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信息技术使得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在社会要求人人都应具有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也使得跨越了时空障碍的远程教育等新的学习形式成为可能,从而为真正实现人的终身学习提供可能性。与教育一样,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事业更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本节将重点讨论在构建智慧生活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信息社会中的终身教育
吴启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同济大学教授 博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同时教育信息化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终身教育可以说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也是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和理想变为社会个人的行动,除了教育行政部门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全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共同的努力。
推进信息社会中终身学习的健康发展,关键是构造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我个人认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提法是一个纲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构建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提供灵活公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的机会。终身教育的方案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在终身教育的体系框架中会解决众多的教育难题。当然,要接受这样的观念需要很长的时间,需立足于整个国家全局的发展。在这方面要注意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包括很多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信息化的教育模式等实际的应用。
在我们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作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教育体系资源建设,三是标准和制度的建设。
中国有个“中国教科网”,目前覆盖了全国23个城市,包括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高速主干网和一些节点。我们的带宽包括其他的核心的接点等,接进去的学校接近100所。此外,我们还有1600多所高校在不同城市规模下建立了校园网,包括西部大学;还有一些教育的城域网等也建立起来。关于教育资源的建设,有新世界网络课的教育,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建立在网上课程;还有数字图书馆如有名的浙江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有数字博物馆等。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保证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最近在写的教育发展纲要里专门提到了以下四方面的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优质现代教育的建设;二是推进实施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的项目;三是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四是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的建设。
总而言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各种类型的远程教育,推进信息教育、终身教育迅速发展。
教育、信息、人——思维流与数据流的交织
楊卫浙江大学校长
教育、信息这两个要素必然是由第三个要素把它们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是思维流和数据流的交织过程。人是教育和信息的受体,同时它又是进行教育的主体,又是信息的源泉。而教育最终极的目标是要为人类的发展,所以教育对人的整体推动应该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教育又把比较散乱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累积以及信息的流动。
对信息来讲,它由于广阔无际,使得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它又赋予了人智慧与学识。我们说教育的信息化,也就是教育的成效,实际上取决于信息流的畅通。
从学与知的关系来讲,所谓教育就是数据流和知识流的单向或者双向的导通过程,在学与思的观念来看,教育又是数据流,是在数据流的注入下人的思维流的跃动过程,产生新的思维,新的思想,同时产生新的信息。从学与行的关系看,思维流能够导引数据流,也就是说人们接受信息进行思索,思索后产生行动,行动实际上是信息流的跃动,它进一步导致所有人的行为。
现在的信息要进一步加以人文化,信息的人文化可以改进信息流的可接受的效率,同时赋予信息流一定的思想性,增进它的可教育性,拓广它的多样性。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首先,信息要由量的扩张逐步提升为质的上升,然后进一步把这些信息形成结构,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更加的多样性,在这些基础上,给予它的人文性,这是我们教育信息化从数据流上应该达到的目的。所以希望我们的数据流能够更加丰富,更加流畅,我们的思维流能够更加深刻、更加充分,有所跳跃,并且要把数据流和思维流交织在一起,这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我想举三个案例来具体说明一下。
第一个案例是浙江大学牵头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它是信息技术与图书文化的结合。在浙江大学,目前的图书馆已经和信息中心整合在一起,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集多种媒体构成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是Anyone、 Anytime、Anywhere。我们已经数字化了150册中英文的图书,也就是说已经把所有中文书的60-70%数字化了。我们把所有南宋的画全部数字化了,世界各地搜集的很大量的数据储存在学校里,进行数字化的学习。这个数字化的过程同时也会和人、和人文、书法交织在一起。比如数字化图书馆里专门有一个分库,有各种各样的书,辨认是不是某人的真迹,还可以用数字化的办法去写毛笔字。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现在全国正在发展高速列车,有四横四纵,这些高速列车将来是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这个过程和坐飞机不一样,我们可以完全地接受网络方面的连接,所以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开展一项国家重要的研究项目,就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的高速列车。它对不同的人可以显现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对技术人员可以显现出列车的运行过程,什么地方可能有一点隐患等,对一般的乘客,则可以接触到列车行驶的信息。通过这个,我们有可能列出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态,所以它是一种多层次多目标的信息展示。更进一步,可以把两者交织在一起,利用火车运行的四个小时机会,创建一个丰富的教育和信息的环境,成为一个高速运行的学习车。
最后一个例子。中国原来的教育模式是学苏联的,叫做一字型,一个专业,完全是计划经济,面很窄。目前的模式则相当于T型,宽基础深专业。如果再进一步采取宽专教,再有几个副科的话,就会形成三字型的结构。将来可能更好的知识结构是某种形式的网络的形态。而从网络技术来讲,现在云计算开始如火如荼,云通讯、云环境等等。将来我们各种各样的网络包括类似于神经系统的物联网也会出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设想将来可能会产生云教育这样的形态。而这正是基于信息与思维网络的思维流与信息流的交织。
