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坑排水关系到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然后基坑排水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确定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方案
基坑排水技术的设计,要根据土壤的渗水系数来决定,但是地质条件有其特殊性和变化性,有关的技术测量扔不能完全精准的得出最后结论,从而使目前基坑排水技术工程的设计在技术、经济上不够合理的情况相当普遍。因此对基坑排水技术的设计绝不能含糊,在多次测量和多种数据下仔细得出最后数据,对基坑排水技术的设计更不能打擦边球,为防止突发状况,一定要留有余地,做好配套的预留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水利工程绝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在施工前的地基土质、水文等各种资料做参考,加之当地相关部门对往年对此的统计数据和工程本身的特点要求等作为重要参考数据。土地的地质情况复杂,有些地区地质以砂土为主,有些地区以砾石为主,根据地质多样性应当采取不用的排水方法处理。明沟排水的方法一般是针对对基坑排水技术相对来说要求不高的工程。而对于基坑排水要求较高的工程,明沟排水已经难以满足其要求,那么可以选择人工截渗降排水。实践证明,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对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水利工程采用哪种基坑排水技术方案,应当根据当地以往数年的水文地质条件、降水量统计作综合因素来计算结果。而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多端,河流湖泊沿岸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只有根据数年的数据才能保证其相对正确性,为了保证工程安全,方案还应当保留一部分的安全系数以便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各种救济措施和紧急应急方案,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2明沟排水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对基坑排水要求不高时我们可以采取明沟排水方案。明沟排水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为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应当利用其本身的地形条件来自排水,然后其余的渗水通过排水沟集中流入水井中,然后用水泵将这些余水抽到别处利用。明沟排水应当要做好提前准备,只要一有条件,就要马上进行,这样,基坑能时常保证其干燥,从而便于对基坑周围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勘察,为下次排水做好准备。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三种形式布置排水沟。针对通常情况,可以将排水沟设计在基坑的周围,将水自高向低用水泵将其引入水井中将其排出;如果地形条件较差而且地下水位较高,基坑需要挖的较深,可以通过其地形的等高线,在相同等高线上层级设置排水沟,引入其对应的水井并将其排出;在地质条件较好地区,基坑不挖那么深,渗水也不严重时,则不用设计那么多排水沟,设计一条或数条排水沟将水引入水井中将其排出。排水技术要利用地势原理将其由上引致下,所以,排水沟的设计一定要有坡度,在保证工程全面完成的前提下,排水沟的宽度也应当和排水量做到相适应,水井的深度也要能够满足排水量的需求。
3人工截渗降排水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对基坑排水要求相对较高时,明沟排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排水要求,这时,我们需采用人工截渗降排水技术。简而言之,人工截渗降排水就是在基坑的周围设置数个排水井或者水管抽水,达到控制基坑渗水的方法。
3.1井点法
在此也有两种方法,对于相对小型的水利工程,基坑的深度不是那么深,地下水位也相对较低,这时可采用在基坑周围设置几个井点,用水管将各井点连接成一个系统,用水泵将其抽出,此谓之井点法。井点也可不必只连成一个系统,可以通过三通、五通管等连接,分成几个排水体系,用水泵进行分别抽水。井点的管子可用一般材质的塑料管,通过压水井下塑料管的方式将管子放到井里,花管用纱布包住其外部,管子与井壁之间用粗砂填充空隙作为反滤料。当基坑较深而地下水位又较高时,采用轻型井点要用多极井点,设备多,工期长,基坑挖方量大,不经济,此时可改用喷射井点。喷射井点的降水深度可达8~20m。当土壤较为渗水,基坑的范围也较大时,管子应换成钢管,根据不同的图层渗透系数,可采用不同的井点,如表1。
表1各类井点降水法适用范围
3.2管井法
当土壤的渗水系数较高,地下水位降低的要求较高时,可在基坑周围采用冲击钻开凿数个井口,用混凝土滤管置其底,用水泵对每个井口单独进行抽水,在滤水管每隔六米处安放一组扶正器防止滤水管偏位,此种方法谓之管井法。在基坑周围布置一些单独工作,内径20~40cm的管井,适用于渗透系数K=10~250m/d的土层,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井中,每口井用一台普通离心泵、潜水泵或深井泵抽水,分别可降低水位3~6,6~20m或20m以上,一般采用潜水泵较多。管井一般设置在基坑边坡中部,井的纵向间距通常为15~25m,当土层渗透系数较小时间距应较小,反之则间距较大些。当采用普通离心式水泵且要求降低地下水位较深或基坑较长时,应分层设置管井。当要求降低地下水位较深时,最好采用专用深井水泵。井管可用钢管或预制无砂混凝土管制作,后者较常用,包括井管、外围滤料及封底填料三部分,在井管外还需设置反滤层。滤水管是井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对井的出水量和可靠性影响极大。要求它过水能力大,进入的泥沙少,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管井埋设可采用射水法、振动射水法和钻井法等。采用钻井法埋设时,可先下套管,后下井管,然后再一边填滤料,一边起拔套管。当采用射水法下管时,可用专门的水枪冲孔,井管随冲孔而下沉。这种方法采用的水压较高,对砂性土可采用39.23~49.04×104Pa,对粘性土可采用29.42~39.23×104Pa,待井管沉放就位后,将冲水压力适当降低,再倒反滤料,直到反滤层满后才停止冲水。
