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文化运动的主题词,其内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它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文化传承、精神成长的主要手段。然而从当前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看,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我校立足农村学校的实际,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推动教师、学生阅读,并把阅读文化的建设延伸到家庭,让阅读成为学生、教师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构筑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校园阅读文化体系。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园阅读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与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朱永新教授说过:“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力、见效最快的方式应该是全民族阅读。” “阅读”作为文化运动的主题词,其内涵正悄然发生变化,它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文化传承、精神成长的主要手段。2006年起,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启动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方案,对全校的师生以及学生家长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对学生阅读有负面作用:
1.校园缺乏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环境缺乏人文气息, 阅读资源贫乏,学校的图书成了孩子“看得见、摸不着”的装饰品,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孩子们手中仅有的课外读物趋于娱乐化,甚至于有暴力倾向。
2.教师自身的阅读量甚少。当前教师的阅读呈现四少现状:购书少,藏书少,阅读少,专业刊物更少。教师阅读习惯、阅读素养的缺乏成为限制学生阅读的瓶颈。
3.应试教育对学生阅读造成负面影响。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都存在一种认知误区,片面追求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往往被封闭在狭小的课堂和单薄的教材,以及名目繁多的课辅资料中,学生没有或很少进行阅读,不具备阅读的方法和能力,习惯培养更无从谈起。
4.学生阅读面狭窄,内容单一。学生阅读的内容范围狭窄,所阅读的大多是与学习有关的教辅材料,小学生阅读的大多是优秀习作集之类的图书。学生以及家长把阅读当作快速提高作文和考试分数的“法宝”。这样的阅读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减少,学生阅读力增长明显滞后,语感弱,背景知识淡薄,这都影响着语文能力的发展。
5.学生阅读缺乏有效指导。随着语文教改的逐步深入,语文课时不断缩减,语文教师的课时量增大。虽然一些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他们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时仅以布置阅读为要求,很少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或指导浮于表面化,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6.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有偏差。农村孩子家中阅读困难较大,藏书量少,大部分父母本身不太喜欢阅读,许多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给孩子买的是教辅类读物。
基于上述问题分析,我们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推动教师、学生阅读,并把阅读文化的建设延伸到家庭社会,让阅读成为学生、教师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构筑起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校园阅读文化体系。
一、因地制宜,营造校园阅读氛围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硬件设施在同类学校中算是偏差的。因此,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场地,通过各种途径营造阅读氛围。
1.打造新型校园阅读环境。校园阅读环境是一种语言,一种传递信息的形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校努力使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满浓郁的书卷气,教室外面的走廊墙壁上张贴着诸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之类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黑板报橱窗内,有向师生推荐好书的栏目,还选登了优秀习作和读书心得……通过各种方式打造的新型校园阅读环境,让每一个师生走进校园,就仿佛置身于读书的氛围中感受书的熏陶。
2.落实阅读场地。由于阅读空间的狭小,学校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空间,给小会议室和多功能教室的墙壁,安置了开放式书柜,并改造成阅览室,每天中午对外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午休的时间到阅览室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
3.建立班级流动图书箱。学校图书馆一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图书成了孩子“看得见、摸不着”的装饰品,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学校将图书馆中的书进行分解,让它流动到班级,成为每个孩子身边的伙伴。用小木箱做成图书箱,上面写着诸如“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之类的名言警句。
4.净化校园阅读资源。当前最令人担忧的是教师、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娱乐化、消遣化倾向严重。这类书籍和中外名著相比,似乎更受欢迎。所以净化校园阅读资源成为重要任务之一,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考虑到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选书、购书不方便,因此,学校多次邀请县新华书店来我校开展现场售书活动。展出的图书内容健康,而且丰富多彩,各类书籍,吸引了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球,在校园内掀起了购书热潮,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增强了。
二、推进课外阅读,打造教师的幸福人生
一所学校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有没有生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阅读文化的建设,要看师生的读书行为是否落实。一个人只有通过精神阅读、智慧阅读,才能重构新的生命。作为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教师的教育生命之树就会干枯。教师只有读好书,才能教好书,更重要的是才能幸福地教书,才能构建自己丰满的精神世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推进教师的课外阅读格外重要。
1.教师读书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广泛的阅读,撰写读书笔记。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个人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性读书,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三阶段:通过读书,骨干教师能开办专题讲座,或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举行专题报告会,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2.教师读书活动开展的“四化策略”
(1)教师读书制度化。把“教师读书”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考核之中。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导处、教科室具体负责读书活动的实施,以教研组为载体进行校本研修读书活动并建立相应的活动细则,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考试制度,使教师读书活动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
