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量的信息资源分散在各政府
主管部门,如经济社会统计信息、交通地理信息、企业信用及人口信息等,它们的开发利用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自身或其事业单位承担,无偿或有偿向社会提供服务。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问题不仅涉及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还与加工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业发展关系密切。将政务信息资源开放给企业进行增值开发,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培育新一代创新型信息内容企业提供丰富资源,对催生信息内容产业的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尽管当前的某些政府部门对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如在交通信息、人口信息、工商注册登记信息等领域,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中信息需求、信息内容、信息来源、服务方向以及面临的困难成了各方关注的重点。为此,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走访了一批正在从事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穆勇。
有关企业
在北京,信息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其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3%。信息内容产业(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咨询与调查业、数据库产业、增值电信服务业、数字广播影视内容产业等),2007年产业规模达196亿元,在整个信息服务业中占11%。全市信息内容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与软件企业相比,在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要获取专项基金更为困难。
信息化建设:通常情况下,企业所需政务信息资源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目前获得了哪些政务信息资源?这些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渠道是什么?困难在哪里?
穆勇:在访谈的11家企业中,无一例外地对再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存在需求,尤其是對政策法规信息类的需求。当然,不同领域的企业,所需政务信息资源的类型不尽相同。有的需要与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结合的信息,如交通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日常价格)、医药卫生信息、医疗信息、社保信息等;有的则需要宏观数据、行业数据、地区数据等经济和统计类信息;还有的则以电子地图、地址数据、地理编码等地理信息为需求等。100%的被访企业都提到,他们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政务信息资源,获取的信息包括:政府机构信息、政府规章、突发事件等。部分企业还提到了一些获取政务信息资源的其他渠道(如下图所示):通过购买政府公开发布的行业年鉴、统计年鉴以及报告; 通过与政部门签订协议的方式或与政府合作;以及从企业购买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
尽管这样,100%的被访企业都表示目前获得的政务信息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原因在于:已获取的政务信息往往是规划、政策法规和宏观层面的统计数据,而更为具体、更细的数据则获取不到;政府提供的信息大都是比较零散的数据,未进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部门的数据更新周期太长,信息滞后;政策解读不够。
同时,在获取政务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企业不知道政府部门能够提供哪些信息供他们进行再利用;某些重要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再利用涉及到保密因素,企业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利用比较困难;政府发布政策法规和统计数据往往不够及时,时效性不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因此,企业建议:政府部门将拥有的可再利用的政府信息进行梳理,制成目录并发布,便于企业查找;政府可将各部门政策法规信息集中起来,通过统一平台集中发布,并及时发布相关的废止、生效等信息;对诸如信用信息、交通信息等要求较高的信息,在整合后提供再利用;在再利用企业选择方面,要从技术、质量、服务、规模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建议政府加强对信息内容产业的管理和引导。
总之,希望政府能够开放更多更有价值的政府信息资源。
有关政府
信息化建设:目前,一些和企业或百姓生活相关度较大的政府职能部门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情况如何?
穆勇:我例举几个部门来说。
拥有交通服务信息和交通决策信息的北京市交通委目前已经免费向公众提供了一些公益性服务。如通过网站(北京公交网、北京公众出行网等)发布出行信息和交通路况信息;免费向企业提供数据,供企业进行试验性质的研究或公益性项目;与企业合作研究交通信息服务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交通委可以将拥有的基础交通信息提供给企业,但在成果产业化推广的过程中交通委将不再参与。
拥有资源领域与环境领域两大部分信息的北京市地勘局近50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的可重复利用性很强,能够减少因盲目重复投资而造成的社会财富流失。但是,这些信息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开发利用。目前,基于所掌握的信息,他们向政府部门领导提供所需数据用于决策、规划、管理、应急指挥等方面;将敏感数据过滤后,通过网站或电话咨询的方式为公众提供简单的信息服务;为新城规划、地铁建设等提供勘察数据,比如在奥运会准备时期,启动了奥林匹克公园地区活动断裂和隐伏岩溶潜在危险性调查,对其潜在危险和应对措施向奥组委作了汇报,提出了避让建议。此外,他们还开始尝试向公众和企业提供部分地质信息,以地热信息为例,由北京市地热协会对申请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确认合格后向企业提供地热资料。
还有北京的“首都之窗”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方面,自2007年11月份以来,已通过网络形式公开信息32万余条。并且,机构职能、领导介绍、规划计划、业务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都能做到及时准确公开,特别是政策法规信息已做到了100%公开。在依申请公开方面,市级已办结6000余条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前企业对政策法规信息最为关注,尤其关注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企业对一些可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也较为关注,如土地利用的规划信息等。
信息化建设: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在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上有何设想建议?
