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同学之间吵架拌嘴,学生对老师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放学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骑在自行车上一边瞪眼一边破口大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火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严重影响到学习心情。可问题是,人人都会生气啊,每当“怒从心头起”的时候,我们到底要不要直接表达出来?又该如何表达?
你了解过以下四个愤怒的版本吗?耐心地读完下面这些文字,摆脱怒火将不再是一个困扰你的大难题。
版本一:破坏型
“哼,问你借个笔记本看看都不行,等你学习上有难题向我求教时我也不理你!”一直以来,你并不是甘愿独自吞下自己的愤怒的那一类人,很多时候,你总是会用一种更隐蔽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揭秘】你不喜欢跟对方面对面争吵、斗争,但你也并非是一个会被对方轻易击败的人。的确,有这么一些人,当他觉得自己正面抗争不过别人时,就会变成一个“隐秘的愤怒者”,以另一种方法偷偷地对别人进行攻击。
利用这种方式,一方面你也的确能使他人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挫败,另一方面你发泄出了内心的愤懑,但你从此会变得更加狭隘,更加不快。显然,这种破坏型的愤怒带来给双方的结果就是:双输。
如何改变?
首先,允许自己生气。告诉自己,愤怒情绪的出现,其实是身体在告诉你,你已经对他的摆布感到厌倦。
其次,学会掌控。克制自己,不要马上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克制冲动并不意味着积累愤怒,而是说在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应该先冷静一下。
再者,你需要找出使你产生愤怒的焦点是什么,愤怒从何而来,那个惹你生气的家伙到底做错了什么事,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最后,在适当时机也可以自己争取一下。与其采取“冷暴力”故意不理睬同桌,不如鼓足勇气告诉对方,在自己给予对方帮助后,你也希望在需要时得到对方平等的回报,这才叫公平。很多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坦白地讲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谴责,而是要修复彼此的关系。
版本二:自责型
“同学们之所以不愿意跟我走在一起那都是我的错,谁叫我学习总是那么差,成绩老上不去呢,哎!”你每次都把所有的过错包揽在自己身上。
【揭秘】也许,你的自尊因为一些问题曾经或正在受着某种程度上重创,而且,你发现对自己生气、发怒,远远比对别人生气发怒要容易得多。于是,你便把所有的过错都一一包揽在自己的身上。只是,将愤怒都塞到自己的内心中去,时间一长了,便容易对自己产生严重的失望和不满感。
如何改变?
质问自己。每当你想要怪罪自己的时候,就开始质问自己:“谁告诉你这事应该全由你负责?”然后,再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你相信这一点吗?”认清事情真正的责任所在,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挺身而出,将本不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加重压力感。
提高自信。列一张清单,一一写下自己所有的优点。找回自信这是避免我们过度自责的关键所在。如果你在这一点上有问题,大可以寻找对你知根知底的同学、朋友或者亲人帮忙。
版本三:习惯型
“真烦呀,你怎么老是要借我的橡皮,你为什么就不能买一块属于你自己的来用呢!”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情,也经常会流露出这样的一种情绪,但这并不是针对该事件应有的正确反应,而是一种错误的习惯。如果你没能有意识进行改变,这将变成你生活中常见的画面。
【揭秘】如果,你总是这样直接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这种愤怒的情绪经常会在你的不经意中流露出来,那么,就该意识到,在这些愤怒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你不敢正视或不曾留意到的怨恨、遗憾或是挫败。也许是你嫉妒你的同学考了个好成绩而你自己却没有,也许是你的学习在退步你心里郁闷但却不知道原因。
如果你总是这样直接、习惯性地让自己的愤怒一触即发,那么你身边的家人、同学、朋友则需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以期望不让你经常生气和发怒。否则,他们会选择远离和逃避你。
如何改变?