(2)活动形式多样化。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的活动,使读书过程成为教师寻求教育困惑和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也成为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3)教师读书习惯化。我们的口号是“让读书成为每个教师的习惯”。有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科学的管理制度,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读书才能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4)借书、购书经常化。学校的图书对教师全面开放,在学校会议室里专门开辟了开放式书柜,采用自助式借书方式,方便教师自由借阅;学校为每位教师办理好图书借阅卡,给教师发放购书卡,建立教师家庭书屋,倡导藏书。
教师的读书行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初步实践,在“四化策略”的指引下,如今阅读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乐趣,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这不仅让教师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认同,也丰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更丰富了教师的思想,真正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与文化背景,促进教师精神面貌的改变。
三、深化课外阅读,让学生健康发展
1.启动 “星级阅读”方案,为学生提供“广阅博览”场
一直以来,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衡量,教师难以具体指导。所以学校尝试设立星级阅读考核制,让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目标,进行自我激励,挖掘内在潜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校启动“星级阅读”方案,以此检阅学生的阅读水平,分两大块内容:第一,每学期根据《嘉善县小学生古诗诵读推荐篇目》进行“背诗能手”测试;测试通过后,将授予“年级组背诗能手”称号。第二,在取得“背诗能手”的基础上,达到相应的阅读量即可申报参加“星级阅读小博士”测试,测试通过后,授予“X星级阅读小博士”称号。
具体操作流程:
(1)星级阅读共分七级,学生在取得“背诗能手”称号后,达到相应的阅读量可申报参加测试。测试前学生须上交《星级阅读测试申请表》、规定数目的读书卡、相应级别的“背诗能手”证书。
(2)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学校推荐的书目为主。“测试书目”中列出的书籍为每个参加考级学生必须阅读的书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个性,从推荐书目中选取有关书籍进行阅读。
(3)测试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阅读规定的书籍。从四星级起,适当地辅以阅读速度的要求。四星级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0字以上,五星级及以上为每分钟500字以上。
2.开设阅读课程,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保障
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是并没有明确课外阅读的实施时间,这就很容易使课外阅读落不到实处,导致学生阅读的“流产”。此外,语文课时的缩减,用挤占课内阅读的时间来完成课外阅读的任务,也是不切实际的。为此,学校提出:开设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保证学生在校时间的阅读。
3.开展“七个一”系列读书活动,唤起学生阅读的原动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以唤起学生阅读的原动力,是创设校园阅读文化的有力支撑。学校定期组织“七个一”系列读书活动。
(1)每年一届读书节。每届读书节都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目的,创设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读书节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节日;
(2)每周背诵一首古诗。主要是《嘉善县小学生古诗诵读推荐篇目》,定期进行“背诗能手”测试;
(3)每学期一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
(4)每学年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5)每月一张读书小报;
(6)每学期出一期关于读书的黑板报;
(7)每个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卡展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园阅读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与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朱永新教授说过:“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力、见效最快的方式应该是全民族阅读。” “阅读”作为文化运动的主题词,其内涵正悄然发生变化,它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文化传承、精神成长的主要手段。2006年起,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启动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方案,对全校的师生以及学生家长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对学生阅读有负面作用:
1.校园缺乏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环境缺乏人文气息, 阅读资源贫乏,学校的图书成了孩子“看得见、摸不着”的装饰品,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孩子们手中仅有的课外读物趋于娱乐化,甚至于有暴力倾向。
2.教师自身的阅读量甚少。当前教师的阅读呈现四少现状:购书少,藏书少,阅读少,专业刊物更少。教师阅读习惯、阅读素养的缺乏成为限制学生阅读的瓶颈。
3.应试教育对学生阅读造成负面影响。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都存在一种认知误区,片面追求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往往被封闭在狭小的课堂和单薄的教材,以及名目繁多的课辅资料中,学生没有或很少进行阅读,不具备阅读的方法和能力,习惯培养更无从谈起。
4.学生阅读面狭窄,内容单一。学生阅读的内容范围狭窄,所阅读的大多是与学习有关的教辅材料,小学生阅读的大多是优秀习作集之类的图书。学生以及家长把阅读当作快速提高作文和考试分数的“法宝”。这样的阅读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减少,学生阅读力增长明显滞后,语感弱,背景知识淡薄,这都影响着语文能力的发展。
5.学生阅读缺乏有效指导。随着语文教改的逐步深入,语文课时不断缩减,语文教师的课时量增大。虽然一些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他们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时仅以布置阅读为要求,很少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或指导浮于表面化,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6.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有偏差。农村孩子家中阅读困难较大,藏书量少,大部分父母本身不太喜欢阅读,许多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给孩子买的是教辅类读物。
基于上述问题分析,我们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推动教师、学生阅读,并把阅读文化的建设延伸到家庭社会,让阅读成为学生、教师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构筑起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校园阅读文化体系。
一、因地制宜,营造校园阅读氛围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硬件设施在同类学校中算是偏差的。因此,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场地,通过各种途径营造阅读氛围。