4开挖排水沟、集水管施工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4.1水利工程整体优先
排水沟和集水管的设计不用干扰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一定要有坡度,以便集水,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均要与排水量相适应,出于排水的考虑,基坑的开挖范围应当适当扩大。
4.2水泵安排有讲究
水利工程建成后,要根据抽水的数据结果来选择适当的排水泵,一味的大泵并不一定都好,因为其抽出水量超过其正常的排出水量,其流速过大会抽出大量砂石。并且管壁之间要有过滤器,在管井正常抽水时,其水位不能超过第一个取水含水层的过滤器,以免过滤管的缠丝因氧化、坏损而导致涌沙。
4.3防备特殊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为防止基坑排水任务重,排水要求高,必须准备一些备用的水泵和动力设备,以便在发生突发地质灾害如暴雨或机器故障时能立即补救。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采用电力发动水泵,但是供电要及时,还要保证特殊情况发生时,机器设备都能及时撤出,以免损失扩大。
5结束语
基坑排水工作的科学方案能保证一个水利工程的稳固,并为其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妥善处理好基坑的排水问题,可谓之解决水之源、木之本的根基问题。排水系统的科学设计,能够保证地基不受破坏,也能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从长远意义上讲更可以减少水利工程的整体开支,如果基坑排水问题处理不当,会给水利工程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将来对水利工程的维护成本,也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勇刚,董春灵.南京地铁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1(4).
[2]陈锡清.浅谈基坑工程降排水方案的优化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10(3).
[3]张嘉强.深基坑开挖降排水设计[J].上海铁道科技,2008(3).
[4]韩永席,张建强,陈杰.南水北调穿漳工程基坑降排水[J].水力发电,2011,7.
[5]劉宝平.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河南科技,2010,20.
关键词: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确定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方案
基坑排水技术的设计,要根据土壤的渗水系数来决定,但是地质条件有其特殊性和变化性,有关的技术测量扔不能完全精准的得出最后结论,从而使目前基坑排水技术工程的设计在技术、经济上不够合理的情况相当普遍。因此对基坑排水技术的设计绝不能含糊,在多次测量和多种数据下仔细得出最后数据,对基坑排水技术的设计更不能打擦边球,为防止突发状况,一定要留有余地,做好配套的预留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水利工程绝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在施工前的地基土质、水文等各种资料做参考,加之当地相关部门对往年对此的统计数据和工程本身的特点要求等作为重要参考数据。土地的地质情况复杂,有些地区地质以砂土为主,有些地区以砾石为主,根据地质多样性应当采取不用的排水方法处理。明沟排水的方法一般是针对对基坑排水技术相对来说要求不高的工程。而对于基坑排水要求较高的工程,明沟排水已经难以满足其要求,那么可以选择人工截渗降排水。实践证明,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对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水利工程采用哪种基坑排水技术方案,应当根据当地以往数年的水文地质条件、降水量统计作综合因素来计算结果。而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多端,河流湖泊沿岸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只有根据数年的数据才能保证其相对正确性,为了保证工程安全,方案还应当保留一部分的安全系数以便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各种救济措施和紧急应急方案,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2明沟排水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对基坑排水要求不高时我们可以采取明沟排水方案。明沟排水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为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应当利用其本身的地形条件来自排水,然后其余的渗水通过排水沟集中流入水井中,然后用水泵将这些余水抽到别处利用。明沟排水应当要做好提前准备,只要一有条件,就要马上进行,这样,基坑能时常保证其干燥,从而便于对基坑周围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勘察,为下次排水做好准备。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三种形式布置排水沟。针对通常情况,可以将排水沟设计在基坑的周围,将水自高向低用水泵将其引入水井中将其排出;如果地形条件较差而且地下水位较高,基坑需要挖的较深,可以通过其地形的等高线,在相同等高线上层级设置排水沟,引入其对应的水井并将其排出;在地质条件较好地区,基坑不挖那么深,渗水也不严重时,则不用设计那么多排水沟,设计一条或数条排水沟将水引入水井中将其排出。排水技术要利用地势原理将其由上引致下,所以,排水沟的设计一定要有坡度,在保证工程全面完成的前提下,排水沟的宽度也应当和排水量做到相适应,水井的深度也要能够满足排水量的需求。
