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砖中楚舞图像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影响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t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形式的核心是带来美学方面的享受,舞蹈艺术以舞者的形体动作给人带来独特的艺术感受,而传统舞蹈艺术更是我国舞蹈界的珍宝。传统舞蹈起源较早,其中以汉唐时期记录的最多,当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存在各种楚舞者形象,舞蹈风格各异,很多舞蹈风格在今天也有继承与保存。对这些舞蹈形象的研究,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的有机融合。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汉代画像砖中楚舞的类型以及舞姿,之后就其对现代舞蹈艺术的影响与其融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舞蹈作为“百戏”之一,其中的传统精华能够更好地得到继承,呈现更加优美的舞台艺术形象。
  关键词:汉画像砖;楚舞图像;中国舞蹈文化;舞蹈风格
  在对中国古代传统舞蹈的研究中,人们总认为唐代作为盛世,其舞蹈艺术具有很大的价值,对于今天的舞蹈艺术有很多可供参考之处。实际上,随着汉代出土画像砖石上的楚舞图像得到广泛研究,我们发现汉代的舞蹈艺术就已经蓬勃发展,为后世舞蹈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汉代舞蹈艺术中,舞蹈的类型有很多种,汉代的舞蹈活动也十分丰富,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并行被称为“百戏”,从画像砖中也可以看出来,汉代有很多著名的舞蹈与舞乐艺人。汉代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融合舞蹈,比如具有异域风情的舞蹈。不过最主要的舞蹈类型还是楚舞,楚舞有长袖飘逸的风格,既能体现舞者曼妙的身姿,又能体现楚地的风土人情和劳动景象,是历史文化的直接体现。楚舞作为一种风格独特、充满美感的舞蹈,在汉代的宫殿中被很多舞女模仿。对于这类舞蹈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汉代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而且也能帮助梳理古典舞蹈发展的脉络,更好地理解今天的舞蹈艺术,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加以创新。
  一、汉画像砖中楚舞的风格特点
  (一)长袖飘逸
  在汉代出土的画像砖中,很多舞者的服装都以长袖为特征,正所谓“长袖善舞”,但是长袖服装并不是某一种舞蹈特定的服装。在楚舞中,长袖是很多舞蹈都可用的服装形式,无论是最显著的代表舞种长袖舞,还是双人舞、巾舞、建鼓舞等舞蹈项目,服装的特点都是长袖飘飘。由此可以看出,长袖是汉代楚舞服饰的主要特点之一。长袖在舞蹈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舞蹈艺人的身体姿态,显得舞者身材更为修长。此外,长袖会使挥舞动作变慢,适合情感的抒发。在很多舞蹈中可以看到,舞者先降低身体,之后利用肩膀的力量将长袖挥舞而出,长袖在空中自然形成了一道圆弧,此时另一条手臂的长袖再挥舞出去。两条长袖一前一后,形成了空间上的立体感与层次感。除此之外,长袖还可以做很多特定的舞蹈动作,丰富了舞蹈的形式,比如抖、挥、甩、拖等。通过这些动作,长袖仿佛变成了天上的云朵,带来了浮云一般的流动之美,同时轻柔飘逸,又给人以视觉震撼的体验[1]。
  (二)细腰轻柔
  在已出土的各种画像砖中,无论是南阳、四川出土的,还是山东出土的,其画像中的舞蹈风格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具有典型的楚舞特征,也就是追求体态的柔美。舞者以女性居多,最能体现身体轻柔的就是腰肢纤细、舞姿轻捷,楚舞体现了柔美之感。古代很多有名的舞者都追求腰肢尽可能的细,这是体现舞蹈技艺的直接方式。腰肢纤细的舞者,体态轻盈,各种舞蹈动作对其的限制较少,可以实现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比如南阳出土的一块画像砖上面,女舞者在众舞者所举的鼓盘之上翻转跳跃,展示了优美的舞姿与轻盈的体态。
