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趣”起来,孩子“灵动”起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有趣”起来。同时相信尊重孩子、放飞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在自由争论中学习,孩子真正地“灵动”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课堂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29-01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7、8岁的年龄,好玩好动,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只有使课堂“有趣”起来,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学生才能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只有课堂“有趣”起来,孩子才能“灵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文时,基于大多数学生没见过海、对海不了解的实际情况,我收集了一些有关大海的图片,先引导学生倾听海涛拍击岩石的声音,再观看大海,感受大海的雄壮。雄壮的海浪声、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孩子的心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此基础上,我和孩子交流:“大海边有什么?大海边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看见大海,你觉得大海怎样?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最后,我和孩子一起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还生发出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激发起了学生探究大海的兴趣,培养起学生好问的习惯。
  二、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孩子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没有孩子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孩子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一位老师在教学《春天的手》一课时,文中有这样几个提手旁的字“抚”、“摸”、“掠”、“拂”、“拍”、“拉”。理解这几个字词的意思,是这一课学习的重点,特别是“掠”、“拂”对学生而言比较生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于是,这位老师积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老师把课文主体四句话制成四幅美丽的春景,并突出春天“手”的动作。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出课文中带“提手旁”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再引导学生观察四幅图,说说自己喜欢哪幅,特别是观察春风的“手”的动作,引导他们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演一演。看到了这么美好的春色,学生都鼓起掌来,兴致非常高。通过图文对照朗读和表演,他们很快就理解了“抚摸”、“拍”、“拉”的意思。对“掠”和“拂”这两个理解难度较大的字,老师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孩子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孩子的心灵,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孩子的主体地位,就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使孩子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探究、思考,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以《小母鸡种稻子》一课为例,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小动物?这时教室里出现了一片“小母鸡”的声音。我隐隐约约听到了有个同学说喜欢“小猫”!看来是有不同声音了,这是一个教育契机。
  我先请喜欢“小母鸡”的同学说了说喜欢它的原因,“小母鸡很爱劳动!”“小母鸡知道帮助小伙伴!”“小母鸡会做香喷喷的米饭!”。又请刚才那名同学说了说为什么喜欢小猫。他的回答出乎我和其他同学的意料:因为小猫很讲卫生,他怕把自己弄得满身土,回家还要让妈妈给自己洗衣服!呀,也有些道理啊,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小猫不爱劳动的理由。这时,我请孩子们小组讨论,孩子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之后,我又请刚才这位同学说一说现在的想法,他说:“小猫讲卫生是一个好孩子,但更要热爱劳动。”这个过程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不仅保护了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让全班小朋友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孩子乐于学习的场所,激发起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
  參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弗莱维尔.认知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学和测量学的交叉性学科,对学生的实训要求较高,当今职业院校中的测量实训内容和实际施工现场的测量内容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更贴合社会形势发展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各个职校的教学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校在《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中出现的问题及教改措施等做方面进行剖析,对如何进行工学一体化教改进行了探索,为我校的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研课题为依托,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以学院实训条件为基础,开发基于企业岗位需要的工学结合综合课程及实训平台的实训教学思路,阐述了实训教学的设计思路与方案,总结了“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效果。为深化实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学結合 综合课程 实训平台 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是高职教学水平内涵提升的重要衡量标准。高职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要结合课程特点实施改革,不断丰富课程改革的内容,使得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成效提升相一致。本文以《财政与金融 》课程改革为例,分析了专业基础类课程改革的思路,为财经类专业基础实施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 专业基础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教学相长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结晶,指对于学生来说,仿效老师学习与自己自觉学习在个体发展中有相同的益处。分层任务与小组互助学习有机结合是对教学相长教学思想的灵活运用,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保留了原有的以自然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节省了教师资源,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相长 分层任务 小组互助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中职教师培训通常时间紧、课程多、考核难。该文通过对中职教师培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结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自治区级中职培训项目实践经验,提出了远程教育理念下融入翻转课堂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训 调查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广西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度广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民族地区中职教师培训项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5ZX11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为例,本文主要分析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保守、求职双方的供求关系、考编报名条件限制、师范生培养以及师范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挑战等等,分别从学校层面和学生自身方面提出师范生就业难的对策,以此达到解决师范专业就业问题,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师范专业 就业问题 对策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党建与思想政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会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式教学,既有利于知识的讲授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接下来的实践做了充分准备。有鉴于此,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互动式教学有几点想法和思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 工科 互动式教學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针对高校研究生培养中的模式,提出了基于工科研究生培养的互动式培养方案,其中主要强调工科研究生在课堂教学、实验环节以及学术报告三方面的互动模式,给出互动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并阐述了该模式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 互动式 实验研究能力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21
期刊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与传统精英高校的深度融合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关于MOOC理念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上的应用研究却不多见。本文试图以MOOC 理念梳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探讨优化教学、扩大培养规模、提高教育效益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MOOC理念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课程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大学生活是充实而又短暂的,陪伴大学生最久的就是室友。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误会。这时,如果彼此都采取“冷战”或“热战”的方法,无疑是给友谊的伤疤撒盐,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面临误会,要及时沟通,本文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高校应如何构建和谐宿舍文化。  【关键词】高校 和谐宿舍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