人创造了语言和知识,运用语言和知识产生了技能与信息,信息的吸收和升华就是教育,教育的高级形式就是思维流与数据流的交织。
信息社会中的终身教育
吴启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同济大学教授 博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同时教育信息化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终身教育可以说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也是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和理想变为社会个人的行动,除了教育行政部门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全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共同的努力。
推进信息社会中终身学习的健康发展,关键是构造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我个人认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提法是一个纲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构建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提供灵活公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的机会。终身教育的方案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在终身教育的体系框架中会解决众多的教育难题。当然,要接受这样的观念需要很长的时间,需立足于整个国家全局的发展。在这方面要注意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包括很多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信息化的教育模式等实际的应用。
在我们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作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教育体系资源建设,三是标准和制度的建设。
中国有个“中国教科网”,目前覆盖了全国23个城市,包括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高速主干网和一些节点。我们的带宽包括其他的核心的接点等,接进去的学校接近100所。此外,我们还有1600多所高校在不同城市规模下建立了校园网,包括西部大学;还有一些教育的城域网等也建立起来。关于教育资源的建设,有新世界网络课的教育,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建立在网上课程;还有数字图书馆如有名的浙江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有数字博物馆等。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保证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最近在写的教育发展纲要里专门提到了以下四方面的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优质现代教育的建设;二是推进实施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的项目;三是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四是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的建设。
总而言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各种类型的远程教育,推进信息教育、终身教育迅速发展。
教育、信息、人——思维流与数据流的交织
楊卫浙江大学校长
教育、信息这两个要素必然是由第三个要素把它们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是思维流和数据流的交织过程。人是教育和信息的受体,同时它又是进行教育的主体,又是信息的源泉。而教育最终极的目标是要为人类的发展,所以教育对人的整体推动应该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教育又把比较散乱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累积以及信息的流动。
对信息来讲,它由于广阔无际,使得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它又赋予了人智慧与学识。我们说教育的信息化,也就是教育的成效,实际上取决于信息流的畅通。
从学与知的关系来讲,所谓教育就是数据流和知识流的单向或者双向的导通过程,在学与思的观念来看,教育又是数据流,是在数据流的注入下人的思维流的跃动过程,产生新的思维,新的思想,同时产生新的信息。从学与行的关系看,思维流能够导引数据流,也就是说人们接受信息进行思索,思索后产生行动,行动实际上是信息流的跃动,它进一步导致所有人的行为。
现在的信息要进一步加以人文化,信息的人文化可以改进信息流的可接受的效率,同时赋予信息流一定的思想性,增进它的可教育性,拓广它的多样性。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首先,信息要由量的扩张逐步提升为质的上升,然后进一步把这些信息形成结构,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更加的多样性,在这些基础上,给予它的人文性,这是我们教育信息化从数据流上应该达到的目的。所以希望我们的数据流能够更加丰富,更加流畅,我们的思维流能够更加深刻、更加充分,有所跳跃,并且要把数据流和思维流交织在一起,这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我想举三个案例来具体说明一下。
第一个案例是浙江大学牵头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它是信息技术与图书文化的结合。在浙江大学,目前的图书馆已经和信息中心整合在一起,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集多种媒体构成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是Anyone、 Anytime、Anywhere。我们已经数字化了150册中英文的图书,也就是说已经把所有中文书的60-70%数字化了。我们把所有南宋的画全部数字化了,世界各地搜集的很大量的数据储存在学校里,进行数字化的学习。这个数字化的过程同时也会和人、和人文、书法交织在一起。比如数字化图书馆里专门有一个分库,有各种各样的书,辨认是不是某人的真迹,还可以用数字化的办法去写毛笔字。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现在全国正在发展高速列车,有四横四纵,这些高速列车将来是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这个过程和坐飞机不一样,我们可以完全地接受网络方面的连接,所以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开展一项国家重要的研究项目,就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的高速列车。它对不同的人可以显现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对技术人员可以显现出列车的运行过程,什么地方可能有一点隐患等,对一般的乘客,则可以接触到列车行驶的信息。通过这个,我们有可能列出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态,所以它是一种多层次多目标的信息展示。更进一步,可以把两者交织在一起,利用火车运行的四个小时机会,创建一个丰富的教育和信息的环境,成为一个高速运行的学习车。
最后一个例子。中国原来的教育模式是学苏联的,叫做一字型,一个专业,完全是计划经济,面很窄。目前的模式则相当于T型,宽基础深专业。如果再进一步采取宽专教,再有几个副科的话,就会形成三字型的结构。将来可能更好的知识结构是某种形式的网络的形态。而从网络技术来讲,现在云计算开始如火如荼,云通讯、云环境等等。将来我们各种各样的网络包括类似于神经系统的物联网也会出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设想将来可能会产生云教育这样的形态。而这正是基于信息与思维网络的思维流与信息流的交织。
人创造了语言和知识,运用语言和知识产生了技能与信息,信息的吸收和升华就是教育,教育的高级形式就是思维流与数据流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