  在汉代画像砖中,楚舞舞者的细腰体态,体现了舞者身姿的曲线之美,各种舞蹈动作更加突出,扭动上肢,同时下肢配合舞动,体现出了舞姿的多变与动人。这种舞姿结合特有的舞蹈技艺与服装,使得舞者仿若仙女,行云流水的舞蹈动作带给人时而优美柔和、时而震撼激动的观赏体验[2]。
  (三)舞姿奔放
  在汉代画像砖中,楚舞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整体舞蹈风格较为奔放,通过舞者轻盈、快捷的舞蹈动作给人带来热情洋溢的观感。为了体现这种效果,很多舞蹈艺人身着短衣,热情豪迈,腿部动作多为跳跃,整体身姿于此刻舒展开来,体现了舞者的矫健体态,这在长袖舞中也有体现[3]。此外,这类舞蹈还可以结合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表演,比如杂技,二者的配合使舞蹈节目多了一分诙谐感。
  (四)手舞足蹈
  汉代舞蹈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舞者的手脚并用,上半身做出舞蹈动作展示身体的柔美姿态,与此同时,下半身用脚来拍打鼓面,不仅要展示舞蹈的风姿,同时还要敲打出节奏合适的鼓点,是真正的“手舞足蹈”。
  例如从四川出土的画像石中可以看到,左边一个女伎表演倒立,中间的舞伎在两只鼓旁边,手握一条长巾,踩着六个盘子跳盘鼓舞,右边一个人在弄丸。这一画面最直接地展示出一段盘鼓舞中最精彩的画面。这一转瞬即逝的画面被画下来保留在历史长河中,在今天直接展示了当时舞者高超的表演技巧,将当时舞蹈技术的高峰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流传及影响
  就汉代舞蹈对今天舞蹈技艺的影响来看,长袖类型的楚舞影响最大,其中的巾袖舞就是一个代表。这种舞蹈需要身着长袖服装,或者手持舞巾,利用额外的道具,拓展舞蹈艺术的展示空间,利用舞者手腕与肩膀的力度,在舞者身体范围之外变化图案,展示情感,达到了全新的艺术效果。
  巾袖舞表演过程中,长袖或者舞巾仿佛舞者的翅膀,如今有许多舞蹈就是在这种表演形式上发展,比如《飞天》[4]。就如今的舞蹈表演而言,长袖的类型也分为很多种,不同长度、不同材质、不同宽窄的舞袖,结合不同的表演风格,带来了不同的观赏体验。比如在当前的对舞过程中,女舞者使用长袖或者折袖舞蹈,男舞者或用长袖进行对舞,或用短袖进行配合衬托,使得舞蹈更加生动。除了单人或双人舞蹈之外,还有多人舞蹈,在出土的画像砖中也有过类似的场景,大量舞者共同舞袖,蔚为壮观。
  如今的舞蹈课程,形体与身韵是重要部分,对于舞者身姿的体现,汉代画像砖楚舞的很多風格也继承了下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是细腰的装束与水袖。在当前舞蹈文化中,长袖与细腰仍然是舞蹈艺术的核心成分,这样的装扮,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可以使舞者在台上充分做出各种具有张力的动作,便于感情的抒发,使舞蹈情感或舒缓或激烈,柔美与刚性结合,抓住观众的眼球。当前的舞蹈艺术,既实现了对汉代舞蹈艺术的继承,又出现了新的发展。长袖细腰的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舞者的柔美,当前的舞蹈更多了几分凝实,刚柔并济,各种出袖、收袖动作创新发展,真正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到了一起[5]。
  三、汉代舞蹈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汉代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结合前朝的文化特征,具有宽广博大、气势磅礴的文化特点。汉代舞蹈也是汉代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汉代各种文化的一种融合,是楚地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融合。从最终的汉代画像砖中的舞蹈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楚舞既有原本楚地舞蹈的热情和恣意挥洒的想象力,也有着黄河流域的厚重、务实之感。楚地自古以来的仙神文化、巫术文化,虚幻而又令人充满幻想,使得舞蹈充满了缥缈虚无之感,而汉代独尊儒术,儒家文化又给舞蹈艺术带来了庄重与宏大的沉稳之感,最终使汉代舞蹈形神兼备,为后世的舞蹈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研究现代舞蹈艺术的过程中,总是少不了对汉唐舞蹈的研究。唐代是舞蹈盛世,但是汉代是舞蹈艺术的基础繁荣时期。想要发扬现代舞蹈艺术中的形体、风格,就必须从汉代舞蹈着手进行研究。