景,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四年级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女生比男生少8人,问四年级男生人数为多少?同学们运用列未知数解方程可以很快地解答出来男生人数为20人。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这道题已经结束,然而在数学情景里,这道题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有的同学在解题过程中会设男生人数为X,最后解出来女生人数为“X=20(人)”,所以女生人数为“20-8=12(人)”,而五年级总人数为“20+12=36(人)”,那么女生是男生的3/5,则男生就是女生的5/3倍,如此一来,这道题里面几乎所有的数量关系都已经被清晰地列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而遇到类似的题目,无论如何改变,都会很轻易地解答。
四、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做到“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既取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锻炼数学思维,在实践中提高数学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设计具有实效性、趣味性、多样性且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挑战性的练习,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比如:小王以1米/秒的速度从家里走到学校,比以2米/秒的速度从学校跑到家里多花10分钟,问小王家距离学校多少米?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里面需要涉及到单位的换算、未知数等,当学生将结果算出来后,可以两地距离为1000米,小王走要用25分钟,跑要用15分钟,然而我们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将题目进行改变:由于小王出门较晚,先走路程的1/5,然后跑步去学校,问一共花多少时间?虽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它却与学生们的生活相近,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迟到,于是他们非常有兴趣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将生活随时编成题目,又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魅力,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G].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2]赵蕊.训练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雷寿元,周家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3).
[4]杨军.浅谈培养低年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1(05).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思维;提高;方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加强数学教育,培养数学思维,是发展智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适时地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增加数学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思维,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老师的主导作用,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处于支配地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老师是知识、理论、技能的传授者和智能开发者,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刚开始发育和成长的阶段,特别是在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方面还不成熟,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并且为每一堂课都设定具体的目标,循序渐近,引导学生逐渐培养数学思维;其次要做好课程的进度安排,根据学期的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将全部课程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把握好整体进度;第三要创新教学内容,课本是一个学习理论的工具,而在讲课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数学与我们的现实联系起来;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应该“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和能力。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位小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且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兴趣的支配,小学生对于数学有很多的好奇和兴趣,同时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有着很大的优势,学生一旦有兴趣,就会自发的学习和钻研,因此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将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展有特色的兴趣教学,激发学业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心算是训练学生算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那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出“4(?)(?)=12”这道题,第一空是运算法则,第二空是要填的数,然后让学生抢答来完善算式,那么所有的学生就会努力地开动脑筋,全面调动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得到答案,有的会填“*”和“3”,有的会填“+”和“8”。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老師继续深入讲解计算每道题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有兴趣听课,并且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心算,并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心算的方法,再努力学习和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没有任何的束缚,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创造想象的奇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而创设情景,有利于将学生的单向思维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方面创设情景,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四年级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女生比男生少8人,问四年级男生人数为多少?同学们运用列未知数解方程可以很快地解答出来男生人数为20人。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这道题已经结束,然而在数学情景里,这道题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有的同学在解题过程中会设男生人数为X,最后解出来女生人数为“X=20(人)”,所以女生人数为“20-8=12(人)”,而五年级总人数为“20+12=36(人)”,那么女生是男生的3/5,则男生就是女生的5/3倍,如此一来,这道题里面几乎所有的数量关系都已经被清晰地列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而遇到类似的题目,无论如何改变,都会很轻易地解答。
四、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做到“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既取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锻炼数学思维,在实践中提高数学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设计具有实效性、趣味性、多样性且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挑战性的练习,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比如:小王以1米/秒的速度从家里走到学校,比以2米/秒的速度从学校跑到家里多花10分钟,问小王家距离学校多少米?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里面需要涉及到单位的换算、未知数等,当学生将结果算出来后,可以两地距离为1000米,小王走要用25分钟,跑要用15分钟,然而我们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将题目进行改变:由于小王出门较晚,先走路程的1/5,然后跑步去学校,问一共花多少时间?虽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它却与学生们的生活相近,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迟到,于是他们非常有兴趣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将生活随时编成题目,又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魅力,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G].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2]赵蕊.训练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雷寿元,周家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3).
[4]杨军.浅谈培养低年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