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孩子的表现力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自我表现需要是幼儿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价值,以获得他人肯定与表扬的一种需要。自我表现需要的满足是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应对各种情境的动力来源,也是驱使幼儿主动行动、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满意成果的强大内部力量,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自我表现的内在动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并给幼儿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及予以指导。
  蒙台梭利女士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by myself”(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得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这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许多孩子自我表现、自我成长的机会。那么,在实际育儿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创造机会呢?
  机会1
  妈妈的小帮手
  一日,朋友家的孩子来家里做客,中午我给他做西红柿炒鸡蛋。正在做着饭,孩子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说:“让我打鸡蛋吧,我会!”我很遗憾地告诉他:“阿姨已经做完了。”“再打一个,再打一个嘛。”“再打就吃不了了,怎么办?不然,晚上回家让妈妈还做这道菜好不好?”“好吧,只有这样了!”晚上送他回家,孩子进门就跟妈妈讲:“妈妈,我们晚上做西红柿炒鸡蛋吧!”妈妈一头雾水,我将中午的事情复述给妈妈,妈妈告诉我:“别听他的,弄得哪里都脏兮兮的,我还得在他屁股后边收拾,尽闹着玩儿。”最终,他的小愿望没有实现。
  宝宝一天天长大,对大人的世界他们永远不缺的就是好奇心,喜欢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妈妈倒垃圾、进厨房。虽然他们会不小心把垃圾弄散或是把自己碰伤,但仍旧每天乐此不疲。他们会积极争取帮妈妈洗个碗、扫个地什么的,并因此觉得满足,妈妈的一个微笑就能让他们越干越有劲。
  ★妈妈这样做:妈妈们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宝宝总是“好心办坏事”就将宝宝连哄带骗支到一旁。如果我们此时支开宝宝,等宝宝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妈妈就要“自食其果”了:做饭喊他搭把手像没听见一样,吃饭喊他还是不出来;上街买个菜,让他帮忙分担一下,他不情不愿地接过来,还会咕哝:“又买这么多东西,烦死了,下回再也不跟你来了。”……
  邀请孩子和我们一起为家庭服务吧。每周1次的大扫除叫上孩子和爸爸,既分担了妈妈们的重任,又能享受一起建设幸福家庭的成就感,哪怕只是让孩子帮忙递一下报纸、扫帚,叠叠衣服,扔下垃圾,摆摆碗筷,开开门等等。做得越多,宝宝对家庭的认识就越深刻,归属感就越强烈。
  以上是宝宝社会行为上的自我表现,此外宝宝还有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这是他们思维及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现。0~6岁甚至上小学的孩子,都极度渴望妈妈的倾听与理解。
  机会2
  宝宝想说……
  今天在幼儿园,老师让琪琪当值日生了。琪琪很神气地拿着洗手液,给每个小朋友手上挤一下才准他们进盥洗室。放学了,抓着妈妈的手迫不及待地要跟妈妈说这件事,妈妈呢,边走边听边张望自己的车边敷衍琪琪:“嗯,是吗?真棒!”
  青春期了,饭桌上,妈妈总会问问孩子今天学校有哪些功课,发生什么事情,但孩子除了面无表情的“嗯,啊”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话语。
  ★妈妈这样做:在宝宝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时候,父母就要抓住机会。关注他们对每个人、每件事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为幼儿提供表达想法与情感的机会和场所。比如:琪琪的成就感无人分享,久而久之她不再觉得这是一件需要与人分享的事情,慢慢地,可分享的事情越来越少,亲子之间可谈论的话题就再也谈不起来了。
  机会3
  妈妈的眼里总有你
  幼儿园放学了,圆圆望眼欲穿,结果妈妈还是最后一个才来。见到妈妈,圆圆脸上的不安瞬间被喜悦代替,喜悦之后也想跟妈妈抱怨一下来晚的事,但张了张嘴,还是放弃了,而妈妈只顾着拉着她的小手向外冲。
  曾接触过一个大学毕业生,向我咨询要不要考研究生。我问他家里什么意见。他说,他的意见就是家里的意见,家里人管不到他。原来,在他的心里,他觉得父母的眼里看不到他:幼儿园时憋得尿了裤子,自己觉得很丢人、很委屈,结果没人理;小学一年级拿了第1名的奖状,欢天喜地地回家,妈妈一句忙着呢,喜悦无人分享;初中放学下雨,别的父母都来接自己的孩子,而他直到进家也没得到一声嘘寒问暖……一连串的事情下来,现在他已经不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任何事情,尤其是情感世界。
  ★妈妈这样做:由于幼儿发音器官的不成熟、词汇的匮乏,常常是词不达意,或者被自己的口水噎到而忘了自己刚刚在讲什么。如果父母也忽略了孩子的心意,孩子的情绪、情感就会因此而慢慢扭曲。这警示我们,想要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将其延伸至青春期,就要多引导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培养良好的情感。
  孩子害怕的时候,告诉他“妈妈一直在你身边”;孩子高兴愉悦的时候,告诉他“你开心,妈妈很幸福”;孩子悲伤难过的时候,告诉他“哭吧,哭完了妈妈和你一起解决问题”;路遇乞丐,孩子动了恻隐之心时,给他一枚硬币;小区里偶见垃圾,孩子要伸手去捡时,给他一个微笑和紧紧的牵手;自己生病,孩子小心翼翼、轻声细语时,向他伸出拇指……
