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在人类生活、工作、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实施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泥塑。学生在与泥巴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发挥形象力,还能够在玩乐中保持童真,享受玩耍的乐趣。因此,开展泥塑教育活动是有必要的。本文以小学美术课程为例,探究美术社团泥塑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美术社团;小学;泥塑教学策略
目前,小学美术中泥塑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教学形式单一;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笔者多年来的美术教学经验,希望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意见。
一、营造氛围,情境化教学
泥塑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和自然,教师应该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和创作的能力,帮助学生自由成长、快乐成长。笔者认为,情境化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如,在学习《小泥人》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决定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发现身边的美好。因此,笔者要求孩子们认真观察周围的同学,按着同学的样貌做一个小泥人。同学们听到后一边观察别人的样子,一边开始摆弄手中的泥土。十五分钟后,笔者要求孩子们停止手上的动作,把完成的泥人展示给大家看。笔者发现,有些同学的泥人只有头和身子;有的学生的泥人失去了比例;还有的孩子没有掌握团、揉、搓、捏、压的及技巧。同学们互相看著这些奇形怪状的泥人,顿时哈哈大小起来,纷纷证明泥人的样子不是自己,课堂气氛既和谐又热闹。见此情景,笔者把捏泥人的每一个动作又示范了一遍。通过再次学习后,学生们捏泥人的手艺明显得到了提高。
在本次泥塑教学活动中,笔者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美术教育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成长,提高儿童综合素养。
二、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
在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固定的主题、固定的教学场所让孩子失去了创作的灵感和兴趣。因此,为了美术教育事业顺利进行,教师在泥塑教学活动中要寓教于乐,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从沉闷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笔者带领学生们学习《盘泥条》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要求孩子们搓出一根泥条,然后按着顺时针或逆时针盘起来。孩子们听到后,无精打采地拿出了一块泥土动起手来。见此情景,笔者要求孩子们停下手中的动作,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听到要玩游戏,孩子们顿时高兴起来,都聚精会神地听笔者讲述游戏规则:游戏的名字叫做“谁做的最像”,全班孩子分为两组,一组孩子捏出蛇的样子;一组孩子则是被要求做出一根绳子。孩子们听完笔者的介绍后,跃跃欲试,随着笔者一声令下,两个小组的孩子们急忙摆弄着手中的泥块,努力完成笔者的要求。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等待笔者的评价。笔者看到,一组学生面前摆满了蛇形状的泥条,另一组则是一根根像绳子的泥条。笔者称赞了其中做的最像的几名学生的泥塑作品。接下来,笔者又提出了要求:看一看你手中的蛇、绳子能摆出什么形状,可不可以盘起来?同学们急忙按着笔者的要求动起手来,顺利地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笔者用一个小游戏开展课堂教学,使幼儿们都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新知识。
三、更新观念,信息化教学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高效、便捷、内容海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海量的信息让孩子快速了解世界,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生活的美好,完成美的升华。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了制作陶瓷的短视频,在视频中,陶瓷制作的工序既繁琐又困难,因此,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每一个步骤。孩子们观看完短视频后,笔者提出要求:请你用手中的陶泥做出一件陶器。不等笔者催促,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按压手中的陶泥。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做了一个碗;有的学生捏了一个泥人;还有的孩子做了一个圆圆的形状,不知道是什么。等到大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笔者把孩子们的作品送到了专业人员手中,为每一个孩子烧制出自己的陶瓷作品。几天后,孩子们都收到了陶瓷作品,十分的高兴。在泥塑教学活动中,笔者从不轻易批判孩子们的作品,也不限制孩子们的“胡思乱想”,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增加孩子的知识积累,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我,保持幼儿的童真、童趣。
小学教育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起点,也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美术教育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开展泥塑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绘画欲望,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提高幼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亮,李玉玲.谈谈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成人教育,2005(03).
[2] 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国美术教育,2001(06).
关键词:美术社团;小学;泥塑教学策略
目前,小学美术中泥塑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教学形式单一;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总结了笔者多年来的美术教学经验,希望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意见。
一、营造氛围,情境化教学
泥塑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和自然,教师应该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和创作的能力,帮助学生自由成长、快乐成长。笔者认为,情境化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如,在学习《小泥人》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决定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发现身边的美好。因此,笔者要求孩子们认真观察周围的同学,按着同学的样貌做一个小泥人。同学们听到后一边观察别人的样子,一边开始摆弄手中的泥土。十五分钟后,笔者要求孩子们停止手上的动作,把完成的泥人展示给大家看。笔者发现,有些同学的泥人只有头和身子;有的学生的泥人失去了比例;还有的孩子没有掌握团、揉、搓、捏、压的及技巧。同学们互相看著这些奇形怪状的泥人,顿时哈哈大小起来,纷纷证明泥人的样子不是自己,课堂气氛既和谐又热闹。见此情景,笔者把捏泥人的每一个动作又示范了一遍。通过再次学习后,学生们捏泥人的手艺明显得到了提高。
在本次泥塑教学活动中,笔者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美术教育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成长,提高儿童综合素养。
二、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
在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固定的主题、固定的教学场所让孩子失去了创作的灵感和兴趣。因此,为了美术教育事业顺利进行,教师在泥塑教学活动中要寓教于乐,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从沉闷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笔者带领学生们学习《盘泥条》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要求孩子们搓出一根泥条,然后按着顺时针或逆时针盘起来。孩子们听到后,无精打采地拿出了一块泥土动起手来。见此情景,笔者要求孩子们停下手中的动作,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听到要玩游戏,孩子们顿时高兴起来,都聚精会神地听笔者讲述游戏规则:游戏的名字叫做“谁做的最像”,全班孩子分为两组,一组孩子捏出蛇的样子;一组孩子则是被要求做出一根绳子。孩子们听完笔者的介绍后,跃跃欲试,随着笔者一声令下,两个小组的孩子们急忙摆弄着手中的泥块,努力完成笔者的要求。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等待笔者的评价。笔者看到,一组学生面前摆满了蛇形状的泥条,另一组则是一根根像绳子的泥条。笔者称赞了其中做的最像的几名学生的泥塑作品。接下来,笔者又提出了要求:看一看你手中的蛇、绳子能摆出什么形状,可不可以盘起来?同学们急忙按着笔者的要求动起手来,顺利地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笔者用一个小游戏开展课堂教学,使幼儿们都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新知识。
三、更新观念,信息化教学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高效、便捷、内容海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海量的信息让孩子快速了解世界,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生活的美好,完成美的升华。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了制作陶瓷的短视频,在视频中,陶瓷制作的工序既繁琐又困难,因此,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每一个步骤。孩子们观看完短视频后,笔者提出要求:请你用手中的陶泥做出一件陶器。不等笔者催促,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按压手中的陶泥。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做了一个碗;有的学生捏了一个泥人;还有的孩子做了一个圆圆的形状,不知道是什么。等到大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笔者把孩子们的作品送到了专业人员手中,为每一个孩子烧制出自己的陶瓷作品。几天后,孩子们都收到了陶瓷作品,十分的高兴。在泥塑教学活动中,笔者从不轻易批判孩子们的作品,也不限制孩子们的“胡思乱想”,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增加孩子的知识积累,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我,保持幼儿的童真、童趣。
小学教育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起点,也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美术教育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开展泥塑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绘画欲望,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提高幼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亮,李玉玲.谈谈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成人教育,2005(03).
[2] 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国美术教育,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