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道德体验。因此,我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注重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道德体验者,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体验中成长,实现学校“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自主独立、自由理性的现代道德人格,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
  一、值周班制度——内化养成教育
  6年前,我们开始尝试实行“值周班”制度,旨在通过学生全方位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将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通过参与值日,通过“自主管理”过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我们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全部由学生负责,每个班负责一周,轮流进行。轮到值日的班级全员参与,全体同学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工作组,每个组承担一项检查任务,最后所有检查结果由值周班进行汇总,值周班班长根据汇总结果写成值周总结,在下一周升旗礼集会上向全校师生进行值周情况汇报,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进行表扬,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值周班”制度的最大亮点在于“自主管理”、“人人参与”。学生通过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同时使学校管理制度深入学生心中,通过参与、体验,使行为习惯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学行为,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社团活动——在体验中成长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成为困扰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德育内容泛化,对象物化,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现象。把德育变为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求和价值认同,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些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主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的盲目从众的循规蹈矩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自由理性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们探索借助开展社团活动破解这一难题。
  我们本着“自主、开放”的宗旨,把开展社团活动做为培养学生自由理性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开展社团活动当做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兴趣爱好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交往合作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我们对学生成立社团完全开放,有兴趣特长的学生都可以向学校提出组建社团的申请,经过学校审核批准后申请人自动成为该社团的社长。后面的工作才是对社长真正的考验,提交社团章程和活动计划、招收新社员、组织社团开展活动。
  街舞社、足球社是我校学生社团中两个最大的社团,参加学生都超过百人,街舞社发展到训练场地社长、高二(16)班赖俊杰说,能够将几个人的社团带到今天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让我学会了坚持,我学会了许多;足球社长、高二(2)班蔡锦添说,我们的足球社发展到今天可以组织十几个队参加的的校内足球联赛,担任社长,我学会了怎样与他人沟通、合作,学会了分享,我的高中生活充实、快乐,参加社团,让我心收获了友谊。
  三、参与决策——在实践中体验担当
  学校后勤工作中涉及学生利益的敏感问题多,或是操作不透明、或是宣传引导不到位,常常引发学生的不满,靠权威压制已经落后于时代,“试图用不道德的手段达到道德的目的,且不论其结果如何,也不论其逻辑是如何荒谬,其行为在一开始就走向了道德的对立面”,怎样化危机为教育契机?
  “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因此他主张“由实践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把这些敏感问题的处理变成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培养的契机,管理上形成了一套全程由学生参与的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在参与决策中体验担当与责任。
  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床上用品是学生自己带还是指定供应商统一购买?学校食堂由谁来经营?服务好不好谁说了算?我们的回答是“学生说了算”。我们把床上用品的招投标权、学校食堂餐饮公司的引进决定权、后勤服务的价权全部交给学生,所有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招投标工作由学生会全权负责,组织60-100名学生代表组成审评审委员会,现场投票,现场公布结果,学校领导一律不参加投票。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真实的生活,参加投标的学生代表要对投标的结果负责,公布投标结果后,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李芷莹同学说:“学校把后勤服务的决策权全部交给了我们,让我们亲历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我们原来只知道给学校提意见,今天决定权到了我们手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我们也想信,我们也一定会把这份责任担当起来。”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新时期初中历史学科要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激活历史课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教师的情境激发(语言、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感到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进而产生探讨的愿望。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
福田区教育改革提出的“五个坚定不移”之一就是“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作为学校,为了改革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我们提出“学、展、练”自主快乐课堂导学模式。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经历“自学(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小组展示、全班展示)——练习(巩固拓展)”三大环节,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改变封闭、孤立的个体学习方式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学、展、练”自主快乐课堂建设
文章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从独立学院的现状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建议,以期对全国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开创新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