1.打造新型校园阅读环境。校园阅读环境是一种语言,一种传递信息的形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校努力使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满浓郁的书卷气,教室外面的走廊墙壁上张贴着诸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之类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黑板报橱窗内,有向师生推荐好书的栏目,还选登了优秀习作和读书心得……通过各种方式打造的新型校园阅读环境,让每一个师生走进校园,就仿佛置身于读书的氛围中感受书的熏陶。
2.落实阅读场地。由于阅读空间的狭小,学校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空间,给小会议室和多功能教室的墙壁,安置了开放式书柜,并改造成阅览室,每天中午对外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午休的时间到阅览室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
3.建立班级流动图书箱。学校图书馆一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图书成了孩子“看得见、摸不着”的装饰品,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学校将图书馆中的书进行分解,让它流动到班级,成为每个孩子身边的伙伴。用小木箱做成图书箱,上面写着诸如“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之类的名言警句。
4.净化校园阅读资源。当前最令人担忧的是教师、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娱乐化、消遣化倾向严重。这类书籍和中外名著相比,似乎更受欢迎。所以净化校园阅读资源成为重要任务之一,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考虑到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选书、购书不方便,因此,学校多次邀请县新华书店来我校开展现场售书活动。展出的图书内容健康,而且丰富多彩,各类书籍,吸引了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球,在校园内掀起了购书热潮,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增强了。
二、推进课外阅读,打造教师的幸福人生
一所学校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有没有生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阅读文化的建设,要看师生的读书行为是否落实。一个人只有通过精神阅读、智慧阅读,才能重构新的生命。作为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教师的教育生命之树就会干枯。教师只有读好书,才能教好书,更重要的是才能幸福地教书,才能构建自己丰满的精神世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推进教师的课外阅读格外重要。
1.教师读书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广泛的阅读,撰写读书笔记。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个人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性读书,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三阶段:通过读书,骨干教师能开办专题讲座,或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举行专题报告会,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2.教师读书活动开展的“四化策略”
(1)教师读书制度化。把“教师读书”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考核之中。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导处、教科室具体负责读书活动的实施,以教研组为载体进行校本研修读书活动并建立相应的活动细则,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考试制度,使教师读书活动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
(2)活动形式多样化。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的活动,使读书过程成为教师寻求教育困惑和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也成为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3)教师读书习惯化。我们的口号是“让读书成为每个教师的习惯”。有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科学的管理制度,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读书才能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4)借书、购书经常化。学校的图书对教师全面开放,在学校会议室里专门开辟了开放式书柜,采用自助式借书方式,方便教师自由借阅;学校为每位教师办理好图书借阅卡,给教师发放购书卡,建立教师家庭书屋,倡导藏书。
教师的读书行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初步实践,在“四化策略”的指引下,如今阅读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乐趣,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这不仅让教师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认同,也丰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更丰富了教师的思想,真正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与文化背景,促进教师精神面貌的改变。
三、深化课外阅读,让学生健康发展
1.启动 “星级阅读”方案,为学生提供“广阅博览”场
一直以来,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衡量,教师难以具体指导。所以学校尝试设立星级阅读考核制,让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目标,进行自我激励,挖掘内在潜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校启动“星级阅读”方案,以此检阅学生的阅读水平,分两大块内容:第一,每学期根据《嘉善县小学生古诗诵读推荐篇目》进行“背诗能手”测试;测试通过后,将授予“年级组背诗能手”称号。第二,在取得“背诗能手”的基础上,达到相应的阅读量即可申报参加“星级阅读小博士”测试,测试通过后,授予“X星级阅读小博士”称号。
具体操作流程:
(1)星级阅读共分七级,学生在取得“背诗能手”称号后,达到相应的阅读量可申报参加测试。测试前学生须上交《星级阅读测试申请表》、规定数目的读书卡、相应级别的“背诗能手”证书。
(2)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学校推荐的书目为主。“测试书目”中列出的书籍为每个参加考级学生必须阅读的书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个性,从推荐书目中选取有关书籍进行阅读。
(3)测试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阅读规定的书籍。从四星级起,适当地辅以阅读速度的要求。四星级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0字以上,五星级及以上为每分钟500字以上。
2.开设阅读课程,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保障
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是并没有明确课外阅读的实施时间,这就很容易使课外阅读落不到实处,导致学生阅读的“流产”。此外,语文课时的缩减,用挤占课内阅读的时间来完成课外阅读的任务,也是不切实际的。为此,学校提出:开设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保证学生在校时间的阅读。
3.开展“七个一”系列读书活动,唤起学生阅读的原动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以唤起学生阅读的原动力,是创设校园阅读文化的有力支撑。学校定期组织“七个一”系列读书活动。
(1)每年一届读书节。每届读书节都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目的,创设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读书节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节日;
(2)每周背诵一首古诗。主要是《嘉善县小学生古诗诵读推荐篇目》,定期进行“背诗能手”测试;
(3)每学期一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
(4)每学年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5)每月一张读书小报;
(6)每学期出一期关于读书的黑板报;
(7)每个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卡展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