已出土的汉代舞蹈画像砖中的楚舞,是汉代舞蹈的集大成之作[6]。在对今天的舞蹈创作与舞蹈文化进行研究时,应该充分结合汉代舞蹈文化,继承并发扬汉代的舞蹈形态,同时也要对其风格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的舞蹈文化,进行新的舞蹈创作。在观赏汉唐古典舞蹈时,其总能带给人大气磅礴的盛世之感,這就是汉唐盛世文化在舞蹈过程中的直接体现,并通过舞蹈技艺直接体现到舞蹈的艺术氛围之中。从今天的汉代舞蹈表演过程中,人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与盛世的文明,可以说汉代舞蹈是今天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舞台上的舞者总是散发着光芒,通过舞蹈技艺吸引眼球,而人们只有真正沉浸于表演中时,才能体会到背后几千年汉代楚舞文化的基础支持。
  四、舞蹈感情与技艺对于现今舞蹈的影响
  从汉代各种表演技艺的记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汉代其他表演艺术也是以技艺为主,十分重视技艺的发展,因此也影响了舞蹈艺术。汉代舞蹈的特色就是技艺复杂,既重视舞蹈艺术的发展,也重视舞蹈技巧的投入,也就是说,汉代舞蹈的典型特点是技艺并重,将感情充分投入其中。
  以《盘鼓舞》为例,其中的舞蹈艺术形象是汉代楚舞艺术的代表,其中楚舞舞者穿着细腰舞服,此外还有长袖舞服。舞蹈过程中歌声动人悠扬,各种动作无一不显示出舞者的腰肢纤细、柔韧有力。在挥舞长袖、跳跃盘鼓之间,大气磅礴的艺术情感呼之欲出。古代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给文人墨客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楚舞中舞者纤细的腰肢和各种折腰动作,因为这既给观者带来了美学体验,也让人叹为观止。汉代舞蹈虽然重视技巧,但是并没有脱离情感的抒发,各种舞蹈动作的设计都是为了体现舞蹈艺术与舞蹈感情,没有一个动作是多余的,这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舞者高尚情操的体现,对于当今的汉唐古典舞蹈艺术的发展也是一种启示。舞蹈的创作应该围绕中心的感情基调进行,通过各种专业的舞蹈动作,结合楚舞的舞蹈艺术特点,充分体现舞蹈文化。
  五、结语
  汉代是表演艺术盛行与发展的时代,为后世各朝各代的舞蹈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让后世有了继承的空间,也为后世舞蹈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汉代画像砖中的楚舞艺术形象来看,汉代楚舞艺术作为集大成之作,舞蹈形式多样,舞者风姿绰约、技巧高超,同时还带有感情色彩,能让观赏者不自觉地投入其中,仿佛进入诗一般的意境。在今天的中国舞蹈艺术与文化中,其中有许多汉代的舞蹈影子,可见汉代楚舞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今的优秀舞者与编导,都继承了汉朝的精髓,对于舞蹈服饰、技艺也有良好的传承。此外,将舞蹈的柔美与大气的盛世文化相互包容与结合,在今天中国传统舞蹈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汉画像砖中楚舞图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KF09)。
  作者简介
  薛芸芸,1984年8月生,女,汉族,湖北枝江人,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舞蹈创编。
  参考文献
  [1]李宣霖.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及其教学的影响[J].汉字文化,2020(16):144-146.
  [2]邹丹丹.探究汉画像中袖舞的身体语言表达[D].青岛:青岛大学,2017.
  [3]李淼.身体叙事中的流动美学—论汉画像中舞蹈图像的审美形态与文化表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05-108.
  [4]卫潇洋.论河南汉画像砖的文化历史意义[J].时代报告,2019(8):176-177.
  [5]甘胜楠.图像学视域下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艺术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6]王晓萍.汉代南阳画像砖中《百戏图》的社会意义[J].东京文学,2016(11):7.
