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七夕话乞巧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夕夜晚,人们或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在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有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据史料记载,七夕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们长出数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中,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拜织女:“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用红纸束好,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之后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都准时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漂针试巧: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对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获得千年不渝的爱情。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传统的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其他文献
民国初年出生的祖辈们,一生磨难。战乱的煎熬,灾难、饥饿和痛苦次第登台,无情地折磨着这一代人,以至于他们对自己处于水深火热竟毫不知情,也难怪鲁迅先生说当时的国人麻木。这大概是“处兰香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另一面写照吧!这也正是时代悲剧的厉害之处。  但是,他们苦中作乐,乐在其中,为了生存,为了儿女,他们在泥泞中前行,有些等到了最后的好日子,有些走在了黎明的前夕。  奶奶叶氏,后天的劳累和磨难,让她成
期刊
前段时间,好友小王打来电话,说老家正在拆迁,因为人手不够,问我有没有时间去帮他拾掇拾掇东西。由于小王第一次向我张嘴求助,再加上当时自己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便答应了下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我们总算把东西收拾利索了。正要返回,一位老汉走了过来。没等小王说话,对方支支吾吾地说:“我家里有个大衣橱,你们能不能帮忙抬出来。”小王看了我一眼,似乎在征求我的意见。看到对方如此年迈,我把手一挥,说道:“走吧!
期刊
闲着没事,我正看书呢,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正想起身去开,老伴说:“你看你的书,我来。”这时只听门外有个小伙子说:“我是来送货的,韩先生网购的老人电疗仪请接收。”我急忙起身,也顾不上旁边满脸诧异的老伴,从小伙子手里接过包裹,连声致谢。  小伙子走后,老伴问:“什么是网购啊?”我说:“就是从网上购买东西,在网上逛商店,跟现实中差不多,好处是网购价格既便宜,又免受身体劳累之苦。”老伴现出惊异的神色,表情有
期刊
“注意事项:严禁客户由子女陪同来;问题回答不了就让客户到现场咨询;电话里不能出现‘一分钱都不要等字眼’……”  为骗老人,可谓花样层出不穷,这不,一家靠“免费赠送”做诱饵,专门欺骗60岁以上老人的非法保健品公司就编出了上述的员工手册和“忽悠宝典”。    荒唐  “民政局”让富裕老人领救济    “我家根本不是特困户,却有人以民政局的名义让我去领‘救济物资’,我怀疑她们是骗子!”68岁的张大爷说。
期刊
我在晨曦日暮中走过了古城的一街又一巷,触摸那早已斑驳却依然鲜活的院墙,领略了或温婉或浑厚的古老之美,看时光在这里停下脚步又转身。旖旎的大自然用那神奇的手,将我拉进了另一段时光隧道,开始了迷人的天堂之旅。  前往香格里拉的路上,必须经过闻名遐迩的长江第一湾。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
期刊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赏石,自古有之。爱石玩石之人,以此陶冶性情,更当作与自然相融的奇妙之道。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追溯起来,我国的赏石文化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战国《尚书·禹贡》记载:“泰山山谷产怪石,是贡品”。而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卞和与“和氏璧”的故事。从那时起,人们对石头就有了很高的鉴赏能力和雕琢加工能力。赏石盛行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发展于现代。因
期刊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
期刊
生意人被称为“商人”由来已久,“商人”这一名词是怎么来的呢?  这得从商朝说起,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以肉食品为例,从黄牛的养殖、贩运、屠宰到销售的全过程,在商代时已经形成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市場上流通。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牵着牛车和乘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吕尚(姜子牙)
期刊
韩南题诗拒婚  張雨    南朝时,福建读书人韩南直到老年时才通过了乡试,但在殿试中又一次榜上无名。皇帝见他白发苍苍,仍求取功名,起了恻隐之心破格将他录取,算是中了“恩科”。  韩南高中之后,在他的家乡一下子成了名人,顿时身价百倍,上门祝贺和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韩南知道自己早过了结婚成家的年龄,不打算择偶成家了,但想到上门提亲的人也是一片好心,不能得罪,于是写了一首诗贴在大门上。诗是这样写的:“读尽
期刊
【案情回顾】    肖先生左脚无名指内侧有2个鸡眼,已经长了20多年,最近鸡眼痛得厉害,他决定找人将其挖掉。得知有个游医在东街口邮电大楼前摆摊挖鸡眼,肖先生便前去找他。  肖先生回忆:挖鸡眼的游医是个40多岁的男子,胖胖的,打扮得有些花哨。附近报刊亭的老板说,该男子每天都来这里摆摊,生意不错。游医告诉肖先生,挖鸡眼论“根”收费,每根4元。肖先生不清楚论“根”收费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挖1个鸡眼要80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