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百姓也懂经济学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年之前,一部美国学者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翻译本进入中国书店,立刻成为畅销书。很快,国内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大众经济读物,这些有着吸引眼球书名的畅销读物,常常为了追求阅读趣味而偏离了真正的经济学原理。即便像阅读面很广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样的精彩之作,也因为为了追求故事性而使书中的经济学原理并不系统,只能说是普及了一些经济学的点滴。因此,用大众读得懂的语言,写出一部普通百姓易于掌握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之书,不仅是社会阅读之需求,也是经济学家的一种责任与贡献。
  临近春节时分,收到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寄来的新作——《经济学基础知识读本》(以下简称《知识读本》),打开一读,顿时感到这正是一部系统介绍经济学基本理论,同时又定位于普通大众的经济学普及之作。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这并不是给专业大学生的教材,而是写给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理论的读者的通俗读物,是一部贴近现实生活的介绍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知识的读本。
  尹伯成教授是我国经济学史和西方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系主任,长期从事外国经济学史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撰写过多部有影响的介绍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史的教材。相信许多有考研经历的在校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或已毕业的硕士对其中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和《现代经济学习题指南》都不陌生,因为许多高校不仅将其作为经济学专业教材和配套书籍,而且也把这两部书作为指定的考研专业参考书。作者写过好多种大学课堂上的专业教材,均可称为庙堂之作、阳春白雪,但他始终想写一部乡里巴人也可阅读的展现经济学系统知识的通俗读本。三年前,他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众经济学》,新近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知识读本》,就是结合新的形势和阅读需求在《大众经济学》基础上改写补充而成。
  作为一本经济学的大众读物,《知识读本》有几个显著的特色之处。
  首先,这是一部系统阐述市场经济原理的普及之作,内容深入浅出,作为知识读本名副其实、恰如其分。经济学理论大众化并非易事,尤其难在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尽可能全面准确,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合一两个故事可以把经济学的点滴知识讲得很精彩,但倘若只讲精彩故事的一面,遗漏经济学的主体内容,不算是真正的理论知识读本。这部《知识读本》虽然只有200多页,不足24万字,但却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讲起,内容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最后以“国际经济学常识”为结束之章,共计18章。全书虽然是普及读本,但内容丰富,阐述简明扼要,经济学中的基础性原理基本反映在书中,而且通俗易懂,实际上是用最节约的篇幅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全貌。
  第二,作者在内容结构上力求突破,探索把政治经济学的叙述逻辑之美与西方经济学的均衡观之精髓加以很好结合,虽然是一个大众读本,却在结构框架上体现了一种创新。作者长期研究西方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结构体系烂熟于胸,但在写这个读本时却没有拘泥于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善于突破,大胆引入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分析视角,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全书尊重市场经济运行的逻辑起点,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叙事方式,以介绍商品货币开始,继而触及价格,再过渡到消费者行为和居民投资行为,带领读者进入企业这一微观经济层面,开始与生产、成本、竞争与垄断这些现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近距离接触。作者在书中既解剖分析了市场经济的细胞,又让读者有了市场均衡的感觉,了解市场经济的要素交换,把本来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加以某种巧妙的结合。
  第三,读本紧贴当前中国经济实际,善于回答普通读者关心的经济问题,而且与时代脉搏齐动,反映重大现实。作者在写这部书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因此,书中内容贯穿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学知识在书中多处可见。《知识读本》还专门安排一章,标题就叫“政府与市场”,具体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既讲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又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知识读本》不仅直接面对中国经济现实,而且与时代同步,像改革红利、城镇化、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些最新的经济术语也见于书中。在联系实际方面,《知识读本》取材客观鲜活,读来很有现实感。例如,作者在论述居民投资行为这一章时,列举“庞氏骗局”在中国投资市场的形形色色变种,告知百姓读者收益与风险的关系。书中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股市之弊端:股市未能成为居民良好的投资渠道,而成了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机器,赌性极高,中小股民到头来总是赢少输多。这既为百姓投资者提了醒,也大胆针砭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痼疾。
  第四,《知识读本》一书善于用普通百姓熟悉的语言解读经济学的道理,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将经济学一些复杂原理融入到一些平常的叙述之中。全书没有用一个数学模型和公式,尽量使用浅显的文字把道理讲清。例如,GDP作为最终产品的概念不大容易被一般读者所理解,但作者在书中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把GDP的最终产品属性、时间因素等特性一一道来,十分明了。作者还在书中采用了不少百姓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讲到贫富差距的代际相承关系时,书中没有用生产关系再生产等相对枯燥的理论语言,而是用了“龙生龙,凤生凤,富人生个小富翁,穷人后代还是穷”这样的顺口溜,分析不同阶层后代的受教育起点的差异性,揭示贫富差别的社会性,使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更加通俗易懂。