  放手让孩子去做,哪怕做得不好,也比好吃懒做强;静下心来去听,哪怕词不达意,也比沉默无语有意义。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自我表现就不可能融入社会。我们也是从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孩子要做的不是阻止他去摸爬滚打,而是传授我们摸爬滚打的经验使其少摔几跤。
  (摘自《家庭·育儿》)
其他文献
我和李明都是再婚。   那时,他因为前妻出国刚离婚1年,而我因为前夫出轨早就离了,过了3年独身生活,这3年的时间,我一个人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既要拼命工作又要管教孩子,憔悴而疲惫。   李明不是第一个靠近我的男人,却是第一个关心我的男人,见第一面时他就以无比怜惜的语气劝我:“一个女人带个孩子不容易,你一定受过很多苦。”我被他的真诚深深打动,毕竟都是有过去的人,透过彼此的眼睛,我们已经领悟了对方的不
[关键词]核心素养,逆向教学设计,明朝政治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3-0020-06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曾说:“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历史探究的结果及历史实际情况发展。”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当准确把握课程
在与性别有关的构词中,有两个仿词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是“英雌”,明清时候便有“英雌”的说法,如《水浒传》中,“常听梁山泊有个一丈青,今日看来,果然英雌”。另一个是仿自“红颜知己”的“蓝颜知己”,也比较典雅。相比之下,“女汉子”的说法就显得比较粗暴,缺乏文化含量。古人对“女汉子”,一般称为“英雌”。  “女汉子”的形象,在我的想象中,也是比较粗暴的,不爱红妆爱武装,就如宋朝时在东京瓦舍中跟男人一争短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教学设计,历史的迷思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演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7-0017-06   在南京市即将使用新版部编教材的情形下,一线教师历经多年的专题史、模块化的教学后重新进入通史教学,可谓是极不适应,如何处理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完成纷繁的内容?如何在“纲要”的语境下展开教学?这些问题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家共
莫名地很喜欢《孩子,你慢慢来》里在落叶中走路的安安。“长长的路,你慢慢走!”  做妈妈前,不管平时是否爱逗孩子,你都不知道自己拥有多少母性;做妈妈后,宝贝的一颦一笑都不断浸透你的心房。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源源不断的强大能量需要输出、释放,这就是母爱。这一路收获的美好,比一个女人其他所有身份角色加起来还要丰盛,还要让人满足!  幸福  深夜,宝贝睡前哼哼唧唧要吃奶,妈妈说去下洗手间就回来。这一路,听
[关键词]认知领域,历史教学,教学目标,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1-0036-08  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养成是基础学力的核心,是儿童适应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不是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唯一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离开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二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與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
关键词 教科书,备课,教材整合,宏观,中观,微观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7-0012-07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简称新教材)的必修部分名为《中外历史纲要》,分上下两册。上册有28.3万字,下册有22.5万字。试教区教师普遍反映教材容量大,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有专家认为新教材“总体容量偏大、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密度大、
2012年12月23日,由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开展的“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网络调查”报告公布。调查显示,中国幸福感最高的人群特征是:而立之年、女性、有配偶、受教育程度高、夫妻性生活满意度高。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家庭幸福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人家庭需求呈现出由基本生存和物质需要,向归属感、安全感、心理健康等文化层面需求转变的趋势。  调查中,约有10%
防盗类  家中没有人,可开一盏灯  张先生:我住在前埔这一带,白天要上班,家里没人,而且这里流动人口又比较多,我听邻居说这里常常遭窃。我想请问一下,我该怎样防盗防抢呢?  民警支招:建议你在长期不在家的时候,在客厅开一盏灯,或是把家中的电话拿起,形成家里电话忙音的状态,给小偷造成家中有人的假象。如果家中有可视门铃,如有长期外出,建议把可视门铃拿起,这样会让小偷误以为家中有人,没有反锁家门。因为现在