3人工截渗降排水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对基坑排水要求相对较高时,明沟排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排水要求,这时,我们需采用人工截渗降排水技术。简而言之,人工截渗降排水就是在基坑的周围设置数个排水井或者水管抽水,达到控制基坑渗水的方法。
3.1井点法
在此也有两种方法,对于相对小型的水利工程,基坑的深度不是那么深,地下水位也相对较低,这时可采用在基坑周围设置几个井点,用水管将各井点连接成一个系统,用水泵将其抽出,此谓之井点法。井点也可不必只连成一个系统,可以通过三通、五通管等连接,分成几个排水体系,用水泵进行分别抽水。井点的管子可用一般材质的塑料管,通过压水井下塑料管的方式将管子放到井里,花管用纱布包住其外部,管子与井壁之间用粗砂填充空隙作为反滤料。当基坑较深而地下水位又较高时,采用轻型井点要用多极井点,设备多,工期长,基坑挖方量大,不经济,此时可改用喷射井点。喷射井点的降水深度可达8~20m。当土壤较为渗水,基坑的范围也较大时,管子应换成钢管,根据不同的图层渗透系数,可采用不同的井点,如表1。
表1各类井点降水法适用范围
3.2管井法
当土壤的渗水系数较高,地下水位降低的要求较高时,可在基坑周围采用冲击钻开凿数个井口,用混凝土滤管置其底,用水泵对每个井口单独进行抽水,在滤水管每隔六米处安放一组扶正器防止滤水管偏位,此种方法谓之管井法。在基坑周围布置一些单独工作,内径20~40cm的管井,适用于渗透系数K=10~250m/d的土层,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井中,每口井用一台普通离心泵、潜水泵或深井泵抽水,分别可降低水位3~6,6~20m或20m以上,一般采用潜水泵较多。管井一般设置在基坑边坡中部,井的纵向间距通常为15~25m,当土层渗透系数较小时间距应较小,反之则间距较大些。当采用普通离心式水泵且要求降低地下水位较深或基坑较长时,应分层设置管井。当要求降低地下水位较深时,最好采用专用深井水泵。井管可用钢管或预制无砂混凝土管制作,后者较常用,包括井管、外围滤料及封底填料三部分,在井管外还需设置反滤层。滤水管是井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对井的出水量和可靠性影响极大。要求它过水能力大,进入的泥沙少,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管井埋设可采用射水法、振动射水法和钻井法等。采用钻井法埋设时,可先下套管,后下井管,然后再一边填滤料,一边起拔套管。当采用射水法下管时,可用专门的水枪冲孔,井管随冲孔而下沉。这种方法采用的水压较高,对砂性土可采用39.23~49.04×104Pa,对粘性土可采用29.42~39.23×104Pa,待井管沉放就位后,将冲水压力适当降低,再倒反滤料,直到反滤层满后才停止冲水。
4开挖排水沟、集水管施工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4.1水利工程整体优先
排水沟和集水管的设计不用干扰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一定要有坡度,以便集水,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均要与排水量相适应,出于排水的考虑,基坑的开挖范围应当适当扩大。
4.2水泵安排有讲究
水利工程建成后,要根据抽水的数据结果来选择适当的排水泵,一味的大泵并不一定都好,因为其抽出水量超过其正常的排出水量,其流速过大会抽出大量砂石。并且管壁之间要有过滤器,在管井正常抽水时,其水位不能超过第一个取水含水层的过滤器,以免过滤管的缠丝因氧化、坏损而导致涌沙。
4.3防备特殊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为防止基坑排水任务重,排水要求高,必须准备一些备用的水泵和动力设备,以便在发生突发地质灾害如暴雨或机器故障时能立即补救。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采用电力发动水泵,但是供电要及时,还要保证特殊情况发生时,机器设备都能及时撤出,以免损失扩大。
5结束语
基坑排水工作的科学方案能保证一个水利工程的稳固,并为其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妥善处理好基坑的排水问题,可谓之解决水之源、木之本的根基问题。排水系统的科学设计,能够保证地基不受破坏,也能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从长远意义上讲更可以减少水利工程的整体开支,如果基坑排水问题处理不当,会给水利工程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将来对水利工程的维护成本,也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勇刚,董春灵.南京地铁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1(4).
[2]陈锡清.浅谈基坑工程降排水方案的优化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10(3).
[3]张嘉强.深基坑开挖降排水设计[J].上海铁道科技,2008(3).
[4]韩永席,张建强,陈杰.南水北调穿漳工程基坑降排水[J].水力发电,2011,7.
[5]劉宝平.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河南科技,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