  一部好的大众经济读物,往往作者自身就是大家。那部很精彩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就出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资深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之手。尹伯成教授著述丰硕,尤其在西方经济学教材写作方面于国内堪称一派,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他的几部教材不仅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而且成为出版社的市场“利器”。作者深厚的经济学研究功底和丰富的优秀教材编写经验,是保证这部经济学大众读本成功的基础。
  尹伯成教授长期执教,育弟子无数。笔者有幸在其门下读书作文,虽是多年之前事,但一见老师新作,不仅倍感高兴,且老师浓浓无锡乡音讲解西方经济学说流派间之奥妙的情形,顿时如同昨天一般。老师虽年近八旬,但始终笔耕不止,不仅常年修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和《现代经济学习题指南》(目前已经出到第八版),而且不时有新作问世,这部《知识读本》就是老师笔耕的一段记录。
  老师天性开朗达观,曾专门作《老有所为》打油诗一首,以五言一句,笑谈年老与所为之间的关系,既诙谐有趣,又热情向上。老师因开朗达观,直抒所思所想,故写出一部又一部的好书;也因笔耕不止,老有作为,老有所托,思想流淌不静止,故始终达观开朗。
  愿老师写出更多更好的经济学普及读物。
  愿读者喜欢这部饱含作者心血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读本》。
  (作者系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全国经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其他文献
《白痴》是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于186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其时正值俄国农奴制改革过去不久,外国大量资本涌入并占据经济命脉,新旧生产方式并存,阶级斗争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愈加深刻、复杂。动摇激荡的社会与众多迷茫痛苦的灵魂勾起了作家无限的痛苦,向何处寻找出路的思索久久停驻在他的笔尖。《白痴》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主人公梅诗金公爵试图以其基督式的爱来拯救身边诸多痛苦的灵魂与陷入绝境的心灵
2016年5月,厄德里克的第十五部长篇小说《拉罗斯》(LaRose, 2016)终于在翘首以盼中与读者见面。该作品是厄德里克最新创作的正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分别是2008年的《鸽灾》和2012年的《圆屋》,前者进入了2009年普利策小说奖的决选名单,后者则一举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厄德里克的这部新作也没有辜负读者的热切期待,刚一问世便好评如潮,《波士顿环球报》称其为“厄德里克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儿童都是未来的民族脊梁、国之栋梁,是革故鼎新的希望所在。  在每个家庭,儿童从来都集众爱于一身,是家庭亲情的枢纽和家庭未来的寄托。  在每个人生历程中,混融着血脉温度和乡土气息的孩童时光,永远是其远航的起点和守望的家园。  因此,我们关爱儿童且呵护有加,从古至今始终如一。  关爱儿童,本身还是对人类纯真情感的坚守,是对纯真之美的护持。儿童纯真的天性是春风化雨,是最美的人间天籁
汪家熔先生在《张元济》一书中称张元济在南洋公学时的职务叫“总译”,依据什么?汪先生在这种关键之处,不加引注,不加说明——这也是汪著的通病。重要论断不说明其文献依据,叫读者怎能相信呢?叙述蔡元培为商务第一任编译所长时,也没有提出根据。给读者的印象是:此书不像学术性传记而是文艺创作。张元济受夏瑞芳邀請加入商务,除了柳和诚先生引用的依据外,在文献资料中还可以找到不少,例如陈叔通的《回忆商务印书馆》,“夏
符马活把他的书稿《结字录》发给我,希望我为这本书作一篇序。最初,我有点犯难,因为我没有古文字学的专门知识,搞不好就会闹笑话,真就成了唐兰先生批评过的“一无专长”,“专喜玩票式的来干一下”的那种人。  不过,读了符马活的这部书稿,我倒很想鼓起勇气,勉为其难地试一试。其理由有二:一是这部书不是古文字学的专门著作,而是一部关于汉字知识的普及读物;二是这部书不艰深,轻松幽默,读起来很有趣。书稿被打开的那一
闻一多先生曾发表《端午考》一文,对端午起源的几种说法加以介绍、评论。而蕴含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广泛记录宋人社会生活的宋词,则为我们绘声绘色地描摹了一千多年前宋人过端午时的各类民俗活动。宋代词人笔下的端午,不啻为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多种多样的民俗庆祝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日内涵,也展现出了宋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看飞桡,夺高标—竞渡  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自春秋战国开始发展至今,
从全球范围看,人类文明正在走向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轮廓,揭示出人类文明正在走向一种新的形态,即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社会,我们不妨称之为数字文明。  近20年来,我们对数字文明已经有深切感受。它汹涌澎湃席卷全球,荡涤着一切固有传统文
近日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辉斌教授《明清戏著史论》一书,着眼于史的角度,深入曲家为文之本心,对明、清两朝60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38部戏曲论著,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并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其中的某些问题。全书不仅体大思深,文心细密,考证精审,而且问题意识鲜明,见解独到,在方法论方面亦给人以启迪。  作为“当代中国将文学史研究打通关的第一人”,王辉斌教授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其上起商周诗学,下至明清小说
若无人诱导,国人凭直觉最想穿越回去的当然是唐朝,因为她雍容富丽,自由奔放,几乎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人间最美好的模板,但我们忽略了其同时也上演了路有冻死骨秋夜梧桐雨的惨烈,悲伤与绝望一样不少。尤其当暮色中送来晚唐的丧钟,一下一下,撞击心坎,在盛唐传说的参照下愈加凄清。身处末世的才子,纵然雄心万丈,却无力回天,情将安寄?  “高楼风雨感斯文,刻意伤春复伤别。”(李商隐《杜司勋》)稍晚于杜牧而与之齐名的
“业余”一词单独看,说不上是褒义词,但也非贬义,如航模业余爱好者啊,业余歌手啊,听起来并没有负面的含义。可是一旦和专业一词并排而立,业余就相形见绌,不再有独立存在時的“风采”了。我们经常这么说“那人唱得还可以,当然和专业的相比还差点儿”。也就是说,专业一般情况下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业余没有那种科班培训,很难和专业相比。  这个结论基本成立。特别是在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领域里,如数理化、医农、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