穆勇:当前,大部分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工作上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政策支持,不敢轻易对所掌握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增值开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资金支持,如某些历史资料的数字化、建库,数据的转换加工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
相关部门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政策,对相关工作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
信息化建设:通过这次对从事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调研,您认为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及相关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哪里,有何对策建议?
穆勇: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六点。
首先,政府各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但由于缺乏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存在限制,这些信息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对政务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核心领域,如交通信息、地理信息等,但却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与合理的价格来获取。
第二,政府掌握的一些信息资源存在着信息分散、时效性不强、信息质量不高、数字化程度低、需要整合加工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企业的需求。
第三,对于从事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企业来说,存在着企业规模不够大、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同质化等问题。
第四,与软件产业相比,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产业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已有的产业相关政策覆盖面不全,同时,由于某些优惠政策宣传不够,操作手续繁琐,一些企业没有真正享受到实惠。
第五,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服务业统计体系,在统计口径上与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交叉,且全市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划定也不一致。
第六,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缺乏一个供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不知道哪些政务信息资源能够再利用,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政府也无法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针对如上问题,要用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要选择百姓需求最迫切、社会经济效益大且有一定基础的领域,如在交通信息服务领域,展开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推动产业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要组织研究制定支持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尽快完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企业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如建立行业发展引导基金,增大政府采购对信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将相关行业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特别是涉及面向中央部委、在京大企业等集团总部和金融企业的高端信息服务产品,由政府进行首购。
主管部门,如经济社会统计信息、交通地理信息、企业信用及人口信息等,它们的开发利用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自身或其事业单位承担,无偿或有偿向社会提供服务。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问题不仅涉及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还与加工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业发展关系密切。将政务信息资源开放给企业进行增值开发,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培育新一代创新型信息内容企业提供丰富资源,对催生信息内容产业的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尽管当前的某些政府部门对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如在交通信息、人口信息、工商注册登记信息等领域,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中信息需求、信息内容、信息来源、服务方向以及面临的困难成了各方关注的重点。为此,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走访了一批正在从事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穆勇。
有关企业
在北京,信息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其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3%。信息内容产业(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咨询与调查业、数据库产业、增值电信服务业、数字广播影视内容产业等),2007年产业规模达196亿元,在整个信息服务业中占11%。全市信息内容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与软件企业相比,在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要获取专项基金更为困难。
信息化建设:通常情况下,企业所需政务信息资源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目前获得了哪些政务信息资源?这些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渠道是什么?困难在哪里?
穆勇:在访谈的11家企业中,无一例外地对再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存在需求,尤其是對政策法规信息类的需求。当然,不同领域的企业,所需政务信息资源的类型不尽相同。有的需要与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结合的信息,如交通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日常价格)、医药卫生信息、医疗信息、社保信息等;有的则需要宏观数据、行业数据、地区数据等经济和统计类信息;还有的则以电子地图、地址数据、地理编码等地理信息为需求等。100%的被访企业都提到,他们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政务信息资源,获取的信息包括:政府机构信息、政府规章、突发事件等。部分企业还提到了一些获取政务信息资源的其他渠道(如下图所示):通过购买政府公开发布的行业年鉴、统计年鉴以及报告; 通过与政部门签订协议的方式或与政府合作;以及从企业购买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
尽管这样,100%的被访企业都表示目前获得的政务信息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原因在于:已获取的政务信息往往是规划、政策法规和宏观层面的统计数据,而更为具体、更细的数据则获取不到;政府提供的信息大都是比较零散的数据,未进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部门的数据更新周期太长,信息滞后;政策解读不够。
同时,在获取政务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企业不知道政府部门能够提供哪些信息供他们进行再利用;某些重要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再利用涉及到保密因素,企业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利用比较困难;政府发布政策法规和统计数据往往不够及时,时效性不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因此,企业建议:政府部门将拥有的可再利用的政府信息进行梳理,制成目录并发布,便于企业查找;政府可将各部门政策法规信息集中起来,通过统一平台集中发布,并及时发布相关的废止、生效等信息;对诸如信用信息、交通信息等要求较高的信息,在整合后提供再利用;在再利用企业选择方面,要从技术、质量、服务、规模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建议政府加强对信息内容产业的管理和引导。
总之,希望政府能够开放更多更有价值的政府信息资源。
有关政府
信息化建设:目前,一些和企业或百姓生活相关度较大的政府职能部门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情况如何?