其他文献
摘要:北朝入华粟特墓中所见鱼马兽形象含有鲜明的外来元素,目前学术界对其定名还多有争议。文章指出前人对farn的误释及原因,根据鱼马兽祆教来源与寓意功能,将其认定为赫瓦雷纳(Khvarenah)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一种护佑墓主人,为其祈福的祥瑞象征,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鱼马兽;绶带;带翼马;赫瓦雷纳  中国祆教艺术中的鱼马兽,目前仅存两例:一例为北周史君墓中的鱼尾马,身披绶带,头戴
期刊
摘要:庚(拼音:gēng)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假借作天干第七位的名称。庚的构型与本意尚无定论,疑似象形字,但所像之物不明,其说辞多有争议。考究甲骨《屯南271》辞文,笔者认为,甲骨文“庚”为象形字,作两手奉树之形。本义是收获或指劳动成果,喻义是人们植树,采果收获。  关键词:甲骨文;象形字;“庚”  庚(拼音:gē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是见于商代金文,假借作天干第七位的名称。庚的构
期刊
摘要:民间收藏可移动文物登记制度是现代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手段,旨在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全覆盖。法治化推进和文博事业发展这两个因素加快了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的文物法治体系建立的迫切性。这一体系旨在通过明确登记各方面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出让国家所有权、以行政委托方式建立垂直管理体制,从而实现民藏文物的有序流通,形成一種可控的文物管理秩序,保障登记制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民间收藏;可移动文物;登记
期刊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见证了数不清的辉煌和奇迹。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保留下来的文物,是对这些光辉历史最好的纪录。文物不仅对于历史进行了记载,更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是存放这些文物,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技术手段赋能各种各样的行业,效率显著提高。博物馆如何抓住信息化机遇,提升自身效益,成为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文物保护;博物馆  文物属于不可再生
期刊
摘要:石窟寺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文物保护风险高,容易受地质灾害、生物病害和人为破坏影响。龙山童子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是集摩崖大佛、石窟和地面建筑于一体的山地佛寺。因年代久远,在自然和人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佛阁区所依附的地质和环境载体发生了变化,岩体卸荷拉裂,裂隙不断发育,岩体稳定性降低。典型病害有危岩体病害、边坡不稳定、砌墙结构失稳、水害以及生物病害,这些病害严重威胁到佛阁区
期刊
摘要: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许多文物古迹成为中华文明历史兴衰的见证者。对其中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成为人们获取历史知识和论证历史真相的有效参考依据。在文物中还有较多的历史真相和历史文化没有探究出来,因此必须保护好这些文物,保留好历史文化传承的依据,为子孙后代留下财富。由于现在文物都被陈列在博物馆中,注重博物馆中的文物保护管理措施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文物保护  文物是国
期刊
摘要:枕具在我国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中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是我国社会风俗礼仪、市民文化、审美意识、手工艺技术及医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还是前人智慧结晶的载体。本文对枕具進行研究,主要从枕具的品类区分存在的疑问和附加的传统文化两个方面作简要陈述。  关键词:枕具品类;风俗礼仪;文化内涵  一、枕具的品类  (一)“警枕”与“鸡鸣枕”之说  “警枕”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曰:“……弓
期刊
摘要:年画一直都是中国百姓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百姓对于年画的购买力也非常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仰发生了变化,如今年画的购买力急剧下滑。笔者通过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相关的文创设计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其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运用视觉传达所学知识,结合消费者需求,对文创产品进行了设计构思,为增强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创产品的市场活力尽一份绵
期刊
正月十五未過,新年的气氛仍浓,我和吴能坐在他宽敞的工作室里,一边品尝刚煮的岩茶,一边欣赏他刚出窑不久的作品。初春的阳光,漫过窗沿,室内显得亮丽和煦。说实在话,今天呈现在眼前的作品,与三年前相比,格调大有所变——禅意的抒发、独到的章法、潜心的立意、遒劲的用笔、飘逸的色彩、横溢的才情。犹如春风吹又生的渗透力,陡然间扑面涌来。当今的景德镇,在艺术陶瓷领域可谓是风华无限、人文荟萃。吴能作为才智广博、思想活
期刊
摘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祖先是来自有“森林中百姓”之称的济拉玛后裔为主的兀良哈人,是成吉思汗重臣者勒蔑的后裔。他们最初的生活方式以森林狩猎为主,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封地由北向东、向南经过几度迁徙,主要经济形式和其他的民族一样,终年实施严格的集体游动放牧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伴随着经济类型的转变,人们的居住方式也在改变。元代早期到明末,蒙古族过着游牧生活,居住方式以移动的毡帐(蒙古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