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语文第二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职业素养,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第二课堂可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创办报刊、举办竞赛活动、组织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使学生在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职校语文;第二课堂;语文能力
由于近年我国高校连续扩招等因素,中职教育面临重大冲击,特别是职业学校语文课的处境显得更为尴尬。随着专业课程得到重视和加强,部分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时量明显减少,有的专业甚至还取消了这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笔者认为,在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情况下,开辟语文第二课堂,拓展语文教育的空间,是解决语文教育课堂教学局限性的有效办法。语文第二课堂可以弥补第一课堂课时的不足和课堂教学的缺陷,形成有益的补充、巩固和发展,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最优化和语文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一、语文第二课堂在语文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第二课堂是相对语文第一课堂而言的, 指不受语文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计划约束, 以在课外进行、以学生的实践和探索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具有语文教育价值的活动形式。它与第一课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共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语文第二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语文涉及知识面广、量大,要想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依靠课外语文活动。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实习实训场地,加强语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地运用于语文实践,从而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并使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要学好语文,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古今中外,凡是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执迷于他所喜欢的事物。例如,被誉为软件之王的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他的成功就归功于从小对计算机的痴迷。为了喜爱的事业,他宁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要想学好语文,也应该对其产生深厚的兴趣,而展开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产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不尽泉源。例如,一次春游,可以使学生领略山河的壮美,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升华心中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光阴、努力学习的激情。通过一次作文竞赛或一次征文活动,当学生的一篇小文章被变成铅字或受到奖励时,他们就会更加坚定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引导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第二课堂是在一种没有精神压力的环境中,让学生自找课题,自创条件。想方设法完成自己的预设目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发的兴趣爱好,经教师巧妙引导,可以形成学生心理上的优势和学习上的动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四)是锻炼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途径。
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锻炼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途径。比如,一次书法比赛,能使学生认识写好字的重要性,带动相当一部分学生去练字,同时也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一次演讲比赛或辩论会能使那些平时只埋头做作业,不注重语言训练的学生暗下决心去锻炼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一次作文竞赛结束后,那些平时不爱作文的学生往往会被展出的优秀作文所吸引,要求自己努力进行作文练习。
二、语文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与素质,语文第二课堂也应围绕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来构建和设计教育载体,并将语文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融入其中。笔者认为,可将语文第二课堂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以阅读为主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是课外阅读,包括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延伸阅读、指定阅读、浏览阅读等,同时还包括看电影、看电视、各类展览、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
第二,以写作为主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是课外写作,包括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读后感、书评、影评、剧评等。还有出墙报、办班报、校报、手抄报等。
第三,以听说为主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形式包括有:参加时事报告会、读书报告会、听讲座、听戏、听音乐等。
第四,交叉渗透型的语文等二课堂。以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关活动为主要内容,主要形式有:参加社会公众活动,如各种集会、促销、各种社会宣传、咨询活动等。
三、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展
在组织开展职校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职校学生的实际,围绕听、说、读、写等内容和学生能力的拓展,突出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能力培养方面,以读、说、写为主。读,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说,侧重锻炼学生演说和辩论能力;写,着重培养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既要考虑广泛性,又要注意独特性;既要针对群体学生的需求,又要关照到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使第二课堂更具生命和活力。具体做法可以是:
(一)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这类活动适应面广,可以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如发动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读百部书”的活动中,让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优秀名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讨论、写读后感和开展书评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优秀书籍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无限的艺术魅力,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二)组织学生创办报刊。
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文学修养,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创办院报或系报。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文章可自由发表,每次课堂优秀作文经过教师的点评可以载入。每学期末可以组织评比,评出最佳期刊、最佳书报等,对优秀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三)举办竞赛活动。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职校学生的特点,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这类活动可根据学生的特长、优势,运用激励机制,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竞赛活动。如通过举办故事会、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绕口令比赛、猜谜、语言艺术会、主持人比赛和诗歌朗诵会等,给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四)组织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各种社团活动。
这类活动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把他们组织起来参与到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如诗社、文学社、话剧社、书法协会、读书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辩论队等,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素质训练和交流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此外,社团组织还应根据活动的不同目的和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情景训练,即设置有关情景开展不同内容的模拟训练,使之更接近于现实。
(五)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为职校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形式。可利用黄金周假期和寒暑假组织安排学生进社区、到企业、下农村、访市场等。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既要考虑对学生的整体综合要求,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例如,酒管专业的学生可侧重服务业的调查,财会专业的学生侧重企业经济调查,文秘专业的学生侧重文化市场调查等。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组织和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时,指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对知识拓展的需求,在活动的目的、内容安排、方式方法等方面予以指导,避免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突击性,切实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指导过程中,要分阶段提出具体要求,并注意检查落实。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开展职校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是一项范围广、要求高的工作,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开展此类活动,使之真正成为课堂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真正让学生掌握“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勇.开辟语文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发散思维[J].学周刊,2011,(9).
[2]钱谊花.浅论语文第二课堂[J].池州师专学报,2002,(5).