穆勇:我例举几个部门来说。
拥有交通服务信息和交通决策信息的北京市交通委目前已经免费向公众提供了一些公益性服务。如通过网站(北京公交网、北京公众出行网等)发布出行信息和交通路况信息;免费向企业提供数据,供企业进行试验性质的研究或公益性项目;与企业合作研究交通信息服务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交通委可以将拥有的基础交通信息提供给企业,但在成果产业化推广的过程中交通委将不再参与。
拥有资源领域与环境领域两大部分信息的北京市地勘局近50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的可重复利用性很强,能够减少因盲目重复投资而造成的社会财富流失。但是,这些信息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开发利用。目前,基于所掌握的信息,他们向政府部门领导提供所需数据用于决策、规划、管理、应急指挥等方面;将敏感数据过滤后,通过网站或电话咨询的方式为公众提供简单的信息服务;为新城规划、地铁建设等提供勘察数据,比如在奥运会准备时期,启动了奥林匹克公园地区活动断裂和隐伏岩溶潜在危险性调查,对其潜在危险和应对措施向奥组委作了汇报,提出了避让建议。此外,他们还开始尝试向公众和企业提供部分地质信息,以地热信息为例,由北京市地热协会对申请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确认合格后向企业提供地热资料。
还有北京的“首都之窗”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方面,自2007年11月份以来,已通过网络形式公开信息32万余条。并且,机构职能、领导介绍、规划计划、业务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都能做到及时准确公开,特别是政策法规信息已做到了100%公开。在依申请公开方面,市级已办结6000余条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前企业对政策法规信息最为关注,尤其关注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企业对一些可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也较为关注,如土地利用的规划信息等。
信息化建设:这些政府职能部门在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上有何设想建议?
穆勇:当前,大部分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工作上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政策支持,不敢轻易对所掌握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增值开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资金支持,如某些历史资料的数字化、建库,数据的转换加工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
相关部门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政策,对相关工作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
信息化建设:通过这次对从事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调研,您认为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及相关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哪里,有何对策建议?
穆勇: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六点。
首先,政府各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但由于缺乏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存在限制,这些信息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对政务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核心领域,如交通信息、地理信息等,但却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与合理的价格来获取。
第二,政府掌握的一些信息资源存在着信息分散、时效性不强、信息质量不高、数字化程度低、需要整合加工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企业的需求。
第三,对于从事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企业来说,存在着企业规模不够大、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同质化等问题。
第四,与软件产业相比,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产业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已有的产业相关政策覆盖面不全,同时,由于某些优惠政策宣传不够,操作手续繁琐,一些企业没有真正享受到实惠。
第五,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服务业统计体系,在统计口径上与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交叉,且全市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划定也不一致。
第六,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缺乏一个供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不知道哪些政务信息资源能够再利用,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政府也无法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针对如上问题,要用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要选择百姓需求最迫切、社会经济效益大且有一定基础的领域,如在交通信息服务领域,展开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推动产业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要组织研究制定支持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尽快完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相关企业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如建立行业发展引导基金,增大政府采购对信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将相关行业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特别是涉及面向中央部委、在京大企业等集团总部和金融企业的高端信息服务产品,由政府进行首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