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弄清楚到底哪些才是你真正满意的。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内心,很快你会发现,一块小小的橡皮、一个钉书器、一支扔在书桌的钢笔、放在抽屉里的那张考卷……这些小事情其实根本不值得自己一怒。
总之,留意这些使你愤怒的迹象。尽可能对自己快要愤怒的反应和感觉敏感些,当你愤怒的时候,你的手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攥成了一个拳头?你是不是全身开始发热?是不是开始在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起来或者紧咬牙关?当你能够灵敏地觉察到自己快要生气时的种种迹象,便可立即做些努力以平息即将到来的怒气,防微杜渐,这种做法效果很好。
版本四:隐忍型
“我很好。一切都很好。没事。”即便你的内心已经点燃开了一万个愤怒的火球,可你仍然对别人展现一副甜蜜的笑脸,对真实情绪进行不露痕迹的掩藏。
【揭秘】很多乖乖女从小通常被反复教育,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忍住,要做一个淑女,绝对不能轻易发脾气。发怒只会让你失去名誉、朋友、礼仪。而如果你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极其威严的家庭,那么你一定不相信愤怒是可以控制或者平静地表达出来的。
愤怒在我们身上出现,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警示我们某件事出了错,并且推动我们找到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对这种警示视而不见,通常就会以“自毁”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怒气,比如多吃食物或是过度消费。而且你这样隐忍不提,还会给别人的坏行为开绿灯,并拒绝给别人修正错误的机会。试想,如果对方都不知道你受了伤,又怎么向你道歉呢?
如何改变?
表面看来,你春风得意,但在内心,你或许是一个较为软弱的人。所以,你所需要的是一两个真正贴心、呵护你的朋友,在自己受委屈时,才会有人为你挺身而出。建议经常找朋友们出来坐坐、聊聊,向他诉说自己心中那些积压的愤怒之火。别忘了,“倾诉”也可是缓解压力的一种好方法哦。等你把自己内心积蓄已久的不满、委屈向那位倾诉对象统统都转述了之后,怒火也就随之熄灭了。
别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人有适度发脾气的权利,不发脾气并不代表你的脾气好、修养好。一方面想压抑,一方面又控制不住,只会让你看来更阴阳怪气。其实,愤怒、生气有时也是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火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严重影响到学习心情。可问题是,人人都会生气啊,每当“怒从心头起”的时候,我们到底要不要直接表达出来?又该如何表达?
你了解过以下四个愤怒的版本吗?耐心地读完下面这些文字,摆脱怒火将不再是一个困扰你的大难题。
版本一:破坏型
“哼,问你借个笔记本看看都不行,等你学习上有难题向我求教时我也不理你!”一直以来,你并不是甘愿独自吞下自己的愤怒的那一类人,很多时候,你总是会用一种更隐蔽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揭秘】你不喜欢跟对方面对面争吵、斗争,但你也并非是一个会被对方轻易击败的人。的确,有这么一些人,当他觉得自己正面抗争不过别人时,就会变成一个“隐秘的愤怒者”,以另一种方法偷偷地对别人进行攻击。
利用这种方式,一方面你也的确能使他人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挫败,另一方面你发泄出了内心的愤懑,但你从此会变得更加狭隘,更加不快。显然,这种破坏型的愤怒带来给双方的结果就是:双输。
如何改变?
首先,允许自己生气。告诉自己,愤怒情绪的出现,其实是身体在告诉你,你已经对他的摆布感到厌倦。
其次,学会掌控。克制自己,不要马上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克制冲动并不意味着积累愤怒,而是说在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应该先冷静一下。
再者,你需要找出使你产生愤怒的焦点是什么,愤怒从何而来,那个惹你生气的家伙到底做错了什么事,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最后,在适当时机也可以自己争取一下。与其采取“冷暴力”故意不理睬同桌,不如鼓足勇气告诉对方,在自己给予对方帮助后,你也希望在需要时得到对方平等的回报,这才叫公平。很多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坦白地讲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谴责,而是要修复彼此的关系。
版本二:自责型
“同学们之所以不愿意跟我走在一起那都是我的错,谁叫我学习总是那么差,成绩老上不去呢,哎!”你每次都把所有的过错包揽在自己身上。
【揭秘】也许,你的自尊因为一些问题曾经或正在受着某种程度上重创,而且,你发现对自己生气、发怒,远远比对别人生气发怒要容易得多。于是,你便把所有的过错都一一包揽在自己的身上。只是,将愤怒都塞到自己的内心中去,时间一长了,便容易对自己产生严重的失望和不满感。
如何改变?