[3]于一繁.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2,(3).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职校语文;第二课堂;语文能力
由于近年我国高校连续扩招等因素,中职教育面临重大冲击,特别是职业学校语文课的处境显得更为尴尬。随着专业课程得到重视和加强,部分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时量明显减少,有的专业甚至还取消了这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笔者认为,在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情况下,开辟语文第二课堂,拓展语文教育的空间,是解决语文教育课堂教学局限性的有效办法。语文第二课堂可以弥补第一课堂课时的不足和课堂教学的缺陷,形成有益的补充、巩固和发展,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最优化和语文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一、语文第二课堂在语文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第二课堂是相对语文第一课堂而言的, 指不受语文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计划约束, 以在课外进行、以学生的实践和探索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具有语文教育价值的活动形式。它与第一课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共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语文第二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语文涉及知识面广、量大,要想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依靠课外语文活动。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实习实训场地,加强语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地运用于语文实践,从而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并使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要学好语文,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古今中外,凡是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执迷于他所喜欢的事物。例如,被誉为软件之王的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他的成功就归功于从小对计算机的痴迷。为了喜爱的事业,他宁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要想学好语文,也应该对其产生深厚的兴趣,而展开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产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不尽泉源。例如,一次春游,可以使学生领略山河的壮美,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升华心中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光阴、努力学习的激情。通过一次作文竞赛或一次征文活动,当学生的一篇小文章被变成铅字或受到奖励时,他们就会更加坚定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引导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第二课堂是在一种没有精神压力的环境中,让学生自找课题,自创条件。想方设法完成自己的预设目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发的兴趣爱好,经教师巧妙引导,可以形成学生心理上的优势和学习上的动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四)是锻炼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途径。
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锻炼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途径。比如,一次书法比赛,能使学生认识写好字的重要性,带动相当一部分学生去练字,同时也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一次演讲比赛或辩论会能使那些平时只埋头做作业,不注重语言训练的学生暗下决心去锻炼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一次作文竞赛结束后,那些平时不爱作文的学生往往会被展出的优秀作文所吸引,要求自己努力进行作文练习。
二、语文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与素质,语文第二课堂也应围绕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来构建和设计教育载体,并将语文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融入其中。笔者认为,可将语文第二课堂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以阅读为主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是课外阅读,包括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延伸阅读、指定阅读、浏览阅读等,同时还包括看电影、看电视、各类展览、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
第二,以写作为主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是课外写作,包括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读后感、书评、影评、剧评等。还有出墙报、办班报、校报、手抄报等。
第三,以听说为主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形式包括有:参加时事报告会、读书报告会、听讲座、听戏、听音乐等。
第四,交叉渗透型的语文等二课堂。以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关活动为主要内容,主要形式有:参加社会公众活动,如各种集会、促销、各种社会宣传、咨询活动等。
三、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展
在组织开展职校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职校学生的实际,围绕听、说、读、写等内容和学生能力的拓展,突出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能力培养方面,以读、说、写为主。读,突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说,侧重锻炼学生演说和辩论能力;写,着重培养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既要考虑广泛性,又要注意独特性;既要针对群体学生的需求,又要关照到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使第二课堂更具生命和活力。具体做法可以是:
(一)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这类活动适应面广,可以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如发动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读百部书”的活动中,让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优秀名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讨论、写读后感和开展书评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优秀书籍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无限的艺术魅力,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二)组织学生创办报刊。
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文学修养,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创办院报或系报。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文章可自由发表,每次课堂优秀作文经过教师的点评可以载入。每学期末可以组织评比,评出最佳期刊、最佳书报等,对优秀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三)举办竞赛活动。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职校学生的特点,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这类活动可根据学生的特长、优势,运用激励机制,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竞赛活动。如通过举办故事会、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绕口令比赛、猜谜、语言艺术会、主持人比赛和诗歌朗诵会等,给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四)组织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各种社团活动。
这类活动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把他们组织起来参与到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如诗社、文学社、话剧社、书法协会、读书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辩论队等,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素质训练和交流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此外,社团组织还应根据活动的不同目的和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情景训练,即设置有关情景开展不同内容的模拟训练,使之更接近于现实。
(五)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为职校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形式。可利用黄金周假期和寒暑假组织安排学生进社区、到企业、下农村、访市场等。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既要考虑对学生的整体综合要求,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例如,酒管专业的学生可侧重服务业的调查,财会专业的学生侧重企业经济调查,文秘专业的学生侧重文化市场调查等。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组织和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时,指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对知识拓展的需求,在活动的目的、内容安排、方式方法等方面予以指导,避免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突击性,切实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指导过程中,要分阶段提出具体要求,并注意检查落实。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开展职校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是一项范围广、要求高的工作,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开展此类活动,使之真正成为课堂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真正让学生掌握“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勇.开辟语文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发散思维[J].学周刊,2011,(9).
[2]钱谊花.浅论语文第二课堂[J].池州师专学报,2002,(5).
[3]于一繁.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2,(3).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