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努塞替通过极光激酶B/核糖体p70S6蛋白激酶/核糖体蛋白15信号通路调控白血病细胞自噬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达努塞替处理人白血病细胞后极光激酶B/核糖体p70S6蛋白激酶/核糖体蛋白15(Aurora B/p70S6K/RPL15)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细胞自噬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髓系白血病细胞株THP-1和K56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分别采用0.1 μmol/L、1.0 μmol/L、5.0 μmol/L浓度达努塞替共培养THP-1和K562细胞,对照组(0 μmol/L达努塞替)加入体积分数为2 mL/L的二甲基亚砜(DMSO),以上各组均作用24 h;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70S6K、Aurora 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LC3)、Beclin1、核糖体蛋白15(RPL15)的表达水平。第2部分:分别下调THP-1和K562细胞中Aurora B和RPL15,采用DMSO溶解达努塞替(5.0 μmol/L),实验分组:DMSO组(空白对照组)、达努塞替处理组、空载质粒组、小干扰RNA (siRNA)组、空载质粒+达努塞替处理组和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检测自噬信号通路PI3K/AKT/mTOR中Aurora B、p70S6K、RPL15和自噬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情况。

结果

1.达努塞替可抑制THP-1、K562细胞生长,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6.9 μmol/L和30.2 μmol/L。2.在THP-1和K562细胞中,0.1 μmol/L、1.0 μmol/L、5.0 μmol/L浓度的达努塞替处理细胞后,p-Aurora B/Aurora B、p-p70S6K/p70S6K、RPL15、p-mTOR/mTOR、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噬蛋白Beclin1、LC3表达量及细胞自噬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THP-1细胞中,下调Aurora B后,siRNA组及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p70S6K、RPL15分别低于空载质粒组22.1%、61.3%(F=18.1,P=0.001)和55.4%、56.1%(F=19.4,P=0.001);LC3表达量较空载质粒组升高13.6%、17.1%(F=15.4,P=0.001)。下调RPL15后,siRNA组及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Beclin1、LC3分别高于空载质粒组39.5%、92.3%(F=25.2,P=0.001)和40.2%、58.3%(F=23.9,P=0.001)。K562细胞,下调Aurora B后,siRNA组及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p70S6K、RPL15分别低于空载质粒组24.2%、62.7%(F=20.4,P=0.001)和57.2%、60.1%(F=23.9,P=0.001);LC3表达量较空载质粒组增加17.9%、56.7%(F=20.9,P=0.001)。下调RPL15后,siRNA组及siRNA+达努塞替处理组Beclin1、LC3分别高于空载质粒组20.6%、98.4%(F=22.4,P=0.001)和41.5%、70.1%(F=26.2,P=0.001)。

结论

达努塞替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mTOR自噬通路来抑制THP-1、K56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还可负性调控Aurora B/p70S6K/RPL15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其中RPL15可能是Aurora B/p70S6K/RPL15信号通路中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的关键靶点。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1个Menkes病家系中ATP7A基因突变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2例经典型Menkes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ATP7A基因突变检测,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可疑的致病突变位点进行家系验证及遗传学分析,以明确致病基因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对先证者母亲再生育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例患儿均检测到ATP7A基因的同一错义突变,为半合子:c.3905 G>A。San
目的总结补体Ⅰ因子(CFI)缺陷伴反复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特点及治疗措施,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补体Ⅰ因子缺陷伴反复无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CFI缺陷伴反复无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基因特点及诊治进展,应用PubMed、Medline医学数据库检索,以"complement fac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视频游戏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5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为(5.4±1.2)岁(5~7岁)。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估结果患儿均位于Ⅰ~Ⅱ级。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视频游戏组和常规锻炼组,分别进行为期6周的功能锻炼,评价指标包括平均练习时间,6 min步行测试(6MW
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是导致儿童智力运动发育障碍和难治性癫痫的重要原因。不论是从胚胎发育过程、基因调控异常或组织结构特征的维度,MCD的分类都非常复杂。现主要根据Barkovich的MCD分类更新版进行介绍,限于篇幅,仅介绍其粗略框架。此框架有助于临床对各种类型MCD的理解,寻找其遗传学病因,并对某些可治疗的MCD伴难治性癫
既往关于颗粒物质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致病作用的研究较多,近年研究表明颗粒物质也可影响人类脑发育,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风险相关,尤其是PM2.5。现对当前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及展望,有望进一步推进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学研究及制定适当的公共策略。
目的研究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大鼠海马Ⅰ型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α亚基蛋白(Nav1.1)及其钠通道功能的变化。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实验大鼠海马Nav1.1的表达;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钠通道功能(电流-电压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及失活后恢复曲线)的变化。结果1.成功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模型。观察到实验大鼠行为学3期(急性期、潜伏期和慢性期
目的纵向对比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脑白质体积的发育特征。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就诊的37例ASD患儿(ASD组)及27例年龄、性别及发育商匹配的发育迟缓(DD)儿童(对照组)分别在2~3岁及4~5岁时进行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扫描。使用基于感兴趣区(ROI)方法研究ASD患儿全脑及各脑叶白质体积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KD)调节儿童难治性癫痫(CRE)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平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CRE患儿42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KD治疗,所得检查数据分别纳入CRE患儿治疗前组及CRE患儿治疗后组。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龄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
目的筛选调控儿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关键微小RNA(miRNA),并验证其调控的相关通路。方法本研究纳入12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作为ATM组,纳入3例正常脑脊液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microarray4.0芯片检测儿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脑脊液中发生改变的miR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论证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的mi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进行生物学与技术重复。用酶联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