质问自己。每当你想要怪罪自己的时候,就开始质问自己:“谁告诉你这事应该全由你负责?”然后,再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你相信这一点吗?”认清事情真正的责任所在,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挺身而出,将本不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加重压力感。
提高自信。列一张清单,一一写下自己所有的优点。找回自信这是避免我们过度自责的关键所在。如果你在这一点上有问题,大可以寻找对你知根知底的同学、朋友或者亲人帮忙。
版本三:习惯型
“真烦呀,你怎么老是要借我的橡皮,你为什么就不能买一块属于你自己的来用呢!”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情,也经常会流露出这样的一种情绪,但这并不是针对该事件应有的正确反应,而是一种错误的习惯。如果你没能有意识进行改变,这将变成你生活中常见的画面。
【揭秘】如果,你总是这样直接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这种愤怒的情绪经常会在你的不经意中流露出来,那么,就该意识到,在这些愤怒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你不敢正视或不曾留意到的怨恨、遗憾或是挫败。也许是你嫉妒你的同学考了个好成绩而你自己却没有,也许是你的学习在退步你心里郁闷但却不知道原因。
如果你总是这样直接、习惯性地让自己的愤怒一触即发,那么你身边的家人、同学、朋友则需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以期望不让你经常生气和发怒。否则,他们会选择远离和逃避你。
如何改变?
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弄清楚到底哪些才是你真正满意的。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内心,很快你会发现,一块小小的橡皮、一个钉书器、一支扔在书桌的钢笔、放在抽屉里的那张考卷……这些小事情其实根本不值得自己一怒。
总之,留意这些使你愤怒的迹象。尽可能对自己快要愤怒的反应和感觉敏感些,当你愤怒的时候,你的手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攥成了一个拳头?你是不是全身开始发热?是不是开始在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起来或者紧咬牙关?当你能够灵敏地觉察到自己快要生气时的种种迹象,便可立即做些努力以平息即将到来的怒气,防微杜渐,这种做法效果很好。
版本四:隐忍型
“我很好。一切都很好。没事。”即便你的内心已经点燃开了一万个愤怒的火球,可你仍然对别人展现一副甜蜜的笑脸,对真实情绪进行不露痕迹的掩藏。
【揭秘】很多乖乖女从小通常被反复教育,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忍住,要做一个淑女,绝对不能轻易发脾气。发怒只会让你失去名誉、朋友、礼仪。而如果你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极其威严的家庭,那么你一定不相信愤怒是可以控制或者平静地表达出来的。
愤怒在我们身上出现,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警示我们某件事出了错,并且推动我们找到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对这种警示视而不见,通常就会以“自毁”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怒气,比如多吃食物或是过度消费。而且你这样隐忍不提,还会给别人的坏行为开绿灯,并拒绝给别人修正错误的机会。试想,如果对方都不知道你受了伤,又怎么向你道歉呢?
如何改变?
表面看来,你春风得意,但在内心,你或许是一个较为软弱的人。所以,你所需要的是一两个真正贴心、呵护你的朋友,在自己受委屈时,才会有人为你挺身而出。建议经常找朋友们出来坐坐、聊聊,向他诉说自己心中那些积压的愤怒之火。别忘了,“倾诉”也可是缓解压力的一种好方法哦。等你把自己内心积蓄已久的不满、委屈向那位倾诉对象统统都转述了之后,怒火也就随之熄灭了。
别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人有适度发脾气的权利,不发脾气并不代表你的脾气好、修养好。一方面想压抑,一方面又控制不住,只会让你看来更阴阳怪气。其实,愤怒、生气有时也是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