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机械制造业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隨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机械制造的制动化发展情况,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工业化程度。本文就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介绍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几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 制造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一、前言
机械自动化是指,在机器代替人完成基本劳动的同时,由人对机器的操纵看管、对工件的装卸与检验等辅助体力劳动也是由机器来完成时,并且有自动控制系统或计算机代替部分脑力劳动的制造过程。机械制造过程非常复杂繁琐,通过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制造的品质,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制造的效率,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概述
机械制造自动化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的所有环节中采用自动化技术,以实现机械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动化已扩展为用机器(包括计算机)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一个零部件(或产品)的制造包括着若干个工艺过程,如果不仅每个工艺过程都自动化了,而且它们之间是自动的有机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全过程都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时就形成了制造过程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包括上下料、装夹、换刀、加工、零件校验等环节的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包括工件、刀具、其它物料的储运的物料储运自动化技术;包括零部件供应、装配过程等的装配自动化技术;包括零件检测、产品检测、刀具检测等的质量控制自动化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的作用很大:⑴采用自动化技术后可以大幅度缩短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辅助时间,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使生产率得以提高。⑵由于广泛采用各种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自动检测设备,减少了工人情绪波动的,提高了产品质量。⑶采用自动化技术后可减少占地面积,减少直接生产工人的数量,减少废品率等,提高经济效益。⑷采用现代制造技术使得变更制造对象更容易,适应的范围也较宽,十分有利于产品的更新。⑸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可以带动自动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三、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发展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 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
四、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主要应用
机械制造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有:
1.自动化的集成化应用分析
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等。计算机辅助制造是指在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生产制作过程或系统,它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即数控技术。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提供一个衔接纽带的作用,提高工艺编程的效率和优化工艺设计,使其更加标准。产品数据管理主要是对设计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这几个部分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自动化技术。制造自动化分系统包括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计算机数控、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装配等。而质量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计算机辅助测试,以及三坐标测量机等。将以上技术融入到机械制造中实现有效覆盖,必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中的核心生产方式
2.智能化应用分析
智能化制造系统主要由只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人机一体化的之智能系统。融合了机械制造、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其主要的作用为分析、推理、判断和构思,某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需求的情况下甚至需要做出决策。现代市场瞬息万变,任何企业都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变对策。企业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现代机械制造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需求及时精确的做出反应。“智能”应具有良好的友好性和适应性。机械制造中引入智能系统,根据机械制造的具体生产过程和实际的环境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并给出处理建议。与此同时,由于智能化技术的引入,系统还能够针对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性检测,确保运行的最优化。
3.自动化的物流供输系统
机械制造业就是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的一个工业生产行业,要保证机械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物质供应,以确保机械制造过程不被中断。在机械生产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原料,还需要将成品及时输送到指定的地点,保证制造过程的畅通无阻,保证机械制造的持续性。因此,自动化的物流供输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4.自动化的加工系统
机械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而成品是将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术要求进行组装而成的。自动化的加工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重复劳动,节省体力,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如果通过自动化装配系统来完成成品的话,就可以大大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降低人工装配带来的失误率,大大节省产品的生产时间,保证产品的质量。
5.自动化的检测系统
自动化的检测系统能够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精密的零部件进行精确地检测,看零部件数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什么问题等等。这一监测过程对于以前的人工检测来说很有难度,而自动化的检测系统就能够轻易地完成,并保证效率。这就能大大减轻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各种阻碍和难度,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了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部门,成为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机械制造自动化必将朝着着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葛畅.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79+175.
[2] 马志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5):98.
[3] 张长虹,易映强,周华忠.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2,(10):198-199+224.
[4] 刘家福.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01): 143+141.
[关键词]机械 制造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一、前言
机械自动化是指,在机器代替人完成基本劳动的同时,由人对机器的操纵看管、对工件的装卸与检验等辅助体力劳动也是由机器来完成时,并且有自动控制系统或计算机代替部分脑力劳动的制造过程。机械制造过程非常复杂繁琐,通过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制造的品质,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制造的效率,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概述
机械制造自动化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的所有环节中采用自动化技术,以实现机械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动化已扩展为用机器(包括计算机)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一个零部件(或产品)的制造包括着若干个工艺过程,如果不仅每个工艺过程都自动化了,而且它们之间是自动的有机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全过程都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时就形成了制造过程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包括上下料、装夹、换刀、加工、零件校验等环节的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包括工件、刀具、其它物料的储运的物料储运自动化技术;包括零部件供应、装配过程等的装配自动化技术;包括零件检测、产品检测、刀具检测等的质量控制自动化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的作用很大:⑴采用自动化技术后可以大幅度缩短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辅助时间,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使生产率得以提高。⑵由于广泛采用各种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自动检测设备,减少了工人情绪波动的,提高了产品质量。⑶采用自动化技术后可减少占地面积,减少直接生产工人的数量,减少废品率等,提高经济效益。⑷采用现代制造技术使得变更制造对象更容易,适应的范围也较宽,十分有利于产品的更新。⑸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可以带动自动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三、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发展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 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
四、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主要应用
机械制造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有:
1.自动化的集成化应用分析
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等。计算机辅助制造是指在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生产制作过程或系统,它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即数控技术。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提供一个衔接纽带的作用,提高工艺编程的效率和优化工艺设计,使其更加标准。产品数据管理主要是对设计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这几个部分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自动化技术。制造自动化分系统包括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计算机数控、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装配等。而质量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计算机辅助测试,以及三坐标测量机等。将以上技术融入到机械制造中实现有效覆盖,必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中的核心生产方式
2.智能化应用分析
智能化制造系统主要由只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人机一体化的之智能系统。融合了机械制造、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其主要的作用为分析、推理、判断和构思,某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需求的情况下甚至需要做出决策。现代市场瞬息万变,任何企业都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变对策。企业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现代机械制造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需求及时精确的做出反应。“智能”应具有良好的友好性和适应性。机械制造中引入智能系统,根据机械制造的具体生产过程和实际的环境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并给出处理建议。与此同时,由于智能化技术的引入,系统还能够针对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性检测,确保运行的最优化。
3.自动化的物流供输系统
机械制造业就是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的一个工业生产行业,要保证机械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物质供应,以确保机械制造过程不被中断。在机械生产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原料,还需要将成品及时输送到指定的地点,保证制造过程的畅通无阻,保证机械制造的持续性。因此,自动化的物流供输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4.自动化的加工系统
机械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而成品是将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术要求进行组装而成的。自动化的加工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重复劳动,节省体力,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如果通过自动化装配系统来完成成品的话,就可以大大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降低人工装配带来的失误率,大大节省产品的生产时间,保证产品的质量。
5.自动化的检测系统
自动化的检测系统能够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精密的零部件进行精确地检测,看零部件数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什么问题等等。这一监测过程对于以前的人工检测来说很有难度,而自动化的检测系统就能够轻易地完成,并保证效率。这就能大大减轻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各种阻碍和难度,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了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部门,成为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机械制造自动化必将朝着着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葛畅.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79+175.
[2] 马志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5):98.
[3] 张长虹,易映强,周华忠.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2,(10):198-199+224.
[4] 刘家福.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01): 14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